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8大要素进行评价时,IMD将其细分成47个子要素,并设计了290个评价指标进行竞争力评价,其中180个指标为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国际和地区组织、民间机构和国家研究所;110个软指标来自经营者问卷调查。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产业竞争力以及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产业竞争力定义和分析模型,设计了不同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评价指标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IMD)是较早进行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最具影响力的机构。1989年两所机构携手共同进行国际竞争力研究,每年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该报告用300多项定量与定性指标对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24个国家和10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1995年后,由于两所机构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最终导致他们用各自的理论体系展开研究并发表各自的国际竞争力报告,IMD公布《世界竞争力年鉴》, WEF公布《全球竞争力报告》[18]

1997年WEF将影响国际竞争力的要素归纳为以下8大类:开放度、政府管理、金融、基础设施、技术、企业管理、劳动力、法规和社会文明,这8大类要素共包含195项指标。此后,WEF对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完善,2000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设计了四个反映国际竞争力的指数:第一,增长竞争力指数(the 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主要测定对未来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因素;第二,当前竞争力指数(the Curr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用来确定支持当前生产率和经济业绩的因素;第三,经济创造力指数(the Economic Creativity Index),用来测定在创新、技术转让和技术传播方面的内容,评价重点在于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第四,环境管制体制指数(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Regime Index),主要反映各国在环境、法律、制度上的差异与经济绩效的关系。[19]

2.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评价指标

IMD主要依据一个国家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增加值的持续创造来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和排序。[20]该机构依据竞争力的8个影响要素(见表1)建构了一个国际竞争力模型,并设计了评价竞争力的基本原则。在对8大要素进行评价时,IMD将其细分成47个子要素,并设计了290个评价指标进行竞争力评价,其中180个指标为统计数据(其中139个指标参加排名,41个指标不参加排名,但作为参考),这些数据来自国际和地区组织、民间机构和国家研究所;110个软指标来自经营者问卷调查。[21]

表1竞争力构成要素

3.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Ritchie J. R. B.与Crouch G. L.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因素划分为目的地吸引力、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组织、目的地信息、目的地效率5个方面,其中目的地吸引力包括目的地吸引物和目的地威慑因素两个方面[22];经过多年研究,他们又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分为核心资源与吸引力、辅助因素、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的政策、计划与发展、决定目的地质量和附加值的因素6个方面,其中核心资源和吸引物包括实体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关系、重大活动、事件、基础设施6方面内容[23]

Enright M. J.通过对香港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将影响香港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与目的地旅游资源有关的旅游吸引物指标和与旅游企业有关的商业相关指标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安全、美食、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可视吸引物、知名的地理标志物5个因素,后者包括政治稳定、国际可接近性、国际交通设施、自由港地位、政府政策、政府廉洁、通信设施、商品零售、工作技术、总体经济条件10个因素。[24]

2007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25]公布了对全球124个国家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综合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瑞士、奥地利和德国,中国香港与中国大陆分别位于综合排名的第6位和第71位;此评价系统包含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业商业环境及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3个方面13个主要指标以及58个子指标。

赛马场

杨森林等[26]从旅游国际竞争实力、旅游竞争潜力和未来旅游竞争的发展力三个角度对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竞争实力的测度指标有接待国际游客人数及排位、旅游创汇及排位、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旅游消费者综合满意度;潜力指标包括旅游竞争资源的筹供能力、质量潜力、成本潜力;发展力指标有市场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等。冯茂娥[27]从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旅游综合竞争力方面对我国31个省进行了比较评价,并根据综合得分对各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排名。王欣[28]选取旅游贡献能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交通能力和旅游资源能力四大因素构建区域旅游业竞争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新疆与全国旅游产业竞争力。侯祥鹏[29]选取旅游业硬件设施、旅游业经济社会效益、政府与公共服务、其他经济社会条件4个方面的25个指标建构区际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曹辉、陈秋华[30]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构建出包含旅游资源要素状况、旅游市场状况、相关产业状况、旅游企业状况、外部环境条件、政策保障与支持条件6个基本因素和42个具体影响因子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4.体育领域竞争力评价指标

毕进杰等[31]在参照WEF和IMD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体育产业素质、制度环境因素、国际化程度和能力构成的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董小亮[32]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体育产业本体因素、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4个方面共16个评价指标建构了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王津[33]结合体育产业竞争力关键特征,构建了包含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市场竞争能力、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综合经营能力、产业文化8个方面36个评价指标的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产业竞争力以及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体育领域,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已经起步,但就深度和广度来说仍显薄弱,研究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宽。所查文献对于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其指标设计大都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竞争力的结果等方面进行设定。由于研究视角和依据的分析模型不同,研究者在设计指标时强调的重点难免存在差别,因此造成指标体系的模块划分也有差异。

【注释】

[1]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2]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3]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4]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5]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6]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7]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8]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9]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10]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11]刘小铁、欧阳康.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3 (1) .

[12]赵先进.评国际竞争力理论[J].经济学动态,1997 (11) .

[13]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4]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5]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6]金碚 .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7]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8]赵儒煜、刘锦明、陈志恒.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08)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儒煜、刘锦明、陈志恒.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08)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0]赵儒煜、刘锦明、陈志恒.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08)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1]赵儒煜、刘锦明、陈志恒.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08)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2]Ritchie J R B, Crouch G L. Competitiveness 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Z] [M] . Proceedings of the 43rd Congress of th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experts scientific tourism on Competitiveness of Long Haul tourist destinations. St. Carlos de Bariloche, Argentina, 1993: 23—71.

[23]Ritchie J R B, Crouch G L. Developing operational measures for the components of a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sustainability model: Consumer versus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In J. A. Mazanec (Ed.) Consumer psychology of tourism hospitality and leisure, 2001: 1—17. Wallingford: CABI.

[24]Enright M J, Newton J.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J] . Tourism Management, 2004, 25 (4) : 777—788.

[25]Jennifer Blanke, Thea Chiesa. The Travel and Tourism Competition Report 2007[M] .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Economic Forum, 2007.

[26]杨森林、郭鲁芳、王莹.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策略[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7]冯茂娥.陕西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测评与提升战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28]王欣.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与全国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4): 16—21.

[29]侯祥鹏.我国区际旅游产业竞争力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06(23): 101—103.

[30]曹辉、陈秋华.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 19(6): 112—117.

[31]毕进杰、王晔、叶加宝,梁进.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 17 (3) .

[32]董小亮.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3]王津.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生产力研究,2012, (4)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