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花卉类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花卉类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取墨兰的蒴果,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75%的酒精消毒30 s,再用0.1%的HgC12溶液消毒10 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取出种子置于培养基①中,培养90 d后,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大花蕙兰的生产地主要是日本、韩国、中国、澳大利亚及美国等。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为5.8。将无菌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①上,放入培养室内进行无菌培养。

任务五 花卉类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墨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墨兰(Cymbidium sinense,见图7-40)又名报岁兰,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微子目、兰科、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墨兰原产中国、越南和缅甸,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峨眉山)、贵州西南部和云南,印度和泰国也有分布。叶丛生于椭圆形的假鳞茎上,叶片剑形,深绿色,具光泽;花茎通常高出叶面,在野生状态下可达80~100 cm,有花7~17朵,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披针形,淡褐色,有5条紫褐色的脉,花瓣短宽,唇瓣三裂不明显,先端下垂反卷。墨兰是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兰花。

图7-40 墨兰

(一)外植体选择

取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取墨兰的蒴果,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75%的酒精消毒30 s,再用0.1%的HgC12溶液消毒10 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取出种子置于培养基①中,培养90 d后,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种子萌发培养基:①1/2MS;芽分化培养基:②1/2MS+6-BA 5.0 mg/L+NAA 0.5 mg/L+椰子汁50 g/L;生根培养基:③1/2MS+6-BA 1.0 mg/L+NAA 1.0 mg/L+ 0.5%活性炭。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为5.0。培养温度为(25±2)°C,光照时间为10 h/d,光照度为2 000 lx。

(四)芽的诱导

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后,待根状茎长至2~3 cm长时,从基部掰开并切成1 cm长,接种于芽分化培养基②上,培养20 d后,原球茎逐渐膨大,并从原球茎顶端或侧端分化出芽,出芽率达95%以上,芽生长健壮。培养30 d后,芽开始长出两片真叶,这时应及时转瓶培养,否则茎段切口处由于酚类代谢物存在而产生褐变。

(五)生根与移栽

当芽长至2~3 cm时,移至生根培养基③上,20 d后,从根状茎基部分化出约3条白色根,形成完整的植株,再培养30 d后,试管苗高约10 cm时,便可移栽。移栽时,小心将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于消过毒的细沙、蛭石、菜园土(1∶1∶2)的混合基质中,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保温,相对湿度在90%以上,移栽的试管苗成活率达95%以上。试管苗生长快,叶色鲜绿,40~60 d后即可进行盆栽。

二、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大花蕙兰(Cymbidium hubridum,见图7-41)又名喜姆比兰,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瓣很大,直径可达10 cm,因此而得名。大花蕙兰的生产地主要是日本、韩国、中国、澳大利亚及美国等。大花蕙兰品种很多,达上千种。它是由兰属中的大花附生种、小花垂生种以及一些地生兰经过一百多年的多代人工杂交育成的品种群。世界上首个大花蕙兰品种为Cymbidium Eburneo-lowianum,是用原产于中国的独占春(C.eburneum)作母本,碧玉兰(C.lowianum)作父本,于1889年在英国首次培育而得。其后美花兰(C.insigne)、虎头兰(C.hookerianum)、红柱兰(C.erythrostylum)、西藏虎头兰(C.tracyanum)等10多种野生种参与了杂交育种。大花蕙兰叶长碧绿,花姿粗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它具有国兰的幽香典雅,又有洋兰的丰富多彩,在国际花卉市场十分畅销,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一)外植体选择

取其茎尖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植株,在假鳞茎上取新萌发的侧芽为外植体。用洗衣粉洗净,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先用75%的酒精消毒5~10 s,再用0.1%的HgC12溶液消毒10~15 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5次,在无菌条件下剥出5 mm左右的茎尖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图7-41 大花蕙兰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原球茎诱导培养基:①MS+KT 0.5 mg/L+IBA 0.5 mg/L+20%~30%苹果汁+30%椰子汁;继代增殖培养基:②MS+6-BA 1.0 mg/L+NAA 0.5~1.0 mg/L+20%~30%苹果汁+30%香蕉汁;生根培养基:③1/2MS。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为5.8。培养温度为(25±2)°C,光照时间为10~12 h/d,光照度为1 500 lx。

(四)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

将无菌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①上,放入培养室内进行无菌培养。15~20 d后,外植体开始膨大,约60 d后,形成绿色原球茎。在原球茎分化出茎叶之前,将原球茎取出切成小块,转入培养基②中,进行增殖培养。约30 d后,由原球茎先后长出叶原基、幼叶,如图7-42所示。

图7-42 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与植株再生

(五)幼苗分化与生根移栽

在增殖培养基②上,原球茎增殖的同时,部分原球茎开始分化,逐渐形成不具根的幼苗,将幼苗切割后移入生根培养基③上,90 d后可形成10~20 cm的完整植株,当试管苗生长至15 cm左右,有2~3条根时即可移栽。移栽前,将试管苗带瓶移入温室闭瓶炼苗3~5 d,再打开瓶塞适应3 d,取出小苗,用水冲洗净根部培养基,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阴凉1 h定植于树皮或水苔育苗盘中,规格可选50孔或66孔穴盘。刚定植时最好遮光50%,温度20 °C左右,保持一定湿度,并且注意通风。通常从组培苗出瓶到开花需3~4年时间。

三、文心兰组织培养技术

文心兰(Oncidium hybridum,见图7-43)又名跳舞兰、舞女兰、金蝶兰、瘤瓣兰等,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门冬目、兰科、文心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文心兰原产美国、墨西哥、圭亚那和秘鲁。叶片1~3枚,可分为薄叶种、厚叶种和剑叶种。兰科中的文心兰属植物的总称,本属植物全世界原生种多达750种以上,而商业上用的千姿百态的品种多是杂交种,植株轻巧、潇洒,花茎轻盈下垂,花朵奇异可爱,形似飞翔的金蝶,极富动感,是世界重要的盆花和切花种类之一。

