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学信息给予题

化学信息给予题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化学信息给予题化学信息给予题1.关于化学信息给予题信息给予题是一般练习和测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有时也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他们刚刚进入化学之门就要面对考核,许多学生对此有难以适应的感觉,特别是对包括了能力检验的信息给予题感到难以处理,因而师生双方要配合处理好这个环节。信息给予题的基本结构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

化学信息给予题

化学信息给予题

1.关于化学信息给予题

信息给予题是一般练习和测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有时也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这类题的形式是根据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短时间内(临场)阅读(自学)、并经合理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给出的新信息是学生未曾接触的,但却可以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即时接受并运用。

初中阶段的信息题主要是初中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知识的延伸和扩展,高中阶段的信息题常是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面对平时学习中不易接触到或从未遇到、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知识或信息,要求即时接受并用来处理问题,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却可以检测出学生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测试出来的成绩是客观、真实且公平的,所以这类题有利于选拔人才。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到初中三年级才开始接触化学知识,而三年级也是即将迈入高级中学的毕业升学阶段,既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复习以前学到的知识,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刚刚进入化学之门就要面对考核,许多学生对此有难以适应的感觉,特别是对包括了能力检验的信息给予题感到难以处理,因而师生双方要配合处理好这个环节。

限于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初中阶段的信息给予题不可能有太多的新信息,综合各种情况大致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信息内容主要涉及超越课本内容的化学用语(概念)、化学实验和装置以及物质性质等,是初中化学知识的纵向延伸或横向扩展。例如,信息题中可能出现化肥的用途,也可能出现氯气、氨气甲烷等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等。

第二个特点:每道题的信息所涉及的知识面较窄,一般仅是某个知识点的延伸或是提供一个局部的细微信息,要求解决一个问题,而且多数属于直接信息,容易建立联系。

信息给予题的基本结构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解答好信息给予题应注意三步相关步骤:认真审题获取信息;结合问题分析信息;把握信息变通创新(创设新情境)。

分析求解信息给予题,既不可简单地机械模仿,也不可随意发挥臆想。要求学生能在现场将接受(自学所得)的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抓住信息特征,将新、旧知识衔接,如此问题可望明晰起来,获得正确结论也就并非难事。

2.例题分析

例1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已知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被氧化的物质各是什么?

分析:这是一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题目,涉及铁的性质的知识内容。题中给予的直接信息有两点:反应物为氧化铁和铝,生成物为铁和氧化铝;反应条件为高温。

得到这两条信息,即可按照规则步骤列写出化学方程式:

img198

处理好这道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配平;二是利用已有知识,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多为还原剂以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把握这两点,则容易判定氧化剂是氧化铁,被氧化物质是铝。

例2 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问实验室制取氨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什么?

分析:有关氨气的知识是现行高一课本内容。虽然学生从未学过氨气的收集方法,但根据初中学过的几种气体的收集方法,可归纳出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的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见图14-1。

img199

图14-1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

例3 从含Cu2S的铜矿石中炼铜有一种方法是这样的:先给矿石通空气高温焙烧,生成两种氧化物;然后将焙烧过的矿石加上比它质量少一半的未经焙烧过的矿石,混合均匀后,隔绝空气再进行高温煅烧,结果得到金属铜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上述两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这也是一道写化学方程式的题,但是与例1相比信息并不十分清晰。仔细审题可以发现有这样两条隐含信息。

第一个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铜和二氧化硫,因为铜矿石主要成分是Cu2S,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空气高温焙烧生成的两种氧化物应分别为铜元素和硫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方程式为:

第二个过程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依据也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方程式为:

img201

两条隐含的信息对顺利写出化学方程式很有帮助。

例4 阅读短文: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盐不稳定,加热后容易转变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

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法所用起始原料是哪些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2)最终产品是哪些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3)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什么?

(4)有人说侯氏制碱法有四个优点: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用作起始原料;副产品是可利用的氮肥;反应不需要加热,可以节约能源;副产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哪个说法不正确?

分析:该题给出三个信息:第二个反应产物是碳酸氢钠;此状态下碳酸氢钠溶解度很小,可以晶体形式析出;碳酸氢钠热不稳定,易分解。

解题难点有三点:二氧化碳既是原料又是产品;根据第二个反应产物是碳酸氢钠,推断第一个反应产物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与食盐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题时只要前后联想,第一个难点尚不致造成失误;

对第二个难点,根据已有的复分解反应概念,其实质是互换成分,依信息则可推出反应物之一是碳酸氢铵;

第三个难点,学生一般认为钠盐易溶于水,难以将碳酸氢钠与复分解反应联系在一起,因此需要学生对已有知识“溶解度的大小”有深刻的理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抓准了信息,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并加工处理、发挥联想,问题可以较容易地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