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文学家杰弗逊

美国文学家杰弗逊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殖民地人民和英国政府之间的矛盾激化为一场革命时,杰弗逊在赢得独立的斗争中成为一名领袖。在他执政期间,杰弗逊授权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地区,使美国的国土几乎扩大了一倍。那时潘恩正在写作他的第一部名为《美国的危机》的系列散文。他们删去了杰弗逊对英国政府容忍一个腐败的国会的谴责,还删去了他强烈反对奴隶制度的部分。

另一种学习

第十七讲 另一种学习

一、美国语文教学介绍

一般来说,美国多数中学在语文教育方面,都会选择三部教程:一部《英语》,主要讲解语法知识;一部是《拼写》,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还有一部《文学》,介绍各种题材的美国文学读本。

本讲所要介绍的就是一课“文学”教学的设计,它与我们现在语文教学的内容大体相当。我们可以关注一下美国课文后的问题设置,我以为,这是最为精彩的部分。美国的中学教育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创新,课后的练习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其课后问题的提出,并不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而是更侧重置学生于时代事件、背景以及作者身处的环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注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充满趣味性、现实性的习题无疑是触动学生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这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沉重的负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

下面引述的是“国家的诞生”主题单元中的一课:《独立宣言》的阅读[1]

整个设计是这样的:

独立宣言

阅读指导

托马斯·杰弗逊(1743—1826年)

当你看到托马斯·杰弗逊一生中所有的成就时,你会觉得事实上他好像无所不能。它不仅帮助我们的国家赢得独立并担任了第三届总统的职务,而且还建立了弗吉尼亚大学,帮助建立公共教育系统,设计了他自己的房子,发明了一种能在楼层之间传送食品的电梯,还建立了美国货币的十进制系统。他还是一位技巧娴熟的小提琴家、艺术爱好者和杰出的作家。

杰弗逊出生在弗吉尼亚的一个富裕家庭。他进入威廉姆和玛丽学院学习并获得了法律学位。他在弗吉尼亚众议院任职时,成为一名直言不讳地保卫美国权利的斗士。当殖民地人民和英国政府之间的矛盾激化为一场革命时,杰弗逊在赢得独立的斗争中成为一名领袖。

战争结束后,杰弗逊做了几年美国驻法国公使,然后又曾担任美国第一届国务卿和第二届副总统,最后于1801年成为美国总统。在他执政期间,杰弗逊授权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地区,使美国的国土几乎扩大了一倍。

托马斯·潘恩(1737—1809年)

托马斯·潘恩在伦敦遇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这次会面改变了他的人生——还有美国历史。潘恩于1774年从英国移居到美洲殖民地。潘恩随身带了一封富兰克林的介绍信,开始了作为一名记者的事业。1776年1月,他发表了《常识》,在其中表达了他认为美国人必须为自己的独立进行斗争的观点。这本小册子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一股革命的浪潮。

1776年底,潘恩参加了美国军队。当时,那支军队刚刚在新泽西被英军压倒性地击败,撤退到了潘索威尼亚。他们正遭受着严寒天气、供给短缺和士气低落的折磨。那时潘恩正在写作他的第一部名为《美国的危机》的系列散文。华盛顿下令他的军队阅读潘恩的散文,然后这只军队就越过达拉维尔,在特兰顿战役中击败了和逊人。潘恩后来的作品表达了对法国革命的支持(《人的权利》,1792年)。但他对宗教组织的攻击(《理性时代》,1794年)却使美国的公众观点转而反对他,到他1809年逝世的时候,他已经心力交瘁,一蹶不振了。然而,多年以后,他再次被承认是一名革命时期的英雄

背景知识

历史:杰弗逊和《独立宣言》

1776年,杰弗逊(与富兰克林、亚当斯和其他人一起)被选中来为殖民地的独立写一份宣言。“第二届大陆代表大会”所看到的宣言草案大部分出自杰弗逊之手,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代表大会在通过这份文件之前对它进行了修改。他们删去了杰弗逊对英国政府容忍一个腐败的国会的谴责,还删去了他强烈反对奴隶制度的部分。除了这些修改之外,余下的部分很明显是关于叛国罪的,对于叛国罪的惩罚是死刑。由于当时的情况对殖民地人民非常不利,所以代表大会的成员要用极大的勇气来签署这份文件并把它送给乔治三世。如果殖民地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话,那么所有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人都很可能会被处死。

文学与生活

联系你的经历当自由的呼声变为武力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革命的征兆。现在,我们通过媒体的图像和报道来体验革命。然而,要想体验我们自己国家的独立革命,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当时的文献,这些文献表现了使殖民地人民能够为自己赢得独立的那种精神。

日志写作写一些你对自由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不同类型的自由吗?

专题焦点自由的呼声杰弗逊和潘恩都是争取美国自由的雄辩的演说家。他们的呼声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

文学聚焦

劝说文劝说文就是说服读者用某种方式去思考或行动的写作。有说服力的作者会利用读者的感情或理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促使读者采取行动。

继发性写作的目的是说服英王相信殖民地人民有权利宣布自己的独立。潘恩写作的目的是使美国民众相信革命的正确性并且鼓舞战场上的美国士兵们的士气。注意每个作家采用了什么技巧来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

独立宣言(节选)

托马斯·杰弗逊

在有关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同另一个民族的联系,并按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旨意,以独立平等的身份立于世界列国之林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驱使他们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组织其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有可能使他们获得安全和幸福。若真要审慎地来说,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于无关紧要的和一时的原因而予以更换的,过去的一切经验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尚能忍受,人类还是情愿忍受,也不想为申冤而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形式。然而,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屡屡伤害和掠夺这些殖民地的历史,其直接目标就是要在各州之上建立一个独裁暴政,为了证明上述句句属实,现将事实公之于世,让公正的世人做出评判。

