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米切莉·巴雷特的意识形态理论

米切莉·巴雷特的意识形态理论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雷特认为,意识形态过程不是物质现象,而是与优势、动机与情感有关的精神现象,属于意识范畴。巴雷特指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被社会建构的。但是巴雷特在分析资本主义按性别进行的劳动分工时,放弃了唯物主义的观点。米切莉·巴雷特,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伦敦城市大学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巴雷特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强调意识形态对于父权制的生产与再生产以及性别建构的作用。
米切莉·巴雷特的意识形态理论_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梳理·观点评析·殊异甄析

在《今日妇女所受的压迫: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中的问题》(1980)中,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米切莉·巴雷特(Michele Barrett)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意识形态二者的关系,探讨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和方式,以及如何实现妇女解放问题。巴雷特认为,意识形态过程不是物质现象,而是与优势、动机与情感有关的精神现象,属于意识范畴。她从阿尔都塞反对把意识形态基本简化成单纯经济条件的机械反映的观点出发,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问题在于意识形态而不是经济基础。

3.2.2.1 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性别分工的重要作用

巴雷特详细分析了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性别分工的重要作用。资本主义性别劳动分工的主要因素由男性和女性在工作领域的分工所构成。在就业市场,男性女性被区别对待,同工不同酬,女性工资比男性工资要低得多,失业率女性却比男性高得多。而且女性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服务性的或者护理性的“属于女人的”工作,是妇女在家庭中从事的家务劳动的延伸。而且由于妇女在社会工作领域被资本家当作劳动力后备大军,工作很不稳定,在经济不景气时很容易被辞退。虽然资本主义劳动分工是由资本积聚的经济需要产生的,但它采取的形式包含了意识形态分工,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分工是男女之间的分工。[17]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逻辑决定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劳动分工建立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的两个原则:一是工作地点与家庭的分离产生了工资劳动制度;一是资本主义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划分劳动力。这两个原则对女工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根据技术区分劳动力本身并不对妇女的工资水平产生决定作用。巴雷特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关于技术问题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工人分工的联系上。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控制妇女,如拥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医生可以合法地控制妇女是否应该堕胎,通过技术使控制合法化;另外还通过安排男性接受教育和技术培训,从事需要技术的脑力劳动,使其表现出对比女性的优越性,保护男性特殊群体的利益,把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女性这一弱势群体排除在技术生产工作之外,从而达到压迫和控制女性的目的。

3.2.2.2 家庭体系是妇女遭受压迫的核心场所

巴雷特认为家庭体系是妇女遭受压迫的核心场所,家庭意识形态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是维持资本主义性别压迫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家庭通过确立社会性别认同和按性别的劳动分工,使妇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中。在家庭中,妇女一直承担着家务劳动,抚育小孩、照顾丈夫、伺候老人,从事着女人“分内”的工作,男性则外出工作挣工资,养家糊口尽为夫和为父责任。巴雷特指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被社会建构的。在学校教育中,女孩就被要求帮男孩做一些卫生清洁、缝补、烹饪等家务服务工作,把感性、顺从、温柔等与女性相连;而男性被要求扛重物、做技术加工等,把力量、阳刚、理性等同男性气质。通过男女不同的性别教育实现普遍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体制的结构组织和家庭两个单位中的性别劳动分工特征相差无几,这种性别意识教育和家庭劳动分工使妇女把家庭看作是满足自然情感的地方。

巴雷特认为妇女之所以依附于男性,是与她们承担在家庭中照顾儿童的工作与责任是分不开的。“我认为,重新分配儿童照管的任务,这是妇女解放可能性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在工资劳动领域,性别分工的削弱并没有结束妇女受压迫的原因所在,以上观点绝对正确。”[18]照顾儿童分配作为家庭性别劳动分工的一部分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妇女因为承担着家务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工作,或者只能打零工或者兼职,结果只能在经济上依附男人处于依附地位。男性养家糊口,女性做家庭主妇。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性别身份正是在家庭意识形态内,通过资本主义现实家庭的社会化而进行建构和再生产的,妇女之所以处于受压迫地位,就是家庭通过两种手段——确立社会性别认同和按性别劳动分工实现的。但是巴雷特在分析资本主义按性别进行的劳动分工时,放弃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米切莉·巴雷特(Michele Barrett),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伦敦城市大学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与女性主义的关系。主要著作有:《今日妇女所受的压迫: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中的问题》(1980)、《今日妇女所受的压迫:马克思主义者与女性主义者的相遇》(1988)、《不稳定的理论:当代女性主义争论》(1992)等。巴雷特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强调意识形态对于父权制的生产与再生产以及性别建构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