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年对生态问题和建设美丽上海的看法

青年对生态问题和建设美丽上海的看法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当前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当代青年深感担心和忧虑。表明受访青年认为,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损害相当严重。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阻碍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观点,表示“完全赞同”的青年占43.3%,“比较赞同”的青年占34.1%。
青年对生态问题和建设美丽上海的看法_生态文明与当代青年:2013上海青年发展报告

一、青年对生态问题和建设美丽上海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我们走的基本上是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经济靠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率的增长方式支撑,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资源能源危机的警钟已然敲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清洁的空气和水等要素,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对于当前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当代青年深感担心和忧虑。

调查发现,受访青年对于“目前人类正在滥用、破坏环境”表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各占45.0%、41.0%,表示“不太同意、很不同意”的各占2.0%、1.3%,表示“说不清”的占10.8%。即有近九成的青年认为,人类正在滥用、破坏自然环境。在回答“过去一年,您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一问题时,有26.2%的青年回答“有所改善”,35.3%的青年回答“没有任何变化”,而回答“更加恶化”的青年占比最高,达到38.5%。可见,当代上海青年认为,目前对环境的破坏具有普遍性,自己周围的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也正在逐步加深。自然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生态平衡受到威胁,引发了青年对生态安全、生态平衡及其对自身影响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在回答“生态安全问题与当代青年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时,认为生态安全问题与当代青年“很有关系,十分密切”的占76.8%,认为“关系不大”的占19.6%,认为“没关系”的占3.5%。而在问及“您是否担心未来一段时间内,上海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态危机事件”时,超过半数(占53.6%)的青年表示“很担心”,表示“不担心”的只占15%。数据表明,当代青年已经意识到,现代城市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主要因为人类不当行为所造成的生态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并会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受访青年普遍认为,目前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事件等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调查中,我们请受访青年对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程度打分:0分表示“没有影响”,10分表示“影响非常大”。结果显示,此项调查中青年平均得分为8.81分。表明受访青年认为,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损害相当严重。不同户籍青年中,上海户籍青年、上海居住证青年、外省市城镇户口青年以及外省市农村户口青年对此项调查的打分分别为8.83分、8.79分、8.77分、8.61分,其中上海户籍青年8.83的得分超过了受访青年8.81分的平均值,显示出上海户籍青年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损害个人身体健康的问题相对更为敏感。与此同时,调查表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事件等生态环境问题对青年的主观幸福度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以0分表示“一点不幸福”,10分表示“非常幸福”,对受访青年的生活幸福指数进行调查评分。调查评分结果为,受访青年的生活幸福指数平均值为6.97分,其中男性分值为6.64分,女性分值为7.30分,均低于2012年的青年生活幸福指数(2012年上海青年生活幸福指数平均值为7.14分,其中男性分值为6.90分,女性分值为7.33分)。虽然幸福指数调查的主观性较强,并易受到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如果考虑到过去一年中上海所发生的各种极端生态事件,如黄浦江死猪、禽流感、严重雾霾天气以及创纪录的夏季高温等等对人们生产、生活、身心健康的种种不利影响乃至破坏,我们似乎不能不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事件等造成的负面影响看成是导致一年来上海青年生活幸福指数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受访青年不仅认为生态问题与自身身心健康关系密切,而且认为生态问题会影响上海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阻碍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观点,表示“完全赞同”的青年占43.3%,“比较赞同”的青年占34.1%。两者合计有77.4%的青年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完全不赞同”、“不太赞同”合计为“不赞同”,对此表示“不赞同”的青年合计占7.8%,表示“说不清”的青年占14.8%。不同教育程度青年对上述观点的看法,基本呈现出随着受教育程度升高,持肯定性回答的人数比例随之增加的趋势。其中,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将会阻碍影响上海经济社会顺利转型发展表示“赞同”(“完全赞同”、“比较赞同”合计为“赞同”)的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程度青年所占比例分别为63.0%、73.3%、74.1%、80.0%、81.7%,而表示“不赞同”(“不太赞同”、“完全不赞同”合计为“不赞同”)的青年中,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青年占比低于8%,未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占比则高于8%。反映出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年可能因为自身生态文明知识相对丰富,对生态保护、自然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见表1.2)。

