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随着战争赔款数量的进一步加大,人民实在不堪重负,终于引发了义和团运动。各国公使纷纷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但没有获得回应。沙俄政府不仅派军积极参加八国联军,而且在1900年7 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宣战”,背地里却秘密破坏义和团运动,向外国侵略者妥协投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西方列强更加认识到中国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而各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都虎视眈眈、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战争赔款数量的进一步加大,人民实在不堪重负,终于引发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根本无能为力,因此西方列强更加肆意妄为,在中国境内趁火打劫,恣意横行,为所欲为,妄图吞霸中国。

公元1898年,光绪帝任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推行戊戌变法,因为保守派的反对和阻挠而宣告失败。慈禧太后严厉镇压维新运动,将光绪帝软禁于瀛台,并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各国同情维新派遭遇,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慈禧太后打算废黜光绪帝,但由于遭到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这让她怀恨在心。再加上列强意图瓜分中国,纷纷在中国境内租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这就大大助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原本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也称为“义和拳”。民间传言义和拳组织的成员有“刀枪不入”的本领。当时,慈禧太后听信愚昧守旧大臣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于是决定借助义和团力量抗击外国列强势力。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前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进行“扶清灭洋”的实际斗争。义和团民众所到之处,见外国人、外国教徒就杀,逢外国教堂就焚,遇电线、铁路就拆,并且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纷纷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但没有获得回应。

义和团运动发生以后,西方列强纷纷乘机对中国出兵,进行大肆掠夺。消息传到俄国,沙皇政府认为是侵略中国的绝好机会。沙俄政府不仅派军积极参加八国联军,而且在1900年7 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此后,俄国军队相继占领了齐齐哈尔、吉林、辽阳,并于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为所欲为,无恶不作。

公元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领外国侵略军2000余人,由天津向北京进发,沿途遭到义和团民众的抵抗。6月19日,西摩尔败走天津,途中又遭到民众堵截,死伤400多人。6 月22日,西摩尔狼狈退到天津西沽。在西摩尔率军进犯的同时,6月17日,另一支侵略军在大沽登陆,进犯天津,一路上时时受阻,处处挨打。6月23日,这支侵略军在老龙头车站(现天津车站)与在西沽的侵略军会合,然后抵达天津租界,向天津城发起进攻。7月6日,张德成领导义和团民众在紫竹林与侵略军血战三昼夜。由于寡不敌众,7月14日,天津失陷。

侵略军向北京进犯及大沽炮台被攻占的消息传到北京,激起当地民众的极大愤慨。民众们先后将在京挑衅杀人的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和德国公使克林德杀死。6月15日到20日,民众们先后向西什库的外国教堂及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起猛烈攻击,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宣战”,背地里却秘密破坏义和团运动,向外国侵略者妥协投降。公元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以后,清政府于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各列强原本打算以武力达到瓜分中国的目的,然而在中国军民的强烈反抗下,没能得逞;同时,列强各国各怀鬼胎,貌合神离,你争我夺,矛盾重重,这就使得它们需要继续维护和利用清政府,从而达到通过清政府间接统治中国的目的。

公元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而且订立了详细条款。公元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北京正式签字,是为《辛丑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惩办“得罪”列强的官员;派亲王、大臣到德国、日本赔罪;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国人民建立和参加抵抗侵略军的各种组织;赔款4亿5000万两白银,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亿8000万两白银;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立使馆区,各国均可在使馆区驻兵,中国人不准在区内居住;毁除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各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