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场物料使用管理

现场物料使用管理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现场物料使用管理物料使用管理是现场物料管理的重中之重。②坚决拒收无合格证的物料。因此,班组长必须对这种情况加以防范。②遗失,例如,现场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小心掉落物料,没有捡回。④地点转移,例如,生产终结后,剩余物料退回前道工序或转移给其他部门使用,没有进行记录。制定“物料去向单”,领料人拿取前,必须向物料管理者申填表单。

四、现场物料使用管理

物料使用管理是现场物料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现场日常生产工作中,班组长对现场物料的使用管理应该从如下几个点切入:

1.管理好物料合格证

合格证是证明物料身份的权威文件,一般包括品名、编号、数量、检查结果、供应商以及生产日期等信息。管理物料合格证,应做好如下工作:

(1)合格证随时与物料同行。之所以说合格证必须随时与物料同行,是因为:

①合格证能够提供可靠的物料信息。当现场作业人员第一次使用某物料时,如果该物料没有合格证,他就会拿着物料四处询问求证,从而造成时间的浪费,而且这样得来的信息也未必可靠。

此外,一袋(包)物料的数量为多少?总共加起来有多少?如果没有合格证,现场作业人员使用时就不得不自己重新进行清点,且难免出错。

②有利于不良品的追踪与反馈。一旦出现不良品,就可以根据物料合格证进行追踪,并将信息反映给(前工序)供应商,让其以最快的速度改善物料品质。

③方便确认品质改善时间。现场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物料合格证找出供应商品质改善的具体时间。

(2)合格证管理要点。要保证物料合格证管理的有效性,应该做到:

①根据实际需要,与(前工序)供应商约定合格证事项。合格证的格式依据实际需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要供需双方认可就可以,但必须包含最基本的信息。

②坚决拒收无合格证的物料。合作刚开始时,供应商一般都会规范操作,给物料附上合格证。可往往时间一长,就开始懈怠了:不是没有合格证,就是合格证上记录不全,这也正是导致其产品品质下降的第一个信号。因此,班组长必须对这种情况加以防范。

③现场管理。开包(箱)者应对照合格证确认实物(物料),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上司。班组长应将合格证附在实物上,一起退还给供应商。如果合格证与实物一致,班组长应将合格证分类收集,以备必要时查阅。

2.明确物料去向

不知道班组长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即使在之前的工序收货时已经详细核对过数量,出货量与计划相符,但是物料实际剩余的数目却怎么也无法与账目吻合,且常常是实际数目比记录的少。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这是因为物料在使用过程中无形分流了,当时没有及时记录在案,事后也没有进行账目核对与平衡。

如何杜绝这一现象?班组长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1)分流原因。造成物料分流的原因通常有如下几种:

①取样,例如,相关人员为了解释不良产生的原因或进行样品设定,直接从生产线取走物料,没有及时记录下来。

②遗失,例如,现场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小心掉落物料,没有捡回。

③不良品修理,例如,从生产线取走用于不良品替换的物料或不良品清退后,没有记录备案。

④地点转移,例如,生产终结后,剩余物料退回前道工序或转移给其他部门使用,没有进行记录。

(2)改善对策。如何改善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①制定“物料去向单”。制定“物料去向单”,领料人拿取前,必须向物料管理者申填表单。如果因故无法归还,则由领料人签名证明后,物料管理者以此为凭证,从前工序补领同等数量的物料。

②定期盘点核销差异,及时平衡账目。

③规范取料。不是正常生产必需的物料,尽量从仓库拿取,而不要从生产现场拿取。

④及时清退不良物料,并及时记录和销去不同制造部门之间转用物料的数目。

3.合理摆放材料

在生产现场,常常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作业台物料堆积、物料不论良莠全放在作业台上、作业人员身前身后的空间堆满物料、作业人员自己制造的各种装载托盒置于作业台上、地面上随处可见从台面跌落的各种物料……

