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产地环境是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的基础。选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土壤中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环境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无公害农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提倡推广使用腐熟的农家有机肥和经配制加工的复混有机肥,有限量地使用化肥。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就是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与良好的环境保护技术有机地科学组合,建立具有环境保护和现代农业高科技特点的技术体系。 种植业就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包括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茶叶、糖料等的种植。 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主要有种植基地环境的选择技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一)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环境的选择技术

产地环境是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的基础。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选择应符合《GB 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6.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等相关标准。农田大气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用水质量标准;农田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选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种植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基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产地必须避开公路主干线。 土壤中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环境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无公害农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 基地应尽可能选择在该作物的主产区、高产区和独特的生态区,基地土壤肥沃,旱涝保收。 种植布局要保持一定的群落多样性。 在山坡种植,要在山顶、山脊、梯田间保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铲除,并为加强固土、保水、挡风作用专门种植特定植物;坡地种植要沿等高线或修建梯田进行栽种。

(二)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

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核心是无害化的健康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和优势区域规划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的品种除优质高产外,应对该种作物当地的主要病虫害有抗性或耐受性。

2.种子的选择与消毒

这里的种子泛指农作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采购的种子应符合相应的种子质量标准,外来种子具备检疫合格证,自繁种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

种子消毒可防止系统性病害的传播流行,预防烂种和秧苗枯萎病,促进发芽,预防储藏性病害,防治土传病害等。 其目的在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促苗生长,缩短育苗期限,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①物理消毒法。 常用的有日光暴晒、紫外光照射、温汤浸种等。 日光暴晒仅适用于那些日光暴晒下不易丧失发芽率的种子。 温汤浸种一般水温为40~50℃,浸种时间为1~24h,不同种子浸种温度与时间有所差异。

②化学消毒法。 种子消毒常用杀菌剂、杀虫剂及杀菌与杀虫混合剂处理等。 主要方式是拌种和浸种。 药粉拌种一般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0.5%,将种子和药粉放入玻璃瓶内,摇动5~6min,使药粉和种子充分混合均匀。 常见拌种药剂的品种及用量见表7-1。 浸种优点是无粉尘、药剂与种子接触面广、药效好,不足是药剂的蒸气有毒,需要专门的防毒面具和专业设备。 浸种后要把种子储藏于密封的仓库或房间中24h后才能播种,且浸种后需要干燥。 药剂浸种常用方法见表7-2。

表7-1 拌种药剂的品种及用量

续表

表7-2 药剂浸种常用方法

3.培育健壮幼苗,提高个体整体素质

育苗是种植业的一个关键环节。 育苗移植是争取季节、经济利用土地和实现早熟高产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和减轻病虫害的重要技术措施。 育苗中常用的方法有:

(1)苗床土壤消毒。 主要有药物熏蒸法、太阳能消毒法和毒土法。

①药物熏蒸法。 就是把甲醛、溴甲烷等有熏蒸作用的药剂加入到苗床土壤里,并在土壤表面盖上薄膜等覆盖物,使药物气体在土壤中扩散,杀死病菌。 土壤熏蒸后,待药剂充分散发后就可以进行播种。

②太阳能消毒法。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高温季节,播种前把地翻平整好,用透明吸热薄膜覆盖好,土壤温度可升至50~60℃,密闭15~20d,可杀死土壤中的各种病菌。

③毒土法。 先将药剂配成毒土,然后施用。 如在整地后每平方米苗床用10g杀毒矾拌细土10kg撒在土壤中,半个月后再整地。 此外,施用石灰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2)应用育苗盘或营养钵育苗并带土移栽。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育苗在移栽时伤根,防止土传病害的感染,还可抢季节并且比较省工。

