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的婚姻,是最适合产权交易的,虽然婚姻大多由父母做主,但由于父母对子女拥有产权,因此研究婚姻,必然研究子女产权执行中的成本和收益。分家意味着财产的永久损失而且没有任何补偿。
婚姻的经济学分析_家庭社会

一、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1.中国千年的婚姻习俗,实际上就是一种产权交易

婚姻,如果从经济学观点来看,就是丈夫和妻子之间产权的执行和转移,牵扯了多方面的价值和决定。因此,从古至今,从没有过其他哪种合约,比婚姻受到的约束更多了。

中国古代的婚姻,是最适合产权交易的,虽然婚姻大多由父母做主,但由于父母对子女拥有产权,因此研究婚姻,必然研究子女产权执行中的成本和收益。

中国古语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话其实是一个经济合约,这里面说明了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臣,是君的财产,君有权力处分臣的一切乃至生命;子,是父的财产,父有权力处分子的一切,乃至生命。有了子后,一般都是父母来包办婚姻,这是因为,子作为财产,在投资期(小时候)过后,应该进入收益期,进入再生产阶段,这个再生产,或许就包括传宗接代。新娘子是作为交易的另一方投入的财产。由于婚后女方一般都从属于男方,那么女方的家族实际上是失去了一部分财产,这部分财产的补偿,就要由男方以彩礼的形式给予。

在这种交易中,基本没有子女参与的份,如果子女参与,这种交易就要变得复杂得多,因为哪个小伙不爱美女呢?哪个姑娘不爱帅哥呢?如果子女参与,往往会破坏这种等价的交易,所以,在中国古代,很多时候都是“盲婚”,也就是说,在婚前双方是没有机会见面的。

2.中国古代婚姻合约

新娘、新郎本身不参与婚姻的寻找,寻找由父母完成,成本也由父母支付;婚姻合约是不受控的市场合约,而不像今天那样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盲婚”合约下的产权转移,是一种彻底的买卖关系。

彩礼的价格由新娘的价值确定。新娘越不容易逃跑、越能干活,则价格越高,因此,古代从小就开始教育女孩子不能乱跑,要“三从四德”,要忠于丈夫和娘家。这表面是一种道德教化,实质是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裹脚在最大可能上防止了妇女的逃跑,虽然损失了部分劳动力,但经过权衡,还是值得的。因为家庭劳动大多裹脚妇女也能完成,而重体力劳动,即使不裹脚,女性的优势也不明显。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什么是嫁女儿,而不是嫁儿子,就能解释清楚了。除去传宗接代的考虑(其实也可以用经济解释),男人更容易逃跑,看守的成本太高。其实就是由男女两性本身的物质属性决定的。

在子女婚后,对于家庭来说有个最大的风险和危机,就是分家。分家意味着财产的永久损失而且没有任何补偿。为了避免这种产权执行中的成本的产生,在传统社会,经常用道德来约束人们不得分家,不断地强调孝顺的美德,斥责分家的行为。

3.现代经济学认为的婚姻的“四大收益”

(1)可通过劳动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和递增报酬。比如女主内男主外,或女主外男主内,要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要高。

(2)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比如一人工作供养另一人读书,最后共享荣华富贵。

(3)可分享家庭共有品,如养儿育女的天伦之乐。此外还有彼此的知识和智慧,也是可分享的共有品。所以人们常发现,妻子教育程度提高,有助于提高丈夫工资。

(4)防灾保险,如生病不至于无人照顾。若问在印度和中国农村,女儿一般远嫁外地,为的是什么?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农业歉收的风险。

婚姻有这么多收益,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结婚”而不是“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