图7-43 文心兰

(一)外植体选择

取其茎尖及花穗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从母株上切取叶片尚未展开的幼苗,除去外层叶片,取暴露侧芽;花穗的取材可取小花还未展开的具有2~3个花蕾的花穗。侧芽和花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先用70%的酒精消毒30 s,再用0.1%的HgC12消毒10 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切取0.5~0.1 mm的茎尖和小花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原球茎诱导培养基:①MS+NAA 0.2 mg/L+10%椰子汁;继代增殖培养基:②MS+6-BA 6.0 mg/L;生根培养基:③MS+NAA 0.1~0.3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除①号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外,其余②、③号为固体培养基加琼脂0.7%,pH为5.8。培养温度为(25±2)°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500 lx。

(四)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

先将0.5~0.1 mm的茎尖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上,进行20 d静止黑暗培养,并且每天摇动2~3次,然后置于光下培养,待外植体转绿后,移入固体培养基②中。培养30 d后,外植体开始膨大并形成原球茎。花穗培养用消毒后的小花接种于培养基②中,经过30 d左右的光下培养,小花基部膨大并逐渐形成多个原球茎,45 d后原球茎可增殖3倍左右。

(五)幼苗分化与生根移栽

在增殖培养基②上,原球茎增殖的同时,部分原球茎开始分化,逐渐形成不具根的幼苗,将幼苗切割后移入生根培养基③上,20 d后小苗基部可分化出1 cm左右的幼根即可移栽。

移栽前,将试管苗带瓶移入温室闭瓶炼苗3~4 d,再打开瓶塞适应3 d,取出小苗,用水冲洗净根部培养基,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阴凉1 h定植于水苔育苗盘中。刚定植时最好遮光50%,温度20 °C左右,保持一定湿度,并且注意通风。

四、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见图7-44)别名蝶兰、台湾蝴蝶兰,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微子目、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蝴蝶兰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分布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台湾。蝴蝶兰是在1750年发现的,迄今已发现70 多个原生种,大多数产于潮湿的亚洲地区。蝴蝶兰为附生性兰花,其白色粗大的气生根露在叶片周围,除了具有吸收空气中养分的作用外,还有生长和光合作用。新春时节,蝴蝶兰植株从叶腋中抽出长长的花梗,并且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们的青睐,素有“洋兰王后”之称。

图7-44 蝴蝶兰

(一)外植体选择

取根段或花梗段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取蝴蝶兰新发生的根尖段或花梗段约2 cm,用0.1%的洗衣粉漂洗15 min后,用自来水冲洗10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2次,然后用75%的酒精消毒30 s,再用10% 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后,切成0.5~0.8 cm的小段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B5或MS;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①B5+KT 0.2 mg/L+NAA 1.5 mg/L+椰子汁150 g/L;原球茎增殖培养基:②B5+GA3 0.05 mg/L+水解酪蛋白;壮苗培养基:③1/2MS+20%香蕉泥;生根培养基:④1/2MS+IBA 0.3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活性炭0.2%,琼脂粉0.6%,pH为5.5。①、②号培养基加蔗糖3%,③、④号培养基加蔗糖2%。培养温度为25~28 °C,光照时间为10 h/d,光照度为2 500 lx。

(四)愈伤组织及芽的诱导

将灭过菌的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①上,暗培养4~5 d后,转为光培养15 d,根尖切口处膨大并产生绿色瘤状愈伤组织,30 d后将愈伤组织切下接种到增殖培养基②上,再培养30 d后愈伤组织表面绿色颗粒逐渐形成芽点,进而分化出芽。待芽长到1 cm以上时,将其分切接种于培养基③中,继续长大形成壮苗。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将具有3~4片叶,高3~4 cm的芽苗切下转移到培养基④中。因苗在生根培养基中生长缓慢,约90 d转移1次,生根率达100%。移栽时,小心取出小苗,洗净根部培养基,栽入消毒液浸泡过的水苔中。防阳光直射,保持湿度85%左右,温度25~30 °C的环境,待新根伸长、新叶长出时,每隔7 d喷1次0.5%的KH2PO4溶液进行叶面追肥,成苗率达95%以上。

五、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见图7-45)又名强蜀、番韭、山丹、倒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等,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百合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至少120个品种,其中55种产于中国。近年更有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如亚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百合的鳞茎含丰富的淀粉,可以食用,也可作药用,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的功效;同时,百合又具有观赏价值,是世界名花,也是我国的传统花卉。

图7-45 百合

(一)外植体选择

取百合优良植株珠芽茎尖、苞片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从优良植株剥取珠芽,先用温纱布擦洗芽表面,再用1%的洗衣粉洗后,流水冲洗干净,用无菌水洗2次,然后用75%的酒精消毒30 s,再用0.1%的HgC12溶液消毒7~8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剥取苞片、芽尖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丛生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 0.5 mg/L+NAA 1.0 mg/L;芽增殖培养基:②MS+6-BA 0.2 mg/L+NAA 1.0 mg/L;生根培养基:③MS+NAA 0.1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8%,pH为5.8,培养温度为20 °C以上,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200 lx。