他拒绝批准对公众利益最有益、最必需的法律。

他禁止他的总督们批准迫切而极为必要的法律,要不就把这些法律搁置起来暂不生效,等待他的同意;而一旦这些法律被搁置起来,他对他们就完全置之不理。

他拒绝批准便利广大地区人民的其他法律,除非那些人民情愿放弃自己在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但这种权利对他们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而且只有暴君才畏惧这种权利。

他把各州立法团体召集到异乎寻常的、极为不便的、远离他们档案库的地方去开会,唯一的目的是使他们疲于奔命,不得不顺从他的意旨。

他一再解散各州的议会,因为它们以无畏的坚毅态度反对他侵犯人民的权利。

他在解散各州议会之后,又长期拒绝另选新议会;但立法权是无法取消的,因此这项权利仍由一般人民来行使。其实各州仍然处于危险的境地,既有外来侵略之患,又有发生内乱之忧。

他竭力抑制我们各州增加人口;为此目的,他阻挠外国人入籍法的通过,拒绝批准其他鼓励外国人移居各州的法律,并提高分配新土地的条件。

他拒绝批准建立司法权力的法律,借以阻挠司法工作的推行。

他把法官的任期、薪金数额和支付,完全置于他个人意志的支配之下。

他建立新官署,派遣大批官员,骚扰我们人民,并耗尽人民必要的生活物资。

他在和平时期,未经我们的立法机关同意,就在我们中间维持常备军。他力图使军队独立于民政之外,并凌驾于民政之上。

他同某些人勾结起来把我们置于一种不适合我们的体制且不为我们的法律所承认的管辖之下;他还批准那些人炮制的各种伪法案来达到以下目的:

在我们中间驻扎大批武装部队;

用假审讯来包庇他们,使他们杀害我们各州居民而仍然逍遥法外;

切断我们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未经我们同意便向我们强行征税;

在许多法案中剥夺我们享有陪审制的权益;

罗列罪名押送我们到海外去受审;

在一个邻省废除英国的自由法则,在那里建立专制政府,并扩大该省的疆界,企图把该省变成既是一个样板又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以便进而向这里的各殖民地推行同样的极权统治;

取消我们的宪章,废除我们最宝贵的法律,并且根本上改变我们各州政府形式;

中止我们自己的立法机关行使权力,宣称他们自己有权就一切事宜为我们制定法律;

他宣布我们已不属他保护之列,并对我们作战,从而放弃了在这里的政务;

他在我们的海域大肆掠夺,蹂躏我们沿海地区,焚烧我们的城镇,残害我们人民的生命;

他此时正在运送大批外国佣兵来完成屠杀、破坏和肆虐的勾当,这种勾当早就开始,其残酷卑劣甚至在最野蛮的时代都难以找到先例。他完全不配作为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

他在公海上俘虏我们的同胞,强迫他们拿起武器来反对自己的国家,成为残杀自己亲人和朋友的刽子手,或是死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的手下;

他在我们中间煽动内乱,并且竭力调唆那些残酷无情、没有开化的印第安人来杀掠我们边疆的居民。而众所周知,印第安人的作战规律是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的。

在这些压迫的每一阶段中,我们都是用最谦卑的言辞请求改善。但屡次请求所得到的答复是屡次遭受损害。

一个君主,当他的品格已打上了暴君行为的烙印时,是不配做自由人民的统治者的。

我们不是没有顾念我们英国的兄弟。我们时常提醒他们,他们的立法机关企图把无理的管辖权横加在我们的头上。我们也曾把我们移民来这里和在这里定居的情形告诉他们。我们曾经向他们天生的正义善感和雅量呼吁,我们恳求他们念在同种同宗的分上,弃绝这些掠夺行为,以免影响彼此的关系和往来。但是他们对于这种正义和血缘的呼声,也同样充耳不闻。因此,我们实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和我们作战,就是敌人;和我们友好,就是朋友。

因此,我们,在大陆会议下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以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并且按其权利也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它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一切行动。

为了支持这篇宣言,我们坚决信赖上帝的庇佑,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财产和我们神圣的名誉,彼此宣誓。

问题指南

文学和生活

读者反应这篇文献激起了人们的什么感情?为什么?

主题焦点你认为“自由的声音”和“叛国的声音”之间有什么区别?解释原因。

阅读理解

1.第二段中列出的三个“不可让步的权利”是什么?

2.根据杰弗逊的看法,什么时候一个政府应该被废除?

3.列出三个证据来支持他的论断:英王的目的是“在这些州里建立一个绝对的独裁”。

4.(1)杰弗逊声称殖民地人民在“这些压迫的每个阶段”都做了什么?(2)英王对殖民地人民的行动是怎样反应的?

思考

解释

1.杰弗逊列出的怨恨对他的论证产生了什么效果?(分析)

2.为什么杰弗逊把他的攻击集中在乔治三世身上,而没有攻击英国国会或人民?(推理)

3.18世纪对于理智的信仰是怎样反映在《独立宣言》中的?(联系)

扩展

4.《独立宣言》如果作为一篇演讲会同样有效吗?解释理由。(表演艺术连线)

美国的危机(节选)

托马斯·潘恩

这是考验人的灵魂的时代。在当前的危机中,精壮的战士和乐天的爱国者在为国家服务的责任面前畏缩,但今天能坚持战斗的人应当得到全体男女的爱戴与感激。专制制度就像地狱一样,是不容易被打破的,但是我们可以堪慰的是:斗争越是艰巨,胜利就越光荣。轻易获得的东西,我们并不珍重;一切事物的价值在于它是来之不易的。上天知道怎样给它的造物定出适当的价码。如果对自由这样神圣的东西反而索价不高,那岂非咄咄怪事。凭军队来推行其专制制度的不列颠公开宣布她有权利(不但课税)而且“在一切情形下对我们进行全面约束”,如果那样约束我们还不叫奴役的话,那世上就不存在奴役这回事了。其实他们这种说法本身也是亵渎神明的,因为他们所说的那种无限权利只能属于上帝……

