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和脾胃,攻破泻实止痛法

调和脾胃,攻破泻实止痛法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从以上两条可见,此二证均属于脾胃功能损伤的病变,治疗用药时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及脾胃损伤的严重程度斟酌用药的力度,以防伤正。治以温化寒湿,疏导气血,方拟桂枝加大黄汤加薏苡仁,水煎服。

【原文】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1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词解】

1.行:使用。

【释义】

279条论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的证治。太阳病不当下而误下,是故曰“反”。误下伤脾,脾阳受损,肠腑失温,气机阻滞而运化不行,因之而见腹满时痛,故曰“属太阴也”,方用桂枝加芍药汤;如果腹部“大实痛”,出现明显的气血阻滞的不通则痛,则宜加入大黄,此即桂枝加大黄汤。

280条论体质素弱者的用药原则。体质素弱者,戕伐药用量不可太大。本条强调了治病投药不仅要辨证论治,还一定不能忘记“因人制宜”原则。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虽然是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和“大实痛”的主方,但芍药与大黄配伍,其性偏攻破泻实,对于脾气虚弱的患者,见到“脉弱”,则其人或可“续自便利”时,表明不能耐受峻猛之药,此时用药“宜减之”,切忌用量过大,以免损伤正气。原因在于“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从以上两条可见,此二证均属于脾胃功能损伤的病变,治疗用药时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及脾胃损伤的严重程度斟酌用药的力度,以防伤正。

【方义】

误下太阳而成腹满时痛,太阴之证见矣。然表邪内陷,留滞于太阴,非脏寒病也。乃从桂枝汤升举阳邪,但倍桂枝以调和之。倘大实痛,乃气血壅滞较甚,于证似可急下,然乃阴实而非阳实,仍从桂枝汤升举阳邪,但加大黄等破结滞之品以泻之。

【历代论述】

张隐庵: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乃太阳之邪入于地土而脾络不通,故宜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此即小建中汤治腹中急痛之义也。大实痛者,乃腐秽有余而不能去,故以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伤寒论集注·辨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篇》)

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大黄非治太阴之药,脾实腹痛是肠中燥屎不去,显然太阴转属阳明而阳道实,故以姜桂入太阴,升阳分,杀太阴结滞,则大黄入脾,反有理阴之功,即调胃承气汤之义,燥屎去而阳明之内道通,则太阴之经气出注运行而腹痛减,是双解法也。(王晋三《绛雪园古方选注·和剂》)

【病案分析】

患者为慢性肠炎,腹部满痛已4年,近月腹痛加重,大便溏薄,每日三四次,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治以温化寒湿,疏导气血,方拟桂枝加大黄汤加薏苡仁,水煎服。连服6剂后,痛除,大便正常,再进3剂,诸症皆去,随访2年未见复发[2]

按语:本例泄泻日久,且大便溏薄,伴腹痛,苔白腻,既有脾阳不足,又有寒湿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属于脾阳不足为主,兼有气血湿浊阻滞的腹痛证,符合279条的审证要点,所以用桂枝加大黄汤加薏苡仁,温化寒湿,疏导气血取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