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学生观察力训练之补全法

中小学生观察力训练之补全法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补全法没有经过观察训练的学生,对观察的对象往往丢三落四、不得要领,获得的印象是支离破碎的,没有一个全面的印象。“补全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锻炼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的一种方法。在开始运用“补全法”时,由于学生的观察力弱,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个别部分,而不注意其他。其实很多课程中的填空练习,都是“补全法”的一些“变式”。

补全法

没有经过观察训练的学生,对观察的对象往往丢三落四、不得要领,获得的印象是支离破碎的,没有一个全面的印象。“补全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锻炼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的一种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力时,可以做这样一个游戏:准备一个人脸的图板,将眼睛、鼻子、嘴、耳朵、眉毛等器官做成单独可以移动和安装的小图片。在游戏时,老师可以将五官安装好四个,学生们将剩下的一个补在合适的位置,以后熟练了还可以全由同学们来“补全”。在开始运用“补全法”时,由于学生的观察力弱,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个别部分,而不注意其他。比如,只注意到“眼睛”的位置,对其他的器官印象不深。这时,家长和教师不要替学生“补全”,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有哪些“不全”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全”,这是“补全法”的关键。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说:“看看我的脸,除了眼睛还有什么?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分别在脸的什么位置?”

除了小学生这种简单的人物补全以外,中学生还可以对于人物的活动背景、建筑、树木等对象进行补充。其实很多课程中的填空练习,都是“补全法”的一些“变式”。

应注意的是,“补全”并不是没有秩序的拼凑,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完成的,否则观察的结果依然会是支离破碎的。对于学生们的观察,首先要注意他们观察到的东西,肯定其中反映了事物本质的内容,进而启发他们去发现另一些与其他事物显著不同的方面,再借助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反复比较和分析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在全貌上把握了对象,而且在比较分析中加深了对事物联系的认识。

“补全法”除了可以将分散的片段“补”完整,“补”全面以外,还能够将笼统、模糊的印象“补”生动,“补”清晰。比如中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描写一座新落成的大桥,只会写“桥可真大呀!”之类的话。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运用“补全法”可以启发学生描述主要特征,并加以联想和想象,将景物变“活”。除了桥长、桥大以外,桥还可以分几个部分?桥上有什么?桥下有什么?桥两边连接的是什么?桥孔、桥拱像什么?……这样一来,恐怕就不会“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