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及其作用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及其作用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初,在东北地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提出了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问题。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航运中心规划。辽宁省委、省政府着眼于辽宁振兴和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全局,也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及其作用

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提出

21世纪初,在东北地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提出了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问题。

“东北亚是指亚洲东北部的国家和地区。广义的东北亚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及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日本、韩国、朝鲜、蒙古,面积为3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6%。狭义的东北亚是指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共6个国家和地区,面积为936万平方公里,占亚洲陆地面积的6.3%。东北亚各经济体在地理上毗邻、在经济上联系紧密、在传统文化上相通、在对外战略取向上具有共同的基础。”[1]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东北亚地区曾是一个多事之地,区内各国都不幸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结束后的相当长历史时期,该地区始终处于冷战的最前沿,一度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和充满政治、军事对抗的地区。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各国相互竞争的重点已从政治、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成为各国共同的基本国策。在这种环境下,各国都在推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这种利益取向淡化了因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所引起的矛盾和摩擦,经济的内在联系和各国的经济利益显得更为重要。东北亚地区各国在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和同国际经济运行接轨的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经济规模优势,开始寻求经济合作。此外,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东北亚政治局势的缓和,为该区域各国经济发展与合作营造了良好环境。

img70

大连全景

东北亚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得以加强的根本动因。在20世纪中叶以后,东北亚各国地缘经济增长提速。日本作为该地区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虽然近年来经济低迷,但其经济实力仍在东北亚位居榜首。韩国虽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到强烈冲击,但风暴过后仍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长在9%以上,创造了20世纪又一“经济奇迹”。俄罗斯和蒙古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复苏已初见成效。由此可见,东北亚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伴随着东北亚地缘经济的增长,必然是贸易的扩大、技术和资本转移的加速,从而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相互开放,促进双边和多边地缘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和一体化发展,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的振兴与繁荣,同时促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业和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在这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问题便提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img71

大连港30万吨矿石码头

200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确定建设的全国第二个国际航运中心。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航运中心规划。辽宁省委、省政府着眼于辽宁振兴和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全局,也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连市委、市政府把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12月,大连市政府印发了《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推进工作方案》,拉开了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序幕。

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不是单纯的建设一两个港口,它是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也就是说,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港口的集群。为确保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大连市成立了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夏德仁等市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2006年6月,在大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及“港航立市”问题被列为大连城市发展的四大战略之首。2008年7月,大连市政府又成立了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夏德仁等市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戴玉林兼办公室主任,全力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就是港口与航运发展的现代化。经过几年的努力,大连的港航口岸建设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

为了科学超前规划,建立航运中心综合规划体系,大连市重新组织编制了《大连港总体规划》,对大连市港口及其岸线利用重新进行规划,2005年12月,这个规划通过交通部和辽宁省政府联合审查。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大连航运中心港口新格局,确立了黄海区域“一岛三湾”综合运输核心港区和渤海区域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两大发展重点。经过不断修改完善,2008年7月,《大连港总体规划》正式得到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未来大连港将以“一岛三湾”综合运输港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港区为核心,相应发展大连湾西岸和普兰店湾诸港区、旅顺新港港区及庄河港等中小港站,形成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的总体发展格局。构建集装箱、石油、铁矿石、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七大专业化中转运输系统,打造以石化、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四大临港、临海产业基地;构筑综合物流、国际邮轮、航运商务三大服务中心。依托“两大核心港区、七大运输系统、四大产业基地、三大服务中心”,形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服务体系

img72

大连保税区国际车城

近年来,大连市还先后编制完成了《大连港口岸线规划》、《大连航运发展规划》、《大连海港口岸发展规划》、《大连“一岛三湾”核心港区规划》、《大连长兴岛港区总体规划》、《大连邮轮母港布局规划》、《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大连空港总体规划》、《大连陆岛交通港区总体布局规划》、《大连市港航业安全规划》等十余项规划,《大连保税国际物流港规划》为大连保税港申办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大连港长兴岛港区总体规划》为全面开发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些规划共同构成涵盖大连港口、航运、物流、口岸、港航安全、陆岛运输、航空运输等较为完整的航运中心建设长远发展规划体系。

大连港航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优化了港口功能布局,进一步确定了大连港在全国沿海港口的突出地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大连港在新一轮港航竞争中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2003年以来,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大连市加大港口投资力度,全市累计完成港口建设投资379亿元,相当于从新中国成立至2002年投资总和的7.2倍;新增港口泊位68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由15万吨提高到30万吨,一大批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陆续投入运营,全市港口通过能力提升2.5倍。截至2008年底,全市生产性泊位达到198个,港口通过能力2.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230万标箱。目前,大连港已基本完成了百年老港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港口集群。

