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德资本与经济资源的配置

道德资本与经济资源的配置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使得市场机制不可能把资源完全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只能对经济交易活动进行调节,它只根据利益原则或“货币选票”进行选择,而不能顾及社会资源配置的一些更为本质的目标,如人的幸福与社会发展等。因此,市场机制一般可以较有效地去配置资源,满足人们的需要。
道德资本与经济资源的配置_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道德建设

二、道德资本与经济资源的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基本作用就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传统理论认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经济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将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益最佳状态。实际上,市场机制存在着自身不可调节的缺陷,因为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能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所以,单纯市场调节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不仅是存在“市场失灵”问题,而且市场调节仅是根据“货币选票”进行抉择的,它只为能够提供货币的人和领域提供产品,而不是以社会最大需求为目的。这就使得市场机制不可能把资源完全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市场资源优化配置,需要道德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节

道德作为利益关系调节的准则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有效方式,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性增进社会福利的资源配置领域,如生产活动、公平交易等方面;另一类是为了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而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的非生产性资源配置领域,如经济寻租中的权钱交易等贿赂活动。

在市场和政府调节外,还存在第三种经济调节和资源配置方式,道德调节。也即通过确立和弘扬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来引导、约束、协调人们的经济行为,唤起人们经济行为的道德自觉,促进资源配置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道德调节既能填补市场和政府调节的真空,也能辅助市场和政府的调节功能。

其一,道德调节可填补市场和政府调节的真空。厉以宁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和政府调节依然存在一些局限和真空,存在“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只能对经济交易活动进行调节,它只根据利益原则或“货币选票”进行选择,而不能顾及社会资源配置的一些更为本质的目标,如人的幸福与社会发展等。正如德国伦理学家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在《资本主义伦理学》一书中所指出的:“仅仅通过市场成果,也即通过具有需求意义的支付意愿的成功参与来协调生产和社会分配状况,会导致在控制生产和分配生活机会时的过分主观主义,会导致对有着本质意义的生活目标的忽视。”

政府调节是通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来强制实施的。这些调节只是宏观的制度化调节,不仅缺乏灵活性,而且难以顾及方方面面。社会经济活动却是复杂多变的,政府所能够获得的信息和操作功能都是很有限的。这就使得政府行为有可能偏离经济活动的客观现实甚或扭曲经济运行,从而造成“政府失灵”,由此出现调节的真空地带。因此,由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都存在着功能上的局限,也都存在着一些无法达到的空间,道德调节便成为必不可少的调节手段。只有在道德调节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社会经济的调节机制才可能是健全的,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协调发展。

其二,道德调节也是市场和政府调节的辅助手段。在市场和政府都在发生作用的地方,道德调节的力量仍然存在并对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起着辅助作用。因为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市场调节是一种自发调节,它往往是通过反复的“试错”才能实现,这也常常导致资源的无效损耗。而政府对经济的调节要通过诸多正式法规和组织来实现,其调节成本往往是很高的。特别是如果人们缺乏道德自律时,其成本更可能是极为巨大的,效果也无法保证。道德调节从不同方面对市场调节起着辅助、引导和促进作用。

道德调节是通过每一个道德主体的自觉作用来实现的,其相对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来说,直接的调节效果不太明显,但其潜在作用却是深远而广泛的,它在人们的行为习惯中不经意地发挥着作用。实际上,道德调节作为经济主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和自律,是其他一切经济调节方式的基础,它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市场和政府起不到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在一定的道德调节的配合下,市场和政府调节才可能发挥应有效果,资源才会实现优化配置。

由以上可知,道德对人们的经济行为起着普遍的约束作用,它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共同构成了经济调节的完整体系。道德调节、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同调节方式,各有其特定功能和特征,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2.道德能公平、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

所谓优化经济资源配置,既包括各种资源之间的优化组合,使物尽其用、人尽其力,也包括资源被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使其产生最佳的社会效益。而道德资本在这两个方面都可以起积极的调节作用。

其一,道德调节的社会公平能促成资源的公平分配。只有在一定的道德调节下或根据一定的公平原则进行调节才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使大部分资源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对资源的需要。但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做到这点,因为自发的市场机制必然会导致垄断和财富向少数人手中积聚,造成社会上相当多的人不能拥有自己的物质生产资源,只能去寻找与不属于自己所有的物质资源的结合。而物质资源占有者的市场目的是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结合。因而当不能获得最大利润时,占有者宁愿使其闲置,或限制资源使用来减少产出,以维持高昂的价格获取超额利润,这也是市场经济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还必须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亦即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经济公平的原则来进行调节。一方面是政府要把这些道德原则贯彻到宏观经济战略和政策目标中,促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是通过社会舆论对道德精神的弘扬,形成一种积极的道德氛围,使一些物质资源占有者能自觉地超越于一己之利而兼顾社会整体利益,积极创造条件去促成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优化结合。

其二,道德调节能把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市场经济是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的,市场需要和有利可图是资源配置的导向。因此,市场机制一般可以较有效地去配置资源,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市场需求并不等于社会真实、合理的需要,而是一种有货币支持的需求。如果一种社会合理需求没有货币支持,就不能成为市场的有效需求,如贫困者对食品、衣服等的需求。没有货币,这些需求就不能成为一种有效需求,市场资源也不会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反之,有些需求并不合理,如吸毒,但有货币支持就可以变成一种市场需求,就会有资源被配置去满足这种需要。所以,市场机制的直接目的实际上是把资源配置到有利可图的地方,而不是社会需要的地方。要克服市场中这种资源配置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就应该有一种满足社会需要的道德意识,自觉地在满足社会需要中去获取自己的利润。作为政府来说,更应该以满足整个社会真实需要为原则,通过政策、法规的导向和制约作用,通过对伦理道德的弘扬,去促成社会资源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道德调节正是通过自己的特有方式,从社会真实需求和整体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不断促成经济资源在整个社会的全方位的优化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