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都居民体育习惯因素

成都居民体育习惯因素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居民体育消费支出金额体育消费已成为大多数成都居民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制约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消费的其他因素还有思想观念、经济支付能力或体育活动场所等。

1.影响成都都市体育圈构建的居民体育习惯因素确定

本研究采用现代统计方法——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成都都市体育圈构建的居民体育习惯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见表1-5、表1-6所示),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通过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借助已有研究成果,最后确定了9个相关变量,即体育消费态度、体育消费动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受制因素、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参与活动项目、体育消费金额支出、参与体育活动形式、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频率、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度。为了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相关因素表述,采用因子分析法对9个相关变量进行分析,共提取6个公因子。其中,公因子1体育消费态度,公因子2体育消费动机,公因子3主要反应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受制因素,公因子4主要反映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公因子5主要反映参与活动项目,公因子6主要反映体育消费金额支出。因此,本研究确定影响成都都市体育圈构建的居民体育习惯相关因素分别为:体育消费态度、体育消费动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受制因素、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参与活动项目、体育消费金额支出。

2.影响成都都市体育圈构建的居民体育习惯因素解释

成都居民已经意识到由于工作压力大、缺乏日常锻炼,身体素质日益下降,“亚健康状态”正威胁着部分居民。目前,以体育健身、旅游、娱乐社区服务等为主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逐渐发展成为一大浪潮,这种观念的转变势必推动居民体育活动和消费的积极性,也将会为成都都市体育圈构建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总结已有的研究得出:

(1)成都居民体育消费态度及活动项目

成都市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支出结构不太合理,居民体育消费中非实物类消费较低,实物类消费和体育博弈消费相对较高。体育健身项目上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步行跑步、自行车、球类、操舞秧歌等户外项目、游泳等水上项目上。用于购买体育服装、运动鞋以及各类小型体育健身器材这种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要远远高于参与型体育消费支出及观赏型体育消费支出。而正确的体育消费态度是至关成都都市体育圈构建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成都都市体育圈构建依托“休闲成都”的品牌影响,鼓励社会资金投资体育休闲健身业,以自身魅力吸引外地休闲健身业入驻,以“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契机,发挥城市品牌效应,鼓励居民参与各类喜爱的体育项目。

(2)成都居民体育消费支出金额

体育消费已成为大多数成都居民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居民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但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低。第三圈层居民体育消费的绝对值远低于中心圈层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和个人的经济收入状况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讲,经济收入较高的居民,各种体育消费支出相应较高,这主要反映在参与型体育消费支出及实物型体育消费的支出比例。随着成都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健康、更时尚、更自然的休闲消费方式会向人们靠拢,体育消费市场也随之繁荣,更重要的是它将导致更大人群的体育消费休闲市场的产生和壮大,而成都都市体育圈也会出现新的发展格局。

(3)成都居民体育消费动机及影响体育活动与消费受制因素

成都市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强身健体、缓解压力、消遣娱乐、祛病康复等是其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据调查显示,青年和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而成人正处于个人事业的关键时期,忙于工作缺乏时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势必对今后的生活和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制约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消费的其他因素还有思想观念、经济支付能力或体育活动场所等。此外,也与缺乏组织、指导等因素有关。体育场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体育氛围,也是都市体育圈构建的基础硬件设施,而调查数量上看,截至2003年成都市市域范围内体育场地总数达5411个,人均公共体育占地面积达0.63m2,其中中心城区范围内体育场地总数1526个,人均公共体育占地面积0.44m2,明显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的人均公共场地面积(0.7m2~1.1m2);从质量上看,全市仅有甲级体育场和甲级体育馆各一座,难以满足承办国际性大型综合赛事的要求。[1]因此,成都都市体育圈应将场地的修建列入重要任务,同时注重旧场馆改造,充分利用新老场馆的资源,做到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协调,以推动成都都市体育圈的发展。

(4)成都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场所

依据调查所得,成都半数以上居民选择在免费的体育场所参加锻炼,如自家庭院、住宅小区空地、社区场所及公园及周边学校。而选择收费的体育场所人数较少,这势必对成都都市体育圈体育设施资源配置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政府应该加做好公益性全民健身活动力度,加大社会体育的投入,建立配套的体育场所,体育场馆应全方位地向大众开放,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潜,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大众来参加体育锻炼,为举办各类比赛提供场地服务,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在社会投入体育消费行业方面,政府要提供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投资体育消费活动,增加有效供给,使经营者能够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得平均利润,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