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财政支持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财政支持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群众体育活动上,开展以区体育馆为龙头的群众体育培训与推广,唱响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以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为龙头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培训,促进以射击为龙头的各项竞技体育上台阶。由于区文化馆、区艺术团等单位以前仅有基本工资,区体育馆、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无财政拨款,因此职工专业培训多年来都是空白。同时,应增加对体育馆、业余体育学校财政支持力度,有效落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组织公共体育活动、参与竞技体育比赛经费问题。
关于财政支持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_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江夏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在文体设施建设上,建立以区级为核心,以乡镇街为主体,以村落(社区)为补充的三级文体服务体系;在群众文化活动上,主要开展以区文化馆为龙头的文化演出与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区艺术团为龙头的送戏下乡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区图书馆为龙头的全民阅读;以区博物馆为龙头的展览与文物保护;以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为龙头的文化市场管理。在群众体育活动上,开展以区体育馆为龙头的群众体育培训与推广,唱响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以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为龙头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培训,促进以射击为龙头的各项竞技体育上台阶。在内容形式上,文化以歌舞、戏曲、小品、电影、网络、书刊娱乐为主,体育以晨练、登山、舞龙、腰鼓、扇子舞、健身舞、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田径、自行车、射击项目为主,让城乡市民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距离获取所需的文体服务,享受缤纷文体带来的愉悦,为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证。

为了保证以上目标的顺利实施,在文体单位当前存在资金严重不足、文化体育设施落后、专业人员青黄不接、文化体育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情况下,省市区公共财政应在以下诸方面加大力度。

1.设立专项基金,培训文体专业人员。就江夏区文体局而言,现有文化体育工作者115人,大专以上文化仅有67人,拥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43人,但是全部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缺乏出类拔萃的文体领军专业人员,特别是文艺创作与编排、表演艺术、竞技体育人才更是青黄不接。由于区文化馆、区艺术团等单位以前仅有基本工资,区体育馆、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无财政拨款,因此职工专业培训多年来都是空白。如果财政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将在此方面逐步改变文化体育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状况,为文体工作的可持发展提供活力。

2.保障重点,提高标准。(1)财政保障重点:立足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兼顾艺术表演团体。因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为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它们都依靠财政供养,政府如果不支持不保证它们的经费,那么,它们的文化服务职能将无法有效发挥出来。(2)补助标准:现阶段武汉市文化局、财政局对图书馆、文化馆的年业务补助不足2万元,这与“两馆”的需求缺口太大,补助经费每年应为10—20万元之间,才能有效保障“两馆”服务活动正常开展。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开始,国家规定每年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20万元,乡镇街文化站补助5万元,将有效缓解“三馆”和文化站业务经费不足现状,增强服务功能。同时,应增加对体育馆、业余体育学校财政支持力度,有效落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组织公共体育活动、参与竞技体育比赛经费问题。

3.缩小城乡差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专款专用,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水平,与此同步,应在2—3年左右完成村级文化员的聘用,以保障农家书屋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甚于管理不善而半途夭折。

4.建立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管理崭新模式。完善以区级为核心,乡镇街为基础、村级为补充的三级文化体育服务体系,难点在村级,应利用家园建设村的有利条件,将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者合一进行创建,并在人员、资金、活动费三方面加大投入,确实保证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

5.建立公共文化供给长效保障机制。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和监管力度,切实落实按财政支出的1%用于文化的文化政策,专款专用,切实重视和支持基层文体事业经费的落实以及与财政支出的同步增长。

2011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