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价格需求弹性与价格供给弹性

价格需求弹性与价格供给弹性

时间:2022-1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经济学中的这一需求概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需求是有区别的。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原因,经济学家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予以解释。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含义、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决定、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一般掌握供给定理、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供给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2.了解支持价格及其影响、限制性价格及其影响、其他弹性概念的含义。

3.明确供求与均衡价格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

现代微观经济学是以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展开其理论体系的,旨在说明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如何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由于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决定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从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入手,阐述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决定,并以此展开其全部理论。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一)需求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西方经济学中的这一需求概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需求是有区别的。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需求仅仅表示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欲望,而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需求则是指人们对某种商品的有购买力的需要。明确地说,需求的概念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有购买欲望,二是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一个穷人向往拥有一辆轿车,但是没有支付能力,因而产生不了需求;同样,一个富人有能力购买劣质的家具,但他不愿意购买,也不可能产生需求。

需求有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之分。所谓个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的需求,而市场需求则是指在某一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个别需求之和。在本书中,我们主要讨论市场需求。

(二)需求表

需求是与一定的价格水平相联系的,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是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可以用表2-1表示。这种表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对应关系的表,称为需求表。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从表2-1某商品的需求表中,既可以看到不同价格下A、B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量,也可以看到不同价格下整个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量。

图2-1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三)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当我们把需求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绘出来,就得到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图2-1是根据表2-1中某商品的价格与市场需求量的数据绘制的一条市场需求曲线。纵轴表示某商品的价格(P),横轴表示某商品的需求量(Q)。

从图2-1可以看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为负值,这说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

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引起市场需求量变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商品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影响需求的因素还有以下几种。

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消费者的收入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一般是同方向的。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商品的需求一般也增加;反之,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对商品的需求也减少。当然,并不是任何商品的需求都与消费者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对劣质商品和低档商品的需求就与消费者收入呈反方向变动。收入增加时,对劣质品和低档品的需求反而减少。另外,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对需求也有一定的影响。

2.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两种。替代品指两种商品都能用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共同用来满足某一种欲望,两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当两种相关商品之间为替代关系时,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化。如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则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相反,如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则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当两种商品之间为互补关系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如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则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如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则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

3.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是指一个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而这一程度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心理评价。消费者越喜好一种商品,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大。消费者的偏好有时会受广告、时尚、对其他消费者的观察、对健康的顾及和以前购买这种商品的经历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4.消费者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来说,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未来价格会上升,他们可能会在价格上升前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未来价格会下降,他们可能会在价格下降前更少地购买这种商品,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5.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使需求量增加,人口数量的减少会使需求量减少。人口结构的变动主要影响需求的构成,从而影响某些商品的需求。例如,人口的老龄化会减少对时髦服装、儿童用品等的需求,但会增加对保健用品的需求。

6.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政府采取某些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如增加财政支出、减免购物税和降低利息率等政策,市场上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如果政府采取某些紧缩的经济政策,如削减财政支出、增加购物税和提高利息率等政策,市场上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总之,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主要影响需求欲望(如消费者喜好与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有些主要影响需求能力(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需求。

(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就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D代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以a,b,c,d,……,n代表影响需求的因素,那么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D= f(a,b,c,d,……,n)

其中,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最为直接,我们着重加以描述,用P代表商品价格,D代表商品需求量,于是该商品的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D= f(P)

这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是其价格的函数。

三、需求定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得出一般的规律,即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需求定理是在假定价格以外的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原因,经济学家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予以解释。收入效应是指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既定收入对商品的购买力下降,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替代效应是指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的替代商品;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他替代品转而购买该商品。在现实生活中,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往往同时对商品需求量发生影响,使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定理同人们的日常经验是相吻合的,但需求定理是对一般商品而言的,对一些特殊商品,需求定理并不适用,这就是需求定理的例外。在特定条件下,某些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增加。例如,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在研究中发现,1845年爱尔兰大灾荒时,土豆的价格上升了,而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这种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的情况被后人称为“吉芬之谜”,并将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称为“吉芬商品”。此外,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方向出现“反常”。例如,一些消费者为了炫耀其身份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首饰、古玩字画等。但是这类商品价格下降到不足以炫耀其身份时,购买就会减少,从而出现价格下降反而需求量减少的情况。著名的经济学家凡勃仑把这类具有“炫耀性消费”特征的商品称为“炫耀商品”。

