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与经济系统动态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与经济系统动态分析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与经济系统动态分析[1]——以汉中市为例马彩虹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日渐增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加深刻,造成生态资本数量的短缺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调。汉中市位居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地位突出,生态资本保育的要求很高。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与生态足迹成反比,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与经济系统动态分析&;;&;;&;;&;;_以汉中市为例_汉水文化研究集刊4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与经济系统动态分析[1]——以汉中市为例

马彩虹

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日渐增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加深刻,造成生态资本数量的短缺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调。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水污染、物种锐减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损失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子系统的增长是以人造资本为基础的。随着经济的增长,自然资本以物质的形式不断转化为人造资本。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增长初期,人造资本稀缺而自然资本丰富,因此,追求经济子系统的数量性增长是合理的,但生态系统是一个有限的物质封闭系统,在经济子系统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的人造资本导致自然资本越来越少,所以经济子系统的数量规模不是能无限扩大的,否则,将导致自然资本递减至严重短缺和不足。汉中市位居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地位突出,生态资本保育的要求很高。因此,进行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诊断,探索水源地生态与经济双赢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类型

一、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类型的划分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类型可以划分为四种(图1) : A型(生态脆弱经济发达型),是指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扰动反应敏感,但因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依托,经济发展程度高的生态经济系统; B型(生态良好经济发达型),指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扰动,处于生态系统的调节阈限范围内,经济发达的生态经济系统; C型(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型),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扰动反应敏感,资源贫乏,经济欠发达的生态经济系统; D型(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是指那些生态环境条件良好,但开发不足,经济欠发达的生态经济系统,这四种类型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转化。例如,当人类的扰动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阈限,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生态良好经济发达型生态经济系统,就可能转化为生态脆弱经济发达型。如果人类对自然的不良影响持续,最终会造成其向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型转化,最终走向崩溃。曾经创造高度文明的玛雅文明和苏美尔文明就是如此衰亡的。

二、研究区概况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南与四川省巴中、广元相邻,辖11个县区和汉中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 7×104km2。汉中市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横贯东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湿润,年降雨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生态环境良好,素有“西北小江南”“秦巴聚宝盆”之美誉。汉中市是长江主要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图2),也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以及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双重调水工程的水源涵养区。2009年,境内常住人口381. 55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16. 16亿元。从1990年到2009年,汉中市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其他地市,1990年汉中市人均GDP位居陕西省第4位,到2009年,降到了第7位。2009年,在全国286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中,汉中市人均GDP仅位于254位,在全国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位置。

图2 汉江水源地示意图

三、研究方法

生态与经济系统中,人是主体,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联接因素,也是驱动力因素。生态系统是承载因素,一方面,给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资源与能源,另一方面,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场所,同时提供废弃物的容纳场所。经济则是人类对生态资本利用的效用。谋求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生态资本的效用,以及生态与经济耦合态势三个层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

生态足迹由加拿大学者William E.Rees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在指定的人口单位内需要多少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承载力指一个区域实际提供给人类的所有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总和。生态赤字是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差。生态压力指数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比。资源效用指数指每消耗单位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资本产生多少GDP。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与生态足迹成反比,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公式如下:

式中,ef为生态足迹; ec为生态承载力; ci为第i种物质的人均消费量; pi为第i种物质的世界平均生产能力; i为消费的物质种类; j为生物生产面积类型; aj为人均实际占有的生物生产面积; r为均衡因子; yj为产量因子; ETI为生态压力指数,EUI为生态资本效用指数,EECI为生态&经济耦合指数。

四、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分析

依据陕西统计年鉴,生命行星报告( WWF.Living planet report 2008)数据资料,计算得到的汉中市生态与经济系统相关评价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生态足迹相关指标计算结果

图3 汉中市生态资本供需态势

(一)生态资本供需态势分析

1990—2009年,汉中市生态足迹由0. 66hm2/cap扩张为1. 22hm2/cap,生态承载力由0. 89 hm2/cap降低为0. 84 hm2/cap(图3)。1993年以前处于生态盈余阶段,1994—2001年处于生态持平阶段,2002—2009年进入轻度生态赤字阶段。

