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生主义是实现工业化和“民生畅遂”的基本途径

民生主义是实现工业化和“民生畅遂”的基本途径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生主义是实现工业化和“民生畅遂”的基本途径从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总体上考察,表明他对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高度重视。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为中国社会经济变革和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提出的“能开放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放其生产力则贫”〔393〕的科学理念和理论思考。民生主义是关于从否定封闭性农业经济到创建开放式的现代工业化经济模式,促进中国振兴和增进人民福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理论概括。

民生主义是实现工业化和“民生畅遂”的基本途径

从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总体上考察,表明他对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高度重视。他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态度,提出改造我国落后自然经济,发展市场商品经济,必须着重解决土地问题和资本问题。土地与资本问题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并且是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轨的大问题。土地与资本问题解决好了,便给中国走上工业化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创造有利条件。

孙中山提出的关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新的设想,特别是否定西方工业化旧路,提出一条工业革命和“大公司国有”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以及以交通运输为突破口,实行轻、重工业与农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更给我国经济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为中国社会经济变革和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提出的“能开放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放其生产力则贫”〔393〕的科学理念和理论思考。

民生主义是关于从否定封闭性农业经济到创建开放式的现代工业化经济模式,促进中国振兴和增进人民福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理论概括。

民生主义在孙中山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构成其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及国家富强理想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

民生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是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的。随着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孙中山认识的不断提高,民生主义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而走向完善。

孙中山从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农业改革经验,改变我国社会经济落后面貌开始,到1903年提出“平均地权”,1912年提出“节制资本”,无不体现出“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及“肇造社会的国家”的主旨。到了1919年《实业计划》提出宏伟的经济现代化建设蓝图,大体上经历15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民生主义体系的构建。

《实业计划》是为我国建设独立、民主、富强国家,从经济基础上精心设计的宏伟蓝图。从现代经济发展战略上提出我国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全面改造的整体规划,是建立在交通、工业、农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现实,实现我国经济腾飞的宏大设计。《实业计划》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既提出中国要走重、轻工业,交通运输业与农业同时并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以工业革命与国家资本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又提出了中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和培育民族资本、技术力量相结合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问题,还有创建独立自主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问题。这是一个符合我国实际,又具有创造性的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和规划。

有人说“平均地权”就是民生主义;或者说“平均地权”加上“节制资本”是民生主义,我们认为这种理解只是说对了一部分,从整个民生主义体系来说是不准确、不完整的。

孙中山民生主义是一个随着时代前进,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经济变革,“肇造社会的国家”的整体方案的理性思考。它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强烈现实指导意义,受到世界高度重视和关注。

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与“节制资本”,主要从改革生产关系和变革所有制入手,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向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流通方向发展,《实业计划》则在解决土地资源重新配置和资本流向基础上提出中国以工业化为目标的现代经济建设的两个主要环节。“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以及《实业计划》各个环节相互之间是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是孙中山关于我国工业化的独特模式和道路的总体规划和方略。

只有把“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同工业化联结起来,作为民生主义的总体考察,才能准确地、全面地把握住民生主义的整个体系。任何把它们割裂,或者孤立的做法都是不可能认识其完整的科学体系的。

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就是为大多数谋利益。大多数有利益,社会才有进步。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所以要调和的原因,就是要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394〕因为“人类的生存问题”的根本是民生问题。而“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因为民生不遂,所以社会的文明不能发达,经济组织不能改良和道德退步,以及发生种种不平的事情。像阶级战争和工人痛苦,那些种种压迫,都是由于民生不遂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395〕所以,孙中山在新时期,除了强调“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对中国建设现代工业国家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策外,还特别重视研究并设计出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特殊道路以及使国家走向独立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他明确提出:“盖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的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396〕,其主张的精髓正是在此。

孙中山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出发,通过重大经济改革,促进经济现代化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决策,不仅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就是对于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遗产,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注释】

〔393〕在南京同盟员饯别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22页。

〔394〕三民主义,《孙文选集》上册第608、62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395〕三民主义,《孙文选集》上册第608、62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396〕国民党一大宣言,《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