图2-2 需求量的变动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如图2-2所示。

在图2-2中,当价格由P0上升为P1时,需求量从Q0减少到Q1,在需求曲线D上则是从b点向左上方移动到a点。当价格由P0下降到P2时,需求量从Q0增加到Q2,在需求曲线D上则是从b点向下方移动到c点。可见,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向左上方移动是需求量减少,向右下方移动是需求量增加。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如图2-3所示。

图2-3 需求的变动

在图2-3中,价格是P0,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如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是需求的变动。例如,收入减少了,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需求从Q0减少到Q1,则需求曲线由D0移动到D1。收入增加了,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需求从Q0增加到Q2,需求曲线由D0移动到D2。可见,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是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是需求增加。

案例分析

需求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美国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家庭和企业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在1960年,美国平均每人丢弃的垃圾为每天1.2千克,可是今天这个数目增加为1.6千克。随着垃圾量的增加,现有的垃圾堆积场都已经被填满,要在城区附近寻找新的堆积场已经越来越困难了。

有一个社区利用需求定理,使垃圾的收集问题得到了缓解。1987年,宾夕法尼亚州珀卡西的居民,每人每年向市政当局交纳固定的垃圾收集费120美元,当时他们每人每天丢弃的垃圾为1千克。由于收集费是固定的,居民如果再增加丢弃量,增加的部分就不再收费,因此对居民来说,对减少垃圾丢弃量就没有利益驱动。

1988年,珀卡西改变收费办法。市政当局要求所有的垃圾都装在由市政当局出售的专用垃圾袋里。例如,一只容积为18千克的大垃圾袋收费1.50美元。因此,居民丢弃垃圾的边际成本就从零增加到每千克约4美分。未经批准的垃圾袋不得使用。另外,市政当局还实施了一项废物再利用计划。它发给每个家庭主妇一个桶,用来装废弃的罐头和瓶子,每周收集一次。此外还每月收集一次旧报纸。

结果和预料的一样,人们开始减少丢弃垃圾。第一年就见效,每人每天丢弃的垃圾减少到0.45千克以下。珀卡西居民开始受益,因为他们比以前可以少付30美元的费用,市政当局收集垃圾的成本也减少了40%。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一)供给

供给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所有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显然,供给的概念也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有出售的欲望,二是有供应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由于价格太低,厂商不愿意把产品出售,那么即使有产品也不能在市场上形成有效的供给;反之,如果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较高时,尽管厂商很想有更多的这种商品供出售,但由于供给能力的限制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形成有效的供给。

与需求一样,供给也有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之分。所谓个别供给,是指单个厂商的供给,而市场供给则是指在某一商品市场中所有厂商的个别供给之和。在本书中主要讨论市场供给。

(二)供给表

供给也是与一定的价格水平相联系的。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是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厂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对某商品的供给量可以用表2-2表示,这种表示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对应关系的表,称为供给表。

表2-2 某商品的供给表

图2-4 供给曲线

从表2-2商品的供给表中,既可以看到不同价格下A、B供给者对该产品的供给量,也可以看到不同价格下整个市场对该产品的供给量。

(三)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当我们把供给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绘出来,就得到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图2-4是根据表2-2中某商品的价格与市场供给量的数据绘制的一条市场供给曲线。纵轴表示某商品的价格(P),横轴表示某商品的供给量(Q),S即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的斜率是正值,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及供给函数

(一)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除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有其他经济和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厂商的经营战略:在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假设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即厂商供给多少取决于这些供给能否给厂商带来最大的利润。如果厂商的经营战略是产量最大化或销售收入最大化,或有其他政治或社会道义等目标,那么供给就会受到这些因素影响。

2.其他商品的价格: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需求会随另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这种商品需求的减少会引起价格下降,从而使供给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需求会随另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这种商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价格上升,从而使供给增加。在替代商品之间,一种商品的需求随另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这种商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价格上升,从而使供给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需求随另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种商品需求的下降会引起价格下降,从而使供给减少。