我和任何人一样,没有什么迷信。但我内心深处一向认为,而且现在还是这么认为,一个曾殚思竭虑,想尽一切妥善的办法,屡次真诚地寻求避免战争之灾难的民族,万能的上帝是不会听任他们横遭兵刃洗劫的。我没有那么多异教徒的思想,还不至于认为上帝会放弃对世界的主宰,把我们交给魔鬼发落。既然我并无上述想法,我也就看不出不列颠国王将能以何种理由仰对上天求助以加害于我们:一个声名狼藉的凶手、拦路抢劫的匪徒和破门而入的强盗都会找到一个跟他一样堂皇的借口……

我不是对少数人,而是向全体呼吁;不是对这个州或那个州,而是向每一个州呼吁;呼吁你们迅速奋起,前来助战,全力以赴,共襄大业,况且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因而所聚兵力宁可太多,不可太少。让我们昭告后世,在这只有希望和美德才能坚持下去的隆冬季节,我城乡居民,为共同的危难而惶恐不安,纷纷挺身而出,联合退敌。且莫道几千人已经伤生,请拿出你的几万人来,不要把当前的负担推给上帝,要“用实干表现你的信心”,这样上帝才会保佑你。地不分东西,人不分贵贱,是祸是福,总会降临到你们每个人头上的。不论是远是近,是家乡是边疆,是富人是穷人,喜则同喜,忧则同忧。此时此刻无动于衷的心便是死的。他的孩子们将以血咒骂他的怯懦,因为他在只要付出一点便可拯救全体,使他们获得幸福的紧要关头退缩了。我爱能在危难中微笑的人;我爱能从痛苦中聚集力量的人;我爱能通过深思变得勇敢的人。临阵脱逃是小人的行径。而一位天性坚毅、行为不背良心的人,将会坚持原则,至死不渝。在我看来,我推理的思路像一线光一样笔直透明。我相信即使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我,也无法诱使我去支持一场侵略战争,因为我认为这是屠杀。但是,假如一名盗贼破门闯入我的住宅,烧毁我的财物,杀死我或威胁要杀我,或屋子里的其他人,并要我“在一切情况下受约束”于他的绝对意志,难道我要甘受其害吗?不管干这事的是国王还是平民,是我的同胞还是外国人,是单个暴徒还是一支军队,那对我有什么差别?归根到底一点差别都没有,因为,对于这些罪行,我们在一种情况下要惩罚,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要赦免,那是不公正的。

问题指南

文学和生活

读者反应你认为托马斯·潘恩关于美国革命的形象中哪些最激动人心或令人难忘?为什么?

主题焦点你是否感到潘恩的呼声具有迫使人接受的力量?你认为潘恩作为一名记者值得信任吗?解释理由。

阅读理解

1.在第四段中,潘恩对什么充满信心?

2.在最后一段中,潘恩表达了关于侵略性战争的什么观点?

思考

解释

1.说出两种作者在这篇散文中企图激发的情感。(归类)

2.(1)这篇散文的主旨观点是什么?(2)潘恩是怎样逐渐推进他的主旨观点的?(证据支持)

应用

3.在你看来,潘恩的散文具有怎样的说服力?用证据支持你的回答。(评价)

4.一个一直对英国忠心耿耿的殖民地居民可能对潘恩的论证做出什么回应?(假设)

文学聚焦

劝说文

《独立宣言》和《美国的危机》都是劝说文的范例——劝说文就是试图说服读者采用某种方式方法去思考或行动的写作。在《独立宣言》中,杰弗逊列出了许多怨恨的情感来支持他的观点。而潘恩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各种信息——奇文轶事、观点看法、事实和事例——来说服他的读者相信与英国作战是正确合理的。

1.在《独立宣言》中,随着怨恨清单的继续,作者的指控是否变得越来越严肃呢?这种组织的效果是什么?

2.给出两个《美国的危机》中潘恩提出的建议的例子。

3.在你看来,潘恩在这篇散文中更多激发了读者的情感还是理智?解释原因。

4.你认为哪篇选文更加具有说服力?为什么?

作品累积

点子库

写作

1.信件在1776年12月的一封信中,乔治·华盛顿写道:“我疲倦得快要死了。我想这场游戏快要结束了。”给华盛顿写一封信,表达你听到潘恩的散文之后的想法。

2.摘要大纲摘要大纲就是对于主要观点的简要总结。为杰弗逊的《独立宣言》写一份摘要大纲。(社会研究连线)

3.报纸故事作为一名殖民地时期的记者,写一篇文章记录《独立宣言》的签署情况。然后写一个故事,在宣言发布之后,这个故事可能出现在一份伦敦的报纸上。

项目

1.招贴海报根据潘恩的观点设计一份革命战争的征兵海报。像潘恩一样,你也可以嘲笑“夏天般的士兵和阳光般的爱国者”。(艺术连线)

2.关于潘恩的课堂讨论对潘恩的早期生活进行研究。准备一些笔记小条,以便在主持一次关于潘恩对引起美国革命的贡献的讨论时使用。(社会研究连线)

微型写作课

给校长的建议

和一组同学一起选择一个你们认为应该改变的学校的问题或情况。然后写一份给校长的建议,解释为什么这种情况需要关注以及你们认为这种情况需要改变的原因。

写作技巧重点:使用有力的语言

有力的语言能让你的论证更加有效。使用含有肯定含义的语言来表现你希望你的读者接受的观点,使用含否定含义的语言来表现你希望你的读者反对的观点。注意潘恩是怎样利用词语的否定力量的。