(3)嫁接育苗。 选择生长旺盛,抗性强的砧木嫁接,可预防土传病害。 如预防西瓜、冬瓜和黄瓜的枯萎病,用葫芦瓠为砧木;西瓜或冬瓜、黄瓜做接穗,采用顶插育苗。

(4)覆盖遮阳网或防虫网。 在育苗床覆盖银灰色的遮阳网或防虫网可防蚜虫。

4.适时播种(定植期)、合理定株,改善和优化田间小气候环境

各种植物的生长栽培时间都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有其最适宜的生长季节。 在最适宜生长季节内,植株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易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 如柑橘适宜栽植期为2~3月份和9~10月份,干湿季节明显的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区宜在雨季来临前栽植;苹果苗木春季可在发芽前栽植,秋季可在落叶后栽植;葡萄苗木落叶以后到第二年春季萌芽期只要气温和土壤状况适宜,都可移栽,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多用春栽,中部和南部冬季土壤不封冻,多用秋栽。 蔬菜与大田作物播期在不同区域差异较大。 有时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或错过当地不良的气候条件,躲过当地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往往会调整播期。 不合理的播期(定植期)会导致植株生长衰弱,病虫害严重。

根据不同植株品种的特性,做到合理密植,保持行间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充分利用光能、减少病虫害发生。 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可通过整形、修剪、引蔓、整枝、剥叶、摘心等调整植株,改变植株群体结构的生态环境。

(三)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

科学施肥是保证优质、高产、低成本和维护农业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包括肥料类型的选择、肥料用量的确定、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施用时应做到以下几点:根据相关标准、法规要求正确选择施用合格的肥料产品,肥料类型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禁止直接施用工业垃圾、医院垃圾及未经处理的污水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作为肥料;允许使用以污水污泥、城市生活垃圾、粉煤灰和人、畜粪便等为原料经充分腐熟,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肥料。

1.肥料选择

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提倡推广使用腐熟的农家有机肥和经配制加工的复混有机肥,有限量地使用化肥。 腐熟的厩肥、绿肥、饼肥、植物秸秆可作基肥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沼气肥水、腐熟人畜粪可作追肥,但不能在叶菜上作追肥。 使用化学肥料应注意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推广使用专用多元复合肥。 在蔬菜生产中杜绝偏施氮肥,不应在叶菜生产中使用硝态氮肥。 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

城市生活垃圾经无公害化处理,其质量符合《GB3172—87城市垃圾农用控制标准》的要求后方可使用,但应控制其用量,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每年黏性土壤上的使用量不超过3000kg/667m2,砂性土壤不超过2000kg/667m2

符合《GB4284—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要求的河塘泥可作基肥。

2.肥料施用量的确定

肥料施用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及产量需求来确定。 通常的方法是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平衡施肥的方法确定适宜的施肥量。 其计算方法如下:

肥料需要量=(作物吸收该养分的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该养分的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作物吸收该养分的量=目标产量×每千克养分产量的需求量

施肥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及品质,甚至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例如,施氮肥过少,植株生长受抑制,会减产;施氮肥过量,可能造成肥害,发生烧苗、植株萎蔫等现象。土壤中有大量的氮或铵离子,一方面铵挥发,遇空气中的雾滴形成碱性小水珠,灼伤作物,在叶片上产生焦枯斑点;另一方面,铵离子在旱土上易硝化,在亚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胺,气化产生二氧化氮气体会毒害作物,在作物叶片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斑块,叶脉间逐渐变白。

此外,过多地施用某种肥料会影响植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 施肥量不合理还会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如土壤板结,盐基离子大量积累使土壤产生次生盐碱化,引起养分损失等。过量的肥料对环境、农产品及人类健康具有不良的潜在影响,如植株体内硝酸盐的积累,养分进入水体后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等。

