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最硬的教学成果是每个学生日有所进

最硬的教学成果是每个学生日有所进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硬的教学成果是每个学生日有所进第十一讲 最硬的教学成果是每个学生日有所进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是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要像阳光那样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雨露滋润中成长,日有所进。正视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发展的法宝正视每一个学生,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常拿“勤学好问”来要求学生,教育学生上进。

最硬的教学成果是每个学生日有所进

第十一讲 最硬的教学成果是每个学生日有所进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是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应该善待学生。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直面问题】竟有让“三无”学生滚蛋的老师

2012年6月,有微博爆料称,北京某中学初二学生言覃在学校遭老师辱骂。上政治课时,言覃与其他同学讲话,被老师罚站。罚站过程中,言覃发现自己的鞋带松了,就蹲在地上系鞋带,被老师“狠狠瞪了一眼”。老师见言覃仍在系鞋带,走过来踢他,并将他踹至门外。

后来,言覃被叫到老师办公室,两位老师先后与他谈话。随后,年级组长“气势汹汹地跑了过来”,冲言覃大吼道:“第一,你户口不是北京的!第二,你是借读生!第三,你在校长那还是挂着名。而且,你们家无权无势无钱,就是一个三无人员,你随时可以滚蛋!”见老师言辞激烈,言覃说:“老师你能把话说好听点吗?”年级组长却继续说:“我到教室还可以把话说给全班听,你信吗?”第二天,言覃被要求“走人”,“不要在这里读了”。他爸爸说,孩子回家后觉得好委屈,最后就回了湖南老家,在家休养(见图11.1)。

图11.1

这则消息让人痛心,为了还学校教育一片净土,能否让这样的“势利眼”老师先“走人”?只有让这样的教师“下课”反省,狂言才不会出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口里,歧视学生的现象才不会屡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要像阳光那样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雨露滋润中成长,日有所进。好多老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不管不问,能踢就踢,巴不得早点送出学校推给社会,其实孩子的天分都是好的,教师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的关怀,多一点的鼓励,多一点的耐心,也许就可以改造一个“问题学生”,拯救他的一生,社会也因此而多一点安宁和谐。塑造人类的灵魂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项宏伟工程,重大的责任意识要求每一位工程师必须用心工作,用情工作,从小事做起。

【案例启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鲜活的太阳

请看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比如,别人写作文能写两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因为天性善良,有一次,他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枟愿望枠。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儿也不笨。”

就是这篇短得不能再短的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还在班上朗读了这篇作文,并在作文本上写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要把这篇作文作为妈妈的生日礼物。妈妈生日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个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睁开眼睛,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妈妈笑了:“什么?”“我的作文。”说着他双手递上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她坚信信封里装着一颗鲜活的太阳。看着这篇作文,妈妈流泪了。然后紧紧地搂住小男孩儿。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受损!(张玉庭,2007)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美国总统卡特当选之日,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说她培养了一个杰出的儿子。可卡特的母亲却骄傲地说:“我还有个同样杰出的儿子呢!他是卡特的弟弟,正在我家后面的园子里种地……”抱怨学生太笨是某些教师的口头禅,“现在的学生太笨了,课本上的例题都不会。”“你这还算好的,有一道例题我在班上讲过好几次,还是有十多个学生不会,没法教了。”于是“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更有甚者与遗传基因挂起钩来,“你家孩子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就不随随您这位家长呢?”家长的脸羞臊得红红且无言以对。于是,敢怒不敢言的家长与老师生闷气,脾气暴躁的家长把窝囊气撒在孩子身上。事实上,在每位家长眼中,不管教师是如何看待学生的,孩子永远是家长眼中最聪明的孩子。对同一个学生的评价与定位之所以出现差异,并不是学生的智商因人而异,而是因为教师与家长看待学生的角度不同,理解学生的观念不同,说到底还是爱的程度不同。教师换个眼光看待眼中所谓的“低能儿”,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不笨,每个学生在教师赋予的爱中都能够释放出高能量,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鲜活的太阳。

【借题发挥】正视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发展的法宝

正视每一个学生,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常拿“勤学好问”来要求学生,教育学生上进。教师应该首先明确的是:“勤学”要有学的任务,要有学的动机——学的任务要靠教师根据枟课程标准枠和课本精心安排,学的动机是学生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从哪里来?从教师的引导中来;“好问”是学生的求知精神的体现,问谁?问老师、问同学、问书本、问社会,其中问老师是最重要的一问。当学生满腔热忱地问老师的时候,老师来一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学生心灵的发电机一下就会熄火,他下次肯定不再问了。所以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关键在于老师,只有老师正视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全面发展。正视每一个学生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把一碗水端平

把一碗水端平就是对学生不“偏心”。“偏心眼”是教学及师生交往过程中的一大忌,“偏心眼”会使一部分优等生产生自负心理,产生一种“优越感”,他们只能接受表扬而不能接受批评、经受不起挫折的脆弱心理。“偏心眼”,也会使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使之难以正确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教师对他们越粗暴,他们受伤害的程度越严重,距班集体越远,学习干劲越小,甚至与老师对抗,常听学生这样说:我一上某某老师的课就头痛,这就是学生的逆反心理所致。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搞“特殊待遇”。

2.乐于接受“五个手指有长短”

教师不仅要能容忍“五个手指有长短”,而且要乐于接受“五个手指有长短”。伸出五个手指,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但正由于这样,我们的手才能抓、握、掐、抠、掏、捻等,显得灵活无比。我们比较一下哪个手指作用最大,逆向思维一下,谁愿意把作用“小”的那个割舍掉!同理,由于我们的学生各不相同,所以走出学校的有医生、有教师、有警察、有公务员、有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一个老师们公认的事实,上学期间的后进生、问题生、经常挨批的学生,毕业后看望老师的频率高于尖子生。

3.淡泊名利是正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基础

尖子生能给老师考出好成绩,为学校争光,能让班级安静,减少班级管理的难度,所以就得到老师的厚爱;而后进生会拖学科平均分,甚至学校平均分的后腿,后进生不知什么时候会捣乱,影响教师的情绪,甚至让老师难堪,也就受到老师的冷落。说穿了,还是名利思想在作怪。所以,淡泊名利是医治这一现象的良方。

