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乡巨变今胜昔

山乡巨变今胜昔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军三到单家集 山乡巨变今胜昔西吉县兴隆镇的单家集,在宁夏“名气”很大。在3天的休整中,红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回族生活习惯,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如今,单家集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村里不仅有2位全国劳模,而且有十几位自治区劳模和致富带头人。村里群众自愿集资,建起六盘山地区唯一的村级活畜交易市场。长征精神,成为西吉人民格外珍惜的宝贵财富。正是这次会师,结束了长达两年的万里长征。
山乡巨变今胜昔_这方水土这方人

红军三到单家集 山乡巨变今胜昔

西吉县兴隆镇的单家集,在宁夏“名气”很大。

单家集名气大的原因有两个:历史上,红军长征时曾三次来到这里,毛泽东曾在此留宿,留下一段口耳相传的佳话;现实中,单家集成为六盘山下闻名的富裕村、红旗村、文明村,创造了20多个“第一”。

在单家集,毛泽东70多年前住过的清真寺北厢房仍在。木门、土炕、桌椅和墙上的弹痕,好像仍在诉说昨天的历史。

60多岁的回族老人拜福贵,站在毛泽东当年留宿的清真寺北厢房前,向记者讲述了他从父辈口中和历史资料中得知的情况,老人的父亲拜文海,作为当年的寺管会成员,曾一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并参加了接待活动。

原来,红军长征曾经三到单家集。1935年8月,红25军在转战中来到这个回族聚居区。在3天的休整中,红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回族生活习惯,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红军到达的第二天,就向单南清真寺赠送了一面锦旗,上书“回汉兄弟亲如一家”8个大字,这面由程子华署名的锦旗至今仍被完好保存。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张闻天等率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当地群众举行隆重的仪式欢迎红军,用陕西回民(村民多来自陕西)待客的最高礼节“九碗席”,招待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当晚,红军就留宿村中。第二天一早,毛泽东告别回族乡亲,率队翻跃六盘山。毛泽东走后不久,敌机就炸毁了清真寺大殿和院内的葡萄树。直到今天,还可以找到20多处弹痕。1936年9月,西征的红军在徐海东的率领下驻守单家集,时间长达42天。红军在这里宣传革命真理,发展农会,建立革命政权。回族马云清担任了西吉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单家集回民自治政府”的主席。

不过,回族群众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接待的就是毛泽东,只知道是红军领导人。直到1976年10月,也就是毛泽东去世一个月后,毛泽东当年的警卫员陈昌奉专程到单家集考察,才揭开了这个秘密,当地群众因此更加珍视这个革命遗迹。1993年,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单家集群众自发捐款2万多元,立下“人民救星、一代天骄”碑。

如今,单家集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了解那段历史的老人,拜福贵责无旁贷地当起了解说员,声情并茂地向南来北往的参观者介绍当年的情景。单家集光荣的历史,借助他的宣传而广为传播。

单家集如今的“名气”,靠的可不是它光荣的历史,它是以文明和富裕而声名远播的。

单家集是一个有较长历史的回族村庄,因单姓回族居多且设过集市而得名,全村4078口人中,回族占98%。不要小看这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山村,现在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3300元,这不仅在以贫困闻名全国的西吉县是首屈一指,而且在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整个固原地区也是遥遥领先。现在,全村砖木、砖混住房达到64%,电视普及率达到99.8%,自来水用户达到85%。近十几年来,全村入学率一直是99%,而巩固率则保持在100%,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9年。村里不仅有2位全国劳模,而且有十几位自治区劳模和致富带头人。

单家集是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好政策发展起来的。1983年,一度被撤销的集贸市场恢复了。村里群众自愿集资,建起六盘山地区唯一的村级活畜交易市场。此后,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发展成为有十几个行业、300多名从业人员、规模较大的综合市场。年交易量超过6万头(只),成交额超过亿元。“户户搞屠宰、家家有作坊、人人善贩运”,就是当地特色经济的生动写照。清真牛羊肉马铃薯“三粉”加工和活跃的运输业,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单家集今天的文明、富裕,与它的光荣历史有密切关系——当地人都这么看。拜福贵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中共固原市市委常委、西吉县县委书记杨锦明说,单家集人正是发扬了红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积极进取,才有今天的景象。

长征精神,成为西吉人民格外珍惜的宝贵财富。在西吉县,还有一处重要的革命遗迹。那就是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的会师地将台堡。正是这次会师,结束了长达两年的万里长征。在长征70周年来临之际,西吉县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弘扬长征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西吉”主题教育活动。记者在西吉县采访时,深切感受到了那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振奋的浓厚氛围,看到了西吉的美好前景。

长征留给西吉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原载2006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