(四)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①上,7~10 d后开始增厚变绿,15 d后开始出现浅黄色愈伤组织,30 d后,从愈伤组织上分化出淡黄绿色芽丛,继而长大伸长,分化率达100%,平均每块外植体可分化出5~14个具有小鳞茎的幼苗。待芽伸长、绿色叶长出时,将芽切下转到培养基②上,15 d后,丛芽基部又分化出4个小芽,形成芽丛,增殖迅速。25~30 d继代培养1次,芽经过连续继代增殖,生长分化正常,芽苗也较旺盛粗壮。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将长约4 cm的丛生芽切成单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③上,15 d后开始生根,25 d后可长成粗壮的根,生根率达100%。待生根苗长至1 cm左右开始炼苗,炼苗3~5 d便可移栽。移栽时,小心取出小苗,洗净根部培养基,将苗移入腐殖土中,浇透水,放入塑料大棚中,成活率达95%以上。

六、仙客来的组织培养技术

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见图7-46)别名萝卜海棠、兔耳花、兔子花、一品冠、篝火花、翻瓣莲,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报春花目、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仙客来原产希腊、叙利亚、黎巴嫩等地,现已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叶片由块茎顶部生出,心形、卵形或肾形,叶片有细锯齿,叶面绿色,具有白色或灰色晕斑,叶背绿色或暗红色,叶柄较长,红褐色;花葶高15~20 cm,果时不卷缩;花冠白色或玫瑰红色。仙客来的叶片能吸收二氧化硫,并经过氧化作用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硫酸盐等物质。它适宜于盆栽观赏,可置于室内布置,尤其适宜在家庭中点缀于有阳光的几架、书桌上。因其株型美观、别致,花盛色艳,深受人们青睐。仙客来还可用无土栽培的方法进行盆栽,清洁迷人,更适合家庭装饰。仙客来是冬春季节名贵盆花,也是世界花卉市场上最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仙客来花期长,可达5个月,花期适逢圣诞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市场需求量巨大,生产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

(一)外植体选择

取其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取盆栽仙客来的幼嫩叶片,用0.1%的洗衣粉洗后在自来水下冲净,用无菌水冲洗2次,先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10 s,再用0.1%的HgC12消毒8~10 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把叶片切成5 mm×5 mm方形的小块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图7-46 仙客来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分化培养基:①MS+6-BA 1.0~2.0 mg/L+NAA 1.0 mg/L;生根培养基:②1/2MS+NAA 0.2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8%,pH为5.8,培养温度为20 °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2 500 lx。

(四)分化培养与植株再生

将灭菌的叶片切成5 mm方形的小块,接种至分化培养基①上,7 d后,外植体开始膨大,并逐渐形成乳白色的愈伤组织,7 d后,可从少数愈伤组织上分化出芽或根来。将愈伤组织或带芽愈伤组织分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①上,20~30 d后会分出芽苗;再转入生根培养基②上,20 d后可生根,30 d后生根1~12条,根长2~8 mm,即可移栽。

(五)炼苗移栽

移栽时间以3~4月为宜。移栽前,可打开瓶盖在温室炼苗5~7 d,移栽(见图7-47)时用500 mg/L的PP333喷施试管苗叶片,以增强苗的抗逆性,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移栽30 d后,苗的基部开始膨大,形成类似茎的结构,并在其上产生更多的叶芽。90 d后,幼苗可达8~9片叶。

图7-47 仙客来炼苗移栽

七、秋海棠的组织培养技术

秋海棠(Begonia grandis,见图7-48)别名秋花棠、海花,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侧膜胎座目、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秋海棠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日本、爪哇、马来西亚、印度也有栽培。根状茎近球形,茎直立,高可达60 cm,有纵棱无毛;茎生叶互生,叶片轮廓宽卵形至卵形,两侧不相等,上面褐绿色,常有红晕,下面色淡,带紫红色,托叶长圆形至披针形,膜质;花葶有纵棱,无毛,花色为粉红、红、黄或白色;蒴果下垂,长圆形;种子长圆形,淡褐色,数极多。秋海棠是著名的观赏花卉,主要用于布置夏、秋花坛和草坪边缘。盆栽秋海棠常用以点缀客厅、橱窗或装点家庭窗台、阳台、茶几,十分清新幽雅。如配装上优质艺术吊盆,悬挂室内,更显得可爱。

图7-48 秋海棠

(一)外植体选择

取嫩叶或芽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从开花的球茎海棠的植株上切取较幼嫩的叶片,先用0.1%的洗衣粉漂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70%的酒精消毒3~5 s,用0.1%的HgC12消毒8~12 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不定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基:①MS+6-BA 1.0~3.0 mg/L或②MS+6-BA 1.0 mg/L+NAA 0.2 mg/L;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培养基:③MS+6-BA 3.0 mg/L+ NAA 1.0 mg/L或④MS+6-BA 1.0 mg/L+NAA 3.0 mg/L;生根培养基:⑤MS+NAA 0.1 mg/L或⑥MS+NAA 1.0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8%,pH为5.8。培养温度为(23±2)°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500 lx。

(四)不定芽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叶片接种于培养基①和②上,15 d后,切成长度为1~1.5 cm的方块接种于相同新鲜培养基②上。培养基②上的外植体从第20 d起表面及周边直接分化出密集的单芽,分化率达100%,平均每个外植体有2个芽,用芽培养的剥去外围小叶,灭菌后,接种在MS+KT 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7 d后芽基部开始膨大,形成黄绿色愈伤组织,20 d后从愈伤组织上分化出小圆点,5个月后生出丛生芽,可分切接种于MS+KT 1.0 mg/L+NAA 0.5 mg/L或MS+6-BA 0.5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继代增殖。

(五)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

当培养基①和②上的外植体转接到③、④培养基上后,有浅绿色突起和致密的愈伤组织,从外植体表面及周边产生,继而分化出芽,分化率为80%~95%。

(六)不定芽的增殖

将上述分化的丛生芽切分,再转接到培养基②上,又可使不定芽增殖。1个切块上能增殖数十个不定芽,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即可转到生根培养基上。

