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时期辽宁省的交通线

隋唐时期辽宁省的交通线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唐时由辽东城东行乌骨城,渡鸭绿水去往平壤的陆路交通道,亦可溯迹于汉魏古道。直至元明时代仍称为“连山关”,为辽阳东南的重要门户和关隘。经考古勘证,凤城凤凰山山城,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已发现的高句丽山城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山门控扼凤凰山城的南面谷口,经通由凤凰城东行鸭绿江畔丹东的古今交通要冲。
东行乌骨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隋唐时由辽东城东行乌骨城,渡鸭绿水去往平壤的陆路交通道,亦可溯迹于汉魏古道。即由汉代辽东郡“襄平”,东行居就、武次、西安平,渡“马訾水”(鸭绿水)去往乐浪郡的郡际交通线。至隋唐时代,这条交通线上的重要交通城站,在鸭绿水以西的辽东部分,主要有黎山、乌骨、泊汋诸城

(一)黎山城

隋唐时由辽东城东南去鸭绿水两岸古道上的第一座关城应为黎山城。以往对唐代辽东黎山城多不能确指。《东北历史地理》第二卷隋唐建置部分,曾考证高句丽黎山城即唐代之黎山州,应即今辽宁省本溪境之“连山关”。“连山”乃“黎山”之音转[51]。它是自隋唐以来,由辽东城东行鸭绿水的首关。直至元明时代仍称为“连山关”,为辽阳东南的重要门户和关隘。而出连山关东南最大的高句丽山城,属今草河西沟山城。它是连山关和凤凰山(乌骨城)之间的又一高句丽山城,抑或“黎山城”真正治所。

(二)乌骨城

凤凰山山城城墙一段

位于连山关以东的“乌骨城”为高句丽名城之一。该城当以乌骨山和乌骨水得名。乌骨之山,在唐张楚金撰《翰苑》中引《高丽记》云:“焉(乌)骨山在国(高丽)西北,夷言屋山,在平壤西北七百里。东西二岭壁立千仞。自足至巅,皆是苍石,远望巉岩,状类荆门三峡……高丽于南北峡口,断筑为城,此即夷藩枢要之所也。”[52]

唐代当世的《翰苑》所记之“焉(乌)骨山”,为陈大德亲自出行辽东后所见记录,其方位十分详确。以其位于“平壤西北七百里”的位置勘定,应在今辽东凤城市境。考察里距,从今平壤西北沿古道行至鸭绿江畔的新义州和隔江的丹东市,约为250公里(500里)。而从鸭绿江再西北至今辽宁省凤城市亦近100公里(200里),两段合计恰为近“七百里”之数,与唐《翰苑》记载“平壤”至“乌骨”的里距相符。而且在今凤城市东南5公里的凤凰山上,确有一大型雄峙的高句丽山城。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0°25′、东经124°5′。经考古勘证,凤城凤凰山山城,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已发现的高句丽山城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城墙环凤凰山东、西两侧壁围砌,总长约15公里。城内居一谷地,两旁高山夹峙,确有“壁立千仞”之势。1980年夏,笔者亲赴该山城考古调查所见,山城南门遗址尚存,尤在北壁山口(门址)的巨石叠筑的城墙,尚有一段砌石70余层,高10余米,为山城北面通往山下交通所筑之主城门。

现至南面山口处,仍可辨认壁立两旁的山门断崖。山门控扼凤凰山城的南面谷口,经通由凤凰城东行鸭绿江畔丹东的古今交通要冲。是所谓《高丽记》中山城的南面峡口。这一切遗迹,与唐人记载“高丽于南北峡口,断筑为城”的史文无不相合。可见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这座当年“夷藩枢要之所”,仍可窥其一斑面貌。至于山城坐临的“乌骨水”,从古今辽东水道地理看,显然指今凤凰山下的叆河。早在唐贾耽《道里记》中已记载,由登州海行入鸭绿口后,又有支流“乌骨江”。在今鸭绿江右岸河口,由西来汇合入海的最大河流,只有叆河。清吴承志《贾耽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中已考定于此。今凤凰山上乌骨城,正傍临叆河(乌骨江)西岸,当以水为名。过“乌骨城”东南百余里,即到达鸭绿江和叆河入鸭绿口以北的“泊汋城”。“泊汋”者,水(江)湾停泊处也(虎山山城)。

从当时交通地理上看,乌骨城正在由辽东城东行鸭绿水和平壤的交通要道上。《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记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围安市,高丽降将高延寿上言:“乌骨城耨萨老耄,不能坚守,移兵临之,朝至夕克。其余当道小城,必望风奔溃。然后收其资粮,鼓行而前。平壤必不守矣。”[53]

上述这条由唐代辽东城(安东都护),东行黎山、乌骨、渡鸭绿水直趋平壤的交通道,正是当年由汉魏之辽东郡城襄平,东行辽东郡东部都尉武次县,渡马訾水(鸭绿江)和浿水(清川江),进抵乐浪郡治——今朝鲜大同江下游平壤城的古时交通干线之一。过平壤南行,则可到达百济旧都“汉城”“熊津”“泗沘”等地,而至朝鲜半岛中南部。然后由半岛南过对马和济州海峡,可抵日本北九州的筑紫(今福冈)。完成了自两晋南北朝、隋唐以来,由辽东经朝鲜半岛去往日本的水陆之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