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强调,作为认识的反映不是直观的机械再现或简单的翻版,而是主体以客观现实为前提,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要求,对客体能动地复制、摹写和反映。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原则,但它离开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来理解人和人的活动,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也不能辩证地考察人的认识,因而是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把认识主体看成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物,把人产生认识的过程看做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在西方认识论中,从古代的影像说、流射说、蜡块说一直到近代的白板说等都属于这种理论,它的根本缺陷在于,只从直观的客体一方来说明认识的形式及其本质,把认识的产生简单地看做是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从而抹杀了认识的能动性、社会性和主体性,忽视和否认了人的认识同动物反映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既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其特点是:

第一,它是彻底的、科学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仅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这一基本原则,而且对它作了改造和发展,摒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带有的明显的狭隘性、机械性和被动直观性等缺陷,使之成为彻底的、科学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分析了人的认识这种社会的、高级的反映形式同生物反映形式的联系和区别,科学地阐明了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辩证性质,对反映作了唯物辩证的理解。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真地、坚决地以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为其一切论断的基础,强调不论人的认识多么复杂,主观来自客观并反映客观这一认识论的关系是永远不会改变和颠倒的。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强调,作为认识的反映不是直观的机械再现或简单的翻版,而是主体以客观现实为前提,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要求,对客体能动地复制、摹写和反映。反映的结果也不只是对物的简单的摹写,而是以观念的方式对物的创造性的复现。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范畴把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正确揭示了人的认识的特性。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反映论的缺陷,成为彻底的、科学的反映论。

第二,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指明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与旧唯物主义离开社会实践和人的历史发展来考察认识不同,辩证唯物主义把人类的社会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全面地考察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对象、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科学地说明认识的形成、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指出人的认识是人以观念的方式把握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归根到底要受实践活动即人以物质方式把握和占有客观世界活动的制约,并以后者为前者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是理解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对象统一性的基础,人的全部认识能力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的。这就既找到了被唯心主义抽象化了的认识能动性的物质根源,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人的认识生物化、自然化的根本缺陷,为认识论的发展开辟了正确的方向。

第三,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辨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脱离辩证法不同,辩证主义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人的认识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旧唯物主义的非辩证性既表现为对主客体及其关系的直观的理解,也表现为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把活生生的认识运动凝固化,把多方面的认识要素片面化。一句话,“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10]。只有同辩证法相结合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才正确地解决了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等一系列关系,科学地揭示了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总之,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注入反映论,这就是科学的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要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