构思

列出你学校里一些应该改变的状况的原因。写下细节——包括事实、例子、解释——来支持每种原因。

写稿

使用类似“高级的”和“明智的”这样的词来强调你们的建议的正确性。在适合的地方使用含有否定含义的语言来表现反对观点。然而,要记得你是在为你们的校长写作。

修改

仔细地检查你的建议,修改任何似乎不甚合理的观点。检查你是否提出了支持你观点的证据。

【关注】

这是“美国语文”的一“课”书的教学设计,其教材的编排、教学的过程充满想象力,在“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上,设计独具匠心,可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借鉴。

《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按“编年体”形式编排,先概要介绍美国各阶段历史,那些普通人的、真正推进文明与文化进程的人的历史。角度则是独立的、民间的,突出了特定时期社会的核心问题,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如本课——《独立宣言》,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文件,其参与者杰弗逊以及《美国的危机》的作者托马斯·潘恩,都是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他们杰出而智慧的头脑、牺牲与奋斗的精神,奠定了他们在美国历史上的英雄地位,给人的精神与品格以震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教学设计有这么几大“板块”:

“阅读指导”

主要是作者介绍。简明扼要,重在与文章相关的内容上,建立对作者的整体印象,以帮助学生“知人”。

“背景知识”

阐释文章的背景,“还原”文章所处的那个历史年代,以帮助学生“论世”。

“文学与生活”

1.告诉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理念去阅读这些作品,而且是采取建议的方式。

2.引导对“同类”(文体、内容同)而不同作者的文本的阅读,采取比较的方法。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3.建议学生写出自己读书的心得(所谓“写一写”),引导对有关概念的不同理解,重点在读者(学生),要写出“你”的不同的感受。

“文学聚焦”

完整地介绍一种文体,比如“劝说文”。阐释什么是“劝说文”(劝说文就是说服读者用某种方式去思考或行动的写作),又从比较中,明确“劝说文”的写法,强调必须“利用读者的感情和理智”,这是“劝说文”写作的第一要素。

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写作“技巧”。

上述几个部分,是阅读前的准备。大略可以视为我们对“教学目的”的把握。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设计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要求也是具体而得当的。其指向相当明确、引导十分得体、要求操作性强,导向学生的“阅读期待”。

它不像我们在开列教学目的的时候,写上一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等,而是直接导向了应该怎样“读”和“做”的具体的环节。

“问题指南”(阅读《独立宣言》后)

这是阅读文本后的探索与思考。

“文学和生活”

把读书同“自己”联系起来,也就是在读书时,强调摆进去自我。理清文本与“生活”的联系,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走出死读书的怪圈,把书读活。

其中,“读者反应”是对文本情感的体验;“主题焦点”是对文本“焦点”问题的体察。

“阅读理解”

列出理解文本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思考”

“思考”开列两个栏目,其中“解释”又列出“分析”、“推理”、“联系”三个问题,很有层次性,是一步步地引导对文本的深度把握。

“扩展”用另一种方式来学习文本,把“宣言”作“演讲”对待,并建议学生做“表演艺术连线”。

“问题指南”(阅读《美国的危机》后)

其中,“文学和生活”、“阅读理解”与上述(阅读《独立宣言》后)的问题相类似。

“思考”则在“解释”、“应用”中列出了“归类”、“证据支持”、“评价”、“假设”等问题。

上述“问题指南”,反映为阅读中的“主问题”,是读书的关键。同样是具体的、可操作的、针对文本本身的。

根本不同于我们相当多的教学中的那种大而化之的“四人小组”讨论、不着边际地阐发自己的见解。

具体的分析、具体的推理、具体的联系,具体的归类、具体的证据支持、具体的评价、具体的假设,读书就是这样具体的理解过程。

这里的“文学聚焦”是对读书准备的“文学聚焦”的回应。以具体的文本《独立宣言》、《美国的危机》例说“劝说文”这种文体。又从读书的对比中,进一步把握两篇选文,同时进一步把握“劝说文”。

“作品累积”

这是最别开生面的设计,《美国语文》最见功力的地方。紧贴现代生活、富于创意、着眼于启发、培养、提升学生面对高度现代化的实际生活所需的各种应变、应用能力。

“点子库”

提供给学生积累的“金点子”。不是单纯的刻板的阅读,而是把读书积淀为一份“文化”、一种“文明”。

建议学生“写作”,可以写“信件”——“给华盛顿写一封信,表达你听到潘恩的散文之后的想法”(理解文本的角度转换了);可以写“摘要大纲”——“为杰弗逊的《独立宣言》写一份摘要大纲”(引导一种社会研究,并掌握“摘要大纲”的写法:摘要大纲就是对于主要观点的简练总结);可以写“报纸故事”——“实地”记录《独立宣言》的签署,写一个故事(回归“原点”,从“即时”的角度把握文本)。

建议学生做“项目”:1.招贴海报——“根据潘恩的观点设计一份革命战争的征兵海报”(读书、读文与“艺术”的联系,类似于我们的“综合性学习”);2.关于潘恩的课堂讨论——更深层次的社会研究。

“微型写作课”

建议写作“给校长的建议”,从内容选择(“和一组同学一起选择一个你们认为应该改变的学校里的问题或情况”。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是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世界”)到语言运用(“注意潘恩是怎样利用词语的否定力量的”,“使用有力的语言”,包括“含有肯定含义的语言”与“含有否定含义的语言”的运用),从构思(原因的列举,尤其是关注细节)到写稿(适合的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对象”——写给校长)、到修改(“修改任何似乎不甚合理的观点”,“似乎”一词很有意味,即只要是稍有不确定的地方,全在“修改”之列),都有明确、具体的建议。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可为我们倡导的“高效创新教学”的参考。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具体、开放、选择、实效,提供给学生极好的学习空间,也提供给我们教学极好的参照。