【教你几招】教师要善于激发与诱导

一、教学生学会“坚持”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村子里找了两个人,一个愚钝且软弱,一个聪明且强壮。爱因斯坦找了一块两英亩左右的空地,给他俩同样的工具,让他们在其间比赛挖井,看谁最先挖到水。愚钝的人接到工具后,二话没说,便脱掉上衣干起来。聪明的人稍作选择也大干起来。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人均挖了两米深,但均未见到水。聪明的人断定选择错了,觉得在原处继续挖下去是愚蠢的,便另选了块地方重挖。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钝人只增加了一米,而聪明的人又挖了两米深。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而聪明的人又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就又选了一块地方重挖。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钝的人只增加了半米,而聪明人又挖了两米,但两人均未见到水。这时聪明人泄气了,断定此地无水,他放弃了挖掘离去了。而愚钝的人此时体力不支了,但他还是在原地挖,挖着挖着,奇迹出现了,只见一股清水汩汩而出。愚钝的人获胜了,他胜在两个字上,这两个字就是“坚持”。

特级教师魏书生眼中无差生,就是因为他让学生在低起点上坚持得住、守得住。他教学生写日记,开始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多写的多写,不能多写的,就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只写一句话就行:“今天我到×××中学读书了。”在这样简单的前提下,他要求学生坚持不懈,第二天写两句话,第三天写三句话,以此类推,坚持写上两个月,学生日记字数就达到每天500左右了。再来看他要求学生写作文:

“同学们哪,咱们得学写作文啦!”

“我们不会作文!”

“不会作文不才要学吗?”

“学也学不会!”

“学也学不会,老师慢慢教。”

“慢慢教也不会!”

“慢慢教也不会?!老师领着大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

这样一步一步地来,学生终于写出了好作文。魏老师领学生跑步,先从跑一百米开始。一百米还分成五个组,一男快组,二男慢组,三女快组,四女慢组,五走组。跑得快的进快组,跑得慢的进慢组,跑不动的进走组。实在走不动再设一个第六组,爬组!老师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所有情况,给所有学生都搭建日有所进的平台。就这样坚持,最后学生每天都能跑五千米。魏老师能教出好成绩,秘诀在于鼓励学生要坚持,锻炼学生有毅力。

毅力表现为坚持,坚持源自制订目标,要引导学生心中要有人生大目标,眼中盯着短期月目标,手中干着当天日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做完一件事要反思,做完一天的事要反思,做完一个月的事要反思。实际上,反思既是对做过的事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督查。

衡水二中号称“全国低进优出第一校”,是否是第一校,我们不去追究,但他们的教学理念和做法确实能让学生“低进优出”。学校要求永远只盯住前一名学生,每天早晨从起床到操场跑操规定7分钟时间,在这7分钟时间里要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衣服穿得整整齐齐,操场集合一个也不少,跑起操来一个也不能掉队。这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用吗?有用!这是极好的配套工程,这是最好的意志锻炼,它昭示着一天的紧张从起床开始了,培养了学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耐性,让学生明白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因而,高三复读生一年长上50分不在话下。

二、“立规矩”是使学生进步的必要手段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一个人抱着孩子坐公交车,座位刚好在司机旁边。坐了不一会儿,孩子哭闹不停,任那个人怎么哄都不行。司机终于被哭烦了,他转过头对那个人嚷道:“老训孩子干什么?他要什么给他不就得了?”那人说:“不行啊,孩子想要你手中的方向盘!”

在教学中,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以吗?显然不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这是缺少对学生的爱吗?不是的!恰恰相反,这是对学生施以爱心的深刻表现。

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做人的原则,进入学校的规则,班内的规则。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开学第一天不讲新课,而是静下心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要绝对避免在学生面前充当好好先生,请相信,个性鲜明的老师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不要轻信表扬与赞美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这种观点。当学生上课捣乱、作业没完成、考试作弊,逃避劳动,随意旷课的时候,必须惩罚,千万不要手软,通过对他们的惩罚,让他们懂得不良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不良后果要担当相应负责。教育形式是多样化的,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赞美只占教育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顽皮的学生,不要轻易地放弃,对其违规行为,不要听之任之,应当给予合理的教育,这时批评与惩罚应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但一定不要将惩罚上升为体罚,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老师的惩罚不是老师在打击报复!一定要让学生在被惩罚中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这样才能消除对立,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魏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运用的是自我惩罚——写500字的说明书,有时候还写1 000字,说明书没有让师生离心离德,而写出了莫逆之交。

三、“学习即游戏”唤醒学生兴趣

英语中有句民谚说:“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杰克也变傻。”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但是,不学习只玩耍,聪明的孩子是不是更会变傻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寻找一个把学习与玩耍统一起来的手段,是人们一生都要研究的艺术——这就是寓教于乐,把知识的学习当成游戏来玩。有人说:当游戏来玩的知识,都是浅之又浅的知识;对于难一点的知识,学习当不了游戏玩——这其实是误解。大家经常见到爱打电子游戏的学生一关打不过去,饭吃不香,觉睡不踏实,玩游戏为什么总是要升级?原因是一关比一关增加难度,玩的是难度,有难度才有刺激,摘到一个小的果子,还想得到一个大的,这就是成果的激励作用。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好玩、爱玩的游戏。笔者设计了一个“正多边形镶嵌”研究性学习案例,带给了学生极大的乐趣。

案例:“正多边形镶嵌”研究性学习;选题原因:建筑工程中的镶嵌,是建筑施工的必要环节,不仅要求实用,还要美观,具有欣赏价值。镶嵌广泛地应用在自家的地板、公园走廊、花墙上(如图11.2),只要用心观察与思考,便能发现其美学价值,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数学规律,显现出源于生活的数学美;只要用心想象与加工,便能挖掘出高于生活的数学美,享受到“高级游戏”的乐趣。

研究性学习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确定课题

由于镶嵌问题,与学生的“亲身经历”非常贴近,课题一提出,学生便列举了许多建筑镶嵌的事例,很快创设了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出:镶嵌的特征是严丝合缝;镶嵌材料组合后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无空隙,二是不重叠。

