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源配置的原则与策略

资源配置的原则与策略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优化配置医院内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资源配置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站在医院战略发展的高度,围绕医院整体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统一开展资源配置工作。

研究型医院是融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医院,区别于以临床工作为重点的医院,其建设应紧跟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统筹解决医疗、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使之共同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优化配置医院内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必须合理配置资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并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目标,而根本目标则在于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研究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型医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应坚持以下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根据资源需求和整体发展目标,制定资源配置规划和配置计划。资源优化配置,必须以医院制定的发展目标为资源配置活动的准则与导向,以防止资源配置偏离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一方面,资源配置目标的确定应以医院发展目标为基准。具体的资源配置目标最终应该以更好地达成医院发展目标为宗旨。医院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凸显本院的特色,将资源配置的目标建立在医院目标之上。无论是资源配置的规划,还是实施与考核都要以实现医院整体发展目标为最高原则与终极目的,而且将资源配置目标与医院发展的整体目标相结合,也有利于资源配置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资源配置工作应以医院发展目标为指向。资源配置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站在医院战略发展的高度,围绕医院整体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统一开展资源配置工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当用共同的发展目标来规范和引导整个配置工作,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其科学性

2.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正确处理好医院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资源配置工作,避免平均主义,这是实现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着眼于医院发展,有利于把握医院发展大局或具有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学科,就必须“为”,反之则“不为”,学会主动放弃。“为”和“不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的“不为”正是为了“为”,为了实现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二者有机结合,不断调整最佳平衡点,通过有所不为达到有所为,最终实现“大为”。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键是对资源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分析、评估和判断,因此,资源配置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在综合分析医院已有基础、特色、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配置方案,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布局,选择有限目标,集中人、财、物资源加强建设,重点突破,从而推动研究型医院在某些优势学科实现快速突破,促进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形成新的特色。

3.效率优先原则 资源配置效率高,意味着闲置和滥用的资源较少,资源尽可能被充分地利用。资源配置方式应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最有效地实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标准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确保资源总量增值,应从医院目标达成和资源配置功能实现的程度来考察,还应着眼于是否有利于提高资源存量,着眼于资源建设结构是否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相适应等方面。在资源配置优化过程中,既应注重现有存量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还应注意外生性变量和增量资源的开发和组合,以此壮大医院的整体建院实力和发展后劲。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对策

相对于医院发展需求,医院内部资源总是稀缺的。在医院资源配置过程中,就需要解决配置什么、如何配置和为谁配置三个问题。第一是合理分配资源,第二是减少资源的浪费,第三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研究型医院要在医学技术发展进程中继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模式,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系统化的资源配置优化机制,通过资源的综合集成和优化配置,快速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建立统筹规划与统一调控的资源配置机制,形成科学的资源配置模式 研究型医院在资源配置方面,应根据研究型医院发展战略,树立以打造高水平学科、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资源配置理念,把提升学科技术水平、推进学科特色发展作为资源配置的指导思想,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作为资源配置的重点。加强资源在医院和科室各个层面的统筹规划和统一调控,整合资源、科学配置,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基础好、效益高的关键学科,从而使研究型医院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尽快缩小与国际高水平医院的差距,并在部分学科领域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制定资源开放共享激励制度,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医院内部的资源一般分布在各个学科,必须进行统筹考虑,以实现资源的集中使用和节约使用,减少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因此,加强人、财、物各类资源的整合集成和开放共享,是节约资源、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大医院建立了诸如中心实验室、数据信息中心、组织标本库等院级共享平台。但是,从实际运行效果看,覆盖面较低,纳入共享的资源有限,难以达到共享目的,能实现大范围、经常性共享的资源共享平台还不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改革部门所有制,改变各部门小而全的状况,减少重复购置;同时打破过去封闭的管理模式,制定资源开放共享的激励制度,加强医教研设备及公用性强的实验场地、资料信息、组织标本、病例资源等的相互开放,实现医院内部资源开放与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学科群建设,促进学科联合合作,也有利于推动学术资源共享。通过汇聚相关学科学术资源,形成良性竞争,出现“聚变效应”,更容易实现重大科研成果的突破,并以此获得更多更优质的资源支持。

3.加强资源分类管理,开展资源使用效益评估 根据研究型医院资源的用途,可以将医院资源划分为保障性资源和发展性资源。对于保障性资源,应依照公平、足够的原则合理分配,确保各科室应具备的工作条件,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对于发展性资源,应适度引进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制度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评价、效果评价,把资源使用绩效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并将资源配置与使用绩效挂钩,实行竞争式分配,充分发挥资源的激励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