(七)生根与炼苗移栽

当增殖芽长到一定大小时,转接到培养基⑤和⑥上,15 d后,有多条辐射状不定根从芽基部生长出,生根率达到95%。移栽前,先将试管苗移至温室闭瓶炼苗3~5 d,再打开瓶盖适应2~3 d,然后将小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于沙土、蛭石、腐殖土(1∶1∶2)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到90%左右。

八、康乃馨的组织培养技术

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见图7-49)原名香石竹,别名狮头石竹、麝香石竹、大花石竹、荷兰石竹,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中央种子目、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康乃馨原产地中海地区,主要分布于欧洲温带以及中国的福建、湖北等地。株高40~70 cm,全株无毛,粉绿色;茎丛生,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稀疏分枝;叶片线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基部稍成短鞘,中脉明显,上面下凹,下面稍凸起;花常单生枝端有香气,粉红、紫红或白色;蒴果卵球形,稍短于宿存萼。康乃馨是世界上应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也是优异的切花品种。矮生品种还可用于盆栽观赏,花朵还可提取香精。这种体态玲珑、斑斓雅洁、端庄大方、芳香清幽的鲜花,随着母亲节的兴起,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花卉之一。

图7-49 康乃馨

(一)外植体选择

取康乃馨无菌苗叶片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获得

将顶芽或带腋芽的茎段先用0.1%的洗衣粉漂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70%的酒精消毒3~5 s,用0.1%的HgC12消毒8~12 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接种于培养基②上,30 d后,每个外植体可产生6个芽,取新生顶芽下的3对叶片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愈伤组织及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 1.0 mg/L+NAA 0.2 mg/L;芽增殖培养基:②MS+6-BA 0.5~1.0 mg/L+NAA 0.1~0.3 mg/L;生根培养基:③1/2MS+ NAA 0.1 mg/L。

①和②培养基加蔗糖3%,琼脂0.7%;③号培养基加蔗糖2%,琼脂0.6%;各种培养基pH均为5.8。培养温度为(25±1)°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000~1 600 lx。

(四)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无菌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①上,5 d后外植体开始膨大伸长,基部也略膨大,出现有绿色愈伤组织。10 d后,从基部开始分化出淡绿色小芽点,并逐渐长成小芽丛,分化率达60%以上,且芽壮、生长快。芽分化的不定芽达1 cm时,转移到增殖培养基②上,每隔30 d继代增殖1次,每个芽可增殖4~6个芽。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将2~3 cm的增殖芽切成单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③上,基部切口处先形成愈伤组织,10~12 d后,从愈伤组织周围开始长出多呈辐射状的幼根,30 d后,根生长至1.5~2.5 cm,平均生根8~10条,并在后期形成许多毛根,生根率达95%。

移栽前,先打开瓶盖在培养室散光下炼苗3 d后,取出小苗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于用0.1%的多菌灵灭过菌的蛭石、河沙、菜园土(1∶1∶2)的混合基质中,开始10 d用塑料薄膜保湿、保温,以后逐渐除去薄膜,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九、玫瑰的组织培养技术

玫瑰(Rosa rugosa,见图7-50)别名徘徊花、刺客、穿心玫瑰,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落叶灌木。玫瑰原产中国,亚洲东部地区、保加利亚、印度、俄罗斯、美国、朝鲜等地也有分布。枝秆多针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有边刺;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有紫红色、白色等。玫瑰作为农作物时,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玫瑰油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精细化工等工业。

(一)外植体选择

取其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图7-50 玫瑰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选优良健壮植株当年生枝条中段(带饱满而未萌发的侧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0.1%~0.15%的HgC12溶液消毒8~12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剪成1~2 cm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 0.5~1.0 mg/L+NAA 0.1 mg/L;芽增殖培养基:②MS+6-BA 1.0 mg/L+IAA 0.1 mg/L或③MS+6-BA 1.0 mg/L+NAA 0.1 mg/L;壮苗培养基:④MS+6-BA 0.1~0.2 mg/L+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⑤1/2MS+IBA 0.5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均为5.8。培养温度为(25±1)°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000~2 000 lx。

(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消毒好的带腋芽茎段接种于培养基①上,培养15~20 d后,腋芽长至1 cm左右。然后,将长出的腋芽接种于培养基②或③上,35~40 d后逐渐形成丛芽。在②或③号培养基上,每隔35~40 d继代1次,芽可增殖3~5倍。

(五)壮苗生根与移栽

将增殖培养基上芽转接于壮苗培养基④上进行壮苗培养,35~40 d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⑤上,20 d后,苗基部生出数条白根即可出瓶移栽;也可剪成2 cm长的茎段接种于生根培养基⑤中进行生根培养,7~10 d后产生根原基,继而产生数条白色根,生根率达85%以上。每年3~4月移栽为好,将幼苗取出瓶后,先洗净根上黏附的培养基,再栽于蛭石或稻壳灰、园田土(11∶)的基质中,栽后浇透水,并用0.1%的多菌灵喷雾保苗,注意保持相对湿度在85%以上,每隔7~10 d喷1次1/4MS培养液,移栽成活率可达85%~95%。

十、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见图7-51)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日精、女华、延年、隐逸花,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菊花原产中国,中国栽培菊花已有3 000多年历史,17世纪末,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株高60~150 cm;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花期9~11月。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菊花生长旺盛,萌发力强,一株菊花经多次摘心可以分生出上千个花蕾,有些品种的枝条柔软且多,便于制作各种造型,组成菊塔、菊桥、菊篱、菊亭、菊门、菊球等形式精美的造型,又可培植成大立菊、悬崖菊、十样锦、盆景等,形式多变,蔚为奇观,为每年的菊展增添了无数的观赏艺术品;菊花也能入药治病,久服或饮菊花茶能使人长寿