学生对镶嵌这一生活现象理性升华后,迅速将学生的视点聚焦到正多边形的镶嵌问题,进而增加限制条件,将相邻正多边形的角重合的镶嵌情况,确定为研究的主题。

图11.1

这则消息让人痛心,为了还学校教育一片净土,能否让这样的“势利眼”老师先“走人”?只有让这样的教师“下课”反省,狂言才不会出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口里,歧视学生的现象才不会屡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要像阳光那样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雨露滋润中成长,日有所进。好多老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不管不问,能踢就踢,巴不得早点送出学校推给社会,其实孩子的天分都是好的,教师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的关怀,多一点的鼓励,多一点的耐心,也许就可以改造一个“问题学生”,拯救他的一生,社会也因此而多一点安宁和谐。塑造人类的灵魂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项宏伟工程,重大的责任意识要求每一位工程师必须用心工作,用情工作,从小事做起。

【案例启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鲜活的太阳

请看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比如,别人写作文能写两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因为天性善良,有一次,他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枟愿望枠。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儿也不笨。”

就是这篇短得不能再短的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还在班上朗读了这篇作文,并在作文本上写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要把这篇作文作为妈妈的生日礼物。妈妈生日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个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睁开眼睛,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妈妈笑了:“什么?”“我的作文。”说着他双手递上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她坚信信封里装着一颗鲜活的太阳。看着这篇作文,妈妈流泪了。然后紧紧地搂住小男孩儿。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受损!(张玉庭,2007)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美国总统卡特当选之日,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说她培养了一个杰出的儿子。可卡特的母亲却骄傲地说:“我还有个同样杰出的儿子呢!他是卡特的弟弟,正在我家后面的园子里种地……”抱怨学生太笨是某些教师的口头禅,“现在的学生太笨了,课本上的例题都不会。”“你这还算好的,有一道例题我在班上讲过好几次,还是有十多个学生不会,没法教了。”于是“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更有甚者与遗传基因挂起钩来,“你家孩子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就不随随您这位家长呢?”家长的脸羞臊得红红且无言以对。于是,敢怒不敢言的家长与老师生闷气,脾气暴躁的家长把窝囊气撒在孩子身上。事实上,在每位家长眼中,不管教师是如何看待学生的,孩子永远是家长眼中最聪明的孩子。对同一个学生的评价与定位之所以出现差异,并不是学生的智商因人而异,而是因为教师与家长看待学生的角度不同,理解学生的观念不同,说到底还是爱的程度不同。教师换个眼光看待眼中所谓的“低能儿”,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不笨,每个学生在教师赋予的爱中都能够释放出高能量,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鲜活的太阳。

【借题发挥】正视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发展的法宝

正视每一个学生,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常拿“勤学好问”来要求学生,教育学生上进。教师应该首先明确的是:“勤学”要有学的任务,要有学的动机——学的任务要靠教师根据枟课程标准枠和课本精心安排,学的动机是学生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从哪里来?从教师的引导中来;“好问”是学生的求知精神的体现,问谁?问老师、问同学、问书本、问社会,其中问老师是最重要的一问。当学生满腔热忱地问老师的时候,老师来一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学生心灵的发电机一下就会熄火,他下次肯定不再问了。所以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关键在于老师,只有老师正视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全面发展。正视每一个学生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把一碗水端平

把一碗水端平就是对学生不“偏心”。“偏心眼”是教学及师生交往过程中的一大忌,“偏心眼”会使一部分优等生产生自负心理,产生一种“优越感”,他们只能接受表扬而不能接受批评、经受不起挫折的脆弱心理。“偏心眼”,也会使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使之难以正确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教师对他们越粗暴,他们受伤害的程度越严重,距班集体越远,学习干劲越小,甚至与老师对抗,常听学生这样说:我一上某某老师的课就头痛,这就是学生的逆反心理所致。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搞“特殊待遇”。

2.乐于接受“五个手指有长短”

教师不仅要能容忍“五个手指有长短”,而且要乐于接受“五个手指有长短”。伸出五个手指,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但正由于这样,我们的手才能抓、握、掐、抠、掏、捻等,显得灵活无比。我们比较一下哪个手指作用最大,逆向思维一下,谁愿意把作用“小”的那个割舍掉!同理,由于我们的学生各不相同,所以走出学校的有医生、有教师、有警察、有公务员、有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一个老师们公认的事实,上学期间的后进生、问题生、经常挨批的学生,毕业后看望老师的频率高于尖子生。

3.淡泊名利是正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基础

尖子生能给老师考出好成绩,为学校争光,能让班级安静,减少班级管理的难度,所以就得到老师的厚爱;而后进生会拖学科平均分,甚至学校平均分的后腿,后进生不知什么时候会捣乱,影响教师的情绪,甚至让老师难堪,也就受到老师的冷落。说穿了,还是名利思想在作怪。所以,淡泊名利是医治这一现象的良方。

【教你几招】教师要善于激发与诱导

一、教学生学会“坚持”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村子里找了两个人,一个愚钝且软弱,一个聪明且强壮。爱因斯坦找了一块两英亩左右的空地,给他俩同样的工具,让他们在其间比赛挖井,看谁最先挖到水。愚钝的人接到工具后,二话没说,便脱掉上衣干起来。聪明的人稍作选择也大干起来。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人均挖了两米深,但均未见到水。聪明的人断定选择错了,觉得在原处继续挖下去是愚蠢的,便另选了块地方重挖。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钝人只增加了一米,而聪明的人又挖了两米深。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而聪明的人又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就又选了一块地方重挖。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钝的人只增加了半米,而聪明人又挖了两米,但两人均未见到水。这时聪明人泄气了,断定此地无水,他放弃了挖掘离去了。而愚钝的人此时体力不支了,但他还是在原地挖,挖着挖着,奇迹出现了,只见一股清水汩汩而出。愚钝的人获胜了,他胜在两个字上,这两个字就是“坚持”。

特级教师魏书生眼中无差生,就是因为他让学生在低起点上坚持得住、守得住。他教学生写日记,开始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多写的多写,不能多写的,就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只写一句话就行:“今天我到×××中学读书了。”在这样简单的前提下,他要求学生坚持不懈,第二天写两句话,第三天写三句话,以此类推,坚持写上两个月,学生日记字数就达到每天500左右了。再来看他要求学生写作文:

“同学们哪,咱们得学写作文啦!”

“我们不会作文!”

“不会作文不才要学吗?”

“学也学不会!”