生产现场的这些现象,往往被大多数班组长所忽视,他们认为用作业台放物料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作业台的物料摆放应该予以规范管理。因为作业台是生产产品的主战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活动都是在那里一步步进行的,物料摆放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成本以及交期的实现。

因此,我们要合理摆放物料,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物料托盘、支架。选定合适、稳定的托盒、支架摆放物料,并在托盒、托台上贴上物料标识,以便于其他人确认。

(2)物料摆放适量。定量摆放物料,切忌一次将当日所需的全部物料都摆放于作业台面之上,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3)合理布局台面物料。将物料摆放在作业台面上时,应充分考虑拿取的方便性。常用物料放在外侧,相似物料不摆放在一起。

(4)及时进行台面清理。为了保证台面整洁,班组长应督促作业人员及时清理摆放在台面上的不良物料与堆积品。否则,就会导致台面混乱,造成作业不良。

4.合理处置剩余物料

由于当今的生产型企业大多采取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模式,因此同一生产线上,不同机种来回切换生产的现象经常发生,而每一次生产活动终结后,物料往往不是多余就是缺少。

物料不够,可以再追补;那么物料多了怎么办呢?

将剩余物料堆积在生产现场,不仅容易串用与丢失,造成产品不良,还会浪费生产现场有限的空间,增大管理成本……

要合理处理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如下内容:

(1)分析剩余材料产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物料产生剩余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设计原因。设计失误或变更,导致物料积压。

②生产要素原因。生产要素产生变故,造成生产能力的巨大波动,使物料消耗量偏少。

③采购原因。物料采购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计划进行采购,多买了物料;或供应商没有严格控制物料的实际包装数量,扰乱了配套生产计划。

④生产、销售计划原因。生产计划变化及客户突然取消订单,形成积压。

(2)改善对策。为防范物料剩余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设置暂时存放区域的方法:如果确认剩余的物料不会再被使用,就将其点清数量后装入原包装袋(盒)中,并标注清楚,然后在现场用漆线划出一块地方,暂时放置这些物料。

如果有不良品,可以清退给供应商,或者多加一道标识分开存放。

5.部件先行管理

一个产品通常由若干个部件组成,不同的产品,其部件的组装顺序也不会相同,这就造成了部件之间的“时差”问题。然而,部件组装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前后工序的正常衔接。因此,班组长必须对生产进行适当的安排,即做好部件先行管理。需要明确的内容主要如下:

(1)明确部件与总装线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部件与总装线之间存在顺次连接、途中插入和间接插入三种关系。假如生产计划只是针对总装线制定的,部件的生产活动就应该领先于总装线,相应的物料也就必须提前准备好。

(2)管理要点。部件先行管理应掌握的内容主要有:明确总装线开工的时间、部件必需的作业工时、以往部件延迟的实际情况、部件及产品的不良率、生产要素调配情况等。

6.生产终结时的物料处理

生产结束的类型不同,物料处理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1)生产机种的转换。如果是转换生产机种,那么物料处理工作就主要由生产部负责,必要时也可以要求物料管理部进行配合。

具体工作内容为:生产部负责物料的撤除以及清点工作,对剩余较多的物料申请入库管理;物料管理部将申请入库的物料(不入账)分开存放,以便下次生产时优先发放。

(2)生产正常终结。当生产订单圆满完成,生产活动也就正常终结了,接下来就需要由物料管理部与生产部一起进行物料的扫尾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为:生产部负责该物料的撤除及清点工作,并将所有的剩余物料列成清单申请入库管理;物料管理部将申请入库的物料通知品管部检验,对合格品实施入库管理,不合格则按不良品处理,统计该批量物料的损耗情况,并制成报告书,实施入账管理。

(3)扫尾过程。生产终结时的物料扫尾过程如图7-2所示。

图7-2 物料扫尾过程

思考题:

1.怎样管理物料合格证?

2.如何明确物料去向?

3.怎样处置剩余物料?

4.什么是部件先行管理?

5.如何进行物料扫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