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深圳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成效

深圳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成效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深圳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成效2006年7月,国家标准委批准深圳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试点,通过三年的试点工作,深圳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国家标准委同时下达了试点工作的八个具体考核指标。

一、深圳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成效

2006年7月,国家标准委批准深圳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试点,通过三年的试点工作,深圳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深圳高新区概况

深圳高新区成立于1996年9月,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亚太经合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和“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高新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业基础雄厚。深圳高新区现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四大主导产业,是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深圳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企业将近2 00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30家,包括华为、中兴、长城、联想、腾讯、TCL、创维、迈瑞、大族激光等著名企业。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 249.78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创造的产值高达195.63亿元,成为全国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高新区。深圳高新区以全市0.6%的土地资源,产出了约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25.35%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深圳经济高度集约化发展的典范,也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最耀眼的明珠。2009年,在科技部对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开展的综合评价中,深圳高新区排名第二。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强。深圳高新区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也是深圳最重要的研发基地,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学的研发中心。高新区现有36家市级以上的企业研发中心、24个技术中心、38个重点实验室、23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还拥有由52所海内外著名院校组成的深圳虚拟大学园。深圳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三是企业标准化基础较好。产业的高速发展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对标准化的投入,高新区内已经产生了一批标准化工作领先的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拥有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和宽广的标准化视野,将标准化战略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和标准化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标准化工作模式,为示范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企业基础。

(二)试点工作思路

试点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贯彻实施深圳市标准化战略纲要,探索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建立政府对标准化事业的引导和激励制度,推动重点企业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整体标准化水平,加强标准化中介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为促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深圳整体竞争力作出贡献。

(三)试点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标准委的要求,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以提高标准化工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中心,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为目的,重点探索解决科研、标准与产业同步以及自主创新与标准相结合两大问题,逐步实现“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化、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化、标准化工作主体企业化、标准服务支撑平台化”的总体目标。国家标准委同时下达了试点工作的八个具体考核指标。

(四)试点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截至2009年10月,各项试点工作任务全部完成,具体完成情况如表8-1所示。

表8-1  各项试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续表

试点3年来,示范区内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均有了明显的提升,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05年底,区内企业累计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452项; 2006—2008年,区内企业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1 037项,比试点之前增长了129%。截至2005年底,区内累计公布申请专利37 187件,其中发明专利30 360件; 2006—2008年,区内企业公布申请专利57 454件,其中发明专利45 704件,分别比试点前增长了55%和51%。200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约1 368亿元; 2008年,即使遭遇了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深圳高新区仍然实现了2 272亿元的工业总产值,较2005年增长了66%。主要指标对比如表8-2所示。

表8-2  试点前后示范区主要指标对比表

(五)试点工作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了标准化战略推进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质监部门牵头,市发展改革、科技、贸工、财政、人事、建设、交通、教育等多部门共同组成的标准化战略推进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充分发挥统筹规划、指导监督的作用,及时解决标准化战略推进及试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二是建立了试点工作机构。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推动各项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市领导牵头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落实了示范区建设工作经费。其中启动经费100万元,试点三年期间市政府每年配套100万元,共400万元,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1.扎实开展企业调研工作

为掌握示范区标准化工作现状,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提高试点工作的有效性,工作组于2007年3月—7月对示范区内企业进行了标准化状况调研,形成了《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企业标准化状况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详细分析了示范区内企业的标准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标准化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从调研情况来看,示范区内企业整体标准化工作滞后于产业发展的情况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平衡:一是企业标准化水平与行业地位不平衡。有些企业规模较大,研发能力也很强,在行业内属于龙头企业,但企业负责人对标准化还不够重视,重研发、轻标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企业标准化水平、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程度与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明显不相称。二是企业之间标准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一批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企业充分认识到了标准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标准化工作上舍得投入,企业标准化人员数量多、素质高,在标准化管理和标准研究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意识不强,还停留在被动地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层次上。在调研的基础上,工作组编制了《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目录》(即《三重目录》),确定示范区标准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字视听、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新能源、化合物半导体、平板显示、软件等8个产业领域,重点企业为华为、中兴等100家企业。《三重目录》的制定为示范区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突破口。

