首页 理论教育 基层干部现实表现材料

基层干部现实表现材料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一、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材料写调查报告,一定要把调查研究放在首位,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四川边远山区的××县进行了一番调查。但是,该县人才队伍建设同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第四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材料

写调查报告,一定要把调查研究放在首位,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包括正面的意见和材料,也包括反面的意见和材料)。

二、认真研究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必须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精心选择那些真实典型,反映事物全貌,揭示事物本质,对观点有说服力的材料,进而引出正确的结论。

三、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一)用材料说明观点

用材料说明观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运用典型事例

因为典型材料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具有说服力。

2.运用群众反映

就是用普通群众正确反映来阐明观点。例如《必须加强对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中,村民气愤地说:“财务制度是贴在墙上的,而不是放在村民心里的。”

3.运用统计数据

就是用数字说明问题,阐明观点,准确的数据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例如:《必须加强对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中,谈到“村干部缺乏责任感,开支大手大脚”时写到“某镇有一个村赤字已达11万元,村支书仍以年利率20%的贷款,用来为自己购置手机,一年电话费支出近万元”。

4.运用对比材料

对比材料包括现状与历史、先进与落后、正面与反面等材料。运用这些材料作对比、衬托,能把观点说得透彻、深刻。

(二)观点和材料在正文的体现

观点和材料统一在正文中的体现,常见有:

1.先提出观点,然后叙述材料;

2.先叙述材料,后概括观点;

3.在叙述材料的过程中体现观点。

四、恰当运用表达方式与语言

撰写调查报告要综合运用叙述、说明、议论这三种表达方式。导语部分一般以“说明”为主,主要交代调查的目的,介绍基本情况等;主体部分以“叙述”为主;结尾部分以“议论”为主。

【例文5-1】

因地制宜构筑边远地区人才“高地”

——××县人才资源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边远地区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稳定、引进和合理交流的规划和办法,从而构筑起人才资源“高地”?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四川边远山区的××县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在抓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已经建成了一支初具规模、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人才资源总量及结构也有可喜的变化。但是,该县人才队伍建设同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1.人才总量仍然不足

目前,该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460名,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2%,占全县在岗职工总数的35.5%;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占1.6%,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8.5%。这些数字和比例远远低于四川全省水平。而同东部、同全国相比,差距则更大。

2.人才结构矛盾突出

在该县8460名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占25%,55岁以上的却接近35%,其中高级职称的70%已超过50岁。而且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集中在文化、卫生系统和农林方面,科研、交通、厂矿企业方面分布较少,特别是农村,分布就更少。仅以教育部门为例,全县分布在乡村的中教高级职称人数不足10人,占文化教育类的0.2%。

3.人才使用效率不高

据调查,目前科研机构中约有30%~40%的人才因科研经费不足、科研课题缺乏及工作条件较差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处于闲置状态,不少专业人才因教学科研的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缺乏进修提高的机会,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强,很难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该县级事业单位,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12人,占到了单位总人数的40%以上。据了解,近三年来这12名专业人才中,仅有1人参加过县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而其他11人只能在“干中学、学中干”。

4.人才机制不活

长期以来,该县人才资源基本上是计划配置,各类人才分别归属于各个部门和系统,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对各类人才宏观调控比较乏力。同时,由于受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户籍、工资、住房、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制约,加上人才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和人才流动服务网络不很健全的影响,使人才流动不畅,一些单位的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出现人才缺乏与人才闲置并存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教师队伍中尤为突出,部分教师不讲专业、不谈特长,农村的往乡镇挤,乡镇的往县城挤,造成城区教师饱和,农村教师缺乏,专业不对口人数已达到了教师总数的8%以上。

5.人才流失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自1995年以来,该县调出县外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00多人,其中,教师和医生就占75%以上。这些人才的大量流失,特别是少数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外流,给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陈旧,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大家死盯着“铁饭碗”,拼命向各级财政的盘子里挤,致使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2.该县没有骨干的工业企业

