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利专家潘季驯

水利专家潘季驯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治理黄河、改造黄河的历史上,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治黄专家,潘季驯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潘季驯之前,传统的治黄方法主要是“杀其流,杀其势”,使黄河分流。潘季驯对堤防的质量十分重视。潘季驯相信科学,极力反对迷信思想。《河防一览》一书是我国古代治黄经验的珍贵记录,在水利科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潘季驯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水利专家潘季驯

44●水利专家潘季驯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明朝湖州府乌程县人(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明朝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然而,这条母亲河并不总是充满温情,历史上它又是一条给沿岸人民带来众多灾难的不驯之河。据文字记载,两千多年来,黄河下游共决口一千五百多次,较大的河床改道有二十六次,黄河泛滥波及的范围在二十五万平方公里以上。

黄河的不断泛滥,使黄河两岸的人民一直与之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在治理黄河、改造黄河的历史上,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治黄专家,潘季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治理黄河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和措施,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潘季驯,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由此步入仕途。在他为官的生涯中,先后四次出任总理河道的职务,治理黄河十几年。

在潘季驯之前,传统的治黄方法主要是“杀其流,杀其势”,使黄河分流。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针对这一情况,潘季驯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主张。在黄河的下游两岸,修筑起坚固的堤防,不让河水分流,加快河水的流速,这样便可把河水中的泥沙带进河里,减少泥沙的沉积数量,从而防止黄河的泛滥。

潘季驯明确了治理黄河的原理之后,亲自到泛滥严重的地方去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每一河段的具体情况,向百姓征询治理意见,吸取人民群众的治黄经验,从而制定出较为科学的治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他也亲自到工程现场指挥,不辞劳苦,历尽艰辛。

潘季驯治黄的许多方法具有创造性,他建立了一整套堤防建设和养护的方法,精心设计了四种堤防,即缕堤、月堤、遥堤和格堤。缕堤是最重要的一种,它紧靠河岸,作用是束狭河流,使河水冲刷河床,减少淤积。月堤位于缕堤内的那些水流激湍处,作用是防止水流直接冲击缕堤,保护缕堤的安全,避免造成决堤。遥堤位于缕堤之外,与缕堤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修筑在地势低洼、较易决口之处,作用是阻挡越过缕堤的洪水。格堤位于缕堤和遥堤之间,作用是防止越过缕堤的洪水顺遥堤下流形成新的河道。这四种堤防相互配合,作用显著。经潘季驯治理后的河道,经历多年大的汛情,都未能酿成灾害。

潘季驯对堤防的质量十分重视。他明确指出筑堤的土要选用真土胶泥,而且要夯实,不能在泥土中掺杂沙子等疏松物质。他还指出,应该从远处取土,切忌在堤旁取土,以免日久之后积水损坏堤根。对筑好的堤防,他还认真地进行检查,确保质量。

对于堤防的维护,潘季驯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制定了四防、二守等护堤制度。四防即昼防、夜防、风防、雨防;二守是官守、民守。他要求每年对堤防加高、加厚,堤上要栽柳、植苇,这一切都说明潘季驯已经打破了过去消极的筑堤防水的传统观念,揭开了我国治河史上崭新的一页。

潘季驯相信科学,极力反对迷信思想。过去人们把黄河泛滥说成是神的旨意,潘季驯认为这不是什么神,而是水的固有特性,把河患归天归神,是最误事的,完全是那些愚夫俗子之言,不负责任的推委之词,与其拜神求天保佑,不如了解水流的规律积极地去治理它。在那个时代里,这种思想是多么可贵啊!

在十几年治黄的历程中,潘季驯总结实践经验,写成《河防一览》一书,书中有十分详细的治河全图,以及有关治黄的奏章和关于河防险要的论说。《河防一览》一书是我国古代治黄经验的珍贵记录,在水利科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潘季驯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1595年,四次担任治河总督的潘季驯终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他与黄河斗争了十几年,发展了我国历代人民在同黄河洪水斗争中建立起来的水利科学,他的历史功绩将永远留在黄河子孙的心中。

◆世界水利泰斗恩格斯教授叹服道:“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高傲的西方人这才开始对中国古代的水利科技产生了深深地敬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