3.施肥时期

施肥时期应根据不同植物的营养生理特性、吸收肥料规律、土壤供肥能力等制定。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植物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植物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 植物在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量从数量上看并不多,但如果缺少植物生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错过这一时期,后期补施肥料也不能弥补造成的损失。 各植物的营养临界期不完全相同,一般出现在植物生长的初期,如冬小麦在三叶期,玉米在五叶前。 植物在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要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吸收速率上都是最高的,大部分植物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生长中期,也就是植物体生长旺盛期,如氮的最大效率期,玉米在大喇叭口至抽雄初期,水稻在分蘖期,小麦在拔节到抽穗期。 在这两个关键时期及时供给植物养分,是植物优质高产的根本保证。

4.施肥方法

在农业生产中,大多数植物通过基肥、种肥、追肥3个基本环节才能满足营养需要。 每个施肥环节方法各异。

(1)基肥。 基肥俗称底肥。 无公害种植中,有机肥作为基肥在种植播种或移栽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有机肥用量占总用肥料的60%~70%,可配施化肥。 有机肥分解慢、肥效长,是迟效肥料,为使肥效充分发挥和减少病虫害,需堆沤后施用,一般施于种子或植株侧下方16~26cm的地方。 大田作物常见的基肥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穴施、分层施肥等。 果树的基肥施用方法常用放射状沟施、环状沟施、长方形沟施等。 撒施是指犁地前,将有机肥均匀地施在地表,然后结合犁地翻入土中。 条施是指沿着植物种植行开沟施肥;穴施是将肥料先施入植物,种植穴与土壤混合后,再播种(种植)的方法;分层施肥是指结合深耕将肥料分别施在土壤的不同层次,以满足植物生长各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果树施肥量较大,常用沟施的方法是,将肥料施在距树一定距离之外,一般以树冠为中心,向树干外围挖放射状直沟、环状沟或长方形沟,沟长与树冠相齐,肥料施在沟内,然后覆土。

(2)种肥。 施用种肥是为了满足植物幼苗阶段对养分的需要。 通常在植物播种或定植时,将肥料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合施用。 常用速效性化肥或腐熟的有机肥料作种肥。施用方法主要有:拌种、浸种、盖种。 拌种是将肥料与种子混拌均匀后直接播种;浸种是将种子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肥料溶液中,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播种;盖种是将有机肥或颜色较深,质地轻的肥料与土混合后盖在种子上面。 种肥施用不当会引起烧种、烂种,种肥用量不可过大,因此,浓度过大、过酸、过碱或含有毒物质的肥料以及容易产生高温的肥料,均不能作种肥。 在土壤水分不足时,不能施用种肥。 除浸种外,肥料和种子应该有适当距离,不能直接接触。

(3)追肥。 追肥是在植物生长发育期施用的肥料。 追肥一般以速效性化肥为主,腐熟良好的有机肥料也可以作追肥,但要深施;微量元素通过根外追肥的方式施用效果最好。 常见的追肥方法有:撒施、条施、穴施、随水灌溉、根外追肥等。 果树追肥常用环状施肥或放射状施肥方法。

(四)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防治技术

1.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植保工作的总方针,也是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以经济学和生态学为基础,把有害生物看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们同作物在统一的环境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抑制,在这种动态平衡中,有害生物不会自行灭亡,也不会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 只有自然平衡系统受到破坏时,有害生物才可能猖獗一时,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根据上述原理,在生产操作中,我们必须从病害与环境及社会条件的整体观念出发,依据“标本兼治,防重于治”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因时制宜地对有关病虫害采用适当的环境治理、化学治理、生物防治或其他有效手段,制定一套系统的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 “预防”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是极为重要的,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通过检疫措施预防危险性病害的传播和蔓延,用于国外或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害;二是在病害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把病害消灭在未发生前或初发阶段。 “综合防治”作为防治工作的科学管理系统也有两层含义:一是防治对象的综合;二是防治措施的综合。 防治对象的综合指的是同一措施尽可能防治多种病害。 防治措施的综合指的是多种防治手段有机结合,以环境治理为基础,根据病害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手段和方法,注重各种手段的增效性和互补性,提高整体防治效果,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防治措施

