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电影碎片化的特点_微电影碎片化的叙事策略

微电影碎片化的特点_微电影碎片化的叙事策略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影视艺术形态的微电影,它的叙事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个“微”字上,即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微电影碎片化的叙事策略不仅表现在它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与节奏,还突出地表现在具体的故事讲述过程中,微电影给观众展现的时空关系常常是跳跃的、断裂的。在每一部分具体的故事展开中,微电影亦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点。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

1.碎片化的叙事策略

随着微博文化的盛行,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特点展露无遗。作为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影视艺术形态的微电影,它的叙事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个“微”字上,即呈现碎片化的特点。

碎片化叙事是相对于传统叙事而言的。传统叙事一般倾向于线性地、完整地展示故事的全貌,注重故事的起承转合,戏剧结构要素交代得完整而充分,而微电影受篇幅及其观赏环境所限,在叙事策略上呈现出典型的碎片化特点,即强调突出戏剧的高潮部分,而对其他部分只略微描述,在具体的故事讲述过程中,有可能仅是利用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跳跃性的片段展示故事的大致情节,因此,欣赏微电影更加需要观众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积极补充和完善整个故事。

微电影碎片化的叙事策略,首先体现在叙事结构与节奏上,它打碎了传统的戏剧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经典叙事结构,而呈现出一种简练、快速推进的特征。微电影的一个美学信条应当是,在短小的篇幅里惊人地集中大量的审美概括。而要实现集中大量的审美概括,就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快速推进剧情。不难发现,微电影的故事并未呈现出类似于传统戏剧结构那样明确的划分,而是将传统戏剧结构的某一部分进行了扩展,而将其他部分进行了很大的压缩甚至省略。在故事讲述上,微电影可谓是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的高潮状态,高潮部分可以细分为高潮的开端、高潮的发展、高潮的结束等部分。这是因为在微电影中,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地叙事以及保证故事从头至尾保持高度的戏剧张力和对观众强大的吸引力,微电影必须采用强烈的蒙太奇手段剪切时空,省略淡化基础内容,而放大观众最感兴趣的高潮部分,以达到与观众在情绪上的快速共鸣。在新媒体平台上,不光是人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了,人们的注意力同样也存在着严重的碎片化倾向,表现为人们越来越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暂。在这种观影环境和审美心理的作用下,观众没有时间去感受冗长的故事情节铺垫,没有心情去耐心等待漫长的故事结局,因此微电影的叙事必须“截弯取直”,以避免拖沓的叙事泡沫的产生。例如,在黑色犯罪微电影《动机》中,亚当是一个年轻的漫画家,他的妻子最近怀孕了,导致他的漫画稿进展缓慢。但他的上司本要求他提前交稿。他告诉本就差结局还没完成了,只是没办法想到结局而已。本为了让他尽快完成稿子,便随口编了一个故事的结局,但这却让亚当联想到了自己可能不是孩子的父亲。他一时情绪激动,狠狠地踩下油门,以近乎疯狂的速度飞驰,不过后来他还是冷静了下来。这个情节不管从表演还是剪辑上,已经让观众松弛的神经紧张起来,但是这里只是一个高潮段落的开始,后面的情节才是高潮段落的主体。亚当跟这时候已经愤怒了的本道歉,谁料想此时本的手机响了,是亚当的妻子的语音留言:“这是条人命啊,这是我们的孩子……”这让亚当的怒火一发不可收,他踩下油门朝本撞去。影片对很多情节都没直接交代,仅是以一个个暗示来告知观众,这就需要观众自己去想象故事“可能的”原因。整部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快速紧张的叙事节奏和巧妙的叙事结构使观众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戏剧的张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力的爆发。

微电影碎片化的叙事策略不仅表现在它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与节奏,还突出地表现在具体的故事讲述过程中,微电影给观众展现的时空关系常常是跳跃的、断裂的。在微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导演常常使用跳跃性剪辑,不断地闪回,将现实时空打乱,迫使观众自己去重构叙事,影像表征呈现出多时空交错拼贴转换的特点,这些都是典型的碎片化叙事特征。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就是非连续性碎片化叙事的典型代表。影片中,日常生活的物理时空被过去的记忆和现实时空以及舞台上的时空打乱,成为一段段记忆的碎片。影片开始就是一系列的记忆碎片的拼贴,开始是肖大宝和王小帅在“欢乐男声”的舞台上被评委们提问,其间穿插着肖大宝当婚礼主持的画面和王小帅做理发师的镜头,两个过去的时空与现在的时空相互割裂,成为一个个时间的碎片,相互混融,这种时间碎片化与时态的混合也使《老男孩》获得了一种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影片中,各个时空根据导演表意的需要随意地进行拼贴转换,最终形成一段段意识流式的碎片化的情节。而这种看似混乱的镜头组接开始可能会让观众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可以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捡拾前面的碎片,从而在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整体。