2.建立标准化创新激励机制

为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鼓励标准自主创新,深圳市政府于2007年、2008年发布了《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06—2010)》和《深圳市实施标准化战略资金管理办法》,将资助范围扩大到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全市企事业单位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承办国际标准组织年会和学术研讨会、组建企业标准联盟、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以及其他经市政府批准的重大标准化事项。此外,市政府于2008年出台了《深圳市标准创新奖管理办法》,将标准创新奖纳入全市科技创新奖统一进行奖励。深圳市标准创新奖的奖励对象为:符合深圳市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水平高、创新性突出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及深圳市技术标准文件。该办法的发布实施,为深圳市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了经费保障。

2007—2009年试点期间,依据《深圳市技术标准研制资助管理办法》,市财政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对高新区内57家企业申报的294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提供了资助,资助总额为6 000万元。2009年,深圳市标准化战略资金资助了99家企业和各种组织申报的275个项目,其中标准类221个,承担TC/SC/WG工作项目13个,企业标准联盟4个,TBT研究项目22个,承办国际标准化组织年会和学术研讨会15个,资助总额为2 780万元。三年内市财政总计投入9 400万元用于支持示范区内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其中2009年投入额度达到5 000万元。

3.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宣传培训和积极协调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8年,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共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1 037项,其中国际标准246项,国家标准344项,行业标准447项,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的企业越来越多,参与制修订的标准数量有了明显增长,标准的层次也有了显著提升。

4.推进企业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

为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深圳组织制定了《深圳市企业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评价办法》。该办法从资源保障、标准化战略与体系、研发过程标准化、生产与服务过程标准化等方面明确了企业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的具体内容,并编制了详细的评分表,为评价企业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提供了具体依据。根据该办法,深圳已经引导60家试点企业初步建立起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其中20家已经通过评审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企业领导人的标准化意识显著增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得到夯实。开展研发与标准化同步试点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同。各试点企业把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建立起标准化工作机构,并配备了标准化专兼职工作人员,同时加大了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标准化工作经费超过研发总经费的10%。其中中兴、华为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标准化,大族激光、飞亚达、同洲、好易通等每年投入标准化的经费也超过百万元。二是试点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发成果和标准化成果。各企业结合各自的研发项目开展试点工作,在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研发成果和标准化成果。例如,华为的三项技术方案成功地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接受并且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大族激光参与了4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从自身科研成果中提出了4项国家标准的立项申请,其中2项已经获得批准。2007—2008年,中兴、华为、海川等企业共获得17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2009年,中兴、华为、海川等企业的10个标准项目获得深圳市标准创新奖,并纳入全市科技创新奖由市政府统一进行奖励。三是企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试点,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得到提升,多家试点企业承担了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工作组(TC/SC/WG)的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市政府将推进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列为政府重大标准化事项予以扶持,并推动80家以上企业开展研发与标准化同步试点工作,使试点企业总数达到100家以上。

5.积极推进企业标准联盟发展

为培育和引导企业标准联盟的发展,促进标准与知识产权相结合,2007年深圳组织制定了《深圳市企业联盟标准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对企业标准联盟的定义、企业标准联盟的成立要求与程序、企业联盟标准的制定、备案和实施等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为企业标准联盟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根据该办法,在部分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推动成立了“数字专业对讲机标准联盟”、“钟表标准化技术联盟”、“贵金属及珠宝玉石饰品标准联盟”、“LED产业标准联盟”、“RFID产业标准联盟”以及“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等企业标准联盟,部分标准联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数字专业对讲机标准联盟构建了专利池,制定出多项DRA联盟标准,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提升了中国专业数字对讲机产业的应对能力;钟表标准化技术联盟以飞亚达公司的航天表核心技术为依托,形成了一系列联盟标准,加强了钟表企业产业链的整体合力。2009年,根据标准联盟实践运行情况,深圳又适时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从标准联盟的筹建、成立、运行以及联盟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了对标准联盟的管理和指导。这些引导措施为促进标准联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吸引了部分国内著名的标准联盟来深圳发展。2009年,闪联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落户深圳高新区,并将深圳高新区作为闪联标准产业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6.积极推动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相结合

