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

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闵维方教授主持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是200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最终研究成果为专著《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高校入学机会公平性研究。第十八章,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研究。首次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教育负担进行了更加全面的核算。
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_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闵维方教授主持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是200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最终研究成果为专著《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它由闵维方、丁小浩、岳昌君、郭建如、李文利、阎凤桥、陈晓宇、文东茅、丁延庆、王蓉等合作完成。

一、篇章结构

此书共分为前言和二十三章。第一章,城镇居民家庭的义务教育支出。第二章,公私立教育选择与家庭教育支出。第三章,高教系统的分化与高校资源差异。第四章,大众化时代高校的经费筹措。第五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第六章,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状况。第七章,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分析。第八章,择校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九章,择校对弱势群体的影响。第十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研究。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民办高校入学机会分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高校入学机会公平性研究。第十三章,工资结构的压缩与培训参与。第十四章,待业时间与受教育程度的生存分析。第十五章,教育与工作自主性。第十六章,教育、工作流动与收入。第十七章,教育与区域流动。第十八章,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研究。第十九章,教育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第二十章,企业在职培训的私人投资收益。第二十一章,性别工资差异研究。第二十二章,教育对不同群体收入的影响。第二十三章,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的代际流动。

二、基本内容

此书紧紧围绕着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这一重大课题,对从教育投入到教育收益的整个过程开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过程中的四个主要环节上,分别是:教育成本与资源筹措、教育机会与资源配置、教育与人力资源配置、教育与人力资本收益等。此书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国际比较和个案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对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些理论问题和重大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此书对教育系统的资源的充足性、配置的公平性,特别是入学机会的公平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地区之间(省际和县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各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程度以及动态变化趋势;对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人力资本的收益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全面研究了教育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工作匹配理论等主要理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应用,详细考察了教育对工作流动、行业选择、职位升迁、收入水平、工作找寻时间、工作满意度、劳动生产率、代际收入和职业流动、收入差距等多方面的影响。

三、主要创新

此书的创新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教育机会的公平性进行全面分析。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此书比较了地区之间(省际和县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各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程度以及动态变化趋势。从义务教育的县际差距看,小学和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不均等的程度很高;从不同社会群体的比较看,弱势群体在获得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包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机会,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入学机会等。

(2)对教育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计量研究。采用基尼系数统计指标和分位数计量回归方法,对我国城镇不同群体的收入差异、教育差异以及收入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分析方法上有很大的创新。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受教育程度分组,则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其收入差异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提高城镇居民总体的受教育水平将有利于减小收入不平等程度。从分位数回归的结果看,“弱收入能力群体”的教育收益率显著高于“强收入能力群体”的教育收益率。

(3)对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全面分析了教育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工作匹配理论等主要理论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应用。详细考察了教育对工作流动、行业选择、职位升迁、收入水平、工作找寻时间、工作满意度、劳动生产率、代际收入和职业流动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流动率越高;劳动力工作迁移对收入显著正的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多数子女依然滞留在与父亲相同的收入组群,而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教育促进收入的代际流动,削弱收入分配不公平在代际传递的程度,改善整个社会收入公平状况的功能日益增强;教育能缩短毕业生在劳动市场上的工作找寻时间;高学历的员工获得工作自主性的机会更多,而更多的工作自主性容易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

(4)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此书对我国人力资源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统计描述,分城乡、分地区、分行业对人力资本的配置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考察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年。从地区和行业的比较来看,我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十分显著。此外,此书还论证了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对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5)在国内首次针对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进行大规模的调查。此书作者与国家统计局合作,首次在国内针对我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状况进行了大规模全面详细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了10000个样本户中的家庭成员及其不同户的子女和户主及配偶的父母共67000余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详细的受教育信息,6000余名在校生受教育状况和教育支出信息,户主及配偶的工作经历信息以及2000余名在职人员的培训信息。首次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教育负担进行了更加全面的核算。

四、社会影响

1.学术价值

此书丰富了有关教育收益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不同教育层次的个人收益率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不同:我国的总体趋势是教育级别越高,教育的边际收益率越高,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而对一般发展中国家而言,初中或小学的收益率最高,呈现“倒U”的态势。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在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分配教育资源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书丰富了有关教育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对于“低收入能力群体”而言,教育的个人收益率相对更大,对这一群体进行教育投资的效率相对更高。分位数计量回归方法和研究结果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着积极的政策含义:以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年限衡量的人力资本既是个人收入水平的重要解释变量,同时也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产生着显著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收入差异越小的现实表明,教育机会均等有利于促进收入平等,而教育不公平会拉大收入差距。特别地,在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时,完全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此书提出中国进入了教育贡献凸显期的学术观点。此书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提出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重要关口,结构转型、投资拉动和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减弱,而人力资本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2.应用价值

此书把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政策实践紧密结合,以全局性的视角、战略性的思维、实践性的探察和脚踏实地的研究态度,围绕教育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教育降低收入差距、促进就业增长、有效减少贫困为出发点,以趋向公平的教育发展战略为重点,对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扩展教育机会、提升教育公平进行了全面阐述,对于教育体系的建设、教育财政体制的完善、教育监管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丰富了我国教育科学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提供了适合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的政策依据和政策咨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