“学也学不会,老师慢慢教。”

“慢慢教也不会!”

“慢慢教也不会?!老师领着大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

这样一步一步地来,学生终于写出了好作文。魏老师领学生跑步,先从跑一百米开始。一百米还分成五个组,一男快组,二男慢组,三女快组,四女慢组,五走组。跑得快的进快组,跑得慢的进慢组,跑不动的进走组。实在走不动再设一个第六组,爬组!老师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所有情况,给所有学生都搭建日有所进的平台。就这样坚持,最后学生每天都能跑五千米。魏老师能教出好成绩,秘诀在于鼓励学生要坚持,锻炼学生有毅力。

毅力表现为坚持,坚持源自制订目标,要引导学生心中要有人生大目标,眼中盯着短期月目标,手中干着当天日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做完一件事要反思,做完一天的事要反思,做完一个月的事要反思。实际上,反思既是对做过的事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督查。

衡水二中号称“全国低进优出第一校”,是否是第一校,我们不去追究,但他们的教学理念和做法确实能让学生“低进优出”。学校要求永远只盯住前一名学生,每天早晨从起床到操场跑操规定7分钟时间,在这7分钟时间里要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衣服穿得整整齐齐,操场集合一个也不少,跑起操来一个也不能掉队。这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用吗?有用!这是极好的配套工程,这是最好的意志锻炼,它昭示着一天的紧张从起床开始了,培养了学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耐性,让学生明白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因而,高三复读生一年长上50分不在话下。

二、“立规矩”是使学生进步的必要手段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一个人抱着孩子坐公交车,座位刚好在司机旁边。坐了不一会儿,孩子哭闹不停,任那个人怎么哄都不行。司机终于被哭烦了,他转过头对那个人嚷道:“老训孩子干什么?他要什么给他不就得了?”那人说:“不行啊,孩子想要你手中的方向盘!”

在教学中,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以吗?显然不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这是缺少对学生的爱吗?不是的!恰恰相反,这是对学生施以爱心的深刻表现。

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做人的原则,进入学校的规则,班内的规则。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开学第一天不讲新课,而是静下心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要绝对避免在学生面前充当好好先生,请相信,个性鲜明的老师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不要轻信表扬与赞美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这种观点。当学生上课捣乱、作业没完成、考试作弊,逃避劳动,随意旷课的时候,必须惩罚,千万不要手软,通过对他们的惩罚,让他们懂得不良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不良后果要担当相应负责。教育形式是多样化的,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赞美只占教育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顽皮的学生,不要轻易地放弃,对其违规行为,不要听之任之,应当给予合理的教育,这时批评与惩罚应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但一定不要将惩罚上升为体罚,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老师的惩罚不是老师在打击报复!一定要让学生在被惩罚中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这样才能消除对立,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魏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运用的是自我惩罚——写500字的说明书,有时候还写1 000字,说明书没有让师生离心离德,而写出了莫逆之交。

三、“学习即游戏”唤醒学生兴趣

英语中有句民谚说:“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杰克也变傻。”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但是,不学习只玩耍,聪明的孩子是不是更会变傻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寻找一个把学习与玩耍统一起来的手段,是人们一生都要研究的艺术——这就是寓教于乐,把知识的学习当成游戏来玩。有人说:当游戏来玩的知识,都是浅之又浅的知识;对于难一点的知识,学习当不了游戏玩——这其实是误解。大家经常见到爱打电子游戏的学生一关打不过去,饭吃不香,觉睡不踏实,玩游戏为什么总是要升级?原因是一关比一关增加难度,玩的是难度,有难度才有刺激,摘到一个小的果子,还想得到一个大的,这就是成果的激励作用。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好玩、爱玩的游戏。笔者设计了一个“正多边形镶嵌”研究性学习案例,带给了学生极大的乐趣。

案例:“正多边形镶嵌”研究性学习;选题原因:建筑工程中的镶嵌,是建筑施工的必要环节,不仅要求实用,还要美观,具有欣赏价值。镶嵌广泛地应用在自家的地板、公园走廊、花墙上(如图11.2),只要用心观察与思考,便能发现其美学价值,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数学规律,显现出源于生活的数学美;只要用心想象与加工,便能挖掘出高于生活的数学美,享受到“高级游戏”的乐趣。

研究性学习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确定课题

由于镶嵌问题,与学生的“亲身经历”非常贴近,课题一提出,学生便列举了许多建筑镶嵌的事例,很快创设了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出:镶嵌的特征是严丝合缝;镶嵌材料组合后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无空隙,二是不重叠。

学生对镶嵌这一生活现象理性升华后,迅速将学生的视点聚焦到正多边形的镶嵌问题,进而增加限制条件,将相邻正多边形的角重合的镶嵌情况,确定为研究的主题。

图11.2

围绕主题,引导学生提出需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学生集思广益,确定了问题研究的主攻方向:

(1)揭示这种类型的镶嵌问题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2)从数学方法出发,设计利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在角顶处重合情况下镶嵌的不同方案。

(3)猜想、验证利用不同种正多边形在角顶处重合情况下镶嵌的多种方案。

研究思路与手段如下:

(1)文献质疑法:上网查资料,搜集前人研究成果,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同时,敢于求异,敢于突破与创新,内化成自己的思维品质。

(2)动手实验法:给学生分组,组内每生准备一种类型的正多边形硬纸板,保持边长相同,通过合作摆图游戏,提示数学规律。

(3)计算机辅助法:用枟几何画板枠或Word的绘图工具,画出更准确、更漂亮的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增加拼图效果。用Excel进行比较复杂和繁琐的计算。

2.学生围绕研究的主攻方向自主探究

此阶段以学生单独活动为主,通过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复习相关知识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在前一阶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有后一阶段“合作交流”的压力,肯定能够尽全力完成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和主攻方向研究出了大量成果,汇总如下:

研究成果1:

用于镶嵌组合的正多边形的边长必须相同,拼接图形的角顶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假设在一个角顶处镶嵌的正多边形个数为k,正多边形边数为n,则n、k满足如下关系式:

(k-2)(n-2)=4

研究成果2:如果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只能选择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三种图形,并且最少用三个图形才能保证无缝隙,最多用六个图形才能保证无重叠。学生动手拼接出的图形,如图11.3、图11.4、图11.5所示。

