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性

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性

时间:2022-02-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 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性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对外汇的基本供需情况,当国家处于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汇率将处于贬值趋势或面临贬值压力。然而要更好地分析这种升值对我国出口带来的影响,并制定合适的对策,就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人民币近年来升值的特征。

第四章 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性

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国际收支状况(由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组成)反映了一国对外汇的基本供需情况,当国家处于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汇率将处于贬值趋势(浮动汇率的情形)或面临贬值压力(固定汇率的情形,导致官储减少并引起本币供给被动增加)。那么,为了分析近年的人民币升值,我们先了解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状况。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历年统计数据,我国2000—2010年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收支状况见图4-1。

图4-1 2000—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从图4-1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0年,我国全部处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局面。从经常项目来看,由于货物出口的大幅度增长,经常项目顺差增长速度相当快,从2000年的205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最高点4 261亿美元,之后2009年受金融危机导致国外需求减少等原因的影响回落至3 000亿美元左右。从资本项目来看,在2001—2004年出现较为高速的增长,由19亿美元上升至2004年的1 107亿美元(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的短期资本流入增长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在2005年汇改之后出现明显回落,2009年以来又出现大规模反弹。无论如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处于顺差的状态,尤其是2007—2010年,国际收支顺差都超过了4 000亿美元。[1]

根据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理论,近年来国际收支顺差额的不断积累,必然要导致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升值或是升值压力。2000年至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名义汇率几乎一直保持在1∶8.27至1∶8.28的水平上。而这一阶段中国货物出口、直接/间接资本流入以及国际收支顺差却一直在增加,这种几乎静止的汇率水平必然含有国家调控的成分,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变化与调整趋势,而转为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度积累以及不断增长的外汇占款。而到2005年人民币放宽浮动范围之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就十分明显了,由2005年上半年的约1∶8.278升值至2012年三月的约1∶6.301,升值幅度达到了25%左右。[2]

综上所述,多年来累积的国际收支顺差的压力导致了人民币在加强市场化程度后的大幅度升值。然而要更好地分析这种升值对我国出口带来的影响,并制定合适的对策,就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人民币近年来升值的特征。依据这一理论框架,从本章起至第六章将依次介绍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性、复合性和不对称性。本章首先分析“结构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