二、香港《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2]中国语文课程指引

(初中及高中)》[3]介绍

引言

本課程指引是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為中學所編訂的一系列課程指引之一。

課程發展議會乃一諮詢組織,就幼稚園至中六學制之課程發展事宜,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意見;成員包括校長、在職教師、家長、雇主、專上學院的教授、有關領域或團體的專業人士、香港考試局和職業訓練局的代表及教育署有關部門的人員。

教育署建議中學採用本課程指引。為高中編訂之課程,皆與香港考試局開設的有關考試相結合。

【关注】

1.香港《课程指引》类似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不同的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由政府部门——教育部组织制定,而该《课程指引》由咨询组织——课程发展议会编订。

2.《课程指引》编订成员网罗方方面面,比我们《语文课程标准》制订参与成员宽泛,也更具代表性。

3.《课程指引》非强制执行文件,而由香港教育署(特区政府部门),“建议”中学采用。

4.明确提出,《课程指引》与香港考试局开设的有关考试“相结合”。

第一章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宗旨及學習目標

一、課程宗旨

學校教育要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4],幫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良好的態度,以提升個人素質,達到全人教育的目的。

中國語文教育配合整體教育方向,為學生終身學習、生活和日後工作打好基礎,因此要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以

1.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2.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3.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4.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5.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关注】

香港的“课程宗旨”避开了语文“性质”的纠葛,开宗明义就谈语文是“干什么”的。

首先是学校教育宗旨的概述,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达到“全人教育”,此目的的达成,靠“个人素质”的提升。个人素质的提升有赖于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共通能力,则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态度。

(发展)共通能力→(帮助)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态度→(提升)个人素质→(达到)全人教育。

这里,“发展”、“帮助”(“建立”、“培养”)、“提升”、“达到”等动词,指向的都是学生,学生是全部动作的受益者。

关于“全人教育”: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指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之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能快乐学习。简言之,即考虑到施教对象是“学生这个人”,施教历程包含知、情、意、行四层面。

全人教育是针对人本身的教育,注重整体身心的均衡发展,不偏倚某一小部分。全人教育是要促进个人的完整发展,一个完整的个体有其道德、心智、身体、社会及情绪等面向。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追求这些面向的均衡且具体的实践。

接着谈语文的课程宗旨:中国语文教育配合整体教育方向,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打好基础。

强调中国语文教育是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必须配合整体教育方向。而学习中国语文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打好基础”。这样的一种目的,即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

这一“宗旨”提得十分“直白”,但具有最充分的人文关怀。“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打好基础”,这里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日后工作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学生生活、生命的一部分。

二、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習目標

1.基礎教育階段(小學及初中)

(1)培養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增進語文基礎知識及其他生活知識;培養自學語文和創新思考的能力,在達到基本語文水準的基礎上追求卓越。

(2)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培養品德及對社群的責任感。

(3)培養主動學習和積極的態度,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2.高中教育階段

(1)提高讀、寫、聽、說的能力及獨立思考、批判、創造的能力。

(2)培養審美情趣和能力;建立品德,瞭解個人能力、性向,以籌畫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加強對家庭、社會及國家的責任感。

(3)養成好學精神、積極的態度及正面價值觀;拓展國際視野。

【关注】

香港在学段的划分上,跟部颁课程计划有所不同。教育部把基础教育划分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教育阶段”;而香港则分为“基础教育阶段”与“高中教育阶段”。香港的划分,更注重小学与初中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而教育部的划分,则强调“高中”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香港在语文教育方面,强调“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自学语文和创新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批判、创造的能力”、“审美情趣和能力”,等等。这是语文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尤其是高中,更注重学生“筹划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责任感”,同时养成“好学精神、积极的态度及正面价值观,拓宽国际视野”,这实际上也是“全人教育”的宗旨。

第二章課程取向

語文是學習各門學問的基礎,能幫助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本課程要為學生打好語文基礎,使他們更容易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並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中文是香港大多數學生的母語,學生已從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語彙和語言經驗,本課程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的。

本課程以能力為主導,旨在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增進他們的語文知識及其他生活常識,並使他們更全面地學習文學、文化,培養品德情意,提升他們的個人素質。

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可概括為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而以讀、寫、聽、說為主導,帶動其他學習範疇的學習。

本課程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啟導者,須發揮專業自主的精神,因應學生的不同需要和興趣,靈活組織學習活動,編選適當和題材多元化的學習材料,並提供全方位的語文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益。

我們期望透過本課程,培育出善於溝通、有獨立思想、具批判精神、富創意、能解決問題、有審美情趣、有道德操守、體認中華文化、樂於終身學習的新一代。

【关注】

所谓“取向”,即“选取的方向”;课程取向,即指语文课程,站在语文本体的角度,应该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这一章,是对语文课程带有纲领性的阐述。

1.语文是干什么的?“语文是学习各门学问的基础,能帮助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不仅如此,它还能“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阐释了语文自身的价值及其功用。

2.香港学生的语文“基础”。“母语”、“日常生活”、“积累”、“语汇和语言经验”,这些关键词申明了香港学生所具备的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不是零起点,而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值得注意的是,“积累”、“经验”是因人而异的,其中既有共通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存在。

3.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关键是“能力”(读、写、听、说、思维、审美、自学能力)和“素质”(个人素质)。“提高”、“增进”、“提升”等动词,强调了课程发展方向的力度。

4.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九大“学习范畴”,而以其中的“读、写、听、说”四大范畴为支柱。这跟我们的“听、说、读、写”相类似。