因为该县没有骨干的工业企业,因而拥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较低,更谈不上企业成为开发人才的主体。

3.教育投入相对较低

教育投入相对较低,特别是继续教育投入低,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培训和提高。

4.用人机制不活

一些单位用人机制不活、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论资排辈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优秀人才和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脱颖而出。

5.人才的待遇偏低

由于人才的待遇偏低,导致了“孔雀东南飞”。

6.人才管理上存在问题

在人才的管理上尚未完全形成公平、公正、有序的人才市场,致使人才难以合理配置。

对此,笔者认为,紧密结合边远地区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出人才培养、稳定、引进和合理交流的规划与办法,采取有力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势在必行

三、构建人才“高地”的对策

1.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我们要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干部分类管理体制。围绕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继续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考察前公示制、任期制、聘任制、试用期制,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发挥收入分配机制的导向作用,使人才向开发边远地区的关键环节、重要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

2.要在调整人才结构上有所突破

根据人才结构的需要,抓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西部大开发中急需的各类人才,制订人才规划,着力调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重点培养、引进能带动一个产业、推动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人才。在人才结构调整中,还要高度重视农村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农民人才队伍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3.要在留住现有人才上有所突破

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还在于留住人才,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要用事业留人。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给人才创造安居乐业、施展才华的条件,努力形成事业催人、人干事业、人事兴旺、经济繁荣的良好局面。要用感情留人。要激励人才强烈的乡土情结,诱发他们为本地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激情。要重视感情投资和思想工作,清除一些人才因种种原因思走的心理影响,对确实无法挽留的也要采取恰当的办法处理,让走者愉快。要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要让社会价值观从重精神轻物质转移到精神与物质并重的轨道上来,适当提高专业人才的经济待遇,特别是对那些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特别强的人才,要在待遇上实行重奖。要彻底改变专业技术人员工资低,待遇差、难以重奖的现象。

4.要在引进外来人才上有所突破

边远地区的发展除须留住本地现有的人才外,还需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外地的优秀人才。由于人才区位落差较大,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只能顺其自然,无所作为,关键是我们能否真正做到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巨大舞台,为他们创造宽松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在引进的方式上,要不拘一格,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实行开放的人才政策。如,调动型引进、流动型引进、智力型引进等。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一定数量的外地优秀人才来讲学、培训人才或合作从事科研工作。各类优秀人才到边远地区工作的时间可长可短,对愿意留下的人才给予丰厚的待遇,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例文5-2】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亟待提高

——××市关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调查

最近,××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力量,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能够担负起新时期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重任,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着重针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带有普遍性的主要问题作一具体分析:

1.个别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落后,思想素质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一是由于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差。调查中发现,10%的农村基层干部淡忘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只唯上,不唯下,不为群众着想,不能较好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有的老是考虑如何“管”好群众,很少去想怎样服务群众。二是缺乏纪律观念,执行党的政策不坚决。问卷调查中,11.5%的人对上级决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软拖硬顶”,2.3%的人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三是个别新当选的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差。一些新上任的村主任,不懂“章法”,缺乏党的领导意识,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的“官”,可以不服从党支部的领导,而有的农村支部书记则缺乏民主意识,习惯于搞“家长制”、“一言堂”,致使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甚至出现对着干的现象。

2.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弱

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感到茫然失措,束手无策。有的乡村干部不注意研究市场的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不考虑本地区实际和市场前景,盲目办企业,以致办一个垮一个。如洪雅县某镇1998年以来镇、村两级共引办自办企业16个,上马初就夭折6个,4个运转不久就垮掉,目前仅有6个勉强运转。

3.个别干部工作作风飘浮,工作方法简单

个别农村基层干部(主要是乡镇干部)不愿深入基层,有的即使下去了,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接触实际问题。如一个较远的乡只有二十几名乡干部,其中就有9名是“走读”干部。有的乡镇领导想出“政绩”,不顾实力盲目发展搞“形象工程”,结果导致乡镇负债累累,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有部分新进班子的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抓不住重点,成天忙于具体事务和被动应付上级交办的工作。有些乡村干部仍习惯于过去那种“家长制”和“行政命令”式的“官治”模式,工作方法简单、生硬,甚至以权代法、以罚代法。