在每一部分具体的故事展开中,微电影亦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点。例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宣传片《女生日记》,影片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叙事结构,而是把看似杂乱的片段进行了并列式的排列,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下,将一个女大学生大学四年的经历以一种散文片段的形式叙述出来,几个情节点甚至分不出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只是以一种近乎平行的关系不间断地转换,刺激着观众的神经。导演用精练简短的镜头,写意性地展现出了每个普通的女大学生可能都会经历过的故事,感受过的情境,使观众对影片内涵的理解逐渐变得清晰,最后形成共鸣。其实,这样的结构看似是散漫、随机的拼贴,逻辑表现松散,实际上也遵循了一定的艺术规律。

2.平面化的影像深度

平面化又称浅表感,是指作品审美意义深度的消失。深层模式的削平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我们无法找到影像背后的意蕴,影像更像是生活本身,而没有特定意义的所指。

在网络文化背景之下,人们逐渐形成了跳跃式、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的阅读习惯,这样的阅读习惯使原来大部头的著作、深奥的影像不再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新的传播环境和观赏习惯热切呼唤新的传播内容,而微电影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产生的,同时也深深打上了网络时代文化的烙印。在网络文化语境中,微电影呈现出平面化的倾向。微电影往往避免表现重大的题材,也不倾向于深刻主题的表达,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主要的叙事内容,传统银幕上庄重严肃的面孔在也微电影中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权威主流文化的深度意义在此被消解、削平,转而追求叙事的开放性、趣味性。微电影并不追求传统电影中象征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等电影诗化表现手段的运用,同时影像背后也没有如传统电影那般丰富的深层次含义,观众无须绞尽脑汁去探求影像背后的深刻意蕴,而可以轻松地直接从影像本身准确把握影片的主题。如网易微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小心,我爱你》,同样是涉及爱情,但是这里没有《泰坦尼克号》中感人肺腑的爱情绝唱,也没有《英国病人》那种宏大战争背景下压抑的爱情追忆,有的只是一对普通恋人之间的小幽默、小暧昧、小玩笑。

我们知道,传统电影在影片中通常会设置几条叙事线索,甚至有明线有暗线,同时叙事场景多变,叙事视角多元,叙事类型复杂,以奇观化画面、场面和强烈的声音、音响为观众营造一个如痴如梦的梦幻天堂。因此,为了消化如此丰富的叙事内容,观众就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对电影的内容进行解读,而微电影观众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兴趣、耐心去仔细品读每一个影像背后的意义,很多时候观众收看微电影仅仅是为了娱乐消遣,放松身心,短暂的感官和情绪上的愉悦成为微电影观众最直接的心理诉求。再加上极为开放的网络化观赏环境,观众的注意力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干扰而转移,因此,微电影不可能像传统电影那样表现深沉宏大的主题,设置繁杂的故事线索,设计大量具有深刻含义的镜头,而是比较倾向于简明地交代故事情节,易于大众快速理解和接受,呈现出影像深度趋平的发展特点。

如,微电影《梁亮亮和谢小星的简单故事》就讲述了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段青葱岁月里,充满欢笑又因为物质现实原因带着遗憾结束的大学时代的恋情。故事非常简单,甚至有点老套,没有轰轰烈烈,唯有时过境迁,曾被网友戏称为“大学爱情总结版”。影片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奇观化的画面、场面,没有深奥的意蕴哲理,只有简单的、生活化的故事,比较流畅的叙事节奏,些许有趣的细节,有点如鲠在喉的结局,所有这些日常化的生活化的情节都是观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它们满足了新媒体时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同时构成了对大众日常生活需要以及心理欲望的慰藉。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拒绝了深度、回避了广度的微电影,是后现代社会快餐文化的一种写照。但是平面化并不代表无内涵无意义,太过直抒胸臆的浅表化表达与过分娱乐化的审美趣味追求可能会折损微电影的艺术性。我们希望微电影未来的发展中,尽量避免过分平面化,争取在短时间内有效叙事展示出如短篇小说一般短小隽永的艺术效果,而不仅仅是一种浅表化的感官娱乐与价值追求。

