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泡沫的创始人_约翰·劳

泡沫的创始人_约翰·劳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三起“泡沫”中,至少有两起跟这篇的主人公约翰·劳有关。杀人偿命,约翰被逮捕。1716年,公爵支持约翰·劳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这个银行的工作就是发行纸币。约翰·劳的纸币一面世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伴随着股价惊人的升幅,约翰·劳也步步高升成为法国的财长。

在《老大的英帝国中》老杨介绍过英国的“南海泡沫”和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早期的金融领域出现过三次巨大的泡沫,另外一次就是在法国。而这三起“泡沫”中,至少有两起跟这篇的主人公约翰·劳有关。

约翰1671年出生在苏格兰,家里从事金融业务,他很小就在父亲的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对数字有天生的敏感。

老杨自己数学学得不好,对数学天才无比敬畏。数学的低级高手跟街坊四邻斗地主或者打麻将可以赢回买菜钱;中级高手可以去澳门或者拉斯维加斯算牌致富;高级高手则可以玩转一个国家的经济,轻易就富可敌国。物理学家要搞垮一个国家,还要费劲造原子弹,还要防备自己别给辐射弄死;数学家要搞垮一个国家,一点体力都不用。

约翰是数学天才,又在工作中有目的地培养自己金融方面的知识。差不多的时候,嫌苏格兰这个林子忒小,约翰飞进了伦敦。

跟其他的数学天才小书呆子不一样,约翰性格外向能言善道,高高大大的还挺招人喜欢。在伦敦谋生很容易,他不用正经找工作,他靠赌博就可以衣食无忧。约翰是个生性放荡的人,有钱有闲肯定招惹女人。为了一个女人,他跟别人决斗,直接要了情敌的命。

杀人偿命,约翰被逮捕。伦敦的司法机关效率低下,一天又一天,案子也整不出个结果。约翰可不会坐以待毙,他找到机会越狱,跑到了荷兰。

荷兰真是适合约翰修炼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最新锐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作为地球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的经济发展在当时是有很多先进性的。这里扩展了约翰的眼光,也启发了他的思路,他也明确了他的人生目标。当然,他在荷兰的生计也是靠赌博维持。

1705年,约翰写了《论货币与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一书,开始倡导发行纸币的事。在苏格兰,没人理他,而在英格兰,他的官司还没了结,他只好又回到欧洲大陆。终于有一天,千里马遇上了伯乐,约翰遇上了法国摄政奥尔良公爵。

奥尔良公爵接手的法国,除了庞大臃肿毫无效率的官僚体系,就是惊人的负债。法国全年的收入,一半以上用来还利息都不够,新的债务还在不断产生。

约翰·劳和奥尔良公爵传说是在赌桌上认识的,约翰的赌技出神入化,口才还天花乱坠。他把他想了好几年的东西,拿到奥尔良公爵面前一通忽悠,公爵越听越觉得实用,能解决问题,于是,就答应拿法国当政策试点了。

1716年,公爵支持约翰·劳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这个银行的工作就是发行纸币。约翰·劳的思路是这样的,现在法国一片萧条,到处缺钱,可如果有大量的钱进入市场,有些萧条的行业可以重新启动,刺激法国经济,增加就业,发展贸易,慢慢地,市面上对货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样就是一个很旺盛的良性循环了。

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大家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一游人到小镇游玩,想订一个房间,他交了1000元上楼看房,店老板赶紧把这1000元给屠户,支付他欠的肉钱;屠户拿了1000元马上去了养猪场还了猪钱;猪农还了饲料款;饲料商去付清了召妓的欠款;妓女赶紧去小店还了房钱;这1000元又回到了店老板手里。这时游客下楼,说房间不满意拿回1000元走人,但貌似全镇的问题都解决了。

纸币这东西,最早在中国的宋朝就出现了,到明朝用得还比较广泛。一张纸变成钱,除了印刷精美严格防伪外,最重要的是有担保物。也就是说,总要对应一种价值稳定的东西,比如黄金白银。约翰·劳的想法是,现在货币不过是我们的一个刺激工具,只要使用的人暂时没有兑换要求,它就可以跟黄金白银没什么关系,先印着,先用着。

约翰·劳的纸币一面世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之前因为摄政王对经济无力,只好在货币上想办法,降低金银币的成色等,让金银币的价值反而不稳定,纸币一出来,携带便利,支付从容,关键是价值稳定了,于是,很快被大家接受了。市面上突然出现这么多钱,肯定是可以刺激工商业发展的,法国经济真的开始复苏了,当年公债就下降了21.5%。

第一步奏效,约翰·劳马上启动第二步,大力发展海外贸易。1717年8月约翰·劳成立了一家叫“密西西比”的公司,获得了北美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贸易特许权。公司成立后,以每股500利弗尔(货币单位)的价格发行股票。