图11.2

围绕主题,引导学生提出需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学生集思广益,确定了问题研究的主攻方向:

(1)揭示这种类型的镶嵌问题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2)从数学方法出发,设计利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在角顶处重合情况下镶嵌的不同方案。

(3)猜想、验证利用不同种正多边形在角顶处重合情况下镶嵌的多种方案。

研究思路与手段如下:

(1)文献质疑法:上网查资料,搜集前人研究成果,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同时,敢于求异,敢于突破与创新,内化成自己的思维品质。

(2)动手实验法:给学生分组,组内每生准备一种类型的正多边形硬纸板,保持边长相同,通过合作摆图游戏,提示数学规律。

(3)计算机辅助法:用枟几何画板枠或Word的绘图工具,画出更准确、更漂亮的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增加拼图效果。用Excel进行比较复杂和繁琐的计算。

2.学生围绕研究的主攻方向自主探究

此阶段以学生单独活动为主,通过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复习相关知识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在前一阶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有后一阶段“合作交流”的压力,肯定能够尽全力完成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和主攻方向研究出了大量成果,汇总如下:

研究成果1:

用于镶嵌组合的正多边形的边长必须相同,拼接图形的角顶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假设在一个角顶处镶嵌的正多边形个数为k,正多边形边数为n,则n、k满足如下关系式:

(k-2)(n-2)=4

研究成果2:如果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只能选择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三种图形,并且最少用三个图形才能保证无缝隙,最多用六个图形才能保证无重叠。学生动手拼接出的图形,如图11.3、图11.4、图11.5所示。

图11.3

图11.3

图11.4

图11.4

图11.5

图11.5

图11.6

图11.6

图11.7

图11.7

图11.8

事实上,用正五边形镶嵌会出现36°的缝隙(如图11.6);用正八边形镶嵌会出现45°的重叠(如图11.7)。

研究成果3:

如果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至少有一种多边形要重复使用,并且两种图形个数之和不超过6。

学生亲自动手拼接出许多漂亮图案,选择部分图案如下(如图11.8):

探究过程:

假设第一种正多边形边数为p,个数为m;第二种正多边形边数为q,个数为n,如下数学关系式一定成立:

图11.8

事实上,用正五边形镶嵌会出现36°的缝隙(如图11.6);用正八边形镶嵌会出现45°的重叠(如图11.7)。

研究成果3:

如果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至少有一种多边形要重复使用,并且两种图形个数之和不超过6。

学生亲自动手拼接出许多漂亮图案,选择部分图案如下(如图11.8):

探究过程:

假设第一种正多边形边数为p,个数为m;第二种正多边形边数为q,个数为n,如下数学关系式一定成立:

用穷举法,先将p定位为3,q从3开始增加,再将p定位为4,从4开始增加……

研究成果4:

如果用三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任一镶嵌图形的角顶处含有三个正多边形,允许出现同一种正多边形),有10种拼接方法:

当第一种为正三边形时,第二、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为:

7、42;8、24;9、18;10、15;12、12。

当第一种为正四边形时,第二、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为:

5、20;6、12;8、8。

当第一种为正五边形时,第二、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为:

5、10。

当第一种为正六边形时,第二、三种正多边形都必须是正六边形。

学生做部分拼图如图11.9所示:

用穷举法,先将p定位为3,q从3开始增加,再将p定位为4,从4开始增加……

研究成果4:

如果用三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任一镶嵌图形的角顶处含有三个正多边形,允许出现同一种正多边形),有10种拼接方法:

当第一种为正三边形时,第二、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为:

7、42;8、24;9、18;10、15;12、12。

当第一种为正四边形时,第二、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为:

5、20;6、12;8、8。

当第一种为正五边形时,第二、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为:

5、10。

当第一种为正六边形时,第二、三种正多边形都必须是正六边形。

学生做部分拼图如图11.9所示:

图11.9

探究过程:假设第一种为正r1边形,第二种正r2边形,第三种为正r3边形,则r1、r2、r3满足关系式:

图11.9

探究过程:假设第一种为正r1边形,第二种正r2边形,第三种为正r3边形,则r1、r2、r3满足关系式:

即:

即:

此不定方程有十组正整数解:

此不定方程有十组正整数解:

3.交流研究成果,相互启发质疑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研究成果的展示,是对学生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同时提供了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是相互学习、质疑问难、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最佳时机。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在活动中,学生对研究成果四大胆质疑,认为,如果用三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任一镶嵌图形的角顶处含有三个正多边形,允许出现同一种正多边形),只有4种拼接方法。

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为:

(1)3、12、12;(2)4、6、12;(3)4、8、8;(4)6、6、6。

其他各组均不符合镶嵌要求。

持此观点的学生,分别举出了镶嵌拼图反例,让人信服。其中,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取5、5、10的拼图反例如下(如图11.10):

在此反例启发下,有学生提出了“符合条件的正多边形中,除正三角形外的其他多边形边数必须为偶数”的猜想。

3.交流研究成果,相互启发质疑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研究成果的展示,是对学生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同时提供了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是相互学习、质疑问难、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最佳时机。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在活动中,学生对研究成果四大胆质疑,认为,如果用三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任一镶嵌图形的角顶处含有三个正多边形,允许出现同一种正多边形),只有4种拼接方法。

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为:

(1)3、12、12;(2)4、6、12;(3)4、8、8;(4)6、6、6。

其他各组均不符合镶嵌要求。

持此观点的学生,分别举出了镶嵌拼图反例,让人信服。其中,三种正多边形边数分别取5、5、10的拼图反例如下(如图11.10):

在此反例启发下,有学生提出了“符合条件的正多边形中,除正三角形外的其他多边形边数必须为偶数”的猜想。

图11.10

有一名数学尖子生用反证法,证明了猜想的正确性(证法略)。

4.深化研究成果,创新求异

有了上述的研究基础,教师鼓励尖子学生再攀高峰,引导学生分析三种以上正多边形镶嵌平面的情况。于是,又有了如下发现:

研究成果5:

如果用四种或四种以上正多边形镶嵌平面(任一镶嵌图形的角顶处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正多边形,允许出现同一种正多边形),最多用六种正多边形镶嵌。

用四种图形镶嵌分别需要:(1)两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六边形;(2)一个正三角形;(3)两个正四边形和一个正六边形、四个正四边形。