标准化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跨国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广泛申请各国专利,然后通过参与、引导国际标准制定将专利与标准相结合,从而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深圳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发展的这种动向,积极引导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一是引导和帮扶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及时转化为企业标准,三年来共备案企业标准近5 000件;二是大力推动华为、中兴等优势企业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市场化)”的道路,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如中兴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数字集群系统的核心技术并获得多个国家的专利授权,该公司将核心技术融入数字集群系统标准“GoTa”,该标准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和采用,中兴一年内就向国外同行收取了1亿元的专利费。此外,试点三年来,华为、中兴、飞亚达等重点企业共向各种国际标准组织提交了10 000余份国际标准提案,很多提案得到了采纳,其中一部分提案含有自主专利技术,提高了这些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专利交叉许可的能力,显著节省了研发费用,减少了它们进入国际市场的阻力,巩固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

7.推动企业积极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TC/SC/WG的工作

企业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TC/SC/WG的工作,有利于增强其在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也有利于扩大其在同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为此,深圳将扶持企业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TC/SC/WG的工作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积极动员和帮助企业申报承担相关专业TC/SC/WG的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筹建中遇到的各种具体困难。由于历史原因,试点开始前全市没有一家组织承担全国TC/SC/WG的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帮扶,目前,已有3家国际WG、20家全国TC/SC/WG落户深圳。

8.大力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

为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深圳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一是加大对采标工作的宣传,使企业认识到采用国际标准对于减少研发费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性;二是将采标工作与质监其他业务工作有效结合,结合企业标准登记备案、申报名牌产品、市长质量奖及区长质量奖等工作开展采标工作,提升了采标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做好技术支持及信息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了《深圳市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与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课题研究,并编制了《深圳市重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指导目录》,为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了帮助,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提供了指导;四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将重点产品采标纳入财政扶持范围。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示范区内100家重点企业有90家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达到90%。

9.积极开展标准化宣传工作

一是为促进标准、科研、产业相同步,连续三年举办深圳市高新技术标准化论坛。二是为提高企业家的标准化意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连续两年举办深圳市企业家标准化论坛,邀请各重点企业的领导人就标准化与企业竞争力、标准化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内容进行演讲交流。三是2007年在第九届高交会成功举办了“深圳企业标准化成果展”,使标准化宣传活动首次走进高交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组织策划“企业领导人标准化战略讲座”和“标准化战略进高校”等专题讲座,原市质监局领导亲自给企业领导人和大学生讲解国际、国内标准化的最新形势和深圳标准化战略的主要内容,极大地提升了企业领导人和高校师生的标准化意识。五是为开阔企业的眼界,帮助企业与国际著名标准化组织建立联系,与IEEE合作举办“IEEE标准协会深圳研讨会”,与IFAN合作举办高峰论坛;六是在深圳电视台、《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中国质量报》、《深圳质量》等新闻媒体及有关网站发表了300多篇新闻稿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七)今后示范区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规划

下一步,结合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结合深圳高新区的转型升级,深圳将大力推动园区企业实质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示范区及全市的标准化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模式。认真梳理现有标准化引导和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战略联席会议等相关制度,形成长效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强化示范区标准化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研究开发、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同步发展。深圳市场监管局成立后,整合了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的职能与资源。今后要在制定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园区内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技术平台的作用,培育一批标准化意识强、具有一定的标准化水平和科研能力、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成为试点企业,推进研发、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同步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进一步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的优势企业建立标准联盟运作机制。一方面加强与闪联、e家佳等国内领先标准联盟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和帮助深圳现有的标准联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结合政府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引导重点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中介组织构建产业标准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促进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相结合,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四是进一步推动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大高端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支持企业标准化人才到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中担任职务特别是领导职务,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落户高新区,使其成为国际国内高新技术标准化研究和推广的重要基地,成为高端标准化人才的聚集地。

五是进一步创新标准化支撑服务工作模式。在进一步完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标准孵化工程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孵化,全面创新标准化支撑服务工作模式,为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的制定提供更有效的支撑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