5.语文课程的设计。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启导者”的原则,尤其强调在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后,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6.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充分体现香港“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关键词“善于”、“有”、“具”、“富”、“能”、“体认”、“乐于”,等等,反映出“新一代”的全面、深刻、舒展及才华。

第三章教學總原則

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

學習者必須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才容易令知識內化,能力遷移。最有效的教學是教師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引導他們主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便要善於創設情境,有效地指導他們從熟悉的學習情境,遷移知識和技能,提高探求、評價、創造的能力。教師亦要根據需要,改變教學的方式,適當地鼓勵學生,讓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學習的樂趣、滿足感和成功感。

2.以能力作主導

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能力的培養為主導,使學生的讀、寫、聽、說及思維能力得以全面發展。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有關知識的學習,要以提高語文能力為主要目的,同時配合學習材料的內容,進行文化及品德情意方面的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3.制訂整體教學規劃,擬訂明確學習目標

為使學習全面完整,循序漸進,教師須因應實際情況,配合學生的程度和需要,制訂整體的教學規劃。在不同學習階段擬訂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各年級的教學按部就班,前後銜接,並適當地重複學習重點,深化學習內容,以增強教學效果。

4.重視教學的組織

為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須按照學習目標把學習內容組織為完整連貫的系統,根據學習重點,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編選合適及多樣化的學習材料,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

5.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

教師應該營造和諧、輕鬆的課堂氣氛和生活化的情境;建立勇於發問,樂於參與、表達、創新、分享及共同探討的學習風氣;通過多綵多姿的學習活動,激發求知欲,提高創意思考及小組協作等多元能力,進而提高自學能力,使學生終身樂於學習。

6.重視啟發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宜把握適當的時機,因勢利導,啟發學生主動學習,避免過多採用灌輸的方式。教師宜儘量營造開放的學習氣氛,適當地設置疑問,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思考,並適時點撥,引導他們釋疑。教師宜鼓勵學生發問,對敢於質疑問難的學生予以適當的贊許。

7.拓寬語文學習環境

教師須善用學校及社會資源,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適切及豐富多綵的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環境,鼓勵學生全方位學習,把學習由課室延展至社會,以鞏固課堂學習,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引發學習興趣,激發潛能,培養終身自學的能力。

8.善用多種媒體以輔助教學

教師宜因應學習目標的需要,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多種媒體,例如視聽教具、電腦軟體、互聯網路等,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建立互動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9.照顧學生學習差異

學生的性向、智慧發展各有不同,教師要瞭解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情況,因應不同的學習需要,擬訂不同的學習重點,調節學習要求,靈活組織學習活動,編選不同的學習材料,務求做到拔尖保底。

10.聯系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學習

語文是學習各門學問的基礎,語文學習有助於促進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的學習;聯系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學習語文,可以拓寬學習空間。教師宜設計連系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的語文學習活動,以提高教學效果,減少學習領域或學科之間學習重點不必要的重複,更有效地運用學習時間,例如設計專題研習活動,以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的課題作為主題,讓學生在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增長學習領域或學科的知識。

11.靈活安排語文學習時間

各學習範疇的學習,包括課堂內外的語文學習活動,是一個融合的整體,學習時間的比例,難以截然劃分。教師應按學生的能力及學習需要,整體考慮課堂內外學習時間的安排,做出靈活的處理。課堂的學習時間,各級可以不同,上下學期也可以不同。

12.設計均衡而多樣化的作業

教師宜因應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設計有效益的作業,以鞏固及發展學生所得,增強學習動機,激發潛能。作業要具創意及挑戰性,讓學生獲得有趣味及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學習經歷;作業類型要多樣化,全面照顧讀、寫、聽、說、思維等能力的培養;作業內容與要求要能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幫助他們發展所長,改善不足之處。

【关注】

教学总原则共开列12条,指示了语文教学的总原则,在“制度”上予以明确。精练一下,可得这样一些“关键词”:

学生主体、能力主导、目标明确、重视组织、愉快学习、启发诱导、拓宽环境、善用媒体、照顾差异、联系他科、时间安排、作业设计,等等。

语文教学的诸方面,全部网罗其中,认真实施,必有裨益。

第四章學習範疇目標及教學說明

中國語文學習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

這些學習範疇,是語文學習的一體多面,彼此相互依存。中國語文的學習,應以讀、寫、聽、說為主導,帶動其他學習範疇。在學習過程中,各學習範疇必須相連互通,而不可孤立割裂。

以下就各學習範疇的目標、內容和教學原則,逐一說明[5]

一、讀、寫、聽、說

學習目標

語文是生活中最主要的傳意溝通工具,包括書面語和口語。語文運用須能讀能寫,也須能聽能說。讀、寫、聽、說要求準確、流暢、得體,滿足學習、生活和日後工作上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語文知識的積累以及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讀、寫、聽、說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閱讀

……

寫作

……

聆聽

……

說話

……

學習要點

1.語文基礎知識

……

2.能力

……

3.策略

……

4.興趣、態度、習慣

……

教學原則

1.均衡培養讀、寫、聽、說能力

……

2.瞭解讀、寫、聽、說的過程

……

3.安排廣泛閱讀活動,積澱語感

……

4.適量背誦優秀的學習材料

……

5.創設情境,促使知識轉化為能力

……

6.教學結合生活

……

7.教學要雙向互動

……

8.引導學生自學

……

9.結合思維訓練

……

10.形式和內容並重

……

二、文學

學習目標

文學學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文學的學習,可以感受語文的美感,從作品的情意中感應人與人以至人與物之間的真、善、美。文學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1.學閱讀的愉快經驗,欣賞文學之美。

2.養審美的情趣、態度和能力。

3.過閱讀文學作品的愉悅感受,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能力。

4.享作品中獨特而共通的思想和感情,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同感和同情,引起對生活和生命深入的探索和體悟。

