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公共供求理论的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报告

基于公共供求理论的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报告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分别对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客体以及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根据公共供求关系理论,公共供给必须适应公共需求,青少年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是整个服务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它决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以及需要提供的基本要素和条件。
基于公共供求理论的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报告_四川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0—2013年度成果概要汇编

霍兴彦[1]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本课题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为充分满足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的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场地设施、体育活动、体质监测等要素和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分别对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客体以及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

结果显示,目前在青少年体育供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青少年课业负担重、体育课质量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保障力度不够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青少年在学校范围内的体育参与严重不足。(2)从社会系统看,社区应提供必要的体育运动设施,并加强对各类文体活动的组织宣传,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参与环境。目前社会系统内普遍存在场地设施条件不足以及主观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3)家庭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缺乏支持。在青少年体育需求方面,“希望有充足、方便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方便体育活动”的选择率位于城市学校和乡镇学校的第一位,而“希望体育课更有趣”“希望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均位于前五位。根据公共供求关系理论,公共供给必须适应公共需求,青少年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是整个服务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它决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以及需要提供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青少年真实的体育需求,进而在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予以针对性的满足。

对四川省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1)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比女生更为积极;城乡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体现其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且出现了从身体健康向休闲、娱乐和消遣等方向发展的趋势;在空闲时间的爱好主要以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电视、听音乐或唱歌为主;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是没有兴趣,其次是怕苦怕累;客观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没有时间和场地器材不足。(2)青少年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选择的场地主要位于其生活圈范围内,以学校体育场馆、公共活动场所和家里为主,收费体育场馆的选择率较低;在体育消费方面,当前城乡青少年的体育消费水平和质量仍处于较低层次。(3)城乡青少年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明显高于女生。在锻炼时间上,72%的青少年学生没有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的基本要求;在锻炼形式上,主要以同学、朋友和家人一起锻炼为主;在锻炼内容上,以传统的球类和田径项目为主,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在全面了解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本课题提出了如下建议:(1)立足学校,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应强化服务意识,充分重视广大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努力从规章制度、心理需求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2)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课教学,保证体育课质量。首先要从制度层面确保其正常开展,坚决杜绝“挤占”等现象;其次要健全体育课的类型,应将健康指导课、保健康复课等纳入体育课范畴,在体育教师之间进行必要的分工和协调,从而确保不同类型体育课的授课质量;最后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3)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手段。首先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要确保早操、课间操等活动的开展,要大力推广“大课间”的组织形式,丰富课外锻炼的内容;其次要加强课外训练的经费保障;最后在课余竞赛方面,要结合学校自身条件构建各具特色的竞赛体系,应集竞技性、娱乐性、民族性等多种项目于一体,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参与的机会。(4)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配合。

【注释】

[1]作者简介:霍兴彦(1979—),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