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俄国历史和“普鲁士道路”

俄国历史和“普鲁士道路”

时间:2024-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列宁认为,现代俄国历史中的主导力量是“普鲁士道路”。但是,由于它要服从“普鲁士道路”的要求,农业资本主义的活力受到限制。革命虽然因镇压而失败了,但是,它进一步中断了“普鲁士道路”的演进过程。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上了“普鲁士”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而且也确实巩固了这种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在这一过程也有可能成功。

列宁认为,现代俄国历史中的主导力量是“普鲁士道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重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旧体制把资本主义体制的因素融入自身中,

以确保自己能够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来。彼得大帝改革之后,这条道路前行的一个重大步骤,就是1861年的农奴解放列宁意识到,作为农业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因素,俄国的农奴解放与马克思集中研究的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形式具有完全相反的特征。在俄国农奴解放中,农业生产者没有与土地分离,他们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加之对地主阶级进行的补贴,农奴解放并没有触动传统的剥削关系,只是推动了大地产向资本主义组织形式的演变。然而,农奴解放也为农业经济中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由于它要服从“普鲁士道路”的要求,农业资本主义的活力受到限制。列宁认为,后来的事件,可以被看作是以农民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推翻建立在大地主转型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的斗争。

在列宁看来,1905年与1907年之间的农民革命,是这种对抗的最明显的表现。革命虽然因镇压而失败了,但是,它进一步中断了“普鲁士道路”的演进过程。政府当局,特别是政府首脑斯托雷平认识到,长期的生存依赖于获得强大的社会支持。因此,农村和城市的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的特权。保护村社的法律被撤消了,许多措施被用来激励富农巩固他们的土地。农民大众付出了代价,他们的贫困化继续支持着大地主向更为资本主义化的形式缓慢地过渡。当大量农民破产时,这种过渡可能进行得相对平稳,但是一个更广泛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农村有产阶级——农民资产阶级——才构成社会安全的长久的基础。

列宁认为,沙皇专制也把城市资产阶级纳入到它的政治权力的结构中了,尽管它们的地位比较低下。现有的体制改变了它的绝对专制主义的特色,并且,新的议会(杜马)为官僚阶层、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达成未来的妥协提供了一个制度平台。这些让步并不能让所有的中产阶级都感到满意,因为卡德茨(立宪民主党)想要取得主导地位。然而,由于不愿意支持人民革命,他们被迫接受特权的重新分配,并且试图通过宪政手段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列宁相信,这势必引起他们与官僚和地主之间的摩擦,社会民主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会充分利用这种摩擦,但是,如果(像孟什维克那样)认为的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得以圆满完成的根基,那就犯了根本性的错误。

列宁认为,虽然无产阶级从流产的革命中获益不多,但是现有政权有可能同意进行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以努力把无产阶级吸纳进来,这就如同西欧曾经发生的事情那样。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上了“普鲁士”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而且也确实巩固了这种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在这一过程也有可能成功。但是,布尔什维克的任务是阻止它的实现,用更富有活力的“美国式道路”取代它,通过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