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普及理性意识

普及理性意识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普及理性意识18世纪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其具体表现就是在这个世纪的中叶,法国诞生了一项伟大的出版计划。这部百科全书表达清晰,文笔通顺,布勒顿同意这一计划。和许多同代人一样,他认为正确的推理或者理性思维,自然会导致人类知识、进步和幸福的增长。伏尔泰和理性的案例伏尔泰比脱颖而出的《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大几岁。

普及理性意识

18世纪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其具体表现就是在这个世纪的中叶,法国诞生了一项伟大的出版计划。这一出版物后来成为一部浩大权威的知识汇编,不过开始只是一个平常的计划。这一切开始于一位名叫米尔斯(John Mills)的英国企业家和巴黎的皇家出版商布勒顿(Andre Le Breton)之间的接洽。米尔斯的想法是出版现有的英文百科全书——钱伯斯(Ephraim Chambers, 1680—1740)百科辞典的法文翻译本。这部百科全书表达清晰,文笔通顺,布勒顿同意这一计划。但是后来,米尔斯和布勒顿发生一场争执,米尔斯撤销承诺。布勒顿找到了另一编辑,又雇用了两名职员校对译文。当时并不知道,这两名职员中的一位,竟是日后推动法国一场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关键人物,他的名字是狄德罗。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的编纂

狄德罗1713年10月5日出生于法国的朗勒斯,从1729年到1732年在巴黎学习各式课程。他广泛吸收各种知识——戏剧、数学、语言、法律、文学和哲学。他积极进取,只要和人谈到哲学,就变得容光焕发,就好像他在理性思维中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和许多同代人一样,他认为正确的推理或者理性思维,自然会导致人类知识、进步和幸福的增长。

1745年,当布勒顿与狄德罗签署一份普通的译者合同时,他只有32岁,是一位资产阶级自由作家,正为生计而拼搏——设法使妻子高兴,否则她就会因为钱而与他翻脸。刚开始时,由于有了固定的收入,他就很满意了。但是不久之后,他就开始想象一个更大的计划——编纂一部全新的法国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的想法本身并不是新思想——中世纪有许多知识的汇编者们,他们收集信息,抄成一卷又一卷。但是这次不一样。每个领域都有专家撰写科学、哲学、文化、文学、数学、历史和贸易(贸易是第一次收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加以描述,并且进行讨论。著名数学家达朗贝尔(Jean le Rond d’Alembert, 1717—1783)作为副主编加入了编辑部。布勒顿很快就被这一新的冒险举动所吸引,他看出这将是一项回报丰厚的优秀投资项目。

狄德罗开始是一名普通的自由作家,后来成为百科全书的创建编辑,在他的构思、组织和引导下,该书(多卷)成了启蒙运动的防护堤、进步的宣言和各种知识价值的赞歌。

百科全书的正式名称是《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贸易系统辞典》(以下简称《百科全书》),它关注更多的东西。对贸易的强调是这部书的独创,狄德罗希望为本书增添一种基本的、确实有用的内容。狄德罗把一批“百科全书编纂者”召集在一起,请他们提供有深度的专家点评、题献、修辞以及哲学上的综合。他们中有很多权威人士,如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重要科学家如布丰;甚至包括了少数神职人员。这些专家们敢于直言,其见解涵盖宗教、政治、哲学等领域,不乏进步性甚至革命性。这些哲人高举知识的旗帜,以响亮的战斗口号召唤人们放弃保守思想。他们的目标是依赖笔杆的力量,反对教会和国家内保守的势力。《百科全书》是一部理性的辞典,探讨每种艺术和科学的应用,但是它也有挑起争论的目的:提出启蒙运动的哲学原则,赞美理性主义哲学和人类思想的进步,战胜一切敌对势力,以便真正理解人性之根本。

达朗贝尔,狄德罗的副主编,负责《百科全书》的组织,还是许多文章的作者。

狄德罗坚持在《百科全书》中加入许多插图,包括这一类的插图,这是透镜制造商店里的工具。一般认为这些内容在有品味的读者看来过于低贱,但在狄德罗的指导下,贸易所用到的技术得到了罕见的重视。

