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时间:2022-1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宏观经济学的特点是在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微观经济行为构成宏观经济行为的基础。比如,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与周期波动时必须考察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选择,而微观经济学在研究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时必须把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作为研究的前提。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是在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与趋势的基本理论,而微观经济学在性质上是关于单个厂商、消费者个人或家庭基于利益最优化追求下经济行为的研究。二者是总体与个别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把个体的经济变量简单加总为整体经济变量,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认为宏观经济学的变量就是微观经济学变量的总和,否则,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个人或家庭勤俭持家、节约开支,会使家庭的储蓄增加。但当全社会家庭都这么做时,却不会增加全社会的储蓄和收入,只会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为全社会都增加储蓄就意味着全社会都减少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当社会总需求量下降时,生产也会由于销售的困难而缩减,价格也会因此下降,最终社会的总收入就会减少。当社会总收入减少的时候,储蓄当然也会随之减少。这就是宏观经济学所说的“节约的悖论”。

因此,宏观经济学在很多方面与微观经济学是有区别的,只是二者的区别并不是严格且固定不变的。在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中,我们可以明了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2]“微观”研究的是经济社会单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选择及其后果,以及单个市场均衡的决定。而“宏观”则是研究经济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找出办法,让总体经济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宏观经济运行受无数个厂商、家庭的决策影响。宏观经济模型通常都从这样一个简化假定开始:经济中存在一个代表性的厂商或家庭。然后宏观经济学家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研究这种代表性厂商或家庭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环境中怎样以及将要怎样进行最优行为选择。然后,通过加总个别家庭和厂商的所有决定来解释经济的整体行为,并通过收集的数据验证提出的理论联系是否有效。宏观经济决策必须考虑微观个体的最优行为选择原则,宏观经济理论必须与微观个体最优行为选择原则相一致。比如每个消费者决定消费多少、消费什么是微观经济问题,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比如不考虑外部性),所有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的加总便构成总消费支出,这就是宏观经济问题。当社会上较多的厂商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息率预期或对市场的供求状况预期,改变目标存货水平和实际存货水平,改变进货量,或社会上有较多的厂商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改革时;当社会上有较多的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率预期或对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期,改变自己的消费品购买量,或社会上有较多的消费者,由于个人消费偏好有较大的改变,从而改变自己的现金持有额时,宏观经济会受到影响。宏观经济行为又会影响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如通货膨胀的上升带来厂商生产成本的提高,单个厂商便可能改变其微观经济决策,削减产量。微观经济行为构成宏观经济行为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自下而上地考察经济,宏观经济学则是自上而下地考察经济。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互为前提的。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对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又要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微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则是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两者是相互补充的。比如,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与周期波动时必须考察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选择,而微观经济学在研究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时必须把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作为研究的前提。

(3)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许多西方经济学者认为经济学的科学化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活动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宏、微观经济学的共同目的。[3]经济学家在考察、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时,离不开定义、假设、假说、检验这几大实证方法的基本环节,定义概念、确定假设、形成假说、检验假说的过程,也就是理论形成的过程。

(4)两者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研究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所以,两者的理论分析只适用于市场经济,不适用于计划经济,也不完全适用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的转型经济。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最优行为选择与影响,如个人(家庭)、厂商等的行为选择。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首先假设经济中存在代表性厂商或家庭,然后加总代表性厂商或家庭的所有决定来解释经济中的整体行为,并用收集的总量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萨缪尔逊也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

①当然,也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有不同看法。析整个经济行为”。因此,学好宏观经济学,需要先加强对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课程的学习。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微观主体最优行为的选择,要解决的是稀缺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最优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比如厂商努力降低工资可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进而扩大再生产、增加雇佣工人;但若经济中每个厂商都如此,社会总消费会因劳动者总收入的减少而下降,社会总需求的下降最终会导致总产出与就业的减少。

(3)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源自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它更关注各个市场的不同而不关注经济整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与波动;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它更关注经济整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与波动而不关注各个市场的不同。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市场机制能自动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汇率水平被视为给定。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在解释国民收入决定与波动时需要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决定理论,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决策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如表1-1所示。

表1-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