科学合理地调节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才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1)植物检疫。 为了防治危险性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传播,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对植物及其产品在调拨、运输及贸易时,采取一整套的检疫、检验措施。 它是同病虫害作斗争的特殊手段和另一种形式。 检疫的对象是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而防治又是极为困难的,主要依靠人为传播,国内或地区内尚未发生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

(2)农业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业防治就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环节,加以适当改进,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大量繁殖的条件,从而避免病虫害发生或减轻危害。 有些农业措施本身就有直接消灭病虫害的作用。 农业防治包括抗病品种的选择、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的肥水条件、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3)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存或活动,从而减轻病虫害发生的防治方法。 其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提倡和应用。 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防治病虫、食虫动物治虫、生物绝育治虫、昆虫激素治虫和基因工程防治病虫等。

(4)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素、人工或机械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副作用小,但人工或机械方法大多较原始、效率低。

(5)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防治方法。 它具有见效快、防治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的限制较小、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防治对象范围广、试剂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但若使用不当,会造成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而且长期使用,作物抗药性会大大增强。 为了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地使用化学防治方法,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必须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特征特性、农药常识,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3.病虫害防治技术

(1)农业综合防治。 选用耐病、抗病或免疫新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主要方法之一。 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效果稳定,简单易行,成本低,能减轻或避免农药对蔬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等。

①统一规划布局与合理轮作。 作物的合理布局与轮作常可影响病虫害的发生量或减少病虫害来源。 轮作对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对病虫害可起到恶化营养条件的作用。 这一措施对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作用尤为显著,采取水旱轮作可显著地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②合理灌溉与施肥。 科学灌溉与施肥可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能提高其抗病虫的能力,而且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 如施氮过多,食叶性害虫发生较重。 秋季干旱,勤灌水可减轻蚜虫、螨类的危害。

③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和清除残枝败叶、病果,或集中销毁深埋,可摧毁病虫害的栖身繁殖场所,切断传播途径。

(2)生物防治。 用生物防治法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有益生物,不会污染环境,效果长久,但作用缓慢,范围较狭窄,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

①微生物的利用。 常见的有应用细菌、真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 如苏云金杆菌,它能在害虫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毒素,使害虫食入后发生肠道麻痹,引起四肢瘫痪,停止进食。 苏云杆菌防治玉米螟、稻苞虫、棉铃虫、烟素虫、菜青虫均有显著效果;有的细菌进入害虫血腔后,大量繁殖,引起害虫败血症而死亡

②天敌的利用。 利用寄生性天敌或捕食性天敌防治。 天敌很多,包括昆虫(寄生性及捕食性昆虫)、螨类(外寄生螨及捕食性螨)、蜘蛛、蛙类、蜥蜴、鸟类及微生物天敌资源(昆虫病原细菌、病毒、真菌、寄生性线虫等)。

③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如保幼激素干扰其正常生长发育,性外激素干扰其繁殖或诱杀;利用昆虫不育原理,应用Bt乳剂,防治食叶性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物理防治。

①设施防护。 覆盖防虫网、遮阳网、塑料薄膜等,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可减轻病虫害发生,银灰色遮阳网有避蚜的作用。

②人工机械捕杀。 人工清除病株、病叶、病果,可扒开被害株及其邻近土壤进行捕杀。

③诱杀与驱避。 如灯光诱杀是利用病虫趋光性的一种杀虫方法。 还有潜所诱杀,即利用害虫有选择特定条件潜伏的习性进行诱杀,如黏虫成虫有在杨树上潜伏的习性,可在一定面积上防治一些杨树枝条,诱其潜伏,集中捕杀。 食饵引杀,即用害虫喜欢的食物做成诱饵,吸引其聚集,然后将其集中杀灭。 色板诱杀,在棚室内放置涂有黏液或蜜液的黄色板诱蚜虫、粉虱类害虫,使其粘到板上。 驱避就是在棚室上覆盖银灰色遮阳网或在田间挂一些银灰色条状农膜,均有驱避蚜虫的效果。

