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说是民族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贫富悬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前列。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历史发展和国家所处的地位有关,其新闻传播也形成了不同的特征。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说是民族主义国家。离开民族主义,我们就无法理解和把握现代世界。英国民族主义研究专家霍布斯鲍姆称:“若想一窥近两世纪以来的地球历史,则非从‘民族’(nation)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1)可以说民族主义的兴起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地图。自15、16世纪民族主义伴随着近代国家出现以来,民族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所逐渐锻造出来的对于西方各主要民族的政治认同,以及围绕着这种认同所日渐丰富的文化形态。这种民族主义伴随着、促进着欧美各主要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二个历史阶段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亚非拉各弱小民族在摆脱西方政治奴役的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文化认同意识,其民族主义表现与西方民族主义有重大区别,主要是对于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和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呈现出集权主义的强势特征。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末,随着美苏两大阵营的解体以及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各自民族全方位的政治和文化认同,这一阶段目前还刚刚开始。

民族主义在其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首先,民族主义所强调的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其次,在唤醒民族意识的过程中,民族主义还可以起到“社会动员”和扮演“大众趋同象征”的作用(3),为必要的权力集中提供条件。其三,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民族主义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特别是阻止了西方单一模式对世界的强盗式征服,保存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不具备现代化必要条件的落后国家,我们甚至可以说,基于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民族主义实际上充当了现代化的初始动力。

在广大的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同时,这些国家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民族主义运动。列宁曾经把这一时期在印度、中国、伊朗和土耳其发生的革命和改革称为“亚洲的觉醒”。一战之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再掀高潮,在亚洲有中国的五四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朝鲜的三一起义,在非洲有埃及的起义和独立,在拉美有墨西哥的反美反独裁斗争。不过发展中国家的真正崛起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两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4)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指出:“反轴心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它一开始就具有反法西斯的、解放战争的性质。”(5)战争不仅激发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意识,也瓦解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统治,第三世界国家在战后崛起了。

战后到80年代民族主义国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阶段,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洲首先成为民族民主运动的中心,然后从东向西,逐渐扩展到西亚、北非,有十几个国家取得了独立。二是蓬勃发展阶段,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突出表现是非洲诸国掀起独立高潮,共有30多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一年,就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三是深入发展阶段,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又有将近30个国家独立,传统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已经登上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的民族主义国家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同时其国内发展的重点,也开始从争取政治独立转向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

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可以说,民族独立国家的制度化建设是多种多样的,总体而言,可以分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继续维持着封建的、前资本主义制度的三大类国家,呈现出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点。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选择何种制度,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这就是民族主义是这些国家立国的主要思想基础。

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在争取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国家所面临的是殖民主义者留下的残破的产业、二元制的经济结构、弱小的民族资本和严重对外依赖的畸形经济形态。在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后,许多国家采取了一些正确的战略、政策和措施,如收回经济主权、进行土地改革、采取初级产品出口战略等,为经济发展作了必要的准备。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一些国家开始了经济的初步发展,发展中国家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5﹒1%。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6%,高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也高于发达国家同时期的4﹒7%的增长率。第三世界的工业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地理。1950~198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增加近4﹒5倍,其中工业增长了7倍,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时期的速度,1980年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为近20%,超过了战前两倍多。同时,随着20世纪50年代的亚非会议的召开、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然而,从整体上讲,发展中国家仍然比较落后,处于世界经济金字塔底层。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贫富悬殊。特别是自70年代以后产生了严重的经济二元化现象,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差距在日益扩大。国际经济学界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亚洲的南朝鲜,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亚洲四小龙),菲律宾,马来西亚,非洲埃及、南非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前列。二是所谓高石油收入国家,主要是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国家,由于70年代以来的石油提价,一举就获得了数千亿美元的石油美元,由穷国一跃成为富国甚至最富的国家。第三类就是低收入国家,这类国家的数目、人口和领土面积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主要集中在西亚、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历史发展和国家所处的地位有关,其新闻传播也形成了不同的特征。总体上说来,这一时期其新闻传播可以以二战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与争取民族独立配合,第二个阶段是新闻传播体制的建立。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先的国家,其新闻传播也比较发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