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符号化意味显著

符号化意味显著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中国传统服装特性:符号化意味显著中国衣冠为“身之表” ,在很大程度上,服装作用于人的时候往往抽象为某种符号,它的指代意义更胜于其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中国服装造型通过款式中的点、线、面等各种符号,向人们传达形式美和精神美的内容。中国服装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作穿着者权力和地位的符号化象征。中国服装的符号化意味显著到完全可以用衣式来代替一个人的身份。
符号化意味显著_中国与英美国家习俗文化比较

第一节 中国传统服装特性:符号化意味显著

img130

中国衣冠为“身之表” ,在很大程度上,服装作用于人的时候往往抽象为某种符号,它的指代意义更胜于其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

款式特点。中国服装造型通过款式中的点、线、面等各种符号,向人们传达形式美和精神美的内容。就拿对中国服装影响深远的上下连属制的代表性服装“深衣”举例,中国古人就将传统的思想、做人的规范转化为深刻的符号化因素体现在深衣的各个部位。正如《礼记・深衣》中所记载: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可见深衣周身布满了符号,充满了寓意。再以中国近代转型期的代表服装“中山装”为例:依据礼、义、廉、耻而确定前襟四个口袋,依据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为五粒扣子,依据三民主义而确定袖口为三个扣子,在中山装的款式中符号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img131

着衣形式。中国服装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作穿着者权力和地位的符号化象征。从《易经・系辞》里所讲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之始,即对尊卑等级按衣冠服饰作出区分以使大家各安其分,以治天下。至西周“礼制”形成,对服装色彩、面料、穿着场合等作了诸多规定,从此中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服饰在等级区分意义上的符号化意味上升到不可逾越的高度。《礼记》中对衣着等级作了明文规定:“天子龙衮,诸候如黼,大夫黼,士玄衣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人为责也。 ”此后,在中国思想和文化领域占有至高地位的儒家思想也着重强调“克己复礼” ,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进一步强化了服饰的等级符号功能并影响久远。

img132

服装色彩。周代推行的礼制就对服色作了较为严格的初步限定,即正色和间色之分。《论语・阳货》中记载,孔子曾言“恶紫之夺朱也” ,朱是正色,紫是间色,这足见当时正色和间色已成为别尊卑、分等级的符号化因素。在此后的漫长封建社会发展中,无论朝代怎样更替,这种以色彩来作为等级符号的规则都没有变过。 《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等;唐以官服色视阶官之品“举子麻之通刺,称乡贡” 。唐贞观四年和上元元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img133

纵观中国服装史, “白衣” 、“苞头” 、 “皂隶” 、“绯紫” 、“黄袍” 、“乌纱帽” 、 “红顶子”等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丽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例子。中国服装的符号化意味显著到完全可以用衣式来代替一个人的身份。例如, “布衣”代庶民百姓, “纨绔”代指富家子弟, “麻衣”代指赴试求官的考生, “青衣”代指婢女, “黄裳”代指君主、太子,等等。还有《后汉书・舆服制》称:“尚书帻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说的是服饰代表人的职业的意思。以上种种直至后来宋代的“百工百衣”都很好地说明了我国服装在标识上的符号化意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