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课型的三个差异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课型的三个差异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传统课型的三个差异研究性学习与传统课型的三个差异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是不是原有的几种类似的诸如“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课程的重复?不是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有自己特殊的时代色彩,由当今的两个时代特征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即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那么,研究性学习与三者的差异是什么?由此可见,这种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也将发生变化,不再套用传统分数优劣等级。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课型的三个差异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课型的三个差异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是不是原有的几种类似的诸如“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课程的重复?不是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有自己特殊的时代色彩,由当今的两个时代特征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即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前者,令知识的价值(指创造性知识)大大提升,并且从以往的物质和能量的有限层面,跃进到人脑的智慧和想象力层面,创新知识,成了社会、经济和个人三者生存与发展的最强劲的原动力;后者,令网络覆盖了全球的人际关系和学术交往,它一方面增进了人类的平等和自由,另一方面促使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蓬勃兴起,又给了知识创新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这是上述三类课程所没有的。那么,研究性学习与三者的差异是什么?

1.不是启发式。不同于孔夫子的启发式,也不是教师做个“口袋”诱导学生往里钻,也不是举一反三或闻一知十,而是无中生有。

2.不是探究式——不以改造自然为己任,不局限寻找自然的机理,不是追求智力的卓越。

3.不是发现式——不是追求科学结构的构建,不是重复前辈科学家的足迹。

那么,研究性学习是什么?是恣意任性地平凡地解决学生心中的疑虑,回复其童真的天性;是允许青少年们自由地发展;是无功利的独立思维追求;是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地亲自去发现、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体验其中的过程设计方案、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调查研究、思索结论;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合作的愉快;获得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中的求是、怀疑、批判、宽容、责任等诸项科学精神,以形成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关注,激发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善良——人类普遍的道德共识。由此可见,这种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也将发生变化,不再套用传统分数优劣等级。

有人问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是面向“国际中学生多学科的‘奥赛’金牌”,还是面向“诺贝尔科学奖”?为什么美国青少年很少得奥赛金牌,成年后却大把大把拿诺贝尔奖?其中一个答案是:中国教育培养会考试的人,外国教育培养会创造的人。中国的教育(家长)追求个个“成龙”,外国的教育(家长)追求个个“成人”。我们的义务教育如果为了少数精英,不惜牺牲多数平民,让他们去履行“陪读”义务,受煎熬于那漫长的九年义务教育,最后获得的是无休止的失败、羞辱,证明的是自己愚昧、低能,那么,这种教育就很难说是成功的教育。这绝对不是什么靠大学“扩招”或“大众化”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更基本的教育观念问题。

追求卓越的教育是高标准,追求生存的教育是低标准。那么,中国的学校究竟应该把教育放在什么标准?依我看,低标准更好,因为生存本领毕竟是大多数孩子的要求,贫寒家庭的孩子,身心残疾的孩子,流动人口的孩子,他们的要求是生存,教育没有理由不关爱这些处境艰难的孩子。面对各个学校形形色色的“学会××”口号,UNESCO提出的“学会生存”可能更适合中国国情,也更平和、更从容、更舒展、更符合教育的人道主义,即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自然,也更能够躲避炒作精英、炒作状元的喧嚣和浮躁。为什么不可以把中小学教育的“调子”调低些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