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店铺与衣食起居

老店铺与衣食起居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 老店铺与衣食起居1)民以食为天中山路这条商业街有商貌、餐饮、娱乐三大支柱。中山路及其附近,也有众多的餐饮业。由于青岛开埠以来,中外杂居,官商往来频繁,其餐饮业的风格和种类自然多种多样。犹太人来青岛做生意的首选是开餐馆,中国人的说法是“民以食为天”。
老店铺与衣食起居_五千年历史切面:1949中国城市

四 老店铺与衣食起居

1)民以食为天

中山路这条商业街有商貌、餐饮、娱乐三大支柱。中山路及其附近,也有众多的餐饮业。旧青岛著名的“三大楼”:中山路的春和楼、北京路的顺兴楼、即墨路的聚福楼,都集中在这一带。

由于青岛开埠以来,中外杂居,官商往来频繁,其餐饮业的风格和种类自然多种多样。犹太人来青岛做生意的首选是开餐馆,中国人的说法是“民以食为天”。

中山路最早的老字号当属春和楼,有一种说法是,1891年前后,由一位卖馄饨起家的周姓老人所开,当时小店名为“利记春和楼”。后来德占时期的西餐和日占时期的料理丰富了青岛人的口味,但是并未改变青岛人的脾胃,春和楼兴旺至今。鲁菜分为半岛和内陆两大菜系,春和楼的鲁菜以海鲜为特色,其爆炒螺片、葱烧海参和各类蒸饺面点乃青岛人之最爱。在中山路逛店累了洗个澡,饿了到饭店小酌一番,吃的穿的用的看的,在中山路和周边的商圈里很快就能找得到。出于对老字号的信赖,现在仍有不少人家在春和楼办婚礼。

据2009年2月21的《青岛晚报》报道:青岛文史爱好者金先生收藏了一张解放前的一张“春和楼利记”的外卖菜单,这张菜单,对于中山路的历史沿革、青岛传统老字号的发展等课题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这是一张折叠起来比标准信封略小的高棉宣纸,由于年代久远而泛出微微的黄色。菜单自右向左是十几行潦草的毛笔字,看得出来是在边说边记的情形下匆忙完成的。”[9]

经过历史研究者与春和楼总经理沈健基先生的仔细研究发现:“这张外卖菜单是通国商行的王先生在元月二十七日所预订的,从不太清楚的字迹中,依稀可以辨认出冬笋炒鸡丝、海米扒奶油白菜、肉片熬菠菜等家常菜肴,还有干饭、水饺、银丝卷等面食。油爆海螺香酥鸡等春和楼招牌菜并没有出现在这张菜单上。菜单底部所标有总额,共计需支付188元,在当时这也应是一顿比较上档次的饭菜。”[10]

菜单的右侧还有两张盖有“印兑”字样的山东省印花税票,说明这张菜单还兼有发票的功能。单子上还盖有两枚椭圆印戳,从戳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春和楼利记、天津路三号、电话(二)三四八二、作保无效等字样。[11]

img308

“春和楼利记”的外卖菜单

照片来源:王栋.春和楼的外卖菜单.青岛晚报,2009-02-21

img309

春和楼的菜谱

2)光影与流年

青岛日报曾经报道过一位叫曹宝钤的老人,曹老出生在1925年,祖籍天津。解放前来青岛参与创办“美丽照相馆”。公私合营后,调入老字号“天真照相馆”,被聘为特一级着色技师,称为“镇店之宝”。后来调至青岛市公安局户籍处,以精湛的照片修复技艺为青岛市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的制证工作做出卓越贡献。

曹宝钤十几岁开始,就进入照相馆做学徒工,从此以后,就一直在摄影行业里闯荡。他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解放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很多,简直是解放前之不能想象。

6月2日那天的情景老人仍然记忆犹新:“没有听到枪炮声,解放军就队伍整齐地进城了,老百姓不仅没受一点惊吓,还在路边自发地站成两排,友好地欢迎致意。在队伍中,曹宝钤认识了一位解放军团长,没想到他跟普通士兵没什么两样,衣着朴素,态度和蔼。敬佩之余,他为这位团长拍了张照片,并连同底片一起赠与留念。

“可以说我有幸见证了青岛解放前后天翻地覆的变化,那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曹宝钤回忆,从解放后的那一天起,老百姓就过上了安定生活[12]

img310

天真照相馆的广告

3)青岛的衣帽行的小故事

旧时,在洋店堂、洋玩意儿很多的中山路,干老本行的盛锡福帽店也称得上一家名店,北洋政府军阀吴佩孚曾为其手书“盛锡福”牌匾。以前外地人说青岛人很洋气,但青岛人不仅见识过十里洋场,也守住了自己的根本。

1911年,盛锡福总店成立于天津,后来在青岛、上海、武汉等城市成立了分店。今天,虽然各种国外的牌子涌进了青岛这座城市,而盛锡福的各式四季帽仍很受青岛人的喜爱。正是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土洋俱在,五方杂处。

img311

吴佩孚手书的“盛锡福”牌匾

“盛锡福”帽庄开设二十五年启事[13]

敝号自民国元年开设,原以提倡国货冠帽为宗旨。初由各地乡村收来草辫用机器缝成圆顶草帽。出品依来,颇蒙各界赞许。如是数载,颇见进展。敝东自幼专营草辫出口实业,因见外侨采办我国廉价草帽辫,制成轻巧草帽,仍舶来昂价与华人,似此漏卮,年额颇巨。由是决定改良制法。值有西人运到全套电力制造草帽机器,敝号不惜巨金全部收买,此民国八年事也。于是添聘技师,悉心研究,精工制造,年余而所制硬顶草帽,盛行全国,样式新颖,可与洋货相似矣。不数年,又添设皮帽工厂、便帽工厂、缎帽工厂。又于十三年,添设化学漂白工厂,所漂之草辫,洁白光亮。制成草帽,可与洋货媲美矣。信誉远洋,已居东亚草帽业之冠。十五年,增设两处分销及进口部。又于二十年,首创各色毛线、棉线、棕丝等辫,再制成帽,业已普销全国及南洋诸岛。又于是年添设通帽工厂、印刷工厂、毡帽工厂。二十三年,在添设毡帽胎工厂(即呢帽胚工厂)。敝号对毡帽毡胎两场,竭尽全力。加以人才之完备、机器之精良,随时力图改进,固有特点甚多。如二十四年以后所制毡帽,虽经潮湿,永不走样,装潢雅致,料高工精,定价低廉,故出同业头地。又于二十五年春,添设北平、南京分销处。今逢创业二十五周年之际,特具大略于此。中华实业,前途远大。尚望爱用国货人士,时加指点,实为幸焉。

民国二十五年九月十日

img312

“盛锡福”收到当时“实业部”颁发的奖状

1911年前后,两大“祥”字绸布店在中山路附近开张了,千祥益和瑞蚨祥,他们分属于山东章丘孟氏家族的两支。

两家属于大型的绸布店,店里有裁缝,顾客买了布料之后,店里的裁缝师傅马上量体、裁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条龙服务。挑布、裁衣、成品,在一间绸布店里都解决了,几天后过去拿衣服就可以了,若是老主顾,不定还能送到府上。两家老字号经营百年,并且在全国都有分店,部分得益于这种一条龙服务模式。

在当时洋裁缝洋店堂东渐的风气下,老字号服务周到,秉持万变不离其宗的和气生财的老传统,在青岛这个大码头站稳了脚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