图7-51 菊花

(一)外植体选择

取茎尖和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选取切花菊的茎尖和带腋芽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10~15 min,用无菌水冲洗2次,先用75%的酒精消毒0.5~1 min,再用0.1%的HgC12消毒8~12 min,将其切成0.5~1.0 cm的小段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培养基:①MS+6-BA 1.0~2.0 mg/L+NAA 0.1 mg/L;增殖培养基:②MS+6-BA 1.0 mg/L+IAA 0.1 mg/L;生根培养基:③1/2MS+NAA 0.1~0.2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均为5.8。培养温度为(25±2)°C,光照时间为12~16 h/d,光照度为1 000~2000 lx。

(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①上,培养15~20 d后,有大量愈伤组织从基部产生。再将愈伤组织转入培养基②上,进而产生丛生芽,培养15~20 d后,苗高2~4 cm,将丛生芽切割转入相同新鲜的培养基②中进行继代培养,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芽苗很快多起来,并逐渐长大。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待增殖苗生长到3 cm左右时,可切成单株转接到培养基③中,培养15 d后,幼苗生根率达95%~100%,每棵苗可生根6条,根长1.5~2.0 cm。

移栽前,先将试管苗移到温室炼苗2 d后,取出洗净培养基,移栽于蛭石、珍珠岩(1∶1)混合基质的花盆中,栽后浇足水,盖上塑料薄膜和遮阳网,以保持湿度,避免阳光强晒,并注意通风换气。10~15 d后,逐渐揭开薄膜和去除遮阳网。每隔3~4 d喷1次1/4MS大量元素稀释营养液,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30 d后可定植于田间。

十一、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见图7-52)别名非洲堇、非洲苦苣苔、非洲紫苣苔、圣包罗花,为多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管状花目、苦苣苔科、非洲紫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非洲紫罗兰原产东非的热带地区。全株有毛;叶基部簇生,稍肉质,叶片圆形或卵圆形,背面带紫色,有长柄;花1~6朵簇生在有长柄的聚伞花序上,花有短筒,花冠2唇,裂片不相等,花色多样,有白色、紫色、淡紫色或粉色;蒴果;种子极细小。栽培品种繁多,有大花、单瓣、半重瓣、重瓣、斑叶等,花色有紫红、白、蓝、粉红和双色等。植株小巧玲珑,花色斑斓,四季开花,是室内的优良花卉,也是国际上著名的盆栽花卉。由于其花期长、较耐阴,株形小而美观,盆栽可布置在窗台、客厅、茶几等作点缀装饰;同时,放置室内可净化室内空气、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美化环境、调和心情及舒解压力,也是园艺治疗的理想材料。

图7-52 非洲紫罗兰

(一)外植体选择

取其嫩叶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选非洲紫罗兰嫩叶在自来水下用洗衣粉清洗干净后,先用 75% 的酒精消毒 10 s,再用0.1%的HgC12消毒5~8 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切成0.5~1.0 cm方形的小块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丛生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 1.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②1/2MS+NAA 0.5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为5.8。培养温度为25 °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000~1 600 lx。

(四)分化培养过程

将灭过菌的嫩叶小方块,接种于培养基①上,于光照度为1 000~1 600 lx、光照时间为12~14 h/d、培养温度为(25±1)°C下,培养35 d后,叶片可直接分化出许多丛生芽,每块丛生芽有25~40个不等小芽,诱导率为100%。将小丛生芽转接于②号培养基上,10 d后,开始生根,根的诱导率为95%以上,主茎叶片也明显增大,叶色浓绿,15 d后即可移栽。

(五)试管苗移栽

待试管苗根长至0.5 cm时,从试管中取出小苗,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锯末与细沙(11∶)的基质中,注意保温、保湿,湿度保持在85%以上,温度为15~25 °C,10 d后试管苗开始生新根,20~30 d可栽于花盆中进行正常管理。

十二、补血草的组织培养技术

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见图7-53)别名海赤芍、鲂仔草、白花玉钱香、海菠菜、海蔓、海蔓荆、匙叶草、华蔓荆、盐云草、匙叶矶松、中华补血草,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白花丹目、白花丹科、补血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补血草分布于中国滨海各省区,生长在沿海潮湿盐土或砂土上。全株(除萼外)无毛;叶基生,淡绿色或灰绿色,倒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先端通常钝或急尖,下部渐狭成扁平的叶柄,多数排列成莲座状;花轴上部多次分枝,花集合成短而密的小穗,集生于花轴分枝顶端,小穗茎生叶退化为鳞片状,棕褐色,边缘呈白色膜质,花序伞房状或圆锥状;果实倒卵形,黄褐色。根或全草可入药,具有收敛、止血、利尿的作用。补血草花朵细小,干膜质,色彩淡雅,观赏期长,与满天星一样,是重要的配花材料,俗称“勿忘我”。除作鲜切花外,补血草还可制成自然干花,用途更为广泛。

图7-53 补血草

(一)外植体选择

取叶片、小苗茎尖或茎段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选田间生长的补血草中部叶片,用稀释的洗涤液清洗,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后,先用75%的酒精消毒约15 s,再用0.1%的HgC12消毒5~10 min,用无菌水冲洗4次,切成0.5 cm×0.5 cm方形的小块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分化培养基:①MS+6-BA 2.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②1/2MS+NAA 0.5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为5.8。培养温度为25 °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500 lx。