用五种图形镶嵌分别需要:(1)三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四边形;(2)四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

用六种图形镶嵌需要六个正三角形。

探究过程:

假设k为正多边形个数,r1、r2、…、rk为正多边形的边数,r1、r2、…、r k与k之间,存在如下数学规律:

图11.10

有一名数学尖子生用反证法,证明了猜想的正确性(证法略)。

4.深化研究成果,创新求异

有了上述的研究基础,教师鼓励尖子学生再攀高峰,引导学生分析三种以上正多边形镶嵌平面的情况。于是,又有了如下发现:

研究成果5:

如果用四种或四种以上正多边形镶嵌平面(任一镶嵌图形的角顶处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正多边形,允许出现同一种正多边形),最多用六种正多边形镶嵌。

用四种图形镶嵌分别需要:(1)两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六边形;(2)一个正三角形;(3)两个正四边形和一个正六边形、四个正四边形。

用五种图形镶嵌分别需要:(1)三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四边形;(2)四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

用六种图形镶嵌需要六个正三角形。

探究过程:

假设k为正多边形个数,r1、r2、…、rk为正多边形的边数,r1、r2、…、r k与k之间,存在如下数学规律:

 (k≥3,是整数)

当k=4时,不定方程有四组正整数解:

 (k≥3,是整数)

当k=4时,不定方程有四组正整数解:

当k=5时,有两组正整数解:

当k=5时,有两组正整数解:

当k=6时,仅有一组正整数解:r1=r2=r3=r4=r5=r6=3

学生继续探索后发现,当k>6时,无法镶嵌,所以,讨论到k=6时,宣告结束。将限制条件:k≥3,改为:3≤k≤6。

当k=6时,仅有一组正整数解:r1=r2=r3=r4=r5=r6=3

学生继续探索后发现,当k>6时,无法镶嵌,所以,讨论到k=6时,宣告结束。将限制条件:k≥3,改为:3≤k≤6。

图11.11

由于学生吸取了在三种图形镶嵌中错误推理的教训,学生学会了缜密思维。当得出7组解后,他们小心翼翼地验证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合理性,发现当用两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和一个十二边形镶嵌时,在一个角顶处用四种正多边形镶嵌后,另一些角顶处却只能用三种镶嵌(如图11.11所示),因而要将这组解排除。

5.及时反思,提高能力

经过前四个阶段的研究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技能和技巧,并纳入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要真正优化认知结构、优化思想方法和思维策略,还需要经过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本次活动引导学生反思的问题是:①活动中有哪些体验与感悟,有哪些经验和教训;②动手拼图与问题解决的联系;③比较计算机拼图与手动拼图的作用;④如何优化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数学信息的手段;⑤穷举法对数学论证的作用;⑥在什么情况下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问题;⑦数学美与生活美的联系;⑧自主性与合作性的统一对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以出成果为标志的学习,它发挥的是集体的力量,在学习与研究中尖子生、后进生同攀高峰,各得其乐。研究性学习,是让每个学生日有所进的最好尝试。

四、“作业批改面对面”的学问

“作业批改面对面”把传统的教师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变成“面对面”批改,这是拉近师生距离,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关爱的有效途径。由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出现作业错误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当面给学生指出错误原因,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超短反馈”,面批作业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上课时间面批

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留20~25分钟练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注意巡视课堂,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批改作业,并加以指导。运用这种办法,学生能及时更正错误,教师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以每次在每个学生身上平均花费2分钟时间计算,即使是一个班60名学生,5次课即可对所有学生的作业面批一遍。

2.自习课时间面批

在自习课上,要将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放给学生,但是个别辅导和面批作业还是应该提倡的,既可以维持好课堂纪律,又可以利用面批作业,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密切师生的感情。

3.课外面批

学生交作业后,教师全批全改,或有针对性批改,从中发现问题较大的学生作业,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面批面改,做到错解不过夜。一般是将面批作业的方式和课外辅导结合起来,收效更加明显。

面批作业,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在师生交流中,按照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及学生在上课时听课的表现,不惜用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戴上“放大镜”,千方百计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放大星星点点的进步,有意识的拔高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器重,使学生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积极的反馈。“拔高评价”的要领是:把爱心和耐心放在首位,从情感上对学生掌握一个“真”字,突出一个“情”字,如果学生觉察到老师在“虚情假意”地训导,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如果学生作业做对了,要满心欢喜地说:“你做得真好,像课本上的标准答案一样。”见到学生有奇思妙解,就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能给大家讲一下吗?”见到学生的作业很整齐或书写有进步,就说:“你看,你的作业本真整洁,字写得又漂亮,真有书法家的风度。”如果发现学生的解答有错误,则说:“只要你细心一点是不会发生这种错误的,以后注意,肯定能对。”“你已经做对了90%,比以前强多了,望进一步努力。”如果学生不会做,答题位置一片空白,这时绝不流露任何厌恶、不满的语言和行动,要耐心地说:“你很诚实,不抄袭别人的,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不要紧张,咱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课(刚才)都讲了些什么?这道题就不难做出来了”。

面批面批作业是有理论依据的,我们先看两个实验:

实验一:美国学者罗西(C.C.Ross)与亨里(L.K.Henry)曾做过一个实验,把班内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做练习。第一组每日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其结果;第三组则不告知结果。如此进行八周后改变做法,除第二组仍旧每周告知结果外,第一与第三组的做法互换,如此再进行八周之后,得到如图11.12所示的结果,图中的三条曲线说明,练习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尤以每日反馈较之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则很少进步。

实验二:佩奇(E.B.Page)曾做过一个规模宏大的实验。他把74个班级共两千多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每班学生的成绩分为三组,给以评语。教师对第一组只评以甲、乙、丙、丁的等级,无评语;对第二组除表明等级外,还给以顺应的评语,即按照学生答案的特点,给予适当的矫正,或相称的好评;对第三组则给以特殊评语,如“优异,保持下去!”“良好,继续进行!”“试试看,提高一点吧!”“让我们把这等级改进一步吧!”这三种不同的处理练习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如图11.13所示,教师对学生的练习,除给以分数或等级外,加上适当的短评,颇有助益。