4.不少基层干部畏难情绪重,心理状态不稳定

问卷调查表明,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中45.7%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畏难情绪。由于农村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因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此时,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往往不能正确面对,怕损害自己的利益,怕惹上麻烦,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如××县“公推公选”后一年的时间内就有24名新上任的村支书记“撂担子”,其中半数以上的人是怕得罪人、难以推动工作而撂担子。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长期存在,究其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是少数农村基层干部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忽视了知识更新,缺乏党性锻炼。从客观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的选、育、用、管机制尚待完善。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导致了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思想素质下降。农村中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基层工作难度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乡村干部心理的稳定性和工作的积极性。

农村基层干部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是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实施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引路人,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措施

1.建立县委主要抓,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要继续落实县委农村工作第一、二、三责任人制度,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乡村制度,特别要发挥好县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人”作用。同时,要继续坚持县委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农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互相协调配合,分工负责,抓好乡村干部的选拔、培训、教育等工作。联系乡镇和包村的部门,要把所联系的乡镇、所包村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来抓,促进他们素质的提高。

2.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人和用人机制,拓宽选人渠道,不拘一格启用优秀人才

一是更新选人标准。除注重政治思想素质外,要把那些具备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能力的优秀人才选进乡村领导班子。二是发扬民主,扩大视野,打破地域界限、行业限制,多渠道地培养选拔农村基层干部。要加大选派大中专毕业生担任“乡官”、“村官”的工作力度,有计划地选派一些专业对口、有志农村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挂职锻炼,逐步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状况,形成梯次结构。三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乡村干部选任方式。继续坚持村干部“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的做法。加大乡镇领导班子“公推公选”、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力度,优化班子结构,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强化育人机制,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着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

一方面,要找准切入点,加强教育,抓好乡、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当前,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识,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的进取意识、依法办事的法制意识、乐于奉献的思想品质。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提高乡村干部的能力素质。着重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和增强他们的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水平和能力,特别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发展经济能力培训,以及“绿色证书”教育,把乡、村干部培养成“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成为既会做行政工作,又能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的科技型、服务型的复合型干部。同时,还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

4.强化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行为

坚持严格要求,以制度管人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和村的规范化管理。规范乡镇工作制度、工作程序,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当前重点是遏制乡镇干部“走读”现象。逐步推行对村干部进行档案管理、对村财务实行统一管理。二是进一步强化约束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和制度约束。完善乡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和健全党员、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评议监督制度,把农村基层干部置于党员、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进一步健全乡镇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及其他群众性组织对乡村干部的管理监督作用。三是进一步完善对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通过定期对班子和毎个干部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考核,实施奖罚,鞭策后进、激励先进。

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要把对农村基层干部严格要求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认真解决乡村干部待遇低的问题。采取措施,化解乡镇负债,壮大财力,兑现乡镇干部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对村干部实行“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结构工资制,保证村干部报酬不低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落实好那些因年龄、身体原因退下来的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以达到“安置前人,激励后人”的目的。三是支持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坚决查处打击报复农村基层干部的事件,为乡村干部撑腰壮胆。对因工作遭遇打击报复蒙受经济损失的农村基层干部,设立专门救助基金,及时予以救助。四是在政治上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对那些公正廉洁、勤奋工作,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好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形成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正确导向。对成绩特别突出的乡镇干部,要重用、提拔,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优先招录为乡镇干部。五是改善乡镇干部办公、食宿条件。切实解决乡村干部在子女读书、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尽力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作用、种类,调查的方式和方法,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写法,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调查报告的特点、种类。掌握调查报告的概念、作用,结构和写法,调查的方式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会写调查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