3.个体化的小叙事

当代法国哲学家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时期的特点是从大叙事到小叙事的转变,即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叙事的转变,从群体声音转变为私人话语。他认为对宏大叙事的怀疑是后现代的基本特征,而所谓的元叙事或者宏大叙事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宏大叙事的基本特征被概括为:有某种一贯的主题的叙事;一种完整的、全面的、十全十美的叙事;常常与意识形态和抽象概念联系在一起;与总体性、宏观理论、共识、普遍性、实证(证明合法性)具有部分相同的内涵,而与细节、解构、分析、差异性、多元性、悖谬推理具有相对立的意义;与个人叙事、私人叙事、日常生活叙事、“草根”叙事等等相对。小叙事,又叫个人叙事,它主要立足于个体经验,在日常化环境中讲述小人物的小故事。利奥塔提出的“小叙事”的状态,解构了原来宏大叙事的霸权地位,呈现出一种可异化的、差异性的、多元的特征,简而言之,就是个人化的、小范围的叙事获得合法性。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介的产生,传统精英电影的神话被打破,电影艺术开始走向民间,影像文化的叙事内容也由宏大叙事转向“小叙事”,开始注重个体话语表达和生活化叙事。微电影在叙事上抛弃了传统电影叙事的宏大、全面,而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叙事内容或者讲述一个简单凝练的小故事,或者刻画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小人物,或者诠释一种生活中的小情怀、小感触等。由此可见,微电影的叙事意义和叙事规模都比较“小”且比较“个体化”。

在后现代网络文化背景之下,个体的自我表达欲望高涨,而新技术、新媒介的发展为个体参与影视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微电影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其创作主体也日趋复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创作群体使微电影在题材类型、主题内涵、表达方式、价值诉求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微电影以其自我表现的、比较个人化的、多元化的小叙事拆解着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微电影关注的核心是小人物的个人化的命运、情感与生活体验,通过展现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小人物、小感动、小情绪,努力挖掘个体生命的真谛,切近现代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以真诚质朴的影像折射复杂的社会现实。所以,微电影表现的内容比较单纯,大都来源于大众的日常生活。这些生活是那样的熟悉,是那样的真实,因此,这种个体化叙事模式常常能给观众带来一种在大银幕上可能找寻不到的群体的归属感。

4.松散的叙事结构

微电影的叙事结构总体而言是松散的,只有某些关键部分是相对完整的。这种情况下,借用观众所熟悉的其它影视文本,可以唤起观众的视觉经验与情绪情感,使得整体的叙事更加流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叙事的漏洞。因此,运用拼贴和戏仿的手法成为微电影的一种独特叙事技巧。

拼贴是对传统电影的解构,它消除了神圣感和距离感,给微电影增添了趣味。如微电影《小马》中,就有着大量符号的拼贴。蜘蛛侠、城管、医生、金刚、外星人等,这些形象被零散而戏谑性地插入,使得整个叙事的完整性被打破。这些符号也使得叙事的严谨性被完全冲淡,但观众正是由于这些符号而产生共鸣,并由此唤醒个人记忆与情绪。而在微电影《一支烟的穿越》里,导演以群体的生存状态为背景板,借用煤市、股市楼市、《第一财经周刊》等符号及话语进行拼贴,用受众个体的现实感弥补了作品叙事的缺陷。在微电影《爱有多久》里同样采用了拼贴的手法,在影片的回忆片段中,导演将恋人在海边的相互追逐、老照片、漂流瓶等元素拼贴在一起,展现了曾经的纯真美好爱情。而表现当下生活的片断,导演借助各类物质化的符号拼贴,如自行车和宝马车、电子手表与名牌高档手表、装修华丽的豪宅和普通的小公寓、高档餐厅的红酒与家常饭菜来对比两位男主角的贫富差距,使得故事里女主角对爱情和物质的选择显得如此现实,但又如此刺目。

戏仿,是指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它作品进行挪用,以达到调侃和娱乐的目的。由于原作通常是观众熟悉的作品,因此,二次创作的微电影就会使观众产生熟悉感,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得到情感共鸣。肖央导演的微电影《老男孩》里两位男主角参加的“欢乐男声”选秀节目,从舞台设计到评委提问,就是照搬了湖南卫视“快乐男声”节目。评委李雪中分长发、头戴大花的装扮完全模仿了杨二车娜姆,戴着墨镜的李然则是对摇滚歌手郑钧的模仿,制片人包小白与著名音乐制作人包小柏同音不同字。在影片回忆的片段,男主角王小帅站在车顶表演舞蹈的一幕,从服装和造型皆是对迈克尔·杰克逊的模仿。片名和著名韩剧《老男孩》相同,结尾的歌曲也是翻唱日文歌曲《谢谢》,只是把歌词进行了改编。可以说,《老男孩》中对过去时光的叙述都戏仿了老电影,因此,才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进入并了解微电影所创造的影像世界。