图11.11

由于学生吸取了在三种图形镶嵌中错误推理的教训,学生学会了缜密思维。当得出7组解后,他们小心翼翼地验证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合理性,发现当用两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和一个十二边形镶嵌时,在一个角顶处用四种正多边形镶嵌后,另一些角顶处却只能用三种镶嵌(如图11.11所示),因而要将这组解排除。

5.及时反思,提高能力

经过前四个阶段的研究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技能和技巧,并纳入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要真正优化认知结构、优化思想方法和思维策略,还需要经过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本次活动引导学生反思的问题是:①活动中有哪些体验与感悟,有哪些经验和教训;②动手拼图与问题解决的联系;③比较计算机拼图与手动拼图的作用;④如何优化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数学信息的手段;⑤穷举法对数学论证的作用;⑥在什么情况下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问题;⑦数学美与生活美的联系;⑧自主性与合作性的统一对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以出成果为标志的学习,它发挥的是集体的力量,在学习与研究中尖子生、后进生同攀高峰,各得其乐。研究性学习,是让每个学生日有所进的最好尝试。

四、“作业批改面对面”的学问

“作业批改面对面”把传统的教师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变成“面对面”批改,这是拉近师生距离,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关爱的有效途径。由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出现作业错误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当面给学生指出错误原因,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超短反馈”,面批作业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上课时间面批

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留20~25分钟练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注意巡视课堂,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批改作业,并加以指导。运用这种办法,学生能及时更正错误,教师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以每次在每个学生身上平均花费2分钟时间计算,即使是一个班60名学生,5次课即可对所有学生的作业面批一遍。

2.自习课时间面批

在自习课上,要将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放给学生,但是个别辅导和面批作业还是应该提倡的,既可以维持好课堂纪律,又可以利用面批作业,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密切师生的感情。

3.课外面批

学生交作业后,教师全批全改,或有针对性批改,从中发现问题较大的学生作业,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面批面改,做到错解不过夜。一般是将面批作业的方式和课外辅导结合起来,收效更加明显。

面批作业,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在师生交流中,按照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及学生在上课时听课的表现,不惜用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戴上“放大镜”,千方百计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放大星星点点的进步,有意识的拔高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器重,使学生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积极的反馈。“拔高评价”的要领是:把爱心和耐心放在首位,从情感上对学生掌握一个“真”字,突出一个“情”字,如果学生觉察到老师在“虚情假意”地训导,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如果学生作业做对了,要满心欢喜地说:“你做得真好,像课本上的标准答案一样。”见到学生有奇思妙解,就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能给大家讲一下吗?”见到学生的作业很整齐或书写有进步,就说:“你看,你的作业本真整洁,字写得又漂亮,真有书法家的风度。”如果发现学生的解答有错误,则说:“只要你细心一点是不会发生这种错误的,以后注意,肯定能对。”“你已经做对了90%,比以前强多了,望进一步努力。”如果学生不会做,答题位置一片空白,这时绝不流露任何厌恶、不满的语言和行动,要耐心地说:“你很诚实,不抄袭别人的,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不要紧张,咱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课(刚才)都讲了些什么?这道题就不难做出来了”。

面批面批作业是有理论依据的,我们先看两个实验:

实验一:美国学者罗西(C.C.Ross)与亨里(L.K.Henry)曾做过一个实验,把班内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做练习。第一组每日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其结果;第三组则不告知结果。如此进行八周后改变做法,除第二组仍旧每周告知结果外,第一与第三组的做法互换,如此再进行八周之后,得到如图11.12所示的结果,图中的三条曲线说明,练习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尤以每日反馈较之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则很少进步。

实验二:佩奇(E.B.Page)曾做过一个规模宏大的实验。他把74个班级共两千多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每班学生的成绩分为三组,给以评语。教师对第一组只评以甲、乙、丙、丁的等级,无评语;对第二组除表明等级外,还给以顺应的评语,即按照学生答案的特点,给予适当的矫正,或相称的好评;对第三组则给以特殊评语,如“优异,保持下去!”“良好,继续进行!”“试试看,提高一点吧!”“让我们把这等级改进一步吧!”这三种不同的处理练习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如图11.13所示,教师对学生的练习,除给以分数或等级外,加上适当的短评,颇有助益。

图11.12

这两个实验充分说明了“面批作业,拔高评价”的作用,“面批作业,拔高评价”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我们在做完一件事情后,最关心的总是做这件事的对错,而过一段时间,一两天、三五天这种关心程度便淡化了。在学生作业完成后最关心对错的时候面对面肯定或否定,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将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记忆,及时强化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通过师生谈话形式,学生思维活跃,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效矫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面批作业,拔高评价”密切了师生关系,避免了学生怕见老师的现象,相反,见老师是一种乐趣,为掌握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成绩提高自然加快,“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青浦县数学教改实验小组,1991)

图11.12

这两个实验充分说明了“面批作业,拔高评价”的作用,“面批作业,拔高评价”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我们在做完一件事情后,最关心的总是做这件事的对错,而过一段时间,一两天、三五天这种关心程度便淡化了。在学生作业完成后最关心对错的时候面对面肯定或否定,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将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记忆,及时强化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通过师生谈话形式,学生思维活跃,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效矫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面批作业,拔高评价”密切了师生关系,避免了学生怕见老师的现象,相反,见老师是一种乐趣,为掌握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成绩提高自然加快,“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青浦县数学教改实验小组,1991)

图11.13

五、多给学生提供参加竞赛的机会

“天生我材必有用”,组织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是发挥学生特长的极佳机会。课堂外学生的特长得到肯定,会反作用于课堂内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各种体育比赛,音乐﹑美术比赛都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方式,打开中国科学技术网,全国科普日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意大赛,都是非常适合学生参加的活动。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为例,它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现在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前一年的10月份在基层学校征集作品,通过逐级选拔,于第二年的3~4月份由各省展评,全国大赛的终评决赛时间为每年的8月份。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活动板块,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展示活动包括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方案展,还设科技辅导员论坛项目。

笔者有幸于2012年参加了这次比赛并获奖,领略到了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风采,真是大开眼界。

六、送给你几个心理学小验方

1.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叫做温暖法则,它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这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来了一个冷风淋漓、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用徐徐吹动的办法,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胜利。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南风效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尊重和关心学生,时刻以学生为本,多点“人情味”,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温暖。学生出于感激就会反过来尊敬和热爱老师,更加努力积极地学习。“南风效应”用在正处于成长道路上偶尔犯错的孩子身上,更有神奇的力量。

