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亚草原民族“三燕”马具的发达及其重要遗存

东北亚草原民族“三燕”马具的发达及其重要遗存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燕时期是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地区射骑文化和马具特别发达时期。所以三燕的骑射文化和马具,可称作3—4世纪东北亚骑射和交通文化的先行者。其年代下限不晚于前燕迁都龙城时的342年,为三燕早期完整并可以复原的东北亚早期马具的实物代表。三燕的马具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另外,在三燕墓葬中,还发现了铁人甲、头盔、马甲和马胄,此即中国古代所谓的“甲骑具装”。
东北亚草原民族“三燕”马具的发达及其重要遗存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从337年到436年的近一个世纪中,以辽西“龙城”(今辽宁朝阳)为都城,慕容鲜卑和鲜卑化的汉人(如北燕冯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北燕,史称“三燕”。

三燕时期是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地区射骑文化和马具特别发达时期。仅这一方面是由于鲜卑源出“北狄”和“山戎”的东胡系统,世代枕戈射骑,造就了其骏骑精射的草原民族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三燕是两晋时代首先跨越长城地带进入黄河流域的勃兴部族,前燕一度定都邺城(河北临漳),毗邻洛邑。其广泛接受了中原先进的冶铸工艺、锻造工艺、金银加工技术和北方民族的制革、弓矢技术,成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复合式文化的代表者。所以三燕的骑射文化和马具,可称作3—4世纪东北亚骑射和交通文化的先行者。当代考古发现,最早的东北亚地区的马具,是1965年在辽宁省北票县西官子冯素弗墓出土的二件木芯鎏金铜皮的马镫及铁马甲等。20世纪70年代后,又相继在北票县房身北沟、朝阳市袁台子、十二台子乡砖厂等地,发现有相关马具的墓葬20多个[156],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各种:

北票房身北沟8号墓出土椭圆形板状铁镳1副2件、上宽下窄的素面鎏金铜鞍桥包片1副2件、木芯外包鎏金铜皮的长柄镫2件,以及铜当卢、摇叶、带扣、杏叶等。

朝阳袁台子壁画墓,亦出土有椭圆形板状鎏金铜镳1副2件、上宽下窄的木芯外包皮革髹漆的鞍桥1副2件、木芯外包皮革髹漆的长柄镫1副2件,以及杏叶、球形銮铃、柱状有盖銮铃、带扣等。

还有朝阳十二台乡砖厂1号墓,出土有花瓣形板状鎏金铜镳1副2件、上宽下窄的鎏金铜鞍桥包片2副4件、翼形铜鎏金片2件、长柄板状鎏金铜镫1件,以及铜当卢、杏叶、摇叶、球形銮铃、带扣等。

特别其后20世纪90年代,北票喇嘛洞贵族墓地,共发掘墓葬410座,虽然被盗扰,仍出土各类文物3100件(套),其中也有马具。特别是西区266号墓,出土了铁贴金镂孔鞍桥包片1副2件和翼形片、木芯包铜条镫1副2件等,亦应视为功能完备的马具。其年代下限不晚于前燕迁都龙城时的342年,为三燕早期完整并可以复原的东北亚早期马具的实物代表。

三燕的马具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仅种类多,而且制作精良,工艺流行铜鎏金和錾刻、镂孔技术,呈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并且呈现由西向东传播的趋势。

作为这一时期代表北方骑射交通文化三燕的马镫,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马镫实物,其形制既有单镫,也有双镫。材质有木芯外包鎏金铜片的、木芯外包皮革的和铜铸的三种。形制有两种:一种为长柄环镫,镫柄与镫环相交处成折角近90度;另一种柄上窄下宽,与镫环没有明显的分界。目前年代最早的是北票房身北沟8号墓出土的木芯外包鎏金铜皮长柄双镫,约在4世纪初叶;而朝阳十二台乡砖厂和河南安阳孝民屯出土的鎏金铜单镫,年代要稍晚于上述两墓。说明在双镫发明之后,单镫应与双镫并存过一段时间。从无镫、单镫到双镫,应是古代马具文化的演变历史过程。考古发现,这些马具“有鞍、镳、杏叶、銮铃、带扣等,大体包括了全套马具”[157]

另外,在三燕墓葬中,还发现了铁人甲、头盔、马甲和马胄,此即中国古代所谓的“甲骑具装”。

从古代交通文化的角度看待这些马具的演变,包括马镫在辽西三燕文化中的发展成熟,应是东北亚骑射文化和交通文化中的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标志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