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球科学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地球科学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时间:2022-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其他文化相比,地球科学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功能,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更加凸显。地球科学肩负着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科学责任,肩负着传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大责任。可持续发展将人与自然视为共同体,这也是地球科学文化的重要理念。

地球科学文化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形式和手段不能替代的,更是其他文化不能比拟的,它不是简单、空洞、抽象的概念,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之中。地球科学文化与提高全民地球科学素质结合紧密,充分发挥地球科学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地球科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满足公众的科学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建立地球科学文化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有利于推进国土资源和地矿事业改革发展,有利于集聚拔尖人才构筑地学人才高地,有利于新时期高等地质教育发展。与其他文化相比,地球科学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功能,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更加凸显。

一、地球科学文化有利于自身科学发展

1.推进地球科学学科发展

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核心科学之一,它直接关系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问题,已形成了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为支柱的、较为完整的中国地球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安全、文明进步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地球科学肩负着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科学责任,肩负着传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大责任。地球科学是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它的研究任务、目标和要求就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及方法。地球科学又不仅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还承载着资源环境教育、资源危机预警、人地关系反思等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2012年5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中国地质大学重要讲话中指出,地质学不是一门简单的科学,而是一门深奥和博大的科学。只要有地球存在,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人类在发展和进步,地质学就不会枯竭。如何实现地球科学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地质科学家和地矿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这就需要有一种强大的精神来支撑和推动,需要构建一种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地球科学文化,并不断继承弘扬和不断创新发展。在资源环境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探讨地球科学文化培育,大力发展地球科学文化,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彰显地球科学内蕴的无穷自然奥秘和丰富哲学理念,实现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2.促进地球科学人才队伍建设

地球科学发展始终离不开地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地球科学文化强调培养具有扎实的综合的地球科学知识基础、有理论开创能力、能将现代科学技术移植到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地球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地质人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促进地质工作者更加实事求是地进行地球科学研究工作,同时,通过地球科学文化宣传教育和地球科学与人类关系知识的普及宣传,可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地质思维,传播地质科学方法,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地球科学事业,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水平不断提高,地球科学文化有利于造就一支地球科学理论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支年富力强、政治业务素质良好、创新能力强、锐意进取的青年后备人才持续不断地献身地球科学事业,从事地球科学的研究、开发和地球资源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吸引并稳定有丰富野外地质调查经验,又能够引领地质学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需要强调的是,地球科学文化将始终引导我国地质科学家在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工作中不仅要追求学术研究贡献,还要把握好科学立场和国家利益的均衡。

3.推进高等地质教育内涵发展

地球科学文化要求高等地质教育和地质工作者担负起科学强国和文化教育的双重使命,切实把地球科学文化的育人理念有效融入到地球科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体系之中,把已经形成的地球科学文化的精神内核、价值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高等地质教育体系之中。地球科学文化要求人才培养要适应地质学基础研究创新需要,围绕提高地质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地质学重点学科领域,通过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平台、改善人才成长成才环境等途径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充实到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中来。高等地质教育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地球科学对人类生活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感受地球科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久不衰的文化魅力,从心底里真正喜欢地球科学并树立为之献身的事业理想,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地质教育改革与创新,强化国人的地质思维和地球科学文化思维,以应有的理性高度来促进自身内涵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地球科学文化有利于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地球科学文化以及地质学新的发展趋势就是服务社会、推广科学知识和提高公众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国际上主要国家的21世纪地质科学发展战略计划都使地球科学面向需求、面向服务社会的方方面面。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水)和环境(包括灾害)需求成为地球科学发展的社会推动力。地质科学与技术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能源与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自然灾害预防、人类生存环境预测等提供知识与技术支撑。正是这些社会需求与科技问题的不断出现,推动了地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地质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使得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地球科学的中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将人与自然视为共同体,这也是地球科学文化的重要理念。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作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就是资源的永续利用,没有资源的永续利用,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包涵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宏观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点在于认为自然资源环境危机是人类社会内部危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表现。它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共同体,自然作为人发展的自身要素纳入人类发展的内涵,自然不再是一个被征服的对象或客体,不再仅仅是供使用的工具或手段。自然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伙伴”与“同行者”,因而,其意义与价值不再只属于人类,自然也具有自己内在的价值、具有生存的权利。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存方式。人用文化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改善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状态,并通过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和发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我们迄今为止的传统文化。地球科学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这是人的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取向的转变。地球科学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地球系统科学知识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人类只不过是复杂的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虽然拥有无与伦比的能动性,但是不可能超脱自然生态关系的制约。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地球系统科学的带动下,在自然资源环境现实问题的促使下,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地球科学文化开始逐渐形成。地球科学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与不断变化的环境协同进化进程的标志。以节约资源的先进地球科学文化为底蕴,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的产业文化,建立节约资源的激励机制。

三、地球科学文化有利于服务对象科学发展

1.地球科学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其任务是通过基础研究,进一步认识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自身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有效防治自然灾害,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地球科学文化是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人类的共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球科学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支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自然资源环境质量是保障人类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民生。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人类的生存、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或多或少地制约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又是统一的。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给人类自身提供良好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经济总量扩张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资源生产率相对低下、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突出矛盾。在地球科学文化理念指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实施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生态经济化等为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人不敌天到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天人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进程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认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增强资源环境观念,优化环境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转变消费行为模式,崇尚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

2.地球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地质学从研究地球、认识地球、揭示地球形成与演化规律,扩展到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三大应用领域之后,地质学便构成了资源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研究的基础。随着理论进步和技术发展,地质学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开始服务于农业、城市、医学等新方向,不断增强了地质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同样地球科学文化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延伸与深化,不断融入更多领域。地球科学文化不仅是科学文化的重要分支,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依赖于具体的地球科学文化解决实际问题,而地球科学文化解决人地关系问题的宗旨目标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展所要求的目的。地球科学文化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都需要处理与解决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自然资源环境危机是由人类在特定制度框架下进行的社会活动引起的。有什么样的制度框架,就有什么样的物质和人口生产,也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影响。地球科学文化的产生基于人类对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地球科学文化有利于丰富繁荣科学文化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自身,探索未知的一种实践和精神活动方式及其成果,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是指社会大众对科学需求的“升级”,是科学思想、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术、科学行为、科学精神、科学实践为一体的大众化活动过程和方式。科学文化表现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文化的高度来研究科学有助于超越狭隘的科学观念,树立一种新的科学观。科学文化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意义在于科学知识的广泛普及、科学技术创新机制的运转和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文化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科学不仅作为一种经济力量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它还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科学文化追求的目标是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实际及其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敢为人先的无畏品质,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利用、能量平衡和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过去一个时期,一般通过提高经济和财富的增长来实现社会的发展,致使人类日益面临着不平衡发展、资源能源短缺和生存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其发展方式和路径上更倾向于环境改善、生态优化、资源节约利用、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上。这就需要一种文化的力量。成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文化的力量已成为改造自然世界、推动人类历史前进、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将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用科学文化促进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发展大计,也是顺应国际竞争环境的当务之急。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同样地球科学文化也是科学文化的重要构成,自然承担着丰富、充实、发展科学文化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