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历史上的今天——郑买嗣的历史历程

历史上的今天——郑买嗣的历史历程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异牟寻去世后,相继即位的南诏君王大多年少,因此大臣摄政比较普遍,心怀诡计的权臣往往趁机擅权,导致南诏政权内部的隐患加剧。902年,年仅26岁、在位仅五年的南诏王舜化贞去世。郑回在南诏久居相位,与蒙氏王室有特殊的关系。自此以后,南诏王隆舜便把南诏最为重要的国事交给郑买嗣去处理,并赐给他“健士”“国老”的称号。他谋杀了隆舜的儿子舜化贞,继之又谋害舜化贞年仅八个月的婴儿,清除了南诏王统的直系继承人。

七、大理称雄——南诏更迭的政权

历史的脚步刚刚跨入10世纪的门槛时,唐朝、吐蕃、南诏三大势力的关系出现了新的态势。三方在多年彼此的攻防征战中,国力衰退,内部矛盾激化,吐蕃分裂,唐王朝衰败,南诏自顾不暇。自唐朝初年以来时战时和、互为依存的三大势力,同时陷入了危机之中。

吐蕃方面,松赞干布执政之后,多数君王幼年继位,由贵族辅佐。与唐王朝的战争不仅使吐蕃财力耗尽,更重要的是导致了王权的衰落与贵族势力的膨胀。唐开成三年(838年),达朗玛(又称达磨)继立为赞普,开始了吐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灭佛活动。唐会昌二年(842年),达朗玛被暗杀。第二年,两位王子同时被不同的政治势力拥立为赞普,吐蕃一分为二,吐蕃王朝瓦解。自松赞干布7世纪初统一吐蕃各部,到达朗玛被杀,吐蕃王朝统治二百余年,传九世。

南诏后期在王室及上层大姓名家主导下,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即:发动了一系列针对唐王朝的战争;国王频繁改元加号;大力倡导佛教;着力经营鄯阐(今昆明)。许多人都认为此四项举措是南诏王室为摆脱危机、舒缓社会矛盾而采取的措施,而这些措施也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应看到,此时的南诏蒙氏王族统治者并不一定能如愿以偿,国之将亡,这么做也只是极尽能事,以求力挽狂澜。南诏后期的这一系列举措实是唐朝、南诏、吐蕃三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吐蕃势力已衰,退出了三角竞争。三雄去其一,余下的两方,其势力还在消长之中,其所继续的,仍是初唐以来唐朝、吐蕃、南诏之间的政治游戏。

异牟寻去世后,相继即位的南诏君王大多年少,因此大臣摄政比较普遍,心怀诡计的权臣往往趁机擅权,导致南诏政权内部的隐患加剧。10世纪初,苍洱地区也陷入一个政局动荡的时期。902年,年仅26岁、在位仅五年的南诏王舜化贞去世。舜化贞是南诏最后一位君王。一直擅有实权的清平官郑回的后裔郑买嗣趁机杀掉舜化贞八个月大的儿子,篡夺了蒙氏政权,南诏自此灭亡。

郑买嗣篡位后,改国号为“大长和”。

郑买嗣是郑回的后代。郑回在南诏久居相位,与蒙氏王室有特殊的关系。郑氏家族自己拥有优越的文化传统,因此子弟在南诏历代都有位居高位者,在南诏朝廷中形成一股文官家族势力。至郑回七世孙郑买嗣时,南诏王隆舜是“又多嬖幸,好田猎,纵杀戮”,“失下人心”。而郑买嗣善于逢迎拍合,深得隆舜信任,得居首相地位,并在南诏朝廷内广布腹心,又与以高赞为首的高氏武装势力协谋,得以专断国政。隆舜在后期走上了荒唐帝王迷信神佛丹药的老路,沉溺于主持道场、练功法、服丹药之事,最后发展到对帝王生活感到索然无味的地步,一心想要通过服丹药入定成佛。郑买嗣便趁此机会秘密指使侍臣杨登将隆舜害死,然后以伪造隆舜遗诏取得掌握全权的“国老”资格,并将蒙氏王朝的王位继承人舜化贞完全当作了傀儡。舜化贞为南诏王的五年时间只不过是王朝姓氏由蒙氏变为郑氏的过渡时期。此时郑买嗣已经掌握了南诏朝廷的一切权柄。当时机完全成熟之时,郑买嗣便于唐天复二年(902年)七月谋杀了舜化贞,继之又谋害舜化贞的婴儿,清除了南诏王统的直系继承人,正式登上最高权位,完全代替蒙氏王朝,建立郑氏王朝。

为夺王位,郑买嗣大开杀戒,杀死蒙氏王族八百余人。蒙氏家族自唐贞观年间崛起,在中国西南地区独领风骚二百多年,没想到竟被郑买嗣赶尽杀绝,并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南诏灭亡后,云南进入了郑、赵、杨三朝更迭时期。

