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顺其自然就是因势利导,父母教育孩子时,应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切不可把父母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有些父母给孩子设计发展方向时,并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往往是以自己的意志去培养未来的艺术家。此时,江南的父母纵然痛不欲生,也已是追悔莫及。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

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顺其自然就是因势利导,父母教育孩子时,应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切不可把父母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小芳4岁半的时候,父母与女儿商量后,托人在一家艺校找了一位钢琴老师,是一位教授。初见老师,父母便直言相告,孩子只是当作业余爱好来学,希望老师就当其是个业余爱好者教吧。女教授的大眼睛在镜片后一惊一诧。

星期天,琴房外坐着一溜等候上课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琴房门45分钟开一次,出来一个进去一个,很像医生诊病。长长的走廊两侧,各色曲调夹杂着老师们高低错落的指责,还没开始弹琴,琴童已感到大祸临头。

父母一次也没打过小芳,父母对她没有成就一个大演奏家的期望。但再宽松的环境也改变不了学习的枯燥无味,小芳开始害怕去上课,总是谎称“有点发烧”而躲老师。正在父母左右为难时,女教授要出国,父母礼貌地解除了师生关系。

这一次,经人介绍,父母为小芳请了一位20多岁的钢琴老师。

教授和老师的区别在于:教授是先生,老师是朋友。教授上课教的是父母,老师上课教的是学生;教授培养的是艺术家,老师调教的是快乐的孩子。这位年轻的老师每年都在家里搞一次Party,她的学生从刚入门者到十级高手,一一出场展示琴技,相互较劲儿,学生们感觉很有成就感。

小芳对老师很满意,她悄悄对父母说:“我要是学不好琴,就太对不起老师了。”

投桃报李。第二年,小芳顺利通过了1级考试。

有些父母给孩子设计发展方向时,并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往往是以自己的意志去培养未来的艺术家。

这样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去学某一种技艺,初始,孩子可能会因为好奇而学习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一长,由于孩子本来就不具备此种先天的灵性,久而久之,会越来越讨厌学习,但父母又逼迫他学,最终,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双重的折磨和打击。这种硬性的强求,不仅会掩盖一个人真正的才能,而且还会抑制他们自我选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孩子的成才之路埋下隐患。

山东青岛有一对夫妇,人到中年,方才喜得贵子,但是自己的事业却每况愈下,因此,夫妻二人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江南身上。江南3岁的时候,夫妻二人就买了一整套唐诗宋词教他背诵,5岁的时候请老师教他书法、小提琴、钢琴。他们嫌幼儿园的教育太简单太肤浅,所以干脆不送儿子上幼儿园,而是每天把他关在家里,就给他留下一点饼干和一大堆的书。于是,日久天长,江南上小学前甚至连上厕所这种基本的技能都不会。

好不容易儿子上小学了,夫妻二人又迫不及待请老师教儿子英语、补作文、补数学。江南从小就戴上了眼镜,而且显得抑郁和沉默。每到周六周日,他们又带着儿子去少年宫上艺术班,所有空余时间都逼着孩子在家练琴练画,只要一听不到琴声,他们就怒气冲冲地指责儿子,甚至把他绑到钢琴椅上看着他弹,还每每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将来更有出息……”

据江南的同学讲,江南特别胆小,不爱说话,找不到学校的厕所和食堂,还不愿意和老师与同学交往,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他哪个也不知道。

等到江南四年级的时候,他的父母依然对他“痴心未改”,要求他每门功课必须考90分以上,否则将罚他抄一百遍试题。终于有一天,江南趁父母不在家,胆小的他不知哪来的勇气,从六层楼上跳了下去,只留下一张小纸条:“爸爸妈妈,我其实特别讨厌钢琴、书法,也不喜欢学习。老师同学都说我怪,你们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再见到你们了。”此时,江南的父母纵然痛不欲生,也已是追悔莫及。

江南的故事真是令人可悲可叹。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父母一味地强迫孩子学那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江南的父母没有认识到孩子的主体性,而是把他当成一个受人支配的客体,教育方式专制,态度粗暴,最终使江南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走上了绝路。这种“专制”的外表,有时还穿着“仁慈”的外衣,相当“和顺”。孩子如若稍有异议,父母就抬出“为你好”的挡箭牌。既然是“为你好”,你不接受也得接受,因为在孩子面前父母始终是高明的,听父母的话没错。照父母的话去做,一定不会吃亏。

专家评语

作为父母,大多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便于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父母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陷入了歧途:有些父母只要是自己认为好的事,便不问合适与否就强迫子女去做,最常见的例子是跳舞和学乐器。也有的父母见孩子很有某方面的天分,即认为不可错过,强迫孩子努力向这方面发展,势必要他们将来成大器。这样做有时反而令孩子对乐器或音乐生厌。假如孩子并不喜欢这些东西,父母就应慎重考虑,权衡利弊,究竟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家还是希望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孰轻孰重,父母们难道不清楚吗?

由于孩子心灵尚未完全开启,他们根本就无理、无力去争辩,唯有默默地承受。日久天长,伤害则在所难免,而心灵的创伤却是无法愈合的。这种不尊重孩子个性的做法,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折磨。

孩子接受特长教育,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别老想着让孩子成为什么“家”而整天逼着孩子画画、练琴,巴不得孩子马上成为画家、钢琴家。这样做孩子不仅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对学习也会感到厌倦,而且当他们在画画、练琴、下棋时就觉得是在受煎熬、受折磨。孩子毕竟不同于大人,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父母不宜将特长教育看得过重,因为特长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因此说,特长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势利导,切忌用父母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取得一些成绩时,有的父母立即就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一听到大家的表扬,父母就很高兴,觉得孩子给自己争了光。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会使孩子滋生一些不良情绪。当孩子学得好时,表扬是应该的,但不要过度,不要用孩子在人前炫耀自己。当孩子做得不太理想时,有的父母就拿别的孩子的成绩来打击自己的孩子。父母的这些无意之举却深深刺痛了孩子的自尊心。他们会变得自卑,缺乏信心,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如果你真的爱孩子,请不要管他做得如何,都一如既往地支持他、鼓励他。

献给父母的忠告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务必要因势利导,切忌硬性安排。只有因势利导,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及早成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