大窑湾港区的开发与建设,对包括开发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在内的“一港三区”所构筑的大连新市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大连港口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是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长兴岛公共港区3个5万—7万吨级泊位的竣工通航,使大连在渤海岸线拥有了深水组合港口,长兴岛临港、装卸储运、工业物流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全面促进了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对拓展大连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大连城市综合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大连航运交易市场建设为起点,实施大连老港区改造的世纪搬迁工程,在东港区域建设国际邮轮中心为主导的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区,突出环境友好的旅游商务特点,既提升了港口功能,又展现了大连美景;以大连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累计申请国家资金数亿元,用以改造陆岛码头、建设深水航道和防波堤工程;以大连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设为牵动,发挥大连港国家战略物资转运中心的功能,大幅提升港口通过能力;以大窑湾一、二、三期集装箱深水专业码头、汽车码头建设为标志,全面提升港口现代化水平。

随着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大连港口集疏运体系不断增强,大连港口作为东北腹地最重要的海运通道,海路、管道、铁路、公路、民航等综合运输网络全面完善,为港口吞吐量的跨越式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2008年,大连市港口生产完成货物吞吐量2.46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52.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8.7%,其中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9.7%,大连港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海上集装箱中转港。2008年,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800万,达到822万人次,完成纯货邮13万吨、飞机起降7.3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2.6%、6.6%和15.9%,空港吞吐量居东北各机场首位,国际和地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大连空港正在向东北亚区域枢纽机场迈进。

大连在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处理好大连这个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与东北腹地的关系。通过推进铁海联运和环渤海内支线发展,把开放前沿和腹地紧密连接起来,把大连港口与环渤海周边港口紧密连接起来,开通了大连至沈阳、哈尔滨、图们等7条集装箱班列,拥有沈阳、哈尔滨、通辽等大型集装箱场站14.5万平方米,年海铁联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开通了环渤海外贸内支线集装箱班轮及国内不定期的集装箱航线,与其他环渤海港口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实现利益双赢的基础上,增强了对周边港口的影响力,形成了以大连港为中心,连接锦州、营口、龙口、烟台、威海、天津、秦皇岛、丹东,辐射整个环渤海港口的公共内支线网络。广泛开展合作交流,积极通过内联外引,不断寻求国际国内合作机会,先后与世界上9个国家的16个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关系,并与东北腹地重要城市签订物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锦州、营口、烟台等周边港口建立了合作机制,与中远、长荣、南航等大型航运、航空和物流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泛的合作带来共赢与发展,法国达飞、日本邮船等世界前十名船运公司和全球四大快件公司全部入驻大连。为拥有强大的水路运力,进行了运力结构的全面调整,大连市船舶平均船龄从原来的30年以上缩短到20年以内,运力规模达到了413艘、410万载重吨,拥有VLCC(30万载重吨以上船舶)、液化天然气等多种类型船舶和国内最先进的海峡间大型滚装船,年货运量达7500万吨,货运周转量3700亿吨公里,均居国内沿海同类城市前列,年海上客运量650万人次,居全国沿海城市首位。

着眼于城市功能的提升,大连还大力加强对口岸的建设力度,增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软实力”。大连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通关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了“5+1天”工作制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运行保证体系,口岸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大幅提高。大连口岸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广泛开展网上支付、快件申报、舱单联网、船舶申报等项服务,仅港检联动查验系统每年就为港航企业节省通关成本2亿元。通过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结合,在大连航运交易市场率先实现“一站式”通关和“一网式”物流交易服务,并首次引进航运人才交流功能,对促进航运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大连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大连口岸海运进出口集装箱和空运进出口货物的提发货可分别在24小时和10小时内完成,比2002年缩短3.5倍,口岸社会满意率连续三年保持90%以上。

