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夏州政权的崛起与发展

夏州政权的崛起与发展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夏州政权的崛起与发展党项族内迁后,获得较好的生存环境,与汉族及西北其他民族错居杂处,接受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均有很大提高,原有的氏族制渐趋瓦解,以姓氏为主体的部落逐步被以地域为中心的部落组织所取代,平夏部、东山部、南山部、横山五族、十州部落等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部落群体。
夏州政权的崛起与发展_宋代西北民族文献与研究

第三节 夏州政权的崛起与发展

党项族内迁后,获得较好的生存环境,与汉族及西北其他民族错居杂处,接受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均有很大提高,原有的氏族制渐趋瓦解,以姓氏为主体的部落逐步被以地域为中心的部落组织所取代,平夏部、东山部、南山部、横山五族、十州部落等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部落群体。

一、夏州政权的崛起

唐玄宗天宝末年,平夏部首领拓跋守寂因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擢为容州刺史、天柱军使,后又授以灵州都督,其死后,子孙袭爵。唐末黄巢起义时,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与鄜州(今陕西富县)节度使李孝昌约共同进攻黄巢,唐僖宗以其“忠”,任命思恭为夏州节度使,袭爵夏国公,赐姓李,建夏州为“定难军”,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40],从此,夏州拓跋氏成为名符其实、割据一方的唐朝藩镇。

五代时期,僻居西北一隅的党项夏州李氏,为了维护自己切身利益,增强自己的势力,充分利用各种矛盾,一方面,相继臣属于中原的梁、唐、晋、汉、周及北汉政权,另一方面,又竭力摆脱中原王朝的束缚。后唐长兴四年(933),李仁福死,子彝超继为“留后”,后唐明宗企图以调任延州节度留后之计,并遣“军至城下”,并“驻军以攻”[41],迫使彝超离开夏州,以便吞并夏州。在遭到李氏的军事抵抗后,乃撤军,授李彝超检校司徒,充定难军节度使。清泰二年(935),李彝超死后,弟李彝殷袭其位。在后晋时,被授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后周显德元年(954),封为西平王。

自唐朝末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以来,历经五代,党项拓跋部利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机会,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至后周末年,已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在其管辖范围内,发展生产,征收赋税,任命官吏。正如吴广成评论:“盖夏虽未称国,而自王其土久矣!”[42]

二、夏州政权的发展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后,李彝殷遣使奉表贺宋太祖赵匡胤即皇帝位,并避赵匡胤父赵弘殷之讳,改名彝兴。其死后追封夏王,子光睿、孙继筠相继为定难军节度使。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党项政权内部因承袭而产生矛盾纠纷,五月十八日(6月22日),新任定难军节度留后的李继捧率族人入朝,并“自陈诸父昆弟多相怨怼,愿留京师”[43],遂献所辖五州之地。于是宋朝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党项李氏世代承袭管辖的领地。

李继捧附宋献地,致使党项内部急剧分裂。时任定难军节度使的李继捧族弟李继迁不愿内迁,留居银州,召集弟继冲与亲信张浦等商议对策,采纳张浦的建议,决定“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44]。于是继迁率亲信家族数十人,出逃至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伊克昭盟巴彦淖尔),以此为根据地,联络与争取酋豪的支持,统一党项大部。从此李继迁独立抗宋,前后四年,三起三落,与宋屡战屡败。经过多次失败,李继迁认识到自己“不能克服旧业,致兹丧败,兵单力弱,势不得安。北方耶律氏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45]。于是在宋雍熙三年(986),乃遣张浦持重币至契丹请附,与辽结盟、通婚,接受辽的册封,联辽抗宋,从而开始了旨在恢复祖宗基业的漫长斗争。

李继迁得到辽的支持后,积极配合辽的军事行动,不断袭击宋朝的夏、麟州。鉴于此种情况,宋端拱元年(988),宋太宗采用宰相赵普“以夷制夷”策略,重新授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让其重返故地以安抚李继迁。李继捧重返夏州后,却与李继迁秘密联合,连续出兵攻占了绥、银二州,接着又攻庆、原(今甘肃镇原)诸州。从宋至道元年(995)开始,李继迁不断出兵对灵、夏一带骚扰,牵制了宋朝的大量兵力,有利于辽的军事行动,得到辽圣宗的鼓励,宋至道三年(997),辽封李继迁为西平王。宋真宗即位后,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等职,辖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

李继迁收复“故土”之后,又连年出兵侵扰宋朝西北沿边各地,宋咸平五年(1002)三月,在辽朝的支持下,李继迁再次集重兵攻陷灵州。灵州位于夏州西侧,倚负贺兰山,面临黄河,“地方千里,表里山河,水深土厚,草木茂盛,真牧放耕战之地”[46],又北控河、朔,南引庆、凉,西通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的战略要地。李继迁占据灵州后,改灵州为西平府,六年正月,将都城从夏州迁至西平府。

西凉旧称凉州,周回两千余里,东界原州,西接甘州,南倚祁连,历来为河西重镇,唐朝时,曾一度被吐蕃占领。李继迁奄有灵州后,“藉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47]。立即向河西走廊扩张,宋咸平六年(1003)十月,与凉州吐蕃发生激烈的战争。吐蕃六谷首领潘罗支伪降,乘李继迁不备,集部众反击,在三十井(灵州附近)李继迁身中流矢,溃败而还。宋景德元年(1004)正月[48],死于西平,其子德明继位。

德明即位后,集中主要力量,开拓西北,实现李继迁提出的“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49]的战略任务。宋景德元年六月,遣兵与李继迁旧部者龙族迷般嘱及日逋吉罗丹二族,里应外合,杀死潘罗支,报了杀父之仇,攻占了凉州。回鹘也依附宋朝对抗党项,李继迁在世时曾谋攻回鹘。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至次年十二月,李德明曾四次出兵攻回鹘受挫,回鹘成为李德明的严重威胁。真到宋天圣六年(1028),德明遣子元昊率兵一举攻克甘州。八年(1030),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回鹘首领曹贤顺也率部归附。宋明道元年(1032)九月,李德明又派元昊从回鹘手中收复了凉州(今甘肃武威),解除了回鹘威胁。

李德明结好辽、宋的策略,使自己从中获得实际利益。辽统和二十八年(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辽封李德明为夏国王,辽景福元年(宋天圣九年,1031),辽兴宗封宗室女为公主嫁德明子元昊。宋明道元年(1032),宋朝也加封李德明为夏王。李德明加速称帝建国的准备,其出行已“大辇方舆、卤簿仪卫,一如中国帝制”[50]。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李德明追封父李继迁为“太祖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光孝皇帝,庙号武宗[51],宋天禧四年(1020),李德明在怀远镇营建新都,取名兴州(今宁夏银川),并以此为都。宋天圣六年(1028),册封元昊为太子。宋明道元年(1032)十月,李德明卒,年51,子元昊立。李德明虽未登上皇帝位,但为西夏立国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