3.生产技术的变动: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供给增加。

4.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会使产品的成本减少,从而在生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增加,增加供给量。反之,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成本增加,从而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供给量减少。

5.政府的政策:政府采用鼓励投资与生产的政策(如减税),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量。反之,政府采用限制投资与生产的政策(如增税),则会抑制生产,减少供给量。

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乐观态度,则会增加供给量;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悲观态度,则会减少供给量。

(二)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就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以S代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以a,b,c,d,……,n代表影响供给的因素,那么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

S= f(a,b,c,d,……,n)

如果用P代表商品的价格,则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函数可以表示为:

S= f(P)

这就是说,某种商品的供给量是其价格的函数。

三、供给定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得出一般的规律,即供给定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随价格的上涨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给量与价格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定理是假定价格以外的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主要原因,一是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后,现有的厂商愿意生产和出售更多的这种商品;二是这种商品价格上升后,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商品的生产行列,这样就必然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与需求定理一样,供给定理也会出现某些例外情况。如劳动的供给,当工资增加时,一般劳动的供给量也会增加,但当工资增加到一定限度后,劳动的供给量反而下降。因为这时人们可以用较少的劳动而获得充足的生活费用,于是有些人会把部分时间安排在旅游休闲等其他方面,从而会减少劳动的供给量。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量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如图2-5所示。

在图2-5中,当价格由P0上升为P1时,供给量从Q0增加到Q1,在供给曲线S上则是从b点向右上方移动到a点。当价格由P0下降为P2时,供给量从Q0减少到Q2,在供给曲线S上则是从b点向左下方移动到c点。可见,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向左下方移动是供给量减少,向右上方移动是供给量增加。

图2-5 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2-6所示。在图2-6中,价格是P0,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如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供给的变动。例如,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厂商所得到的利润增加,从而产量增加,供给量从Q。增加到Q1,则供给曲线由S0移动到S1;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厂商所得到的利润减少,从而产量减少,供给量从Q0减少到Q2,则供给曲线S0移动到S2。可见,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是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供给增加。

图2-6 供给的变动

我们可以看到,“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仅一字之差,但含义明显不同。归纳起来,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一是前提条件不同,二是变化的形态不同。

案例分析

技术进步与计算机供给

在供给理论中,我们的分析以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为中心。但应该看到,在今天决定供给的关键因素是技术。计算机的供给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价格按运算次数、速度和存储能力折算,每台为100万美元。价格如此昂贵,供给量极少,只有少数工程师和科学家使用。如今同样能力的个人计算机已降至每台1 000美元左右。价格只是当初价格的1%,但供给量增加不止1万倍。现在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程度是许多未来科学家所未预见到的。计算机供给的这种增加不是由于价格的变动引起的,而是由于技术进步变动引起的。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行业的生产技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硬件与软件技术标准的统一、规模经济的实现与高度专业化分工使电脑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而质量日益提高。这种技术变化引起计算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而且移动幅度相当大。这样,尽管价格下降,供给还是大大增加。

技术是决定某种商品供给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技术进步。

第三节 均衡价格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这种价格又称均衡价格。这一节我们来分析研究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决定,以及变动的实质。

一、均衡价格的概念

均衡价格就是在市场中形成需求和供给相对平衡状态时的市场价格,这时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

在市场中,需求和供给是两种相反的力量。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越低,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多,而企业的供给量却越少;反之,商品价格越高,人们的需求量就越少,而企业的供给量却越多。市场上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对市场价格变化的反应是相反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市场价格信息作出不同的反应。双方的反应达到力量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对于均衡价格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一旦形成之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均衡的位置,则会有其他力量使之恢复到均衡。由此可见,均衡价格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第二,决定均衡价格的因素是需求和供给。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着商品的价格,不存在主次之分。因此,需求和供给的变动都会影响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进行的。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表2-3是某商品均衡价格形成表。通过该表可以看出,2元/500克为均衡价格,100吨为均衡数量。

根据表2-3可以作出均衡价格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关系,如图2-7所示。在图2-7中,曲线D是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S是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它们相交于E点,E点对应的价格OP0就是均衡价格。与该价格对应的交易量OQ0既是供给量,又是需求量,即均衡数量。E点表示该商品在市场上达到均衡状态的均衡点。

