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历史上的今天,匈奴崛起

历史上的今天,匈奴崛起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匈奴崛起秦末之际,群雄逐鹿,争斗不已。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孺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经此一役,刘邦认识到还没有实力可抗击匈奴,只能忍辱含垢,等待时机。但“和亲”政策的作用不大,匈奴仍是不断侵扰,有时烽火警报竟逼近首都长安城。同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削弱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汉政府能够有余力对外反击匈奴。

和与战

因为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对中原财富的觊觎,匈奴向南迁移,侵扰汉朝的控制区域;汉为了保护农业文明区域,进而实现天下一统,也积极向周边地区扩张。双方战争与和平并存,交流与融合共生。

“汉匈奴粟借温禺 ”铜印 这是汉朝颁给南匈奴温禺的印信。

∷匈奴崛起

秦末之际,群雄逐鹿,争斗不已。此时此刻,长城以北的匈奴,也出现了王位更替。冒顿原是单于头曼指定的王位继承人,但后来头曼单于又有子嗣,所以想废掉冒顿,立少子为继承人。于是头曼单于便送冒顿到大月氏作人质,紧接着发兵攻打月氏,想激怒月氏,杀掉冒顿。冒顿在紧急关头逃归匈奴,头曼单于见他身材强壮,杀了可惜,于是就任命他为万骑将领。冒顿当上万骑将领后,平时练兵,便以鸣镝为号令,规定“鸣镝所射,不射者斩之”。他鸣镝射自己的马,将不服从命令的将士统统斩杀;后来他又鸣镝射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又将不服从命令的将士全部杀掉。这样,没有人敢不听从号令、不服从指挥了。秦二世元年(前209),冒顿在跟随父亲头曼单于狩猎的时候,忽然鸣镝射向头曼单于,众将士不敢抗命,头曼单于顿时被乱箭射死,冒顿遂自立为单于。他率众东征西伐,灭东胡,驱月氏,降服楼烦等部,控制河西、西域诸国,并占领河套地区,建立了一个东自辽东,西逾葱岭,北达贝加尔湖,南抵长城的强大草原汗国。

汉武帝茂陵旁的霍去病墓
霍去病,西汉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孺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白登之围

李广像
李广(?~前119),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他前后与匈奴多次作战,以骁勇善骑射著称,被称为“飞将军”。李广一生美名远扬,威震匈奴,但汉武帝始终未给他封侯,因此唐代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诗句。

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刻石

汉朝初年,强盛的匈奴不断攻扰汉朝北方郡县,掠夺人口和财物。汉高祖七年(前200),刘邦借着平定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叛乱的余威,亲率大军征伐匈奴。当时,刘邦听说冒顿在代谷(今山西代县雁门山北)驻扎,想乘胜进军,于是先派人侦察匈奴虚实。冒顿单于将精锐士兵、肥牛壮马隐藏起来,以老弱病残之人和少量牲畜为诱饵。刘邦不听谋臣劝说,刚愎自用,贸然脱离主力率军前行,结果被匈奴40万精锐骑兵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达7天之久。后来,刘邦听从陈平计策,用重金贿赂冒顿的阏氏(相当于皇后),才得以脱身,至平城与汉军会合。经此一役,刘邦认识到还没有实力可抗击匈奴,只能忍辱含垢,等待时机。他采用娄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把宗室之女当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每年馈赠大量的丝织品、酒食给匈奴,并与匈奴互通关市,以减少其侵扰。但“和亲”政策的作用不大,匈奴仍是不断侵扰,有时烽火警报竟逼近首都长安城。

苏武牧羊图
苏武(?~前60),西汉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受命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流放到荒凉的北海(今贝加尔湖),以牧羊为生。苏武前后19年秉持汉节,坚不投降,到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得以回到长安。此画取材于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图中苏武胡须花白,面容憔悴,但严 重透露出不辱使命的坚定信念。

∷马邑之谋

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修养生息,汉朝国家实力大大增强。没有天灾人祸时,百姓家给人足,官府仓廪充实。同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削弱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汉政府能够有余力对外反击匈奴。汉武帝即位几年后,认为再也不能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必须以武力对付匈奴,才能一劳永逸的解除北部边患,求得边境的安定。元光二年(前133),汉军于马邑(今山西朔州)附近设下埋伏,企图一举歼灭入侵匈奴。匈奴人发觉汉军计谋,中途撤退,汉军无功而返。自此,汉朝与匈奴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汉军与匈奴作战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军事将领,如“飞将军”李广、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等等。他们精忠报国,留名青史,广为后人所传颂。

昭君塑像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现有昭君纪念馆,这是纪念馆前的昭君石雕像。

“单于和亲”瓦当
西汉王朝不能与压制匈奴之患时,往往采取和亲的笼络羁縻政策。汉朝初期的高祖、文帝都曾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和亲之事以元帝时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最为有名。这件瓦当是西汉与匈奴和亲的实物反映。

∷昭君出塞

王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秭归)。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女选入宫中。相传入宫后女子,很少能见到皇帝,而由画师画出她们的相貌,备皇帝挑选,所以宫女都竞相贿赂画师,让他把自己画得漂亮一些。昭君不肯行贿,画师竟生报复心理,不如实画出昭君的本来容貌。昭君因而迟迟不受赏识,未曾见过皇帝一面。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们都不愿背井离乡,远嫁匈奴。昭君前思后想,决定嫁给单于。单于见昭君年轻貌美,楚楚动人,心里欢喜无限。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长安,冒着刺骨寒风和扑面风沙,千里迢迢,出塞和亲,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宁胡”阏氏。汉朝为了庆祝汉匈和亲,将这一年的年号改为“竟宁”,取边境安宁的意思。昭君出塞,极大地推动了汉文化在匈奴的传播;此后匈奴与汉在很长时期内维持和好相处的局面,汉朝边境得以安定,以至于 “三世无犬吠之声,庶黎无干戈之役”。

昭君墓
昭君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南部,大黑河之滨。这一带地势平坦,墓身巍然矗立,远望墓表黛色朦朦,“若泼浓墨”,因而又有 “青冢”之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