④太阳能高温消毒、灭病灭虫。 菜农常用的方法是高温闷棚或烤棚,在夏季赋闲期间,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晴天闷晒增温,可达60~70℃,高温闷棚5~7d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⑤晒种、温汤浸种播种或浸种。 催芽前,将种子晒2~3d,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 茄、瓜、果类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5~10min,均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用10%的盐水浸种10min,可将混入芸豆、豆角种子里的菌核残体及病菌漂出和杀灭,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可防菌核病,用此法也可防治种子线虫病。

⑥臭氧防治。 利用臭氧发生器防治病虫害。

⑦喷洒无毒保护剂和保健剂。 蔬菜叶面喷洒巴母兰400~500倍液,可使叶面形成高分子无毒酯膜,起预防污染效果;叶面喷施植物健生素,可增加植株抗虫病害的能力,且无腐蚀、无污染,安全方便。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式主要有:种苗处理、土壤处理、植株喷药、烟雾熏蒸。 种苗处理即用药剂处理种子、苗木、插条、接穗、块根、块茎、鳞茎等,消灭种苗内外的病原物,或使种苗着药以保护种苗免受病原物的侵染,方法有拌种、浸种、闷种等。 土壤处理即将具有挥发性或熏蒸作用的药剂施在土里,以消灭土壤中的病原物,保护幼苗免受侵染,其方法有穴施、沟施、浇灌、毒土等,施用时间分为播前处理、播后处理、生长期处理等。 植株喷药是最常见的施用方法,分为喷雾与喷粉两种方法,施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配药,严格控制施用种类、剂量、喷药时机和次数,避免药害和产品污染。 烟雾熏蒸一般在大棚中进行,施用时应密闭棚室,以增强效果,避免产生明火,点燃后人员应当撤离,避免中毒。

(5)科学合理施用农药。

①农药的选用。 无公害种植中使用的农药应该是毒性小或无毒,易分解,不造成对环境及农产品污染的高效、低残留、安全的农药。 常见无公害农药包括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 生物源农药是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农药。 又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除虫菊素、梀素、性信息素、井冈霉素、农抗120浏阳霉素、农用链霉素、阿维菌素、赤霉素、芸苔素内酯、黎芦碱、苦参碱、烟碱等生物碱。 矿物源农药是有效成分来自矿物的无机化合物总称。 主要有硫制剂、铜制剂、磷化物,如硫酸铜、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磷化锌等。 有机合成农药的使用是最为普遍的,类型较多,无公害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仅限于毒性较低、残留低及使用安全的有机合成农药。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主要有:六六六、滴滴涕、西力生、赛力散、毒杀芬、甲基六粉、乙基六粉、氯乙酸钠、培福明、杀虫脒、二溴氯丙烷、蝇毒磷乳粉、除草醚、三氯杀螨醇等。

②对症下药。 根据病虫害的特性选用合适的药剂种类和剂型。 应根据防治对象选择相应的农药品种,不能用一种杀虫剂来防治所有的害虫、用一种杀菌剂来防治所有的病害、用一种除草剂来防治各种作物田里的杂草,更不能用除草剂来防病、治虫。 对于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如鳞翅目害虫,选用触杀剂或胃毒剂;对于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钻蛀性害虫,宜采用内吸性药剂。 敌百虫对小地老虎的防治效果好,但对蚜虫、螨类等防治效果较差;防治蚜虫要用乐果;杀虫双主要是用来防治水稻螟虫,对稻飞虱和叶蝉效果差,而异丙威(叶蝉散)则对稻飞虱和稻叶蝉有效,但对稻螟虫防治效果差;丁草胺对稻田的稗草效果好,对阔叶杂草防治效果差,而苄嘧磺隆则对阔叶杂草防治效果好,对稗草防治效果差。

