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增量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资源

提高增量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资源

时间:2022-09-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全国来看,一些地区积极探索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提高增量土地利用效率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福建省永春县、河北省黄骅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采取协议收回、作价收购、调整置换、投资入股等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高标准的土地整治,新增农田占补用地指标600多亩。只有允许土地流转,集中使用土地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整治土地,增加耕地数量。

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节约集约用地的先进典型。

据《瞭望》2013年9月23日报道:从2009年起,广东省开展了大规模的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三旧”改造活动。据初步调查,广东全省共有“三旧”改造用地360.5万亩,其中旧城镇83万亩,旧村庄144.5万亩,旧厂房133万亩。三年多来,共盘活再利用“三旧”用地21.7平方公里,平均节地率达67%,增加公共服务用地4.7平方公里,建筑密度降低35%以上,绿地率大幅提高。预计未来五年改造25万亩,按42%的节地率计算,通过“三旧”改造可挖掘出10.5万亩的用地潜力。建设用地一度高度紧张的广东,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以来,全省每新增亿元GDP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逐年下降,单位面积产值逐年提高。2012年全省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52%。

从2012年以来,浙江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共腾出土地资源12744亩。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加快闲置土地处置。全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约6.04万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00%。

从全国来看,一些地区积极探索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提高增量土地利用效率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

第一,从未利用地中“补”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甘肃省白银市等地按照“工业项目上山”的思路将工业用地指标调整到未利用的荒地荒坡,鼓励上山占用荒山、荒沟、荒草地。

第二,从存量土地中“要”地。福建省永春县、河北省黄骅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采取协议收回、作价收购、调整置换、投资入股等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从建设项目中“抠”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等地通过强化建设用地审批前后的监管,严把建设项目用地“入口”关,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提高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

第四,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造”地。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整理的新机制,努力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依法从严从紧管理土地。江西省上高县对村庄内未利用的废水塘和低洼地进行改造、平整后解决一些村庄宅基地,把腾出的宅基地复垦成耕地。山东省兖州市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向采煤塌陷区“要地”。[1]

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农民的创造力。人们一般认为,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人多地少,几乎不可能再通过整治来增加耕地了。在江苏昆山考察时,我们亲眼看到了农民新建的万亩良田。锦溪镇的三个农地合作社在2012年联合组建了长云农场,入股农民3926人,流转耕地4840亩。通过高标准的土地整治,新增农田占补用地指标600多亩。实现了农机、资金、技术、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农田集中规划,服务集中支持,生产集中管理。实行了核定工时、核定产量、节本增效、超产奖励的包工定产机制。将分散、凌乱的小片农田整理成规范整齐的大片稻田。田容田貌焕然一新。2013年土地经营收益净增480万元。

在我国2.6亿农户当中,从事商品粮生产的农户不到40%。许多地方的粮食生产还停留在30年前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状态。昆山的经验告诉我们,若要集约使用土地、提高耕地使用效率,就要打破旧的生产结构,培育新的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培养职业化农民。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的新型农地制度。稳定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承包权,用活耕地使用权。完善集体所有、农户承包、多元经营的农地制度。只有允许土地流转,集中使用土地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整治土地,增加耕地数量。务必要把政策扶持的重点放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昆山地近上海,人烟稠密。既然昆山能够通过挖潜、改造增加耕地,其他地方也一定能够做到。在保护耕地的问题上,任何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没有根据的。

[1] 引自《瞭望》杂志2013年各期的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