學習層面

文學學習可以有不同的層面,而學習的重心在於整體感受文學作品,領會文學之美;在感受之餘再玩味鑒賞,進而創作。

1.感受

……

2.鑒賞

……

3.創作

……

教學原則

1.活施教

……

2.體感性認識為先

……

3.發共鳴,領略情意

……

4.導學生體會意境

……

5.着重學生個人體悟

……

6.以誦讀加深體會

……

7.適量背誦,豐富積儲

……

8.引發文學閱讀樂趣

……

9.理解和欣賞為主,文學知識為輔

……

10.鼓勵文學創作

……

三、中華文化

學習目標

文化是語文的重要構成部分,認識文化有利溝通,也有利於文化承傳。語文學習材料蘊含豐富文化元素,文化學習和語文學習可以同時進行。中華文化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1.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能力。

2.對中華文化進行反思,並瞭解其對現代世界的意義。

3.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4.在生活中體現優秀的中華文化。

學習層面

1.認識

……

2.反思

……

3.認同

……

學習內容

文化素材俯拾皆是,例如生活習慣、語言文字、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至日常生活見聞和體驗等,都可以是文化學習的材料。

1.物質方面

……

2.制度方面

……

3.精神方面

……

教學原則

1.鼓勵自學,重視啟導

……

2.結合語文能力的培養

……

3.結合品德情意的培養

……

4.聯系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學習

……

5.在生活中體現優秀的中華文化

……

四、品德情意

學習目標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中國語文的學習除了培養讀、寫、聽、說的語文能力和思維能力外,也包括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養。品德情意教育可由感情激發到理性反思,以情引趣、以情促知,進而自我反省,並在道德上自覺實踐。品德情意範疇學習目標是:

1.提高道德認知、意識和判斷力,從而促進自省,培養道德情操。

2.陶冶性情,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3.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學習要點

1.個人

(1)自我尊重:愛惜生命、知恥、自愛、自重、不自欺

(2)自我節制:不沉溺物欲、情緒有節

(3)實事求是:承認事實、重視證據、勇於探索

(4)認真負責:重視責任、不敷衍苟且、知所補過

(5)勤奮堅毅:努力不懈、貫徹始終

(6)專心致志

(7)積極進取:取法乎上、盡其在我

(8)虛心開放:瞭解自己不足、欣賞別人長處

(9)曠達坦蕩:瞭解客觀限制、知所調處挫折失敗

(10)美化心靈:欣賞自然、藝術,享受閒適、寧靜、淡泊

2.親屬/師友

(1)尊重別人:尊重對方權利、感受

(2)寬大包容:接納多元觀點、容忍不同意見、體諒寬恕

(3)知恩感戴:知所回饋

(4)關懷顧念:尊敬長輩、友愛同儕、愛護幼小

(5)前後辭讓

(6)重視信諾

3.團體/國家/世界

(1)守法循禮:遵守法律、有公德心、尊重社會規範

(2)勇於承擔:履行義務、盡忠職守、有使命感、具道德勇氣

(3)公正廉潔

(4)和平共用:團結合作、和平共處

(5)仁民愛物:尊重生命、珍惜資源、愛護環境

……

教學原則

1.結合語文能力的培養

……

2.結合文學的學習

……

3.結合文化的學習

……

4.聯系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學習

……

5.學習材料的組織方式

……

6.學習活動靈活多變

……

7.重視思辨過程和道德實踐

……

8.以身作則

……

五、思維

學習目標

語文運用以思維能力為基礎。要提高語文能力,便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方面必需的思維能力及思維品質,使他們能夠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1.培養批判性、創造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良好的思維素質。

3.掌握一般應用於讀、寫、聽、說的思維方法。

學習要點

1.培養思維能力

……

(1)批判性思考能力

……

(2)創造性思考能力

……

(3)解決問題的能力

……

2.培養良好的思維素質

……

(1)深刻全面

……

(2)靈活變通

……

(3)敏捷迅速

……

(4)勇於創新

……

(5)善於批判

……

3.掌握一般應用於讀、寫、聽、說的思維方法

……

教學原則

(1)結合語言訓練

……

(2)結合知識學習

……

(3)擬定訓練計畫

……

(4)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

……

(5)重視啟發引導

……

(6)重視學習過程

……

六、語文自學

學習目標

語文自學能突破課堂語文學習的限制,使學生透過全方位學習,增進語文學習的深度、廣度,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語文自學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1.培養獲取知識、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自我監控的能力。

2.提高語文自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語文自學態度和習慣。

學習要點

……

1.能力

……

2.興趣

……

3.態度

……

4.習慣

……

教學原則

1.源於生活、學於生活

……

2.培養探索精神、體驗成功感

……

3.激發情趣、欣賞語文

……

4.規劃啟動、適時指導

……

5.獨立思考、勇於創新

……

6.讓學生掌握方法

……

(1)閱讀

……

(2)檢索工具書

……

(3)運用資訊科技

……

7.家校合作

……

【关注】

本章具列语文九大学习范畴(读、写、听、说归于一类,故总共开列六条)学习目标及其教学说明。分别从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层面、学习内容、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阐释,条分缕析地介绍了香港语文学习的各个门类。

尤其是在读、写、听、说以外,“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思维”、“语文自学”等范畴的单列,凸现了语文学习“一体多面,彼此相互依存”的大领域。把语文学习纳入到生活、生命,团队、族群,民族、国家,自然、环境等的统辖之中。其中,既有知识与技能的层面,也有过程方法的层面,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可以说是目标明确,方法到位,措施具体,引领得当。

可以这样认为,按照“以读、写、听、说为主导,带动其他学习范畴”的语文学习目标框架,实施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应该为香港学生的“母语”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學習材料

