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元军二次征日

元军二次征日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元军二次征日元军二次征日1280年,忽必烈陆陆续续作好了出征日本的各种准备。不到一个月,元军就抵达了博多。他们乘坐小型的船只去袭击元军的大型战舰,日军非常勇猛,一旦登上战舰,就挺身肉搏,再者放火烧船。元军虽有局部的胜利,但由于日军顽强抗击,始终未能由九州海岸长驱直入。到8月份,元军又遭遇了上一次的命运。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只好悲催地等死。

元军二次征日

元军二次征日

1280年,忽必烈陆陆续续作好了出征日本的各种准备。

为了征服日本,忽必烈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日本行省”,算是建立了一个非常正规完善的行动小组,策划征服日本的事宜。这个小组的负责人是阿刺罕、范文虎、李庭、高丽忠烈王。其中高丽的责任主要是后勤,包括运输粮草和辎重。这个小组每天的会议不断,作出了不少方案,以便行动。

1280年8月,各路士兵几乎都齐了:江南的水军一共10万人,阿塔海、范文虎等率领,出发地点是浙江宁波;右丞忻都、洪茶丘及都元帅金方庆等统领蒙古、汉军及高丽军共3万人,分两路出发,其中东路军900艘战船25 000人从高丽出发。江南军由阿刺罕指挥,洪茶丘和东路军会合后任东路军副统领,计划1281年6月15日在日本壹岐岛会合,欲一举歼灭日本王朝。虽然忽必烈不大能应付水战,但这次也作了完善的准备,很多战船都装有农具,以备占领日本后开垦之用。

在出师之前,忽必烈还作了个总动员,他说:“朕闻汉人言,取人家园,欲得百姓土地,若尽杀百姓,徒得地何用?”表示了对日本的“慷慨”和“宽容”。

一行大军就这样出发了。

刚出发的元军,首先陷入的麻烦是自己的内讧。因为将帅意见的不统一,以及指挥步调的不一致,那两路原本要在壹岐岛汇合的元军在时间上出现了很大的差错。而他们要征服的对象,这几年来则是在积极地作准备。在二次斩杀元使的同时,北条幕府就知道元军在某一天会卷土重来,他们能做的就是在敌人来的时候有备无患。全国上下除了不停地祈福,手头上也没有闲着,幕府动员各方力量加强防范措施。长门、国防、安艺、备后等临海的要塞,都修建了更加坚固的防御措施并设置了警戒力量,到了只要有敌人来,就能随时准备打仗的地步。

全国的御家人,甚至寺庙里的僧兵,都被动员起来,应对随时可能的战争。博多一带,因为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幕府动员广大军民修建了一个长十余公里、高三米的石墙,并且从周边的九州、土佐、山阳、山阴调来不少武士驻守。

在调兵遣将的同时,幕府还加紧修造战舰,训练水军。训练的目标是朝灵活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应对笨重的元军。日本人也不容易,自从杀了元朝的使节之后,几乎是处在全民备战的状态。武士们恨不得穿着盔甲睡觉,工匠们连夜赶制武器备用。宫廷也非常节俭,以便省出点钱用于军备。甚至那些海盗也不打砸抢了,居然和政府的水军一起演习去了。日本人是真的抱成团儿了。

大战就这么开始了。1281年5月,忻都等人率领大军从高丽的合浦出发,乘着900艘船只,到了日本对马、壹岐两岛后,兵锋直指九州。不到一个月,元军就抵达了博多。遇到了那面专门为其修建的高墙和高墙里射出的连绵的箭——元军傻眼了。博多是不能登陆了,于是转而攻打志贺岛、能古岛。不过一样遭遇了严密的防守,没有攻下。

日军的灵活战术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乘坐小型的船只去袭击元军的大型战舰,日军非常勇猛,一旦登上战舰,就挺身肉搏,再者放火烧船。这种突然的袭击搞得元军疲于应付,连夜里的觉也睡不好了,迫不得已,只好把所有的战船都连接起来,互相守卫。

继续说元军这边,因为指挥不当,范文虎率领的南路军,直到7月才到达日本海岸与先前的元军会合,两路元军拟攻打太宰府。

在此种情况下,日本各路大军源源不断地开赴战场。武士们充分发挥了武士道精神,为了荣誉,都想做最先的那一个。不断地有武士死在战场,死去的武士会附着天皇和上皇的亲笔文书送到陵墓,神社还会给这些人举行追悼仪式,一边悼念死者,一边继续祈福。

这场战争,一共持续了大概两个月。元军虽有局部的胜利,但由于日军顽强抗击,始终未能由九州海岸长驱直入。

到8月份,元军又遭遇了上一次的命运。在元军准备全面进攻的前夜,台风居然又刮起来了,风高浪急,那些拴在一起的战舰在相互碰撞之中,支离破碎,不少士兵溺水而死,大量士兵的尸体被冲到港湾,居然整个海湾都被堵住了。范文虎等人一看势头不好,乘船跑了。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只好悲催地等死。三天后,日本的武士们开始反攻,剩余的元军被迫退到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几乎成了瓮中之鳖。大部分元军都阵亡了,两万多人做了俘虏。这些俘虏的命运可想而知,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不过这四等的命运和在中国内地的四等人的命运是截然相反的。前三等,包括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汉人)免死后成为部民(贱民)。在今天的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说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

1281年,是日本后宇多天皇弘安四年,这场战役在日本史上被记录为“弘安之役”。有准备的人才能打胜仗,这句话在这场战役里得到了验证。在应付元军漫长的准备中,“弘安之役”中日本人投入的军队论质量和数量都远胜过“文永之役”,因为不擅长海战以及刀具等远不如日军,元军在战术上没有丝毫优势。以至于很多日本人认为,蒙古人在别的土地上制造的战争,可能是神话而已,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大。而真正强大的是日本武士,武士们的装备和战斗技术远远胜过蒙古人和高丽人以及汉人的杂牌军。

因为武士制度的逐渐确立,武士刀的锻造技术也突飞猛进,随之改善的还有武士的盔甲。日本的武士刀,其锋利程度在当时的世界上,也足可以步入三甲。武士的铁甲,据说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

而这些武士,都是非常职业性的,他们从小在各种道场里接受职业培训,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战技胜过蒙古人毫不奇怪。这场战争即使没有“台风”的帮助,忽必烈能不能取胜,也很难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