(四)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外植体,接种于丛芽诱导培养基①上,20 d左右,外植体周围产生绿色愈伤组织,并且逐渐增生,继而从表面出现绿色突起,继续培养15 d左右,分化成芽,继而育成苗丛。当丛生小苗长到4~5 cm高时,将大苗切成2~3 cm段,小苗不用再切,转接到相同新鲜培养基①上。从小苗基部又不断分化出小苗,形成新的小苗丛,如此反复分切、转接,加快补血草的增殖。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当增殖到一定数量小苗后,待苗长至2 cm高时,将小苗分切成单芽,转接于生根培养基②上,15 d左右,从芽苗基部长出3~5条根,培养25 d后,苗长到4~5 cm高、根长2~3 cm时即可炼苗移栽。

移栽前,可将培养瓶盖打开,放入遮阴的大棚或温室内进行炼苗5~7 d。然后把生根苗从瓶中小心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于经0.1%百菌清消毒的珍珠岩、河沙(1∶1)混合基质中,加强温度、湿度和光照管理,使小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20~25 d后,定植于苗床中。

十三、海芋的组织培养技术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见图7-54)别名巨型海芋、滴水观音,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目、天南星科、海芋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海芋常成片生长在海拔1 700 m以下的热带雨林林缘或河谷野芭蕉林下,中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国外自孟加拉、印度东北部至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均有分布。茎粗壮,高可达3 m;叶聚生茎顶,叶片卵状戟形;肉穗花序稍短于佛焰苞,雌花在下部,雄花在上部。海芋是大型观叶植物,宜用大盆或木桶栽培,适于布置大型厅堂或室内花园,也可栽于热带植物温室,十分壮观。根茎富含淀粉,可作工业上代用品,但不能食用。

图7-54 海芋

(一)外植体选择

取海芋的顶芽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从生长旺盛抗病虫害的海芋植株上切取顶芽,用刀削去附着在茎上的一些老组织,用洗衣粉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然后用75% 的酒精消毒0.5~1 min,再用0.1%的HgC12消毒10~12 min,用无菌水冲洗6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以此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丛生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 2.0 mg/L+NAA 0.5 mg/L;芽增殖培养基:②MS+6-BA 1.0~3.0 mg/L+NAA 0.2~0.5 mg/L。

上述培养基中均加白糖或蔗糖3%,琼脂0.7%,pH为5.8。培养温度为(26±1)°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000~1 500 lx。

(四)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①上,20 d后,顶芽开始萌动,同时,从芽基部形成愈伤组织。转入相同新鲜培养基①上连续培养2次,约60 d后在芽基部形成丛生芽及淡黄色愈伤组织。丛生芽和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叶片与母株相似,并生成较多的健壮根系,根芽同时发生形成完整植株。将丛生芽和愈伤组织块分割,转移到培养基②中进行继代培养,每隔30 d继代1次,芽发生率为33.8%。

(五)移 栽

由于海芋在增殖培养中,易产生带根植株,因此,可省去生根培养阶段,而直接将生根小苗切下,用水小心洗净根部培养基后,移栽于经0.1%多菌灵消毒的珍珠岩和泥炭土(2∶1)的混合基质中,浇透水,前期覆盖薄膜和90%遮阳网,保持相对湿度85%,14 d后,改为70%遮阳网,且揭去薄膜;15 d后,可适当喷施叶面肥;30 d后,可喷施0.1%的复合肥(N15、P2O215、K2O15),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十四、花叶万年青的组织培养技术

花叶万年青(Dieffenbachia picta,见图7-55)又名黛粉叶,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目、天南星科、花叶万年青属多年生常绿灌木状草本植物。花叶万年青原产南美,中国广东、福建各热带城市普遍栽培。茎干粗壮多肉质,株高可达1.5 m;叶片大而光亮,着生于茎干上部,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宽大的叶片两面深绿色,其上镶嵌着密集、不规则的白色、乳白、淡黄色等色彩不一的斑点、斑纹或斑块,叶鞘近中部下具叶柄;花梗由叶鞘中抽出,短于叶柄,花单性,佛焰花序,佛焰苞呈椭圆形,下部呈筒状。花叶万年青的园艺用途有很多:幼株小盆栽,可置于案头、窗台观赏;中型盆栽,可放在客厅墙角、沙发边作为装饰,令室内充满自然生机。

花叶万年青叶片宽大、黄绿色,有白色或黄白色密集的不规则斑点,有的为金黄色镶有绿色边缘,色彩明亮强烈,优美高雅,观赏价值高,是目前备受推崇的室内观叶植物之一,适合盆栽观赏,点缀客厅、书房,十分舒泰别致。用它摆放光度较低的公共场所,花叶万年青仍然生长正常,碧叶青青,枝繁叶茂,充满生机,特别适合在现代建筑中配置。

图7-55 花叶万年青

(一)外植体选择

取花叶万年青的茎段侧芽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取花叶万年青植株,剥除叶片,切取带潜伏侧芽的茎段,除去潜伏芽附近的污垢,用软刷蘸少许0.1%的洗衣粉刷洗,并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先用75%的酒精消毒2 min,再用0.1%的HgC12消毒10~12 min,用无菌水冲洗6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单独挖取潜伏侧芽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不定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 5.0 mg/L+KT 0.5 mg/L+NAA 0.2 mg/L;芽增殖培养基:②MS+6-BA 2.0~3.0 mg/L+KT 0.2~0.5 mg/L;生根培养基:③ 1/2MS+NAA 0.5 mg/L+0.5%活性炭。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为5.8。培养温度为(26±2)°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500 lx。