img73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伴随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和核心功能的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来自国内外港口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2005年起,辽宁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重点、有步骤地在沿海地带重点开发建设五个工业园区、经济先导区和产业基地,并建设贯穿黄渤海沿岸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将“五点”连接成为“一线”。伴随着“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坐拥其中“两点”的“龙头”大连开始了以大连港集团为核心,实施“连横”战略,走出一条整合港口资源,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新路。大连市近年来在“请进来”的同时,果断“走出去”,在推进区域港口资源整合方面施展了一系列大动作。2006年,大连港集团受委托负责庄河港的经营管理。除托管庄河港,大连港集团与新加坡万邦集团、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携手,共同投资运营长兴岛公共港区。2006年9月,在参股锦州新时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15%股份的基础上,大连港和锦州港在沈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港将在资本市场、港口物流和锦州港西部海域开发建设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在国家战略中,大连的港口资源得到了高度重视。按照《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模式是以大连港为核心,营口、锦州、丹东为两翼的组合港。目前,大连已加快了港口资源整合的步伐,大连港集团在市内与长兴岛管委会、旅顺口区政府共同开发长兴岛及旅顺双岛湾、羊头洼港区,与辽宁远洋渔业集团、北良港的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大连港集团认购锦州港增发股份,已成为锦州港第二大股东;与葫芦岛港合作建设吞吐量为5亿吨的煤炭码头;与丹东港的整合前期工作也已展开。在省外,重点推进与秦皇岛港、曹妃甸港的合资合作,寻求海南及境外港口的发展机会。以大连港为“龙头”的省内港口“联合舰队”已经启航

三、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作用

大连是以东北为腹地的重要港口和商贸城市,大连的振兴有赖于东北的振兴,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有赖于东北的振兴,必须着眼服务于东北。在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近六年中,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对大连城市的振兴与发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的作用已经显现:

(一)为东北腹地提供物流服务

大连口岸功能齐全,陆路有铁路与东北、华北铁路网相联,公路线四通八达,空港已开通36条国际国内航线,港口与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散货、集装箱、滚装、矿石、石油、化工等港口泊位和设施齐全。已经通过国家验收的北良中转港,使大连成为继长江走廊、西南走廊、京津走廊之后的国内第四大粮食流通的东北走廊,为拥有全国1/3商品粮的东北粮食产区提供了粮食物流的便捷条件。特别是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际物流园区,将成为连接东北与东北地区物流枢纽。

(二)为东北腹地提供商贸服务

大连作为商贸中心,既要着眼于发展本地的商贸业,又要为东北腹地提供更多的商贸服务。一是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着国内外许多大企业在大连设办事机构。通过这些办事机构可以在大连与东北腹地间建立起长期从事国内外贸易的网络体系。二是会展业的兴旺使大连逐步发展为继北京、上海等城市之后中国北方的国际性会展业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会展吸引有实力的各路商家和企业决策者对大连乃至东北的关注,从而为东北腹地创造更多的商机

(三)为东北腹地提供融资服务

大连作为中国北方地区金融中心城市,已有14家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在大连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这些金融机构已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结算网络,使大连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结算中心。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更加开放,港口及物流业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落户大连,并把投资的目光投向东北。这些驻大连的金融机构必将会为东北三省搭起融资的桥梁和纽带,为东北腹地的招商引资搭建平台。

(四)为东北腹地提供加工协作和配套服务

一是将东北腹地的作物、森林、矿藏等初级自然资源引入大连发展临港加工业,使其获得增值。二是发挥大连连接东北企业与国内外其他地区间协作的纽带作用,通过协作改变“大而全”、“小而全”各自为战的状态,从而提高东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利用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组,特别是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加速向中国流动与转移的机遇,可以在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方面有重大突破。三是利用大连与东北其他城市工业的互补性,携起手来,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在贸易、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大连还可以在信息、技术、人才和其他产业等方面为东北腹地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发挥大连的比较优势,优化东北的资源配置。

2008年12月13日,在大连市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用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大连航运中心建设辉煌五周年的成长轨迹:“仅近5年就投入300多亿元用于港口建设,2007年港口吞吐量达2.2亿吨,是1978年的7.6倍。大连港老港区搬迁改造基本完成,空港旅客吞吐量居东北之首,长兴岛港等新港区建设加快。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已初具规模,公路、铁路、水路和航运交通构成了较为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初步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框架。”大连市市长夏德仁明确表示:“大连市将以国际航运枢纽港为基础,向着国际贸易、物流、金融、信息和产业承接转移中心迈进,最终把大连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港口功能强大、临港产业基础雄厚、航运服务体系完善、集聚与辐射作用明显的复合型国际航运中心,使大连成为东北亚地区对国际航运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枢纽。”

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指日可待。

大连市史志办公室供稿 王军执笔

【注释】

[1]2006年12月,大连社科联(院)课题组:《大连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对策研究》,第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