③适时用药。 掌握防治的最佳时期,可以用少量的药剂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各种害虫的习性和危害期各不相同,其防治的适宜期也不完全一致。 如烟青虫在幼虫2~3龄时防治效果好,而长大以后,抗药力增强,用药量必须增加,当烟青虫钻入果实内,很不易防治。如果用药过早,由于药剂的残效期有限,有可能先孵化的害虫已被杀死,而后孵化的害虫依然危害农作物,就不得不进行第二次防治。 再如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时,应在卵孵化盛期,幼虫蛀入蕾、铃之前喷药。 一旦幼虫已蛀入蕾、铃后再喷药则防治效果差,因为菊酯类农药有内吸作用,幼虫蛀入蕾、铃后接触不到药剂。 用代森锌防治麦类锈病应在发病初期开始喷雾,发病后再喷药则防治效果差,因为代森锌为保护性杀虫剂,无治疗作用。

④适量施药。 在施用农药时应根据防治对象的种类、生育期发生量以及环境条件来决定用药量。 不同的虫龄和杂草叶龄对农药的敏感性有差异,防治有耐药性的对象用药量大,病虫草害发生量大时,用药量应大些,反之,用药量可少些。 适时的农药使用量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为了取得相同的药效,土壤处理除草剂在土表干燥、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里的施用量就要比在湿润、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里施用量高。 单位面积的使用量随着作物植株的大小不同,单位面积喷药的药剂量应根据作物植株的大小和病、虫危害的部位来定,苗期的作物小,喷施的药液就少,成株期的作物个体大,喷施的药液就多。 一般来说,喷施的药液量以叶片完全被药液湿润,药液又不下滴为好。 在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严格按说明书或标签上的要求来施用,不得任意加大或降低用药量,因为除草剂的用量过低,杀不死杂草;用量过高,又可能伤害作物,甚至把作物给杀死了。 应避免产生药害。

⑤合理混用药剂。 各种农药各有优缺点,两种以上农药混用,往往可以互补缺点,发挥所长,起到增效的作用或兼治两种以上害虫的作用。 但混用时,应考虑两种药剂是否发生反应,使用不当也会降低药效,产生药害。

⑥合理轮换用药。 长期单一施用某一种农药,容易使病、虫、草产生抗药性,或者杂草种类发生变化,使得农药的药效下降。 合理轮换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可防止或延缓病、虫、草抗药性的产生和杂草群落的改变,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⑦合理选择环境条件。 施药效果与气候因素有关,一般应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施药,忌高温天气施药,以阴天或傍晚施药效果最好。

⑧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 应根据不同农药性质、防治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施药方法。 如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拌种或制成毒土进行穴施或条施;甲草胺只能用来进行土壤处理,不能做茎叶喷雾;而草甘膦只能用来进行茎叶喷雾,不能做土壤处理。 主要的施药方法有喷粉法、颗粒撒施法、喷雾法、种苗处理法、熏蒸法等。 喷粉法需用专门的器械喷洒药粉,此法药粉飘移散失较严重。 颗粒喷施法常用于药剂颗粒200~2000μm的固体制剂,撒施时无飘移现象,较为安全、省工。 喷雾时用压力或旋转离心力使药液分散呈雾状的喷洒技术,喷洒较均匀,使用手动式喷雾器械时喷雾量和喷雾细度常受操作熟练程度的影响。 种苗处理法主要用于防治种苗携带和土传的病害,常用拌种法、浸种法、包衣等。 熏蒸法要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进行,熏蒸以后应将药剂排放或稀释到安全浓度后人方可进入。 此外,还可采用灌根法、毒饵法、涂抹法等。

⑨保证施药质量。 施药时力求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均要着药,尤其像蚜虫、红蜘蛛等多寄生在叶片背面,施药不当,效果则不佳,所以在施药时,还要保证无丢行漏株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