郑买嗣的出现,是在南诏王隆舜在位之时。郑买嗣出身新兴贵族世家,其先祖郑回在南诏久居相位,郑氏家族在南诏后期早已成为蒙氏之后的第二大家族。就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家族背景和家族势力,郑买嗣才有了篡位夺权的资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隆舜时期,郑家已家道中落。郑买嗣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他在浪穹(今大理洱源)一带以编织竹箩筐为生,学得一身好手艺。他所住的村边有一个龙潭,他每天都到潭边做篾活。一天,龙潭里忽然伸出一个龙头,吞吐着一颗五颜六色的龙珠戏耍。郑买嗣胆大,搁下活计,看龙戏珠。那龙见有人偷看,却装作没有看见一般,一个劲儿自顾自地戏耍。郑买嗣情不自禁地拍掌叫好,那龙更加得意,把龙珠吐得更远更高,让郑买嗣瞧个痛快。这时郑买嗣想到当时在洱海边流传的一个说法:当今陛下隆舜梦见自己是龙王下世,可惜没有龙珠,否则就可以成龙、成仙了。一想到这儿,他就打起了龙珠的主意,如获龙珠,便可以献给南诏王,封官晋爵,从而结束贫困清苦的生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身着清平官的衣服、平步青云时的模样。他甚至还梦到了自己的祖先,那个清廉的清平官郑回。但他不像郑回,在他的内心,已经滋生了许多邪恶的念头。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他用竹篾编了一个龙头,然后用纸裱糊起来,上好颜色,好像真龙一般,抬到龙潭边与真龙戏耍。真龙见了,十分高兴,吐出龙珠戏耍,无意中把龙珠吐向假龙,还恰好掉进假龙的嘴里。郑买嗣一把抓住龙珠,直奔南诏王宫。南诏王隆舜得到龙珠,喜出望外,立即封郑买嗣做了清平官。这个传说在《清康熙蒙化府志》中有记载:“倖臣郑买嗣,郑回之后也。得龙珠于浪穹之河头,于南诏,诏大悦,以为清平官,谓之健士。”自此以后,南诏王隆舜便把南诏最为重要的国事交给郑买嗣去处理,并赐给他“健士”“国老”的称号。

郑买嗣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除了已经得手的清平官之外,他还想得到南诏王的位子。而南诏王隆舜自从得到了龙珠之后,整天就想着戏龙珠,并试图在戏耍中寻找到一种长生不老的秘诀。这样的机会对郑买嗣来说是绝佳的。郑买嗣借口组织大量人马大练兵,说要征讨西域昆仑国,这也是他篡位的开始。渐渐地,他拥有了南诏强大的军队,掌握了重权。

902年,郑买嗣开始行动。他谋杀了隆舜的儿子舜化贞,继之又谋害舜化贞年仅八个月的婴儿,清除了南诏王统的直系继承人。登上最高权位后,他杀了蒙氏王族八百余口,连同蒙氏的随从旧臣不归顺者统统杀掉。这还不算,据说他还派兵到蒙氏的老家捣毁了南诏的宗祠和土主庙,把蒙氏的祖坟全部毁灭。最终,南诏灭亡。南诏自738年皮逻阁统一六诏起至902年郑买嗣灭南诏,首尾共一百六十五年。

郑买嗣灭南诏后改国号为大长和国,其他制度则沿袭不改。

郑买嗣篡位建立的大长和国存在于903~928年间,传三世,历二十五年。928年,剑川节度使杨干贞以讨伐郑氏为名,起兵攻灭了大长和国,拥戴清平官赵善政为王,建立大天兴国。赵氏政权仅维持了十个月。929年,杨干贞又废赵善政而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义宁国。杨干贞篡位后,贪婪暴虐,不得人心。

937年,杨氏被段思平所灭。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趁大义宁国政权出现危机之际,联络滇东“三十七部”武装力量,首先攻破下关,接着攻占大理,灭大义宁国。938年,段思平即位,建立了大理国,仍定都于阳苴咩城。

img10

大理古城

段思平为乌蛮贵族,也有历史学家说其为白蛮大姓。段思平当政后,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政权逐步得到巩固,人民得到休养,经济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自938年段思平开始至1094年,“大理”之名就作为政权的国号沿袭下来,传有十四世,共计一百五十六年。“大理”之名与南诏时期甚至更早出现的“大厘”“大礼”的名称均有关联,“大理”的“理”和“厘”“礼”字相异而音相近。从段思平开始,都城有了“大理”的叫法,“大理”既是政权的名号,也是都城的名称。从此,“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专有地名。

img11

大理国前期疆域图

据史书记载,段思平建立政权之后,“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并决定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理”与“治”同义,“大理”即是“大治”的意思,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其实“理”是彝族的自称,大凉山彝族至今还称自己是“宁”或“宁惹”,彝区称为“宁木”,“宁”和“理”只是一音多写罢了。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在位八年后去世,时年51岁。段思平死后,王位传于其子段思英。段思英仅在位一年就被其叔父废黜,段思良承袭王位,改元至治。段思良在位六年,其子段思聪即位。之后的王位依次按素顺、素英、素廉、素隆、素真、素兴、思廉、廉义、寿辉、正明递传。

段正明坐了二十年皇位。到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因统治无能,政局动荡,民心皆归向清平官高升泰。在国人的要求下,段正明让位于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至此,段家递传了十四代的王位暂告中断。高升泰在位时间非常短暂,仅有两年。他临终前,深知自己之所以成为一国之君,实在是受命于段氏孱弱之时,所以他要求子孙将王位还给段氏。他说:“我之立国,以段氏之弱。我死,必以国仍还段氏,慎勿背我。”高升泰死后,其子遵照他的嘱托,将王位还给了前大理国国主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从此,高氏的后代都世居相位,一直左右着大理政权。1096年,段正淳即位,改国号为“后理国”。后理国传八世,共计一百五十八年(1096~1254年)。后人习惯上将段氏的大理国和后理国视为一体,都以大理国相称,将高氏政权短暂的两年并入其中。段氏大理国从他的创建者段思平到末代皇帝段兴智,传二十二世,共计三百一十六年(938~125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