图4 汉中市生态资本效用与生态经济耦合态势

(二)生态资本发展效应态势分析

1990—2009年,生态压力指数由0. 74提高为1. 45。按可比价计算,实际GDP增加了3. 10,区域生态足迹扩张了1. 84,实际GDP的增长率高于区域生态足迹的扩张率,表明汉中市的自然资本转化效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2009年的自然资本转换效用是1990年的1. 68倍(图 4),反映出汉中市节能减排效应显著。这反映出汉中市在节能减排工作、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较上年下降3. 87%和8. 2%。同时,汉中市加大了产业转型力度,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

(三)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分析

研究时段内,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都有所增大,但由于汉中市政府始终坚持“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抓重点,谋突破,使全市经济保持了增速较快、效益较好、结构优化、健康协调的态势。生态经济耦合指数提高了2. 01倍,汉中市整体水平获得较快发展。

五、水源地生态经济化对策与建议

人类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人造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的时代,进入了自然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的时代。生态和经济之间是零和博弈还是双赢博弈,取决于决策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水平。汉中市生态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属于生态富裕经济欠发达型生态经济系统。具有优越自然生态禀赋的边缘地能通过生态经济开发实现突破发展。汉中开发生态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符合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演进规律和历程规律,也具有良好的制度保证和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经济化的过程,需要经历资产化、资本化、产品化的环节,从价值逻辑上就是从生态资源的存在价值到使用价值、生产价值、交换价值的转换。

(一)生态资源资产化

生态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资产化后的生态资源成为生态资产,生态资产是一个区域人民赖以生存、谋求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手段。汉中市生态资源丰富。汉中市要实现突破发展战略,应该着眼于界定生态资源产权,谋求生态资源的资产化,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生态资产资本化

在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中,生态资产不仅是一种投入,而且是某一产业的支柱性投入与增加值收入来源。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生态资产,只要探索出合适的途径,即使生态公益林、人工林、自然保护区等,也都具有资产化成为生态资本的可能。生态资产价值化和资本化是利用生态资产谋求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流动性、增值性与有偿性,是生态资源能转化成生态资本后的重要属性,只有通过生态市场,生态资源的上述属性才能得以实现,从而完成从生态资产到生态资本的最终转变,使生态资源所有者获得收入流。

(三)生态资本产业化

依托CDM项目,促进生态资本的经济转换。CDM即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2007年8月,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委员会通过决议,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区域规划性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即允许某一地区若干个小型减排项目进行整合,统一申报。汉中市发展CDM项目,可以先从塑造绿色发展的理念着手,对全市的CDM资源进行调查,摸清可开发利用的CDM项目底细,由市发改委牵头负责全市CDM项目的规划、统筹、协调及实施,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CDM项目开发课题小组,将发展CDM项目、加快碳汇交易的内容纳入到“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

采用多种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汉中独特的自然资源,使汉中具备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结合汉中的实际,汉中宜采用九种模式,即平川猪—沼—果、生态模式、农村农牧复合生态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生态种植模式、生态畜牧生产模式、生态渔业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设施生态农业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汉中市与关中紧密相邻,关中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稠密,集中了众多的城市人口。汉中市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表2所示。在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并将成为未来一种重要旅游形式的时代,汉中市在发展生态旅游业方面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汉中生态经济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四)水资源输出生态补偿化

汉水流域上游陕西段占了丹江口水库3/4的汇水功能,在南水北调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为了保护水源地水质,先后关停了大批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甚至对支柱性产业也限制发展,使其存在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损失。作为生态资源富集区,却在承受着严重的“生态资源诅咒”,当地居民实现经济发展的意愿一直难以实现。尽管对汉中的生态贡献应该得到补偿已基本成为共识,但还存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生态补偿额度的定价和分配等问题。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导致政府现有的投融资供给能力不足,资金需求缺口巨大。另一方面,由于生态补偿的科学性的基础生态价值估价方法还存在一定争议,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为生态补偿费用的评估提供一定的核算依据。汉中市需要加大生态资本定量评估的力度,从而保障所输出的生态资本得到足额的补偿。

表2 汉中市优良级生态旅游资源单体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环境保护部等网站

总之,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快经济转型,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实行生态资源经济化发展战略,促使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竞争力的转变,是实现水源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重要路径。

【注释】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1BJY03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09XJA790002) ;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 11JK0748) ;陕西理工学院基金项目( SLGQ0830)。该文原载《生态经济》,2011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