表1.2 不同教育程度青年对“生态问题会阻碍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看法(%)

img4

与青年年龄交叉分析发现,对“生态问题会阻碍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观点表示“赞同”(“完全赞同”、“比较赞同”合计为“赞同”)的“90后”青年占73.2%、“80后”青年占79.2%、“70后”青年占83.0%,对上述观点表示“不赞同”(“不太赞同”、“完全不赞同”合计为“不赞同”)的“90后”青年占10.4%,“80后”青年占6.8%,“70后”青年占4.6%(见表1.3)。之所以会出现随着年龄越小,青年越不认同生态问题会阻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情况。可能是因为“90后”青年中的大多数还是在校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阻碍与危害,没有“70后”、“80后”这些已经工作、步入社会的在职青年那样的切实体会,因而导致他们对于“生态问题会阻碍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严重性的相对认识不足。此外,“90后”青年的上述认识是否与当前大中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存在欠缺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表1.3 不同年龄组青年对“生态问题会阻碍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看法(%)

img5

正是因为青年在生产生活中亲身体验和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对自身身心健康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所以,广大青年迫切期待上海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战略目标中,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和宜居城市建设。与此同时,近些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努力与成绩,也使青年看到了建设美丽上海、构建和谐生态文明社会的希望。调查表明,分别有24.5%和46.7%的青年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两者合计对建设美丽上海具有信心的青年超过七成(71.2%)。“没有信心”和“非常没有信心”,两者合计为“没信心”,受访青年对建设美丽上海“没信心”的仅占4.8%,对此表示“说不清”的占23.9%。不同性别青年中,女青年比男青年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更加充满信心,对此具有信心的男青年占68.4%,女青年占74.0%,没信心的男青年占6.1%,女青年占3.7%(卡方检验P= 0.00<0.01)。与婚姻状况交叉发现,不同婚姻状态青年中,“已婚、已育”青年和“未婚、有恋人”青年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具有信心(“非常有信心”、“有信心”两者合计为“具有信心”)的分别占72.7%和71.3%,相对高于“曾婚”青年的70.0%、“未婚、单身”青年的70.7%、“已婚、未育青年”的71.0%。与之同时,“已婚、已育”青年和“未婚、有恋人”青年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没信心(“没有信心”、“非常没有信心”两者合计为“没信心”)的分别占4.3%、4.0%,相对低于其他婚姻状况青年(见表1.4)。

表1.4 不同婚姻状况青年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的态度(%)

img6

与户籍状况交叉分析表明,不同户籍青年中,外来农村户口青年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表示“具有信心”的占64.8%,低于受访青年71.2%的平均值,而表示“没信心”的外来农村户口青年占6.7%,显著高于受访青年4.8%的平均值。可见,外来农民工青年对于建设美丽上海信心相对不足,此点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因为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也是全国老年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美丽城市的建设需要更多外来有为、充满活力青年的参与,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外来务工青年顺利融入上海的城市发展,需要他们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与青年受教育程度交互分析发现,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有信心和非常有信心”青年中,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青年占63.7%,高中占63.3%,大专占72.9%,本科占73.0%,研究生占73.5%;“没有信心和非常没有信心”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青年占8.9%,高中占6.6%,大专占4.2%,本科占4.3%,研究生占4.5%(见表1.5)。总体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对于上海建设美丽城市更具有信心。这对上海这座求贤若渴、希望更多青年才俊投身生态文明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国际大都市来说令人欣慰。

表1.5 不同受教育程度青年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的态度(%)

img7

1 cells(4.0%)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4.11.

另外,从青年的政治面貌来看,对建设美丽上海“有信心和非常有信心”的青年中,中共党员青年占76.5%,团员青年占72.7%,非党团员青年占61.6%,民主党派青年占61.6%。而表示“没有信心和非常没有信心”的中共党员青年占3.7%,团员青年占4.2%,非党非团员青年占7.2%,民主党派青年占30.8%(见表1.6)。由此可见,党团员青年尤其中共党员青年比民主党派青年、非党团员青年对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更有信心。所以,在上海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当更好地发挥青年中的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他们能够带领、推动广大青年更为广泛而积极地投身参与到上海生态文明和美丽城市的建设中去。

表1.6 不同政治面貌青年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的态度(%)

img8

调查还显示,受访青年不但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上海充满期待和信心,而且对怎样才能有效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被问及“您觉得哪些因素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时,受访青年依其重要性选择为前三项的因素依次是:政府政策、个人素质和经济支持。可见,青年在上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政策制定、个人素质等“软件”,认为法制环境、人才素养等因素和条件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此外,调查发现,受访青年对于生态文明概念及其内涵等的了解和认知,其主要来源途径是现代大众传媒。以对“生态文明”的了解为例,网络、广播电视、书报杂志这些大众传媒是当代青年了解“生态文明”这一概念三条最主要的途径。青年通过网络、广播电视、书报杂志了解“生态文明”概念的占比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73.1%、64.5%、48.6%。青年获取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其他途径,按照青年选取的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学校课堂占23.2%、讲座报告占15.4%、家人朋友占15.1%。以上调查数据说明,大众传媒尤其网络等新媒体在青年生态文明知识及其相关信息的获取以及生态文明观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提醒我们在教育、引导和激发广大青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发挥新媒体组织动员青年的功能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