(二)精巧的叙事悬念与节奏

1.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观众

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均是观众买票进场观看,所以大部分观众都能把整部电影看完。而微电影的收看方式极为自由,如果剧情不够吸引人,观众随时可以关掉播放画面,停止收看。在如今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普遍缺乏耐心,因此,想要观众完整收看整部影片并被牢牢吸引,微电影必须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引起观众兴趣。悬念是观众对剧情发展中的因果关系预测的一种精神期待。悬念能够造成受众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它是一切叙事性作品的生命之本。设置悬念后的叙事文本能吊起观众胃口,观众会怀着到后面才会了解的希望继续收看,影片以这种巧妙的方式暗示:精彩在后头,以此来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传统电影里,悬念的设置主要是通过调整叙事模式和运用镜头语言来完成,而设置悬念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微电影作为一门新媒体时代的影像艺术,其悬念的设置要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特点和网络、手机等媒介的传播特征。微电影由于其自身的短小,且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兴趣,常常在影片开头就设置悬念。

由滑板车品牌JDBUG赞助拍摄的《那些年女孩感动我们的一些事》中,女主角因为自己的男友疯狂沉迷于网络而郁闷不已,经过许多努力,软硬兼施下男友也无法把眼睛移出电脑屏幕。之后,女主角用计谋将男友“骗”出家门,并让男友摆脱电脑开始对滑板运动产生兴趣。如此简单的故事为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并在网络上产生相当高的点击率?在影片开头处,导演就设下悬念,女主角去商店给一个滑板车买围巾,并牵着滑板车散步,最后居然还喂一个滑板车吃爆米花。一系列怪异离奇的举动使观众产生了疑惑,也对影片产生了兴趣。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幵,观众才解幵疑惑,原来这是一个聪明女孩与自己沉迷网络的男友斗智斗勇的爱情故事。片子用富有悬念的开头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也让观众的心情随之起伏。微电影《老男孩》开头则是两位男主角站在选秀比赛的舞台上,通过台下评委提问,我们得知两位男主角一个是理发师,一个是婚庆主持人,他们也是这次参赛选手中年纪最大的,由此,观众会疑惑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来参加歌唱比赛。正当观众期待他们的表演时,镜头却切回到了两位主角中学时期的画面,至此,观众的兴趣被完全勾起。而微电影《时间门》则以男主角独白的方式开场:“你最想保有生命中哪一天的记忆,是升上总经理的那一天,是她答应你求婚那一天,还是你与家人共度的平凡一天?”观众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也会产生疑问,为何要做这样的选择?在这样的疑问中,影片开始叙述。在微电影中,悬念的设置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从而获取较高的点击率,使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

2.紧凑而充满张力的叙事节奏

任何叙述媒介,尤其是电影,都离不幵节奏。节奏是时间和空间艺术的重要造型手段。节奏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增加影像表达的艺术魅力,还可以调节影片气氛和表达人物的情绪。当代人对运动节奏是不敏感的,但长时间观看一成不变的匀速运动,仍会使视觉和心理上感到疲倦。电影要吸引观众眼球,除了富有创意、新颖的主题外,节奏也不能是恒定不变的。因为微电影在短时间内要完整、生动地讲述一个故事,需要的就是紧凑的叙事节奏。如微电影《一触即发》,在短短90秒的时间内,明确地叙述了一个故事:男主角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刚在酒店现身,便遭遇敌手袭击。为了将新科技产品安全转移到安全地带,男女主角联手施展调虎离山之计,几经周折最终完成了任务。该影片时间虽短,却借鉴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叙事风格,高速追逐、爆炸等元素的加入让整部片子可谓悬念重重,扑朔迷离。惊险刺激的画面,明快紧张的叙事节奏,多种镜头画面不断切换,处处充满着张力美。微电影《看球记》只有短短5分钟,却完整、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同样是因为运用了快节奏的叙事方式。在购票这场戏中,摄影师借用儿子拍摄父亲和黄牛党的视角,快速对整体场景进行了展示,随即运用正反拍的手法,以石桌为主轴线,分别拍摄了父亲和黄牛党对话时的脸部特写,以快速转换的剪辑,表现出父亲向黄牛党买票时的隐忍、无奈和急躁。当父子俩被黄牛党骗到升降机时,振奋人心的背景音乐响起,观众以为父子俩看球的心愿终于实现。突然,音乐戛然而止,升降机停在半空,父子俩发现被骗。《看球记》就此完了吗?没有,父亲让儿子骑在自己脖子上拍摄球场,随着升降机的被迫下降,儿子拿相机快速按下了快门。接着,场景直接转到暗房,相片显影出现,伴随着父亲的一声惊呼“球进了”,影片就此结束。微电影釆用快节奏的镜头变换和叙事方式,丰富了故事情节,拓宽了影片的叙事空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