(四)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

取上述潜伏侧芽,置于培养基①中培养,7 d后侧芽开始萌动,30 d后侧芽伸长,叶片展开。将萌发侧芽从中切成两半,转入新鲜相同的培养基①中继续培养7 d后,侧芽的基部开始膨大并有少量愈伤组织产生,再经过几次重复培养,在侧芽基部可长出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矮化,节间短;约6个月后,丛生芽开始出现,将丛生芽切分转移到增殖培养基②中,丛生芽能快速增殖,增殖系数为4。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将增殖培养基中未长根的植株分切置于培养基③中进行生根培养,30 d后生根率达100%,单株生根数平均4条。

移栽前,先打开瓶盖在培养室内炼苗2~3 d,再将小苗从培养瓶取出,用自来水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于珍珠岩、泥灰土(2∶1)的混合基质中,盖上薄膜和遮阳网,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和90%的遮光率,勤浇水,10 d左右喷1次稀释10倍的MS营养液,15 d后开始长出新叶,成活率达95%以上。

十五、仙人掌、仙人指的组织培养技术

仙人掌(Opuntia stricta,见图7-56)别名仙巴掌、霸王树、火焰、火掌、牛舌头,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仙人掌目、仙人掌科、仙人掌属丛生肉质灌木。仙人掌常生长于沙漠等干燥环境中,被称为“沙漠英雄花”,为多肉植物的一类。仙人掌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百慕大群岛和南美洲北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干旱地区。上部分枝宽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花辐射状,花托倒卵形;种子多数扁圆形,边缘稍不规则,无毛,淡黄褐色。仙人掌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共有70~110个属,2 000余种,具体可以分为团扇仙人掌类、段型仙人掌类、蟹爪仙人掌(螃蟹兰)、叶型森林性仙人掌类、球形仙人掌。

仙人指(Schlumbergera bridgesii,见图7-56)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仙人掌目、仙人掌科、仙人指属室内盆栽花卉。仙人指原产巴西和玻利维亚,世界各国多有栽培,栽培品种除紫色外,还有白、橙黄、浅黄、深红色等品种。仙人指附生于树干上,多分枝,枝丛下垂;枝扁平,肉质,多节枝,每节长圆形,叶状,每侧有1~2钝齿,顶部平截;花单生枝顶,花冠整齐。

图7-56 仙人掌、仙人指

(一)外植体选择

取仙人掌、仙人指带腋芽的茎段或茎片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仙人掌用试管软刷蘸少许0.1%的洗衣粉在流水下刷洗干净后,先用75%的酒精消毒0.5~1 min,再用0.1%的HgC12溶液置于锥形瓶中,抽真空消毒7~10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切成0.5~1.0 cm的茎段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仙人指用0.1%的HgC12溶液置于锥形瓶真空消毒5 min,用无菌水冲洗4次,将带顶芽茎片切成1 cm2的大小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仙人掌诱导分化培养基为①MS+6-BA 2.0 mg/L+NAA 0.2 mg/L;仙人指诱导分化培养基为②MS+6-BA 2.0~3.0 mg/L+NAA 0.1~0.3 mg/L+0.5%活性炭。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为5.8。培养温度为20~22 °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2 000 lx。

(四)分化培养

1.仙人掌的分化培养

将灭过菌的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①中,培养15 d后,外植体开始发芽,平均分化芽数为2个,40~50 d后转接到相同新鲜培养基①上;25 d后开始生根,继续发根15 d后可移栽,育苗成活率为60%~70%。

2.仙人指的分化培养

将灭过菌的带顶芽茎片,接种于培养基②上,培养35 d后,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从茎片顶部产生,此后5 d发芽生根,外植体平均分化芽数为2个,育苗成活率为70%左右。

(五)组培嫁接成苗

取带顶部茎片的仙人指,以嫩枝劈接的方法,嫁接在已发根的粗壮仙人掌茎的中部,用经消毒仙人掌的细刺将穗砧固定。虽比组培仙人指直接扦插周期长些,但其嫁接成活率高出20%,组培后也要完成嫁接工序。

十六、一品红的组织培养基技术

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见图7-57)别名象牙红、老来娇、圣诞花、圣诞红、猩猩木,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目、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灌木。一品红原产中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在中国大部分省市都有分布。根圆柱状,极多分枝;茎直立,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绿色,边缘全缘或浅裂或波状浅裂,叶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叶背被柔毛;苞叶5~7枚,狭椭圆形,通常全缘,极少边缘浅波状分裂,朱红色;花序数个聚伞排列于枝顶;总苞坛状,淡绿色,边缘齿状5裂,裂片三角形,无毛;蒴果,三棱状圆形,平滑无毛;种子卵状,灰色或淡灰色,近平滑,无种阜。全株可入药,具有调经止血、接骨、消肿等功效。一品红花色鲜艳,花期长,正值圣诞、元旦、春节开花,盆栽布置室内可增加喜庆气氛;也适宜布置在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南方暖地可露地栽培,美化庭园,也可作切花。

图7-57 一品红

(一)外植体选择

取其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取带腋芽的嫩茎段,剪去叶柄后,用软刷蘸少许洗衣粉刷洗并用自来水冲洗30 min,先用70%的酒精消毒10~20 s,再用0.1%的HgC12消毒8~10 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丛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 1.0 mg/L+2,4-D 0.1 mg/L;芽增殖培养基:②MS+6-BA 0.5~1.0 mg/L+NAA 0.1~0.3 mg/L;生根培养基:③1/2MS+IBA 1.0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琼脂0.6%,pH为5.8,①和②号培养基加蔗糖3%,③号培养基加蔗糖2%。培养温度为(25±1)°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2 000 lx。

(四)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带腋芽茎段,接种于丛芽诱导培养基①上,8~9 d后,腋芽开始膨大;15 d后可见周围分化出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割,转接于芽增殖培养基②上,20 d后即可形成新的丛生芽,平均每株达4.2个芽。将丛生芽再切割在培养基②上,如此多次继代培养,即可不断地获得大量的丛生芽,再生根培养后成苗。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将高1.5~2.0 cm的小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③上,12 d后芽苗基部开始生根;20 d后,每苗长出5~7条幼根,平均根长1.0~1.5 cm,生根率可达90%以上。

