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和脾胃法

调和脾胃法

时间:2022-04-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1恶寒,淅淅2恶风,翕翕3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纵观以上,不管是太阳中风证之干呕、下利后身体疼痛,还是霍乱后身痛不休,脾胃损伤,营气不足是桂枝汤必备的病理因素。营卫虚弱,因于脾胃;调和营卫,不离脾胃。桂枝汤变法的衍化方剂最多,其中大多与脾胃有关。

【原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1恶寒,淅淅2恶风,翕翕3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4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7)

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5)。

【词解】

1.啬啬:怕冷畏缩貌。

2.淅淅:风雨声,如寒风冷雨侵入肌肤的感觉。

3.翕翕:聚合貌,以鸟之合羽状形发热轻浅。

4.消息:斟酌的意思。

5.擘:用手把东西分开。

7.小促其间:稍微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

8.周时:一昼夜,即24小时。

【释义】

12条论太阳中风证的病理是阳浮而阴弱。阳浮指卫阳浮盛则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阴弱指营阴不足则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护,弱而不守)。阳浮阴弱表现在脉象上是浮缓。本证因汗出,发热程度较伤寒证为轻,只是翕翕发热。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则见鼻鸣。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

56条论据小便清否辨别表里的方法。头痛有热既可为表证,亦可为里证。若里热结实,腑气不通,则不大便,胃气不降,浊气上逆可见头痛发热,采用承气汤泄热通腑。邪气在表,头痛发热为常见症状,里无热结,小便必然清长,故须发汗,可选桂枝汤治疗。

91条论表兼里证的治则为:先解表后治里。外症未解不可攻里,若误用攻下,易因邪气内陷引起变证。下利清谷指所排出之物中有不消化的食物,多因虚寒所致。后身疼指服用四逆汤后,身疼痛不罢者,肌表邪表未除。指后身疼痛,太阳经脉循行于人身之背。清便自调指二便正常,服用四逆汤后,阳气恢复,内脏安和,故二便正常。清便自调是内脏安和的外在标志。

387条论霍乱愈后身痛的证治。吐利止,示里气已和。身痛不休,示表邪未尽,营卫不和。故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祛其表邪。霍乱重证,吐利虽止,里气大虚,不但不能用麻黄汤,就是桂枝汤也应慎用,故曰“小和之”,以达营卫和、正气复、微邪去的目的。

纵观以上,不管是太阳中风证之干呕、下利后身体疼痛,还是霍乱后身痛不休,脾胃损伤,营气不足是桂枝汤必备的病理因素。所以,桂枝汤外可以调营卫,内可以化气调阴阳,从而达到调和气血,调和脾胃的目的。正如章虚谷所说:“此方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周,融表里,调阴阳,通经脉……而能使塞者通,逆者顺,偏者平,格者和,是故无论内伤外感,皆可取法而治之。”

从《伤寒论》用药情况来看,运用频次最高的前五味药依次为: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均有治脾作用,也正是组成桂枝汤的五味药。所以,桂枝汤具有较好的温阳益阴,健脾和胃的功效,是治疗脾胃病的一个较好的方剂。

【方义】

桂枝汤的主要功效为: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脾胃。从作用机制分析,桂枝汤要发挥其功能,则首先在于调和脾胃。如桂枝汤解表,以水谷之海为化源,邪借汗而散,汗又为津液所化,津液乃脾胃运化而来,脾运强健,则津液充沛,汗源丰富,使邪随汗出。故解表必资化源。方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解肌祛邪,草、姜、枣补益脾胃,并啜以热粥,助胃气酿汗源。“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成无己指出,脾胃为荣卫之根,脾能上下,则水谷消磨,荣卫之气得以行;脾气虚衰,不能上下,则荣卫之气不得通营于外。营卫虚弱,因于脾胃;调和营卫,不离脾胃。观《伤寒论》解太阳表证诸方,皆用桂枝合姜、草、枣,其用心显然可见。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曰:“盖桂枝汤一方,外证治太阳,内证治太阴。”桂枝汤既能发汗解表治外感,又能温中补脾治内伤,其统治表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调和营卫、振奋脾阳。

桂、姜、枣、草皆是烹调常用之物,有健脾开胃、促进食欲之妙。所以,桂枝汤实际上擅能调理脾胃,并因此达到振奋化源,滋养气血,调和营卫,协调阴阳之目的。

临床加减:脾虚胃弱之呕逆食少者加炒谷麦芽、石斛;腹痛里急重用,加百合;便结不畅加枳壳、麻仁、柏子仁。

桂枝汤变法的衍化方剂最多,其中大多与脾胃有关。如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葛根汤(即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去桂(当是去芍之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桂枝人参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新加汤等等,病证各异,但均以桂枝汤为基础,皆从调理中焦以壮化源,畅行营卫而收良效。

可见,桂枝汤为“群方之冠”并非虚言,从脾统四脏来认识,亦是如此。由此也说明,调治脾胃实乃仲景最重要的治病法则之一。

【历代论述】

柯韵伯: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余常以此汤治自汗……虚痢,随手而愈。(《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李仕材:治吴君明,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汤下之。士材诊其脉浮而大,因思仲景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众皆咋舌,以谵语狂笑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李曰:汗多神昏,故发谵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耳。遂违众用之,及夜而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故病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李仕材医案》)

以上医家的论述也说明,桂枝汤通过调和阴阳,健脾和胃,达到气固阴和,汗止便通的目的。所以,桂枝汤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是一个重要的方剂。

【病案分析】

高某,女,38岁。素体不足,脾虚胃弱,常易感冒,弱不禁风。医者双补气血,如八珍汤之类,亲友馈赠补品满桌,越补胃纳越差,虚证不除。始邀笔者诊治,劝其杜绝食补药、补品,以稀饭青菜为主。处方用桂枝汤加入黄芪益气固表,炒麦芽、谷芽消食,用1克黄连苦味健胃。调治三五日,胃口渐开,食欲日增,心悸,气短,头晕等好转。守方守法服药10余日,虚弱之体渐越康复[1]

按语:《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病之始多为气血失调,脾胃虚弱,故以桂枝汤温阳健脾益气。本例患者气虚较甚,故在方中加入黄芪增强补气作用,辅以炒麦芽、谷芽运脾消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