表2-3 均衡价格的形成

续表

下面我们进一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形成的。一旦市场价格背离均衡价格,供求的相互作用会自动使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这就是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图2-7 均衡价格的形成

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使市场价格永远向着均衡价格移动,均衡是必然要出现的一种趋势。可以用表2-3和根据该表做的图2-7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在表2-3和图2-7中,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为OP0(2元),均衡数量为OQ0(100吨)。如果该商品在开始时的价格为OP1(2.1元),高于均衡价格OP0,那么,与OP1相对应的需求量为OQ1 (80吨),与OP1相对应的供给量是OQ2(150吨),显然供大于求,市场过剩70吨。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卖方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价格的逐渐下降,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逐渐增多,供给量逐渐减少,直到价格降到OP0,需求量与供给量一致,市场达到均衡。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为OP2(1.9元),低于均衡价格OP0,那么与OP2相对应的需求量是OQ2(150吨),与OP2相对应的供给量是OQ1(80吨),显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市场短缺70吨。这时竞争在买方展开,竞争的结果是价格逐渐上升。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逐渐减少,供给量逐渐增多,直到价格上升到OP0为止,这时需求量与供给量一致,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三、需求、供给的变化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在供给和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唯一的。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无论需求曲线还是供给曲线都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需求变化和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一)需求的变化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关系

可用图2-8来说明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在图2-8中,既定的供给曲线S与最初的需求曲线D1相交于E1,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需求增加后,需求曲线由D1平移到D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提高到P2和Q2;需求下降后,需求曲线由D1平移到D3,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降低到P3和Q3。由此可见,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所以说,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二)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关系

可用图2-9来说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图2-8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的影响

在图2-9中,在既定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变化前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1和Q1。供给增加后,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但均衡价格由P1下降为P2;供给减少后,均衡数量由Q1减少为Q3,均衡价格由P1上升为P3。显然,当需求既定时,供给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会使均衡数量减少而均衡价格上升。

图2-9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的影响

所以说,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三)供求定理

从以上关于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影响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这就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定理。

四、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一)市场调节的不完善性

根据价格理论,市场价格应该是供求平衡时的均衡价格,它是完全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自发地调节的。供求平衡的市场状态可以使市场稳定,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但是价格调节是在市场上自发进行的,有其盲目性,所以在现实中,有时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对经济并不是最有利的。这就是说,由价格机制进行调节所得出的结果并不一定符合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一种情况是,从短期来看,这种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也许是合适的,但从长期看,对生产有不利影响。例如,当农产品过剩时,农产品的价格会大幅度下降,这种下降会抑制农业生产,从短期看,这种抑制作用有利于供求平衡。但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农产品的低价格对农业产生抑制作用后,将会对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后,农产品并不能随之迅速增加,这样就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因此,供求关系引起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农业的稳定,农业的发展需要一种稳定的价格。

另一种情况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价格会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例如,某些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时,价格会很高。在这种价格之下,收入水平低的人无法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必然会产生社会动乱。因此,市场均衡价格不一定符合整个社会利益。

基于上述的认识,国家制定一些价格政策来适当地控制市场价格就成为必要。价格政策的形式很多,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图2-10 支持价格的影响

(二)支持价格

1.支持价格概念: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如图2-10所示。

从图2-10中可以看出,该行业产品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均衡价格为OP0,均衡数量为OQ0。政府为支持该行业生产而规定的支持价格为OP1,OP1﹥OP0,即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这时需求量为OQ1,相对应的供给量为OQ2,由于OQ2﹥OQ1,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OQ2-OQ1= Q1Q2为供给过剩部分。

2.农产品支持价格的运用:许多国家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政策,以稳定农业。在具体运用中,农产品支持价格一般采用两种形式。

一种是缓冲库存法,即政府或其代理人按照年份收购全部农产品。在供大于求时,增加库存或出口;在供小于求时,减少库存,以平价进行买卖,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由于政府的支持而维持在某一水平上。另一种是稳定基金法,也就是由政府或其代理人按照某种平价收购全部农产品,但并不是建立库存进行存货调节,以平价买卖,而是供大于求时努力维持一定的价格水平,供给小于需求时,使价格不致过高。在这种情况下,收购农产品的价格也是稳定的,同样可以起到支持农业生产的作用。

