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旧唯物主义虽然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是它们都是直观地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次,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的错误理论

一切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因而总是在意识范围内去寻找真理的标准。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和神学统治着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圣经、教义就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以“圣人”的是非为是非,“圣人”之言行是言行的最高标准。资产阶级哲学家们,有的以自己的感觉和观念为标准;有的以概念的明确和清晰为标准;有的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标准;有的以“效用”为标准。黑格尔虽然接近于以实践为标准,但他所讲的实践仍然是一种精神活动。由此不难看出,一切唯心主义,都是用认识去检验认识,这样就把真理标准变成主观的、不确定的东西,因而是错误的。旧唯物主义虽然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是它们都是直观地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样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但也是错误的,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并不能回答它是否被人们正确地反映了。虽然,狄德罗和费尔巴哈也提到了实验和实践,但他们对实践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因而也就没有科学地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刚刚问世时,马克思就明确地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也指出,马赫主义把实践置于科学和认识论之外是极端错误的。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则明确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因而这种检验的标准,不能在认识领域内寻找,思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标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虽然是真理的客观内容,但它们本身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也不能直接回答认识是否与其相符合,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并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因此,只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沟通起来的东西,才能充当真理的标准;而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统一起来、沟通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只能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其次,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第一,实践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点。一方面,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另一方面,它又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过程,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纽带桥梁,从而起到了把主观和客观加以对照的作用。第二,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理论本身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改造现实和改造社会。只有实践才能把理论变成现实,也就是说,当人们按一定的思想、理论、观点去实践的时候,就能产生出现实的东西,从而使人们能够根据实践的物质成果,去判定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一般说来,实践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证明认识是真理,反之,就不是真理或真理性不完全。例如,党在农村实行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它是否正确?要靠实践来检验。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劳动群众。因此,在改革中坚持实践标准,就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看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长远的利益。实践证明,农村实行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巩固了集体经济,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它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完全正确的。

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论。但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1)实践标准是绝对的

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一切理论和认识的真理性都要靠实践来检验,这是绝对的、确定的、无条件的。②一种理论和认识,一旦被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具有客观真理的意义,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尽管以后的实践可以丰富它,发展它,但在它已经被证实的范围内和条件下,就是正确的,推翻不了的。这一点也是绝对的、确定的、无条件的。③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历史过程,有的认识,今天的实践不能作出判断,明天的实践将会作出判断。人类无限发展的实践,将对任何认识理论作出检验,这也是绝对的、确定的、无条件的。

(2)实践标准又是相对的

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的。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因而不能完全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而历史又是无止境地向前发展,又不断突破这种局限性,因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不可能证实一切真理,也不可能驳倒一切谬误。它对真理的检验,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下,才是正确的和有效的,超出这个限度,就可能是不正确的,所以是相对的。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是有限度的,还需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检验。这是由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单靠短时间或者一定范围局部实践的检验是有局限性的。例如,在一个地区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拿到另外一个地区,也不一定完全适用。因此,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要有一个反复实践反复检验的过程,所以,它是相对的、不确定的。

(3)坚持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重要性

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只有把二者很好结合起来,才能防止犯错误。如果只承认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定相对性,就会把实践标准绝对化,导致实践检验的“一次完成论”,这样就要堵塞真理发展的道路。如果只承认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就会导致对实践标准的怀疑和动摇,从而否定客观真理,陷入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列宁说:“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