《百科全书》在狄德罗的编导下,1751—1772年间出版了28卷(另外7卷后来出齐),其中许多卷完全是雕刻版画,描绘各种贸易、植物学生理学、器具和技术的具体细节——这是狄德罗坚持要做的工作。但是,第一卷的出版并没有受到普遍欢迎。甚至引起了许多争议,教会、政府以及很多普通读者都愤怒反对:这些哲学家怎么能擅自假定,自然界没有理性不能说清楚的奥秘呢?教会知道笔杆的力量,也知道它会造成威胁。作品中无拘无束的笔调还引起了政府人员的关注。

请听听他们的斗争

在某种程度上,世界上每家报纸的编辑室都会面对与狄德罗和《百科全书》编纂人员同样的困境: 自我审查以免审查权力交付别人;或者坦白报道真相,表达不受欢迎的意见;不进行自我审查,并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不管人们对他们的政见和哲学有什么意见,但都能够看到这些百科全书编纂者对自己的事业是勇敢和热情的。他们为这些勇敢行为付出了代价。狄德罗在担任《百科全书》主编的同时,还另外撰写了几本书和论文。他知道这些内容带有挑战性,有些书他没有署自己的名字。但别人也不是傻子。一天早上正当他坐下开始工作时,警察上门来了,把他送进了监狱(这使布勒顿十分沮丧,他眼看着整个投资失去了掌舵的船长)。狄德罗还算幸运,后来他出狱了。与此同时,伏尔泰早期也因为写过一些讽刺性的诗篇, 冒犯了掌权者,在巴士底狱坐了一年牢,后来他被放逐到英国,在那里呆了三年。因为政府控制了所有法国的印刷业,审查很容易。孟德斯鸠、霍尔巴赫(Baron d’Holbach, 1723—1789) 、赫尔维系亚斯(Claude Adrien Helvétius, 1715—1771)等人的著作都遭过查禁。

审查有时也会来自内部。布丰等人有时写得很露骨,后来又收回了这些话。《百科全书》有一卷很有趣,在快要发售时,突然发现里面有狄德罗手迹的校样页,上面还有布勒顿在付印之前试图使文字有所缓和的笔迹,这显然是为了避免引起教会官员、耶稣教会和警察的关注。

一群《百科全书》编纂者聚集在狄德罗的家里。

所以,当1751年最初几卷问世时,法国政府和教会审查官立即取缔了它们,罪名是鼓励造反精神,以及提倡“道德败坏……反宗教和无信仰……”。狄德罗最后说服了审查官放行其中的几卷,但是许多文章都经过仔细措辞,以免再次引起他们的愤怒。出版继续进行,最后总共出版了35卷。

伏尔泰和理性的案例

伏尔泰比脱颖而出的《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大几岁。他在1694年11月21日出生于巴黎,原名阿鲁埃(Francois Marie Arouet),后来改用伏尔泰这个笔名。他受教于耶稣会教师,得到过自由思想家的培养,具有敏锐的智慧和犀利的思维风格。他被许多人看成是最有影响的启蒙运动哲人。

伏尔泰的文学成果涉猎甚广且产量惊人,今天最出名的是随笔、短篇故事和小说,其中也贯串了他的许多思想。伏尔泰是非理性的敌人,不管在哪里发现有人胡说八道,在教堂里、在政府里、在一切无法容忍的情况下,他都要与之斗争。他谴责赋税系统、监狱和审判系统以及审查制度的不公正。他把那些敌对势力称为无耻之徒,他的著名口号就是“打倒无耻之徒”。

18世纪前半叶的进步是和这些哲学家以及他们的奋斗分不开的。虽然战斗过程非常艰巨,但是他们的影响确实得到了回报。美国建立的政府反映了孟德斯鸠、杰弗逊和富兰克林的思想,他们都是启蒙运动的名流。哲人们开始被荣誉社团和学术团体所接纳。报纸和书籍出版物大为改善,以便面对更明智的公众,更为广泛地传播新思想。然而,启蒙每向前迈进一步,都会遭遇更黑暗并且来自于更深层的逆流和潜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