3.支持价格的作用:支持价格运用对经济发展和稳定有积极的意义。以对农产品实行的支持价格为例,从长期来看,支持价格确实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第二,通过对不同农产品的不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农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第三,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因为如此,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的国家,农业生产发展都较好。

图2-11 限制价格的影响

但支持价格有副作用,这主要是会使财政支出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

(三)限制价格

1.限制价格的概念: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如图2-11所示。

在图2-11中可以看出,这些产品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均衡价格为OP0,均衡数量为OQ0。但在这种价格时,穷人可能无法得到必需的生活品。政府为了制止过高的价格,规定的限制价格为OP1,OP1﹤0P0,即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这时需求量为OQ2,OQ2﹥OQ1,产品供给不足,OQ2-OQ1= Q1Q2为供给不足部分。为了维持限制价格,政府就要实行配给制。

2.限制价格的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一般是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的。但也有许多国家对某些生活必需品或劳务,长期实行限制价格政策。例如,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电力、煤气、交通与邮电服务等,都实行了限制价格政策。在英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则对房租实行限制价格政策。还有一些国家,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限制价格政策。

3.限制价格的利弊: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这种政策会引起严重的不利后果。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第二,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第三,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气败坏。正因为如此,一般经济学家都反对长期采用限制价格政策。

案例分析

5元电影票价的冲击

在四川成都,有关部门曾经规定电影票的价格最低不得少于10元。这就是我们说的价格下限。四川峨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2000年11月初首先突破这种价格下限,把进口大片《完美风暴》的票价降为5元。此事在四川以至全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成为媒体炒作的热点。长期以来,电影的价格完全由有关部门决定,发行公司和电影院不得自己调整价格。当把价格下限调整为10元时,电影院冷落,观众人数直线下降。观众人数由数年前的每年的十几亿人次减少为近年来的不足5亿人次。这就形成电影院供给过剩,30%以上的电影院赔钱。价格下限并没有减少供给(电影院的容纳观众能力),却减少了需求,供给过剩将是必然的。没人去看电影,影院当然要赔了。四川峨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大胆把票价降至5元,观众人数大大增加,场场爆满,影院也盈利。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取消价格下限是有利的。

打破价格下限,由供求决定票价本来是市场经济中正常的做法,但却引起一些部门的反对,以至于引发争论。这说明尽管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已经多年了,但一些人的思维方式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总习惯于由政府定价。看来要真正走向市场经济首先还要解放思想。

第四节 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前面我们通过对需求、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及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形成,从而使我们从定性角度初步明白了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会随着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的变动而变动。本节的弹性理论将进一步从量的角度来说明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与影响因素变动之间的关系。

弹性的概念来自物理学。在经济学中借用弹性概念来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程度。通常弹性的大小用弹性系数来表示,其公式为:

一、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在一定时期内,商品的需求量对影响需求量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可以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分别说明需求量变动与商品本身的价格、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需求的价格弹性,所以,一般说需求弹性就是指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是,价格变动的比率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它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表示,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即:

如果用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用Q和△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用P和△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则需求弹性系数的公式为:

例如,某商品的单位价格由5元下降为4元(P= 5,△P=-1),需求量由10单位增加到30单位(Q= 10,△Q= 20),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0。

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需求量和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所以需求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

(3)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如果两个变量为同方向变化,则为正值;反之,若两个变量为反方向变化,则为负值。但在实际运用时,为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

(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根据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幅度的大小,需求的价格弹性计算可分为点弹性计算法和弧弹性计算法。它们在表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和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上是一样的,但它们所涉及的范围有所不同。

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微小的变化比率与价格微小变化比率之比。设商品原价格为P1,变化后的价格为P2,需求量原为Q1,变化后为Q,则点弹性的公式为:

点弹性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极为微小的条件,如果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都相当大,就要计算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一段弧的弹性,即弧弹性。