語文的學習材料可以是文字、音像資料以及環境、實物、生活中的人和事。固有的「教科書」觀念必須拓寬為靈活多綵的「學習材料」。作為語文學習的範例,只要能配合學習重點,達成學習目標,即可採用。隨著時代的進步、事物的變遷,語文學習材料需要不斷更新。本課程不設指定學習材料,教師可以利用各色各樣的材料,包括古今經典、實用文字、科普讀物、報章雜誌,以至視聽材料、人物言行等,編選切合學生學習興趣、能力和需要的學習材料,以提高學習效果。

學習材料的類型

1.文字材料

……

2.音像材料

……

3.其他材料

……

學習材料的選取

1.一般選取原則

(1)配合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

(2)配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3)內容意識健康、思想積極。

(4)具啟發性。

(5)題材多樣化。

(6)能引起學習興趣。

2.文字材料的選取原則

(1)具時代意義,曆久彌新。

(2)可讀性高。

(3)具典範性。

(4)辭彙、語法儘量符合規範。

(5)能拓寬知識面。

(6)題材、風格多樣化。

(7)宜遍及古今中外,其中應包括若干內容生活化,具本地特色的作品。

(8)以現代作品為主,兼及古代和翻譯作品。

(9)以文學作品為主,兼及科普作品、實用文字。

3.音像材料的選取原則

(1)語音正確,語言生動、通俗而不鄙俗。

(2)呈現方式多樣化。

(3)音像豐富多綵,音效悅耳,畫面悅目。

(4)互動性強,能引發學生主動學習。

(5)制作質素良好。

學習材料的使用

教師要因應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需要,配合相應的學習重點,使用適當的學習材料。使用時如何選取學習材料的種類、數量、文言或白話,則視乎能滿足學習的需要而定。不同學校,甚至同一學校的不同班級,處理相同的學習重點,可採用不同的材料;同一學習材料,教師也可以因應學生的能力差異,配合學習重點,做不同的處理。

單元是一種有效的課程組織。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編擬整個學年的學習重點,然後把學習重點組織成若干個學習單元,再就每個學習單元的學習重點,選用合適的學習材料。這樣可以使學習材料之間產生有機的聯系。

【关注】

对“学习材料”的界定,由固有的“教科书”观念,走向灵活多样的“学习材料”。这实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一大进步。站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香港的这种对学习材料的“拓宽”,的确是因应了时代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关于学习材料的类型,除我们所熟知的“文字材料”、“音像材料”外,更列“其他材料”一项,包括:实物,例如画册、剪纸、邮票、乐器、服饰、人物雕塑、艺术复制品,等等,还可以透过实地参观,例如参观文物展览、传统建筑,等等,进行语文活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6]也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比较《课程指引》与《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上,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六章學習評估

評估目的

評估具有測量、診斷、回饋和篩選等功能,而本課程的評估特別着重對學習和教學的回饋。

評估對學生、教師、家長的回饋如下:

1.讓學生瞭解自己的學習表現,認識自己在學習上的長處和短處,從而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能。

2.讓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自己的教學成效,從而調整教學內容及策略,提高教學效能。

3.讓家長瞭解子女的學習表現,從而與教師緊密聯繫,為子女提供適當的輔助,幫助他們學習。

各學習範疇的評估

1.評估重點

教師可根據各學習範疇的學習目標和實際教學情況,自訂評估重點,例如閱讀方面,教師可根據校本的學習重點或參考《中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重點》,訂定評估重點,包括「認讀文字」、「理解」、「分析綜合」、「感受語文之美」、「鑒賞文學作品」、「掌握視聽資訊」、「掌握閱讀策略」、「樂於閱讀」、「勤於閱讀」、「認真閱讀」、「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等。

2.評估方法

各學習範疇的評估方法須配合該學習範疇的特性,如閱讀、寫作能力的評估一般透過紙筆或口頭測試進行;又如品德情意方面的評估,一般透過日常觀察進行。教師宜針對不同的評估重點,運用有效的評估方法,使評估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並能有效回饋教與學。

3.評估準則

為有效回饋教與學,在進行評估之前,教師宜先根據學生的一般學習表現,訂定每個學習範疇不同評估重點的評估準則。至於適用於全港學生的評估指標,現正由有關部門研究訂定。

實施步驟

評估的實施步驟如下:

1.擬訂整體教學及評估計畫

……

2.設計評估活動,擬訂評估準則

……

3.進行評估活動

……

4.判斷學生的表現

……

5.記錄評估結果

……

6.綜合各項表現做出評價

……

7.報告學生表現

……

評估原則

1.要有整體規劃

……

2.重點須精簡、具體、易操作

……

3.要全面配合學習表現

……

4.分量必須恰當

……

5.方式要靈活配合評估重點

……

6.須依評估所得資料適當跟進

……

【关注】

香港语文课程的学习评估,尤其注重教学及学习的“回馈”功能,强调评估必须:“让学生了解自己”、“让教师了解学生”、“让家长了解子女”。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评价主体多元化。

其实,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又都还有“回馈”的问题。

img24

如上图,在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就构成了一个评估的“回馈”的网络系统。每一个连接点上,都有“回馈”的发生。

【注释】

[1]马浩岚.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同心出版社,2004.原书有托马斯·杰弗逊、托马斯·潘恩像以及“签署《独立宣言》”、“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大陆军在招募士兵”等插图。

[2]学习领域:构成学校课程的主要知识范畴。香港学校课程划分为八个学习领域,即中国语文教育、英国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每名学生的课程都应涵盖所有学习领域。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年)设置的高中课程领域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

[3]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署建议学校采用(2001年)。

[4]共通能力是指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决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

[5]“逐一説明”,僅列各項之要點。

[6]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