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相对论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 世纪生物学的革命,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发展一起,很快就被物理学所发生的革命赶上和超过了。像 17 世纪的牛顿力学和 19 世纪的达尔文进化论一样,新物理学代表了历史上伟大的科学革命之一。1900 年后物理学的新理论改变着早先的牛顿科学,使年轻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赢得国际声誉。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 世纪生物学的革命,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发展一起,很快就被物理学所发生的革命赶上和超过了。19 世纪 90 年代后期,物理学正处于一个革命性变革的开端。像 17 世纪的牛顿力学和 19 世纪的达尔文进化论一样,新物理学代表了历史上伟大的科学革命之一。没有任何单独的工作能够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比拟,除非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由爱因斯坦发表于 1905 年和 1916 年的一系列科学论文所提出的相对论,可以被认为与它们同样伟大。部分是从数学上得出的、然后是根据日渐丰富的经验得出的一系列发现和研究成果,取代了旧有观念,使人们对物质和能的性质有了新的了解。牛顿物理学认为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希腊人在古时候曾把它想象成一个固体的弹子球,坚硬但无结构,是永恒的和不变的。而且,物质和能是互不相干和性质截然不同的。

但从 1896 年起,一连串新发现意义深远地改变了这种观点。1896 年,法国科学家安托万·亨利·贝克雷尔发现了放射现象,观察到铀放射的微粒,即能的辐射线。在紧接着的那些年份里,从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英国科学家 J. J. 汤姆生和卢瑟福勋爵的观察和发现看来,原子非但不简单,而且相当复杂。此外,各种放射性原子由于本性不稳定,因而在其衰变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 1900 年说明,能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其特定的和不连续的单位或者称作束的形式进行的,每一分立的单位叫一个量子;而且,能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是在平衡而连续不断地释放的,也不像过去曾推测的那样是以物质来加以区别的。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假设了一个原子的构成:含有一个原子核,被一些带电的单位所围绕,这些单位俗称电子,每个电子都沿自己的轨道绕着原子核旋转,就像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太阳系。

e=mc2认为物质可以改变其性质这样一个备受炼金术士偏爱的观念,长期以来都被科学家置之不理,时至今日,由于放射性科学家的工作,人们才重新认清它的意义。用一种炼金术士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方法,物质就可以变成能。对此,德国出生的犹太科学天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用了一个有名的公式(e=mc2)来表示。他的相对论还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革命性概念:时间、空间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与观察者和观察者本身在空间的运动密切相关。后来在 1929 年和 1954 年,爱因斯坦像牛顿先前所做过的那样总结出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统一场论,一个对万有引力、电磁亚原子态的解释。虽然它令人费解,而且至今还是无数科学争论的主题,它却大大地修改了自从牛顿以来早已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观念。牛顿世界正在被一个四维世界、一种时空连续统一体所取代。在数学领域里,非欧几里得几何学发展起来了。

1900 年后物理学的新理论改变着早先的牛顿科学,使年轻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赢得国际声誉。此图显示 20 世纪 20 年代爱因斯坦站在放着书籍和论文的书架旁,数年后为躲避纳粹德国的压制和迫害,他迁居到了美国。(Getty Images)

还有,当物体以光速运动时,因果、时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亚原子世界里统统都没有多大意义,实际上在宇宙中也是这样。德国科学家沃纳·海森贝格在不久后的 1927 年,用他那测不准或不确定原理证实,要同时确定单个电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正是在这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建立的科学基础上,人们发展了新的学科——核物理学,并逐渐对原子能加以开发利用。人们发现,原子及其亚原子微粒的世界甚至比 1914 年以前所设想的还要复杂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