图2-12 弧弹性的计算

在计算一条曲线与一段弧的弹性系数时,在价格上涨和价格下降的不同情况下,由于需求量Q和价格P的基数不同,因此价格上升时的弹性系数和价格下降时的弹性系数不同。为了消除价格上升与下降时计算的弹性系数的差别,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都取变动前后的平均值,即我们采用中点法计算弧弹性。如图2-12所示,在需求曲线上,有A点(Q1,P1)B点(Q2,P2),P1﹥P2,Q1﹤Q2,计算A点到B点的需求弹性时,中点法计算公式为:

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不同的商品,其需求弹性各不相同。根据需求弹性系数的大小,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完全无弹性:当Ed= 0时,表示不管商品价格如何变动,其需求量固定不变,即需求量与价格无关,称为完全无弹性。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见表2-4。

(2)需求无限弹性:当Ed→∞时,称为需求对价格有完全弹性。这时,在某一既定价格水平上,商品需求量无限大,即买方将不受限制的尽量收购。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种罕见的极端情况。在这一情况下,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见表2-4。

(3)单位需求弹性:当▏Ed▏= 1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程度与价格变动的程度相等,称为需求对价格有单位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曲线是等轴双曲线,见表2-4。

严格地说,以上三种类型都是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罕见的。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商品的需求弹性多属于以下两种:

(4)需求缺乏弹性:当0﹤▏Ed▏﹤1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程度小于价格变动的程度,称为需求对价格缺乏弹性。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都缺乏弹性,如粮食、食盐等,价格变动对这些生活必需品的购买量影响不大,因而这类商品的消费总量大体上是稳定的,见表2-4。

(5)需求富有弹性:当1﹤▏Ed▏﹤∞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程度大于价格变动的程度,称为需求对价格富有弹性。在实际生活中,奢侈品的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大,价高时可以少购甚至不购,价低时则可多购,所以这类商品的需求对价格是富有弹性的,见表2-4。

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不同的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表2-4 需求弹性分类简表

(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一般来说,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而稳定,所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就小,像粮食、油、盐、蔬菜这类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都较小。而奢侈品、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就较大。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它的需求就越富有弹性;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少,它的需求就越缺乏弹性。

(3)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种商品的花费占收入的比例越大,当该商品涨价时,我们会越多地被迫减少对它的消费,即收入效应越大,需求弹性就越大。

(4)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广泛,需求弹性就大;用途小,则需求弹性小。因为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则消费者的需求量在这些用途之间调整的余地就越大,需求量作出的反应程度就越大。

(5)商品的耐用程度。一般来说,使用时间长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而使用时间短的非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小。

在以上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商品的需求程度、替代程度和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商品的需求弹性到底有多大,是由上述这些因素综合决定的,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种因素。而且,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也因时期、消费收入水平和地区而不同。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收入的变动比率引起的需求量变动比率。需求量变动比率与收入变动比率的比值就是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即:

如果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用Y和△Y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仍用Q和△Q表示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量,则:

一般来说,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需求量同消费者的收入成同方向变化,所以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为正值,即Em﹥0。但也有些商品,消费收入增加反而导致这些商品需求量的减少,所以它的收入弹性为负值,即Em﹤0。需求量同消费者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在经济学上称为正常商品,而需求量同消费者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为劣质商品。

(三)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的是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对这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反应程度,即是由其他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引起的,即: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互补商品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因为某商品的互补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替代商品的交叉弹性为正值,因为某商品的替代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化。

二、供给弹性

(一)供给弹性的含义

供给价格弹性简称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供给量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供给弹性的大小可以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即:

例如,某种商品价格变动为10%,供给量变动为20%,则这种商品的供给弹性系数为2。由于供给量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化方向上是一致的,因此供给弹性均为正数。

如果以ES代表供给弹性系数,用P和△P分别代表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用Q和△Q分别代表供给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量,则:

(二)供给弹性的分类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供给弹性可分为五种类别。

1.供给完全无弹性,即ES= 0,表示无论价格如何变动,供给量始终不变,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如图2-13中的A。