教育家陶行知在担任“育才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正准备用砖头砸自己班上的同学,于是上前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然等在门口了。陶行知掏出一块糖放到男孩的手里,面露愧色地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孩一脸茫然,只好诚惶诚恐地接过糖。随之,陶行知又掏出另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制止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男孩更诧异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放在他手上,说:我调查过了,你用砖头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正直善良,心怀正义感,应该奖励你啊!陶行知的话深深触动了男孩,他流着泪羞愧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这时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男孩手里,说:“为你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励一块糖。谢谢你,好孩子,我最怕送出三块糖后,再也找不到理由送出第四块。好了,我的糖用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说完,陶校长拍拍男孩的肩膀示意他离开。

面对陶校长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位拿砖头打同学的孩子一定是有错的,但是这个过错在陶校长的心里并没有引起对立。虽然两个人身份不同,一个是校长、执法者,一个是犯了错误的学生。陶校长可以有种种方式处理那位同学,比如记过、点名、通报、请家长、开除,等等,而陶校长在整件事情的处理中,没有一句批评,就得到了最圆满的结局。陶先生对这四块糖的说法都合情合理发人深省:第一块糖叫信用,第二块糖叫尊重,第三块糖叫正义,第四块糖叫担当。四块糖就像那微微南风,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了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

2.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是: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人们常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上、学习上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将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教学中要抓住每一个概念,让学生辨析与理解,不能忽略任何细节。例如:“革命”和“改革”这是历史课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概念,但“革命”的概念是什么?“改革”的概念又是什么?“革命”和“改革”有什么不同?学生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会造成解答关于“革命”和“改革”的大题严重失分。古代称改朝换代为“革命”,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的重大变革,也称“革命”;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即社会革命,表现为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改革”是改去、革除,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就改造社会的含义看,“革命”和“改革”的主要不同是:“革命”通常是自下而上的、采取暴力手段、政权发生易手,而“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权不发生易手、采取和平手段;“革命”是进步的,它摧毁反动势力和落后制度,建立新制度,推动社会发展,而“改革”有顺应历史潮流、进步的,也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经过这样的深刻辨析,学生才能真正明白“革命”和“改革”的含义,才能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后继知识的学习中不至于迷路。

3.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实验结束后,罗森塔尔揭开了谜底,所谓“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其实是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罗森塔尔“权威性谎言”的作用在于,通过权威对教师的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教学中运用这一原理,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追求上进,取得好成绩。

教学中可借鉴的心理学原理还有许多,学会把心理学原理运用到教学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11.13

五、多给学生提供参加竞赛的机会

“天生我材必有用”,组织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是发挥学生特长的极佳机会。课堂外学生的特长得到肯定,会反作用于课堂内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各种体育比赛,音乐﹑美术比赛都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方式,打开中国科学技术网,全国科普日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意大赛,都是非常适合学生参加的活动。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为例,它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现在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前一年的10月份在基层学校征集作品,通过逐级选拔,于第二年的3~4月份由各省展评,全国大赛的终评决赛时间为每年的8月份。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活动板块,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展示活动包括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方案展,还设科技辅导员论坛项目。

笔者有幸于2012年参加了这次比赛并获奖,领略到了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风采,真是大开眼界。

六、送给你几个心理学小验方

1.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叫做温暖法则,它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这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来了一个冷风淋漓、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用徐徐吹动的办法,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胜利。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南风效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尊重和关心学生,时刻以学生为本,多点“人情味”,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温暖。学生出于感激就会反过来尊敬和热爱老师,更加努力积极地学习。“南风效应”用在正处于成长道路上偶尔犯错的孩子身上,更有神奇的力量。

教育家陶行知在担任“育才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正准备用砖头砸自己班上的同学,于是上前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然等在门口了。陶行知掏出一块糖放到男孩的手里,面露愧色地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孩一脸茫然,只好诚惶诚恐地接过糖。随之,陶行知又掏出另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制止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男孩更诧异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放在他手上,说:我调查过了,你用砖头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正直善良,心怀正义感,应该奖励你啊!陶行知的话深深触动了男孩,他流着泪羞愧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这时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男孩手里,说:“为你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励一块糖。谢谢你,好孩子,我最怕送出三块糖后,再也找不到理由送出第四块。好了,我的糖用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说完,陶校长拍拍男孩的肩膀示意他离开。

面对陶校长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位拿砖头打同学的孩子一定是有错的,但是这个过错在陶校长的心里并没有引起对立。虽然两个人身份不同,一个是校长、执法者,一个是犯了错误的学生。陶校长可以有种种方式处理那位同学,比如记过、点名、通报、请家长、开除,等等,而陶校长在整件事情的处理中,没有一句批评,就得到了最圆满的结局。陶先生对这四块糖的说法都合情合理发人深省:第一块糖叫信用,第二块糖叫尊重,第三块糖叫正义,第四块糖叫担当。四块糖就像那微微南风,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了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

2.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是: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人们常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上、学习上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将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教学中要抓住每一个概念,让学生辨析与理解,不能忽略任何细节。例如:“革命”和“改革”这是历史课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概念,但“革命”的概念是什么?“改革”的概念又是什么?“革命”和“改革”有什么不同?学生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会造成解答关于“革命”和“改革”的大题严重失分。古代称改朝换代为“革命”,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的重大变革,也称“革命”;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即社会革命,表现为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改革”是改去、革除,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就改造社会的含义看,“革命”和“改革”的主要不同是:“革命”通常是自下而上的、采取暴力手段、政权发生易手,而“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权不发生易手、采取和平手段;“革命”是进步的,它摧毁反动势力和落后制度,建立新制度,推动社会发展,而“改革”有顺应历史潮流、进步的,也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经过这样的深刻辨析,学生才能真正明白“革命”和“改革”的含义,才能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后继知识的学习中不至于迷路。

3.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实验结束后,罗森塔尔揭开了谜底,所谓“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其实是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罗森塔尔“权威性谎言”的作用在于,通过权威对教师的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教学中运用这一原理,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追求上进,取得好成绩。

教学中可借鉴的心理学原理还有许多,学会把心理学原理运用到教学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