移栽前,先将生根后的试管苗封口膜打开,在培养室里炼苗2 d,然后,小心取出试管苗,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于经0.1%的百菌清消毒的蛭石、珍珠岩、菜园土(112∶∶)的混合基质中,加盖薄膜和遮阳网,保持相对湿度90%左右,遮阴50%以上,7 d后,揭去薄膜和遮阳网,逐渐通风和加强光照,保持温度20~25 °C,30 d后小苗成活率达90%以上。

十七、非洲菊的组织培养技术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见图7-58)别名扶郎花、灯盏花、秋英、波斯花、千日菊,太阳花、猩猩菊、日头花,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为南非,后引入英国,现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华中等地区。株高30~45 cm;须根系;根状茎短,为残存的叶柄所围裹;多数叶为基生,羽状浅裂;头状花序顶生,花朵硕大,花色丰富,分别有红色、白色、黄色、橙色、紫色等。该花管理省工,在温暖地区能常年供应,是现代切花中的重要材料,供插花以及制作花篮,也可作盆栽观赏。

图7-58 非洲菊

(一)外植体选择

取其花托或叶片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取健壮无病、直径约1 cm的花托剪下,用清水冲洗数次,剥去外侧数层苞片,并剪去花柄。叶片用清水冲洗30 min,修剪成小块。将洗净的外植体放入超净工作台,先用70%的酒精消毒10~20 s,再用0.1%的HgC12消毒8~10 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修剪叶片外缘,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丛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 4.0 mg/L+IAA 0.1 mg/L;继代培养基:②MS+6-BA 3~4 mg/L+IAA 0.1~0.3 mg/L;生根培养基:③1/2MS+IAA 1.0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琼脂0.6%,pH为5.8,①、②和③号培养基加蔗糖3%。培养温度为(25±1)°C,光照时间为8~10 h/d,光照度为1 000~2 000 lx。

(四)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叶片或花托,接种于培养基①上,30~50 d后,外植体开始膨大;慢慢可见分化出芽。此时可将其切割成数块,转接于培养基②上,30 d后即可分化出幼苗。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当分化出的幼苗长到一定高度(2~3 cm),或分化出一定数量后,将其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③上,诱导生根。15~30 d后形成完整健康的再生植株。当试管苗高10~20 cm,并生有3~4条1 cm左右长的新根时,即可移栽。

移栽前进行炼苗,把培养瓶从培养室中取出置于自然条件下,揭开瓶盖,让幼苗进行透气。24 h后,从瓶中取出幼苗,并在清水中洗净培养基,准备移栽(见图7-59)。移栽基质可采用灭菌处理的腐熟锯木屑,也可采用经灭菌处理的由蛭石与珍珠岩按1∶1比例配的混合基质。覆盖薄膜保温,保持相对湿度90%左右,保持温度为18~25 °C。

图7-59 非洲菊移栽

十八、红掌的组织培养技术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见图7-60)别名花烛、安祖花、火鹤花、红鹤芋、红鹅掌等,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红掌原产于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热带雨林区,欧洲、亚洲、非洲均有广泛栽培,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红掌为常绿草本花卉,株高50~80 cm,因品种而异;具肉质根;无茎;叶从根茎抽出,具长柄,单生,心形,鲜绿色,叶脉凹陷;花腋生,佛焰苞蜡质,正圆形至卵圆形,鲜红色、橙红肉色、白色,肉穗花序,圆柱状,直立。四季开花,花朵独特,有佛焰花序,色泽鲜艳华丽,色彩丰富,花期长,花的颜色变化大,花序从苞叶展开到花的枯萎凋谢,颜色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开始的米黄色到乳白色,最后变成绿色,枯萎之前又变成黄色。叶形苞片,常见苞片颜色有红色、粉红、白色等,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图7-60 红掌

(一)外植体选择

取其腋芽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在健壮无病植株上用利刀切取腋芽,用洗衣粉洗,然后用清水冲洗数次。将洗净的外植体放入超净工作台,将腋芽再去一层苞叶(部分过小腋芽可不去),先用75%的酒精消毒5~10 s,再用0.1%的HgC12消毒8~10 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丛芽诱导培养基:①MS+6-BA 1.0 mg/L+2,4-D 0.1 mg/L;继代培养基:②1/2MS+6-BA 1~2 mg/L+2,4-D 0.1~0.3 mg/L;生根培养基:③1/2MS+IBA 2.0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琼脂0.6%,pH为5.8,①、②和③号培养基加蔗糖3%。培养温度为(25±2)°C,除刚接种的外植体暗培养3~5 d外,其余均光照,光照时间为10~12 h/d,光照度为2 500~3 000 lx。

(四)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腋芽接种于培养基①上,9 d后腋芽开始萌动,茎尖增粗,嫩叶伸长、展开,基部产生愈伤组织。当愈伤组织长到1 cm×1 cm左右时,将其切成0.3 cm×0.3 cm转移到培养基②上,反复继代培养,20 d后即可分化出不定芽,40 d左右不定芽长至3片叶。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当分化出的不定芽或先分化且已长至3片叶以上的植株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③上,诱导生根。当试管苗生有3~4条2 cm左右长的新根时,即可移栽。移栽前进行炼苗,把培养瓶从培养室中取出置于自然条件下7~10 d。从瓶中取出幼苗,并在清水中洗净培养基,准备移栽。全株用800~1 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洗3 min,移栽于椰康、泥炭土(21∶)制成的基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