图2-13 供给弹性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无限大。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既定而供给量无限。如在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即使不发生变化,劳动力的供给也会源源不断地增加。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如图2-13中的E。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 1。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例如,某些机械产品的供给量变动幅度接近于它们的价格变动幅度。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过原点并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如图2-13中的C。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多属于这种情况,因为这种产品的生产增加或减少相对容易些,所以价格变动后,供给量能较大幅度地改变。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且较为平坦的直线,如图2-13中的D。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一般来说,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供给多属于此类情况,因为这类生产不容易很快增加或减少,所以价格变动后,供给量的增减不会太大。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且较为陡峭的直线,如图2-13中的B。

(三)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供给弹性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1.生产时期的长短:市场上价格发生变化若影响供给量的增减,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来调整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价格的变化到供给量的变化有一个过程,存在一个时滞,时间越短,供给弹性越小;时间越长,供给弹性越大。

2.生产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容易生产而且生产周期短的产品对价格的反应快,其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产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慢,其供给弹性也就小。

3.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从一般理论上讲,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因此,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产品供给弹性也大。反之,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小,产品的供给弹性也小。

4.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一般来说,技术水平高、生产过程复杂的产品,其供给弹性小,而技术水平低、生产过程简单的产品,其供给弹性大。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运用

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同消费者购买该商品货币支出的变动和生产者的总收益都密切相关。因为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引起了消费者货币支出的变动。同时,消费者的支出和生产者的收益在量上是相同的,即为价格和销售量(需求量)的乘积。所以分析需求弹性对总收益的影响,实际上也是分析需求弹性对居民户总支出的影响。

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P为价格,Q为销售量,则:

TR= P·Q

按这一公式,好像只要提高价格,总收益就会增加;降低价格,总收益就一定会减少,实际并不是这样。由于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因此价格变化对总收益的影响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分析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一)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图2-14 需求富有弹性与总收益关系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总支出)会增加;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总收益(总支出)会减少,如图2-14所示。在图2-14中,D是某种需求富有弹性商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P1时,需求量为Q1,总收益为矩形OQ1 AP1的面积;当价格为P2时,需求量为Q2,总收益为矩形OQ2 BP2的面积。而OQ2 BP2﹥OQ1 AP1。当价格由P1降为P2时,总收益由OQ1 AP1增加到OQ2 BP2;相反,当价格由P2上升到P1时,总收益由OQ2 BP2减少到OQ1 AP1

根据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与下降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可以得出: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而总收益增加。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总支出)会减少;相反,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总支出)会增加,如图2-15所示。

图2-15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与总收益

在图2-15中,D是某种需求缺乏弹性商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P1时,需求量为Q1,总收益为矩形OQ1 AP1的面积;当价格为P2时,需求量为Q2,总收益为矩形OQ2 BP2的面积,而OQ1 AP1﹥OQ2 BP2。当价格由P1下降到P2时,总收益由OQ1 AP1减少到OQ2 BP2;相反,当价格由P2上升到P1时,总收益由OQ2 BP2增到OQ1 AP1

根据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商品与总收益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可以得出: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谷贱伤农”就是这个道理。在丰收的情况下,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因为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丰收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受损失。

由此看来,厂商定价应注意需求弹性不同的商品的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如果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多。如果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本章小结

商品的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商品的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购买量变动称为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收入、其他商品价格、消费者喜好、预期等因素变动将影响需求的变动。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卖出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供给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除商品本身价格外,还包括其他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是实际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是均衡价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典型运用。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商品的需求量对影响需求量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的比率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它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表示。不同的商品,其需求弹性也各不相同。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出售该商品所能得到的总收益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多。如果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主要概念

供给 需求 均衡价格 需求弹性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供给

2.需求

3.均衡价格

4.需求弹性

5.供求定理

二、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2.供给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 14-3P,QS= 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 )。

A.4/3  B.4/5  C.2/5  D.5/2

4.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则该商品可能是( )。

A.奢侈品  B.必需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5.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将( )。

A.减少  B.增加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6.在下列需求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

A.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三、判断题

1.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 )

2.对任何商品而言,价格下降,需求量都会增加。  ( )

3.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么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  ( )

4.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 )

四、问答题

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供给?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不同?

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何不同?

5.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

6.什么是供求定理?

7.什么是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有几种类型?

五、技能训练

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和分析“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