这个操作流程是这样的,要买密西西比的股票,你就要先去买国债(也可以叫国库券),国债换股票。这样一来,法国政府就得到了钱,而密西西比公司攥了一把国债。约翰·劳拿这些国债也不找法国政府要,甚至可以销毁,法国政府每年付给他400万利弗尔的利息。

当时的国库券严重贬值,500利弗尔可能就值160利弗尔左右,但是约翰·劳说,500面值的国库券就可以换500的股票,而且每年至少能收益200利弗尔。大家算啊,160元的东西,换了500元的东西,到年底变成700元,也就是说,160元到年底变成700元,这个投资收益太惊人了吧。

真有这样的好事?!法国人信,因为之前通用银行的信誉一直很好,而且据约翰·劳先生说法,密西西比河流域遍地金银,你随便拿把小刀、小镜子或者一瓶酒,就能跟印第安人换一坨金子,因为他们太多了,拿着没用。

这下法国疯了,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遭到疯抢,股价节节攀升,贵族们为了买到股票,托朋友找关系走后门的无所不用其极。传说有个贵妇为了买股票,天天在路上等约翰·劳的马车,终于有一天看到了,她就下令让仆人把马车撞树上,制造一起交通事故,等约翰·劳下车询问,赶紧扑上去要求申购!不久,密西西比公司兼并东印度公司成为印度公司,通用银行也成为皇家银行,以后这里印钞票,就是以法兰西的信用作担保了。

印度公司一边发行新股票,一边旧的股票猛涨,吸引周围国家都来投机,所谓的国际热钱啊,巴黎的房价也是跟着暴涨,尤其是证交所那条街,随便一个小铺子都日进斗金。现在,要满足这个流通量,又需要大量的货币,皇家银行就开足马力印吧。于是,公司股价越来越高,纸币也就随着越印越多。光1719年,5个月的时间,银行就印了近10亿利弗尔的纸币!

500利弗尔一股的股票,最高时涨到了18000利弗尔,黑市更是过了2万利弗尔。伴随着股价惊人的升幅,约翰·劳也步步高升成为法国的财长。当时法国议会有些略微懂事的提出了自己的疑虑,说这样发行纸币会不会出事啊。摄政王不管啊,他只看见政府的债务正在快速清偿,他现在有大把钱花销,而且没钱用还能随时印出来,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天堂啊。

摄政王不懂经济学,约翰·劳是懂的,现在收手,也还有救。可能眼前的一切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他没想到他的理想和思想这么容易就变成了现实。他如今在法国如同上帝,一般人到了这个程度,你再指望他冷静控制,几乎是不可能了。

拐点出现了。首先是孔代亲王要买新股,买不到,生气了,抛售了股票,然后就说要把手上的纸币全换成铸币。他有多少纸币呢,开了三驾马车去的。这样的挤兑要了约翰·劳的命,因为银行只有5亿利弗尔的金银库存,可市面上有超过30亿利弗尔的钞票,这要都来兑,谁兑得出来啊?所以,摄政王制止了孔代亲王的行为。但是这个事引起了很多高智商贵族的警惕,他们开始感觉到,其中很有猫腻。于是他们就开始私下偷偷将股票抛售,纸币再兑成铸币,或者买成金银制品,偷偷运出国外。

直接引发股灾的是来自路易斯安那矿工的消息,那里并没有找到黄金!这样一来,印度公司就启动了崩盘的进程,虽然其间约翰·劳和摄政王联手几次托住了股价,摄政王甚至不惜利用各种行政命令想保全印度公司,1721年9月股价还是回到了500利弗尔的发行价。当然,此后还一路下跌。

这个所谓“密西西比泡沫”不断膨胀的阶段,刺激得邻居都想效仿,学得最快的就是英格兰。他们照着玩了一次“南海泡沫”。所以说,英格兰的那幕金融悲剧也是约翰·劳间接造成的。

1721年救市无望后,法国政府宣布恢复流通铸币。几个月后,印度公司彻底关门,密西西比泡沫碎了!

这样的一场股灾,对法国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天文数字的财政亏空就不说了,几乎所有的国民都被卷入其中,血本无归,法国人从此时开始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相信银行,不相信纸币。在18到19世纪,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法国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一直不敢参与其中。因为铸币的缺乏,通缩和经济萧条一直让法国政府无力应对,王室深陷债务不可自拔,只能盘剥百姓,恶性循环几轮后,会出现大革命之类的事就不奇怪了。

约翰·劳最后靠假护照逃离法国,在威尼斯潦倒终老。墓碑上刻着:著名的苏格兰人,数学天下无双,他用简单的算术,让法兰西彻底破产。其实,这家伙不算坏人,他在法国挣的钱都用于在法国的投资了,他是真心看好他营造的法国前景的。后来离开法国时,这个曾经点石成金的财神爷几乎身无分文。好在他赌术仍在,后来的日子里还可以养活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